卷四

關燈
旅況類 五言五十七首(錄二十七首) 晚次樂鄉縣 陳子昂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起兩句言題,中四句言景,末兩句擺開言意。

    盛唐詩多如此。

    全篇渾雄齊整,有古味。

     初發道中寄遠 張子壽 日夜鄉山遠,秋風複此時。

    舊聞胡馬思,今聽楚猿悲。

    第一句按題,第二句又進一步,第三句傍托一筆,第四句乃合到本位。

    措詞生動,變盡從前排偶矣。

    念别朝昏苦,懷歸歲月遲。

    五句足上四句,六句起,末二句步步清整。

    壯圖空不息,常恐鬓如絲。

     雅淡有味。

     江漢 杜工部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片雲”二句是目中景,足上文。

    “落日”二句是意中事,起下文。

    所以“雲天”“夜月”“落日”“秋風”并于中二聯,不病其雜。

    虛谷評言景言情,猶誤認中四句是平排耳。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兩句暗襯第二句。

     此詩餘幼而學書,有此古印本為式,雲杜牧之書也。

    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

    中四句用“雲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落日”二字乃景迫桑榆之意,借對“秋風”,非實事也。

    以情貫之。

    “共遠”“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絕妙。

    世之能詩者,不複有出其右矣。

     公之意自比于“老馬”,雖不取“長途”,而猶可以知道釋惑也。

     歲暮 杜工部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中四句俱承“用兵”說下,末句仍暗繳首句“為客”意,運法最密。

