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兩蝸角,險阻艱難一酒杯”,“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碧嶂清江元有宅,黃魚紫蟹不論錢”,上八字各自為對。

    如“洞庭歸客有佳句,庾嶺疏梅如小棠”,“公庭休更進湯餅,語燕無人窺井欄”,此二聯實無佳處。

    則變之又變,在律詩中神動鬼飛,不可測也。

     懷天經智老因以訪之 陳簡齋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

    此言睡起出門,正見苕溪東流耳,惜語稍未涵成。

    馮氏以睡時不向西譏之,太固。

    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禅伯還多病,北栅儒仙隻固窮。

    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以“客子”對“杏花”,以“雨聲”對“詩卷”,一我一物,一情一景,變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開”,賈島“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翻窠換臼,至簡齋而益奇也。

    後山“老形已具臂膝痛,春事無多櫻筍來”一聯,極其酸苦,而此聯有閑雅之味。

    後山窮,簡齋達,亦可觇雲。

     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台上 陳簡齋 紗巾竹杖過荒陂,滿面春風二月時。

    世事紛紛人老易,春陰漠漠絮飛遲。

    士衡去國三間屋,子美登台七字詩。

    馮氏曰:村态。

    不好在“七字”二字。

    草繞天西青不盡,故園歸計入支頤。

     以“世事”對“春陰”,以“人老”對“絮飛”。

    一句情,一句景,與前“客子”“杏花”之句,律令無異。

    但如此下兩句,後面難措手。

    簡齋胸次卻會變化斡旋,全不覺難,此變體之極也。

     對酒 陳簡齋 新詩滿眼不能裁,鳥度雲移落酒杯。

    官裡簿書無日了,樓頭風雨見秋來。

    是非衮衮書生老,“了”“老”切腳,犯重病。

    與右丞“新豐市裡行人度”四句相同,雖工拙不在此,避之為是。

    歲月匆匆燕子回。

    笑撫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末句欠雅馴。

     此詩中兩聯俱用變體,各以一句說情,一句說景,奇矣。

    坡詞有雲:“官事何時畢?風雨外,無多日。

    ”即前聯意也。

    後聯即與前詩“世事紛紛”“春陰漠漠”一聯用意亦同,是為變體。

    學許渾詩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後山三關不能也。

     陪粹翁舉酒于君子亭,亭下海棠方開 陳簡齋 世故驅人殊未央,聊從地主宿繩床。

    春風浩浩吹遊子,暮雨霏霏濕海棠。

    去國衣冠無态度,“态度”二字,未熨帖。

    馮氏抹之,是也。

    隔簾花葉有輝光。

    使君禮數能寬否?酒味撩人我欲狂。

     此詩中四句皆變,兩句說“己”,兩句說“花”,而錯綜用之。

    意謂花自好,人自愁耳。

    亦其才能驅駕,豈若瑣瑣镌砌之詩哉? 着題類 五言三十首(錄十一首) 房兵曹胡馬 杜工部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骁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

    後四句不跼于題,妙。

    仍是題所應有。

     畫鷹 杜工部 素練風霜起,五字所謂頂上圓光。

    蒼鷹畫作殊。

    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縧旋光堪擿,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原注:,荀勇切,猶竦身也。

    鷹出于代北,胡地也。

    縧旋,圓辘轳也。

    旋,徐钏切。

    所畫絆鷹之縧旋,光而可摘取也。

     此詠畫鷹,極其飛動。

    “身”“側目”一聯已曲盡其妙,“堪擿”“可呼”一聯,又足見為畫而非真。

    王介甫《虎圖行》亦出于此。

    “目光夾鏡當坐隅”,即第五句也。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子美胸中憤世疾邪,又以寓見深意。

     孤雁 杜工部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前四句就孤雁意中寫,後四句就詠孤雁者意中寫,不着一分裝點。

     螢火 杜工部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螢不晝飛。

    “敢”者,豈敢也。

    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随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老杜詩集大成,于“着題詩”無不警策。

