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龍驚鼓角,雲霧裛衣裘。
午市巴姑集,危灘楚客愁。
使君才筆健,當似白忠州。
宋人詩善學盛唐而或過之,當以梅聖俞為第一。
善學老杜而才格獨高,則當屬之山谷、後山、簡齋。
且如“午市巴姑集”,唐人之精者僅能之。
下一句難對,卻雲“危灘楚客愁”,其神妙如此。
此評推許太過。
後人掊擊江西,皆此種偏論激成之。
别伯恭 陳簡齋 樽酒相逢地,江楓欲盡時。
猶能十日客,共出數年詩。
供世無筋力,驚心有别離。
好為南極柱,深慰旅人悲。
後四句言衰朽不能報國,惟以立功望故人耳。
四句合讀,方見其意,勿以為謙己頌人語。
此長沙帥向子,字伯恭。
此詩絕似老杜。
七言七十一首(錄八首) 送韓十四江東省觐 杜工部 兵戈不見老萊衣,歎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闱?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
地“靜”,故聞灘聲之轉;天“寒”,故覺樹影之稀。
古人煉句,未嘗不字字融洽,但不如虛谷所雲“句眼”耳。
此别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送趙谏議知徐州 梅聖俞 原注:及。
鹿車幾兩馬幾匹,轸建朱幡騎彀弓。
雨過短亭雲斷續,莺啼高柳路西東。
呂梁水注千尋險,大澤龍歸萬古空。
莫問前朝張仆射,球場細草綠蒙蒙。
昌黎有《上張仆射書》,谏其打球。
此詩大有諷意,趙及殆好燕遊者。
五、六切于徐州。
末更切。
北橋送客 張宛丘 橋上垂楊系馬嘶,橋頭船尾插紅旗。
船來船去知多少,橋北橋南長别離。
前四句恣逸特甚,然不是率筆,故佳。
亭上幾傾行客酒,遊人自唱少年詞。
此句感慨殊深,意思全在對面。
百年回首皆陳迹,浮世飄零亦可悲。
此詩似張司業。
送楊補之赴鄂州支使 張宛丘 相逢顧我尚童兒,二十年來鬓有絲。
涕淚兩家同患難,光陰一半屬分離。
三、四沉痛。
扁舟又作江湖别,千裡長懸夢寐思。
何日粗酬身世了,蔔鄰耕釣老追随。
此文潛姊夫也。
送畢平仲西上 賀方回 原注:畢,字夷直。
庚午五月曆陽賦。
吟鞭西指鳳皇州,好趁華年訪昔遊。
新樣春衫裁白纻,舊題醉墨滿青樓。
鳴蛙雨細生梅潤,揚燕風高報麥秋。
須念江邊桃葉女,定從今日望歸舟。
畢蓋蕩子,故末句勉以速歸耳。
賀鑄方回《慶湖遺老詩集》,每一詩必自注所與之人、所作之地及歲月于題目下。
其詩铿锵整暇。
本武人,以蘇公轼、範公百祿薦授從事郎。
然即請嶽祠,兩為通判,年三十八便求緻仕。
再以薦起家,再緻仕。
宣和二年卒于常州,年四十七,葬宜興縣北。
程公俱銘其墓,仍序其詩。
送客出城西 陳簡齋 鄧州誰亦解丹青,畫我羸骖晚出城。
殘年正爾供愁了,末路那堪送客行。
寒日滿川分衆色,暮林無葉寄秋聲。
垂鞭歸去重回首,意落西南計未成。
五、六一聯絕妙,“分”字、“寄”字奇。
送熊博士赴瑞安令 陳簡齋 衣冠衮衮相逢處,草木蕭蕭未變時。
聚散同驚一枕夢,悲歡各誦十年詩。
山林有約吾當去,天地無情子亦饑。
“亦”字蘊藉。
笑領銅章非失計,歲寒心事欲深期。
簡齋詩氣勢渾雄,規模廣大。
老杜之後有黃、陳,又有簡齋,又其次則呂居仁之活動,曾吉甫之清峭,凡五人焉。
呂、曾不及前三人。
送丘宗卿帥蜀(錄第二首) 楊誠齋 谕蜀宣威百萬兵,不須号令自精明。
酒揮勃律天西碗,鼓卧蓬婆雪外城。
二月海棠傾國色,五更杜宇故鄉情。
五、六豔而警。
少陵山谷千年恨,不遇丘遲眼為青。
拗字類 拗字亦有定格,此未詳備,虛谷亦不盡知也。
饴山老人《聲調譜》言之最明。
五言十首(并删) 七言十八首(錄七首) 題省中院壁 杜工部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雪常陰陰。