     山館 杜工部 南國晝多霧,北風天正寒。

    路危行木杪,身遠宿雲端。

    三句醒“山”字,四句醒“館”字。

    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

    五句寫荒涼之景,六句言一夜無眠耳,卻從旁面寫出,極有蘊藉。

    雞鳴問前館,世亂敢求安?清整之篇。

     此廣德元年癸卯,老杜以嚴武再鎮西川,卻領妻子自梓州趨成都時詩也。

    時年五十二歲。

     去蜀 杜工部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潇湘遊。

    世事已黃發,殘生随白鷗。

    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

    結句自寬,愈增悲促,此無可奈何語也。

    别本評後附一句曰:大臣謂郭子儀。

    是真以此句為贊詞。

    所見甚陋。

    吳氏刊本無之,蓋非虛谷之舊。

    虛谷又謂:觀尾句則大臣之賢否可見,是又以此句為譏刺,亦未喻工部之意。

     公以乾元二年己亥棄官之秦州,冬自同谷入蜀。

    上元元年庚子、二年辛醜,皆在成都。

    時則嚴武帥蜀,依之。

    寶應元年壬寅,自綿州至梓州,則嚴武去蜀矣。

    晚秋既迎家至梓,廣德元年癸卯亦在梓州。

    嚴武再鎮成都,辟入幕府。

    廣德二年甲辰在成都,永泰元年乙巳嚴武卒,乃再遊東川,除京兆功曹不赴。

    大曆六年丙午移居夔州。

    起句所以雲“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也。

     宿關西客舍寄山東嚴、許二山人。

    時天寶高道舉征 岑參 雲送關西雨,風傳渭北秋。

    孤燈燃客夢,寒杵搗鄉愁。

    灘上思嚴子,山中憶許由。

    蒼生今有望,飛诏下林丘。

     本集題字頗繁,以半山《唐選》正之。

    此半山所删耳,集原不誤,不得言正。

    “燃”“搗”二字眼突。

     秋館雨後得弟兄書即事 戎昱 弟兄書忽到,一夜喜兼愁。

    空館忽聞雨,貧家怯到秋。

    坐中孤燭暗,窗外數螢流。

    試以他鄉事,明朝問子由。

    “子由”,本集作“子遊”,皆不可解,疑是“少遊”之誤。

    馬援南征憶少遊語,正弟兄事也。

     第四句佳甚。

     酬程近秋夜即事見贈 郎士元 此首不宜入“旅況類”,虛谷穿鑿。

    第四句誤。

    郎集不載。

     長簟迎風早,空城淡月華。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三、四清遠。

    節候看應晚,心期卧已賒。

    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

    結和字密。

     旅遊傷春 李昌符 酒醒鄉關遠,迢迢聽漏終。

    曙分林影外,春盡雨聲中。

    鳥倦江村路,花殘遠岸風。

    十年成底事,羸馬厭西東。

    第五句稍晦。

     第四句最佳。

     洛陽早春 顧況 何地避春愁?終年憶舊遊。

    一家千裡外,百舌五更頭。

    客路偏逢雨,鄉山不入樓。

    故園桃李月,伊水向東流。

     三、四妝砌甚佳,不覺為俳。

    第六句尤可喜。

    六句原本訛作五句。

     友人南遊不回 于武陵 相思春樹缭,千裡客依依。

    鄠杜月頻滿,潇湘人未歸。

    桂花風半落,煙草蝶雙飛。

    “桂花”紀其時,有秋風蕭瑟之感;“蝶雙飛”而人不同遊。

    觸物生情,六義之所謂興也。

    一别無消息,水南蹤迹稀。

     三、四整峭。

     秦原早望 李頻 一忝鄉書薦,長安未得回。

    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台。

    燕掠平蕪去,人沖細雨來。

    東風生故裡,又過幾花開? 其思優遊而不深怨,可取。

     歸渡洛水 皇甫冉 暝色赴春愁,歸人南渡頭。

    渚煙空翠合,灘月碎光流。

    澧浦饒芳草,滄浪有釣舟。

    誰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詩第一句難得好,如此詩“赴”字,已見詩話所評。

    與“酒渴愛江清”“四更山吐月”,并是起句便絕佳者。

     江上逢司空曙 李端 共有髫年故,相逢萬裡餘。

    新春兩行淚,故國一封書。

    夏口帆初落,浔陽雁正疏。

    唯應執杯酒,暫食漢江魚。

     詩律明瑩。

    佳在渾成,但目以“明瑩”,未确。

     秋日陝州道中 顧非熊 孤客秋風裡,驅車入陝西。

    關河午時路,村落一聲雞。

    樹勢标秦遠,天形到嶽低。

    誰知我名姓?來往自栖栖。

     起句悲壯,中四句稱之,末句酸楚,乃旅中真味,不容掩也。

     薊北旅思 張司業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苎》詞。

    長因送人處,憶得别家時。

    失意還獨語,多愁隻自知。

    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馮氏曰:如此出“北”字。

     三、四真佳句。

    司業,姑蘇人,故雲“空歌《白苎》詞”。

     江樓望歸 白樂天 原注:時避賊在越中。

     滿眼江雲色,月明樓上人。

    旅愁春入越,鄉思夜歸秦。

    道路通荒服,田園隔虜塵。

    悠悠滄海畔,十載避黃巾。

     此少年作,已自成就如此。

    此猶未敢放筆時,故謹嚴深厚。

    乃爾成名以後,頹然自放矣。

    凡文士頹唐多在名高以後。

     落日怅望 馬戴 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

    念我一何滞?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色隐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顔。

    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不但世所稱“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也,此詩亦略見一斑。