    說者謂此詩“腐草”“太陽”之句以譏李輔國。

    凡評詩,政不當如此刻切拘泥。

    即作自寓飄零亦可。

     病蟬 賈浪仙 病蟬飛不得,向我掌中行。

    此句領下四句,惟在掌中,故得逐細看、逐細寫。

    折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

    露華凝在腹,塵點誤侵睛。

    黃雀并鸢鳥,俱懷害爾情。

     蟬有何病?殆偶見之,托物寄情,喻寒士之遇也。

    中四句極其奇澀,四句極劃刻而自然,不得目以奇澀。

    而“塵點誤侵睛”,尤亘古詩人所未道。

     賦得古原草送别 白樂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五、六句展出遠境,末“送”“别”二字,消息已通。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春風吹又生”一聯,樂天妙年以此見知于顧況。

     孤雁 崔塗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疾,“相呼”二字微礙。

    如此,則尚不是“孤”。

    寒塘欲下遲。

    五字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随。

    反襯出“孤”字。

    未必逢罾繳,孤飛自可疑。

    末二句曲折深至。

     老杜雲:“惟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此雲:“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遲。

    ”亦有味,而不及老杜之萬鈞力也。

     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 黃山谷 愛酒醉魂在,能言機事疏。

    先從“猩猩”引入,然後轉入“筆”字,題徑甚窄,不得不如此展步。

    馮氏譏其次句不入“筆”字,竟是不知甘苦語。

    平生幾兩屐,身後五車書。

    點化之妙可以增人智慧,未可以門戶之見苛求之。

    物色看王會,此句卻太寬。

    勳勞在石渠。

    拔毛能濟世,端為謝楊朱。

    此微近纖,然小題不甚避此。

     用事所出,詳見任淵注本。

    此詩所以妙者,“平生”“身後”“幾兩屐”“五車書”,自是四個出處,于猩猩毛筆何幹涉?乃善能融化斡排至此。

    末句用拔毛事,後之學詩者,不知此機訣不能入三昧也。

    山谷更有兩絕句,亦可喜。

     種竹 曾茶山 近郊蕃竹樹,手種滿庭隅。

    餘子不足數,此君何可無?風來當一笑,雪壓要相扶。

    莫作封侯想,生來鄙木奴。

    此詩運用亦活。

     曾文靖公,名幾,字吉甫,号茶山。

    學山谷詩得三昧。

    此詩用“餘子不足數”以對“何可一日無此君”,乃真竹詩,蓋斡旋變化之妙。

    “風來當一笑”,曲盡竹态;“雪壓要相扶”,亦奇句也。

    尾句“鄙木奴”事,用得尤佳。

    公三子,逢、迅、逮,世其學。

    父子自相酬和,公再和有“直不要人扶”,勁健特甚。

    而用兩“奴”字韻,皆不苟。

    一曰“傍舍連高柳,何堪與作奴”,一曰“隻欠江梅樹,君因婿玉奴”。

    又謂竹可為梅之婿,超異神俊,不可複加矣。

     螢火 曾茶山 渾忘生朽質,直拟慕光輝。

    解燭書帷靜,能添列宿稀。

    此即杜詩“卻亂檐前星宿稀”意。

    然杜詩“亂”字活,此改“添”字則滞相。

    當風方自表,帶雨忽成微。

    變滅多無理,“無理”謂難以理測。

    榮枯會一歸。

    結寓感慨。

     此當與老杜《螢火》詩表裡并觀,皆所以譏刺小人。

    此與前評杜詩相矛盾。

    此詩直有所刺,杜則未必。

    而“當風方自表”一句最佳,“帶雨忽成微”亦妙。

    佳在“方自”“忽成”,虛字寓意,故不嫌直用杜句。

    其瘦健若勝老杜雲。

    詩自可觀,勝杜則未必。

     蛱蝶 曾茶山 不逐春風去,仍當夏日長。

    一雙還一隻,能白或能黃。

    昌黎詩曰:“杏花雨株能白紅。

    ”“能”字本此。

    “或”字本活,馮氏謂蝶不止黃、白二色,譏其漏逗殊大。

    固詩家賦詠約略大意耳,如詠花多用“紅”“紫”字,花豈止紅、紫二色?戀戀不能已,翩翩空自狂。

    計功歸實用,終自愧蜂房。

     自然輕快,詩太輕快是一病。

    然此題易為靡曼之語,此故以輕快為佳。

    近楊誠齋。

    尾句尤好。

    馮氏極譏此二句。

    餘謂偶一為之亦不妨。

    唐、宋詩各有門徑,不必以一格拘也。

    但不得首首如此着論,堕入頭巾惡趣耳。

     七言六十九首(錄二首) 野人送櫻桃 杜工部 西蜀櫻桃也自紅,三字已包盡後四句,此一篇之骨。