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回違寸心。
衮職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
此篇八句俱拗,而律呂铿锵。
試以微吟,或以長歌,其實文從字順也。
以下“吳體”皆然。
“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鸠乳燕青春深”,此等句法惟老杜多,亦惟山谷、後山多,而簡齋亦然。
乃知“江西詩派”非江西,實皆學老杜耳。
實有學之不善處,标為矩矱,不免誤人。
然一概屏斥,又不足以服其心。
因附見于下:“清江碧石傷心麗,嫩蕊秾花滿目斑”,“珠簾繡柱圍黃鶴,錦纜牙樯起白鷗”,老杜也。
“頭白眼花行作吏,兒婚女嫁望還山”,“青春百日無公事,紫燕黃鹂俱好音”,“釣溪築野收多士,航海梯山共一家”,“霜髭雪鬓共看鏡,萸糁菊英同送秋”,山谷也。
“語鵲飛烏春悄悄,重簾深院晚沉沉”,“來牛去馬中年眼,朗月清風萬裡心”,“問舍求田真得計,臨流據石有餘情”,後山也。
“寒食清明愁客子,暖風遲日醉梨花”,“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岩送雨聲”,簡齋也。
皆兩句中各自為對,或以壯麗,或以沉郁,或以勁健,或以閑雅。
又觀本意如何,予亦不能悉數,姑舉一二,更不别出。
題落星寺(錄第一首) 黃山谷 星宮遊空何時落?着地亦化為寶坊。
詩人晝吟山入座,醉客夜愕江撼床。
蜂房各自開戶牖,蟻穴或夢封侯王。
不知青雲梯幾級,更借瘦藤尋上方。
此學老杜所謂拗字“吳體”格,而編山谷詩者置《外集》“古詩”中,非是。
“各開戶牖”真佳句。
汴岸置酒贈黃十七 黃山谷 吾宗端居懷百憂,長歌勸之肯出遊。
原注:一作“百丈暮卷篙人休,侵星争前猶幾舟”。
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為我生涼秋。
初平群羊置莫問,叔度千頃醉即休。
原注:一作“詩吟吾黨夜來句,酒買田翁社後蒭”。
誰倚柁樓吹玉笛,鬥杓寒挂屋山頭。
山谷自是一種不可磨滅文字,但有太詭俊處,不可訓耳。
後人毀譽,皆過其真。
此見《山谷外集》,亦“吳體”。
學老杜者,注腳四句可參看。
必從“吾宗”起句,則五、六“初平”“叔度”黃姓事為切。
此二句言神仙可不必學,且與世浮沉,取醉為佳耳。
此山谷用事法。
若止用“百丈暮卷”起句,則“吾黨”“田翁”一聯亦可也。
别本以嫌“黃流”句突出,故改。
首二句又因複一休字韻,故改。
五、六句以避之。
其實“出遊”二字已點“汴岸”,“黃流”句可以徑接,不為突出;若如别本,五、六句乃真突出耳。
題胡逸老緻虛庵 黃山谷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籝當作災。
能與貧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畫圖出,水作夜窗風雨來。
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靈台。
此詩不甚入繩墨,略其玄黃可矣,不以立法。
三、四謂赈饑者必有後,此理灼然。
五、六奇句也,亦近“吳體”。
又山谷《永州題淡山岩前》詩,亦全是此體。
聞徐師川自京師歸豫章 謝無逸 九衢塵裡無停辀,君居陋巷不出遊。
滿城少年弋凫雁,此句不甚可解。
對面故人風馬牛。
别後夢寒燈火夜,歸來眼冷江湖秋。
馮老大食不飽,起視八荒提蒯缑。
末二句意境空闊。
謝幼槃之兄也。
此吳體。
張子公召飲靈感院 曾茶山 竹輿響肩舻啞嘔,芙蕖城曉六月秋。
露華猶泫草光合,晨氣欲動荷香浮。
給孤獨園賴君到,伊蒲寒供為我修。
僧窗各自占山色,處處熏爐茶一瓯。