     詩話謂“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為一虛一實,似體貼句。

    今考戴集,乃不然,隻如此十字自好。

    如此省多少穿鑿,宋人詩話往往求奇反陋。

     秋夜晚泊 杜荀鶴 一望一怆然,蕭然起暮天。

    似當作“暮煙”。

    遠山橫落日,歸鳥度平川。

    家自去秋别,月當今夜圓。

    漁翁似相伴,徹曉葦叢邊。

    言漁翁以外更無伴人。

     三、四極宏遠,荀鶴詩所少也。

    氣格終薄,然無五代鄙僵細碎之氣。

     送客 江 題必有誤。

     明月孤舟遠,吟髭鑷更華。

    天形圍澤國,秋色露人家。

    水館螢交影,霜洲橘委花。

    何當尋舊隐,泉石好生涯。

     江處士,江南人。

    楊徽、元微之有吊江詩。

    題曰“送客”,而其意似是旅中。

    三、四眼工,“露”字尤妙。

     二十三日立秋夜行泊林裡港 張宛丘 淅淅晚風起,孤舟愁思生。

    蓬窗一螢過,葦岸數蛩鳴。

    老大畏為客,風波難計程。

    家人夜深語,應念客猶征。

    末句即樂天“料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遊人”意,嫌太蹈襲。

     宛丘詩大抵不事雕琢,自然有味。

     發長平 張宛丘 歸舟川上渡,去翼望中迷。

    野水侵官路,春蕪沒斷堤。

    川平雙槳上,天闊一帆西。

    無酒消羁恨,詩成獨自題。

     雖自然,無不工處。

     秦淮夜泊 賀方回 元注:“辛未正月晦賦。

    ”乃元祐六年。

     官柳動春條,秦淮生暮潮。

    樓台見新月,燈火上雙橋。

    起四句自然秀麗,雅稱秦淮。

    隔岸開珠箔,臨風弄紫箫。

    誰憐遠遊子,心旆正搖搖。

     德安道中 趙師秀 餐餘行數步,稍覺一身和。

    起二句似散步詩,不似道中。

    蠶月人家閉,春山瀑布多。

    三、四似對非對,别有幽味。

    莺啼聲出樹,花落片随波。

    前路東林近,慚因捧檄過。

     此乃江州德安縣,所以雲“前路東林近”。

    尾句委婉。

     閩中秋思 翁靈舒 客愁無定迹,幾處冒風埃。

    逢得家鄉便,憑将信息回。

    海煙蠻樹濕,秋雨瘴花開。

    舊日越王國,吾今身再來。

     五、六似張司業。

     旅泊 翁靈舒 幾日溪蓬下,低垂困水程。

    喜因山縣泊,略向岸汀行。

    聞笛生羁思,看松減宦情。

    遙知此夜月,必照故山明。

    “必”字拙僿。

     第六句新美。

     七言二十二首(錄三首) 長安春望 盧綸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

    川原缭繞浮雲外,宮阙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将衰鬓客秦關。

    平調。

    喜其細潤。

     葛溪驿 王半山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霜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三、四細膩,後四句神力圓足。

     半山詩如此慷慨者少,卻似“江西”人詩。

    馮氏曰:不似。

     自海至楚,途寄馬全玉 張宛丘 蕭蕭晚雨向風斜,村遠荒涼三四家。

    野色連雲迷稼穑,馮氏曰:種曰稼,斂曰穑,替不得“禾”“黍”。

    秋聲催曉起蒹葭。

    愁如夜月長随客,身似飛鴻不記家。

    五、六工而不纖。

    極目相望何處是?海天無際落殘霞。

     文潛詩大抵圓熟自然。

     邊塞類 五言五十一首(錄十八首) 在軍中贈先還知己 駱賓王 蓬轉俱行役,瓜期獨未還。

    通首俱承此句。

    魂迷金阙路,望斷玉門關。

    獻凱多慚霍,論功幾謝班。

    風塵催白首,歲月損紅顔。

    落雁低秋塞,驚凫起暝灣。

    胡霜如劍锷,漢月似刀環。

    别後庭邊樹,相思幾度攀。

    “庭邊”,疑當作“邊庭”。

     王、楊、盧、駱,老杜所不敢忽。

    謂輕薄為文者哂之未休,然輕薄之人身名俱滅。

    王、楊、盧、駱,如江河萬古所不可廢也。

    斯言厥有旨哉!賓王史不書字,武後見其檄,始咎宰相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