    野人攜贈滿筠籠。

    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

    後四句俯仰淋漓,真是龍跳虎卧之筆。

    通篇詩眼在“也自”“憶昨”“此日”六字。

    古人所用意者如此,不必以一二尖新之字為眼。

     “寫”字見《曲禮》,謂傳置他器。

     荔子 曾茶山 異方風物鬓成斑,荔子嘗新得破顔。

    蘭蕙香浮襟解後,雪冰膚在酒酣間。

    “在”字滞相。

    絕知高韻傾瑤柱,未覺豐肌病玉環。

    二句自佳。

    凡詩隻論工拙,即全用東坡語,不妨。

    似是看來終不近,寄聲龍目盡追攀。

    此類所收七言皆不佳,此首較勝。

     陵廟類 五言二十首(錄六首) 經鄒魯祭孔子而歎之 唐明皇 夫子何為者?栖栖一代中。

    地猶鄒氏邑,宅即魯王宮。

    孔子如何着語?隻以唱歎取神,最為得法。

    歎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歎”“嗟”“傷”“怨”并在一聯,初體多好如此。

    不必指摘,亦不必效法。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收“祭”字,密。

     禹廟 杜工部 禹廟空山裡,秋風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

    “橘柚”“龍蛇”,孫莘老謂切禹生意,不為無見。

    詩話譏之非是。

    詩家實有此法,但非說定法耳。

    雲氣生虛壁,江聲走白沙。

    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末句不甚可解。

     蜀先主廟 劉夢得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二句确是先主廟,妙似不用事者。

    勢分三足鼎,業複五铢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後四句沉着之至,不病其直。

     元注:漢末稱“黃牛白腹,五铢當複”。

     經伏波神祠 劉夢得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壺頭。

    漢壘麏鼯鬥,蠻溪霧雨愁。

    懷人敬遺像,閱世指東流。

    清出“祠”字。

    對法生動過人,下半無痕。

    自負霸王略,安知恩澤侯。

    鄉園辭石柱,筋力盡炎州。

    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遊。

     能道馬伏波心事。

    此公筆端老辣,高處不減少陵。

     漂母墓 劉長卿 昔賢懷一飯,茲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識,前朝楚水流。

    渚行客薦,山木杜鵑愁。

    春草綿綿綠,王孫舊此遊。

     長卿意深不露。

    第四句蓋謂楚亡、漢亡,今惟有流水耳。

    一漂母之墓,樵人猶能識之,亦以其有一飯之德于時也。

    意是如此。

    亦妙于用作對句逆托一層,便有味,順說則索然矣;又妙于蘊藉不露,說破則索然矣。

     雙廟 王半山 半山自注曰:張巡、許遠。

    虛谷删去此注,遂不知詩何所指。

     兩公天下駿,無地與騰骧。

    就死得處所,至今猶耿光。

    中原擅兵革,昔日幾侯王?此獨身如在,誰令國不亡?北風吹樹急,西日照窗涼。

    前半俱虛按“廟”字,未明點出。

    恐竟成一則張、許論。

    故九句以下歸到“廟”字作收。

    此二句乃現景也。

    虛谷謂“北風”句比安慶緒遣突厥兵,“西日”句比代宗号令不行。

    蓋本胡仔之說,迂謬甚矣。

    志士千年淚,泠然落奠觞。

    通首一氣盤旋,極有筆力。

     七言三十二首(錄二首) 蜀相 杜工部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陳琳墓 溫飛卿 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零過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

    “詞客”指陳,“霸才”自謂,實則彼此互文。

    “應”字極兀傲,“始”字極沉痛。

    通首以此二語為骨,純是自感,非吊陳琳也。

    石麟埋沒藏秋草,埋沒藏[2]秋草。

    銅雀凄涼起暮雲。

    莫怪臨風倍惆怅,欲将書劍學從軍。

    “詞客”“霸才”四字俱結入七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