次韻向君受感秋 汪浮溪 向侯拄笏意千裡,肯為俗彈頭上冠。
何時盛之青瑣闼?妙句付以烏絲欄。
詩用虛字最難工,故論者以為厲禁。
然“江西”拗體間入虛字,卻不妨其格,本如是也。
就詩論詩,言各有當。
日邊人去雁行斷,江上秋高楓葉寒。
向來叔度倘公是,一見使我窮愁寬。
有落落自喜之意。
翰林汪公彥章,長于四六,中興第一,存詩不多。
此效吳體。
變體類 五言十首(錄四首) 憶江上吳處士 賈浪仙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複圓。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桡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八句中灏氣流行,佳處不以字句論。
或問此詩何以謂之變體,豈“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為壯乎?曰:不然。
此即唐人“春還上林苑,花滿洛陽城”是也。
此十字氣格甚高,“春還”二句疑非其倫。
其變處乃是“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人所不敢言者。
或曰:以“雷雨”對“聚會”,不偏枯乎?曰:兩輕兩重自相對,乃更有力。
但謂之變體,則不可常爾。
病起 賈浪仙 嵩丘歸未得,空自責遲回。
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
病令新作少,雨阻故人來。
燈下《南華》卷,祛愁當酒杯。
老杜此等體,多于七言律詩中變。
獨浪仙乃能于五言律詩中變,亦不獨浪仙,此語欠考。
是可喜也。
昧者必謂“身事”不可對“蘭花”二字,然細味之,亦殊有味。
以十字一串貫意,而一情一景自然明白。
下聯更用“雨”字對“病”字,甚為不切,而意極切,真是好詩,變體之妙者也。
若“往往語複默,微微雨灑松”,則其變太崖異而生澀矣。
亦未至于生澀。
寓北原作 賈浪仙 登原見城阙,策蹇畏炎天。
日午路中客,槐花風處蟬。
二句以對照見意,人苦熱,蟬自涼耳。
此烘托之法,詩家常格,非變體。
遠山秦樹上,清渭漢陵前。
何事居人世,皆從名利牽。
末二句劣甚。
寄宋州田中丞 賈浪仙 古郡近南徐,關河萬裡餘。
相思深夜後,未答去年書。
自别知音少,難忘識面初。
舊山期已久,門掩數畦蔬。
“相思深夜後,未答去年書”,初看甚淡,細看十字一串,不吃力而有味。
浪仙善用此體,如“白發初相識,秋山拟共登”,如“羨君無白發,走馬過黃河”,如“萬水千山路,孤舟一月程”,皆句法之變也。
如“自别知音少,難忘識面初”,又當截上二字、下三字分為兩段而觀,方見深味。
蓋謂自相别之後,知音者少。
“自别”二字極有力,而最難忘者,尤在識面之初。
老杜有此句法,“每語見許文章伯”之類是也,“不寐防巴虎,全生狎楚童”,亦是也。
山谷“欲嗔王母惜,稍慧女兄誇”,亦是也。
七言十九首(錄七首) 九日 杜工部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幹戈衰謝兩相催! 此“竹葉”,酒也,以對“菊花”,是為真對假,亦變體。
此亦常格,非變體。
“于人既無分”“從此不須開”,于虛字上十分着力。
送春 蘇東坡 夢裡青春可得追?欲将詩句絆餘晖。
酒闌病客惟思睡,蜜熟黃蜂亦懶飛。
好在“亦”字,上下镕成一片。
芍藥櫻桃俱掃地,鬓絲禅榻兩忘機。
憑君借取法界觀,一洗人間萬事非。
“酒闌病客惟思睡”,我也,情也;“蜜熟黃蜂亦懶飛”,物也,景也。
“芍藥櫻桃俱掃地”,景也;“鬓絲禅榻兩忘機”,情也。
一輕一重,一來一往,所謂四實四虛。
前後虛實,又當何如下手?至此則知系風捕影,未易言矣。
坡妙年詩律頗寬,至晚年乃神妙流動。
和師厚郊居示裡中諸君 黃山谷 籬邊黃菊關心事,窗外青山不世情。
江橘千頭供歲計,秋蛙一部洗朝酲。
歸鴻往燕競時節,宿草新墳多友生。
身後功名空自重,眼前樽酒未宜輕。
“歸鴻往燕競時節”,天時也;“宿草新墳多友生”,人事也。
亦一景對一情。
“歸鴻往燕”言時光之易逝,“宿草新墳”言人事之難久。
起末二句之意耳,硬分情景,未得作者之意。
蓋虛谷論詩,隻有細碎工夫,逐聯逐句割斷看;血脈貫通、精神呼應處,全未見得。
上面四句用菊、山、橘、蛙四物,亦不覺冗。
山谷詩變體極多,“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功名富貴
午市巴姑集,危灘楚客愁。
使君才筆健,當似白忠州。
宋人詩善學盛唐而或過之,當以梅聖俞為第一。
善學老杜而才格獨高,則當屬之山谷、後山、簡齋。
且如“午市巴姑集”,唐人之精者僅能之。
下一句難對,卻雲“危灘楚客愁”,其神妙如此。
此評推許太過。
後人掊擊江西,皆此種偏論激成之。
别伯恭 陳簡齋 樽酒相逢地,江楓欲盡時。
猶能十日客,共出數年詩。
供世無筋力,驚心有别離。
好為南極柱,深慰旅人悲。
後四句言衰朽不能報國,惟以立功望故人耳。
四句合讀,方見其意,勿以為謙己頌人語。
此長沙帥向子,字伯恭。
此詩絕似老杜。
七言七十一首(錄八首) 送韓十四江東省觐 杜工部 兵戈不見老萊衣,歎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闱?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
地“靜”,故聞灘聲之轉;天“寒”,故覺樹影之稀。
古人煉句,未嘗不字字融洽,但不如虛谷所雲“句眼”耳。
此别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送趙谏議知徐州 梅聖俞 原注:及。
鹿車幾兩馬幾匹,轸建朱幡騎彀弓。
雨過短亭雲斷續,莺啼高柳路西東。
呂梁水注千尋險,大澤龍歸萬古空。
莫問前朝張仆射,球場細草綠蒙蒙。
昌黎有《上張仆射書》,谏其打球。
此詩大有諷意,趙及殆好燕遊者。
五、六切于徐州。
末更切。
北橋送客 張宛丘 橋上垂楊系馬嘶,橋頭船尾插紅旗。
船來船去知多少,橋北橋南長别離。
前四句恣逸特甚,然不是率筆,故佳。
亭上幾傾行客酒,遊人自唱少年詞。
此句感慨殊深,意思全在對面。
百年回首皆陳迹,浮世飄零亦可悲。
此詩似張司業。
送楊補之赴鄂州支使 張宛丘 相逢顧我尚童兒,二十年來鬓有絲。
涕淚兩家同患難,光陰一半屬分離。
三、四沉痛。
扁舟又作江湖别,千裡長懸夢寐思。
何日粗酬身世了,蔔鄰耕釣老追随。
此文潛姊夫也。
送畢平仲西上 賀方回 原注:畢,字夷直。
庚午五月曆陽賦。
吟鞭西指鳳皇州,好趁華年訪昔遊。
新樣春衫裁白纻,舊題醉墨滿青樓。
鳴蛙雨細生梅潤,揚燕風高報麥秋。
須念江邊桃葉女,定從今日望歸舟。
畢蓋蕩子,故末句勉以速歸耳。
賀鑄方回《慶湖遺老詩集》,每一詩必自注所與之人、所作之地及歲月于題目下。
其詩铿锵整暇。
本武人,以蘇公轼、範公百祿薦授從事郎。
然即請嶽祠,兩為通判,年三十八便求緻仕。
再以薦起家,再緻仕。
宣和二年卒于常州,年四十七,葬宜興縣北。
程公俱銘其墓,仍序其詩。
送客出城西 陳簡齋 鄧州誰亦解丹青,畫我羸骖晚出城。
殘年正爾供愁了,末路那堪送客行。
寒日滿川分衆色,暮林無葉寄秋聲。
垂鞭歸去重回首,意落西南計未成。
五、六一聯絕妙,“分”字、“寄”字奇。
送熊博士赴瑞安令 陳簡齋 衣冠衮衮相逢處,草木蕭蕭未變時。
聚散同驚一枕夢,悲歡各誦十年詩。
山林有約吾當去,天地無情子亦饑。
“亦”字蘊藉。
笑領銅章非失計,歲寒心事欲深期。
簡齋詩氣勢渾雄,規模廣大。
老杜之後有黃、陳,又有簡齋,又其次則呂居仁之活動,曾吉甫之清峭,凡五人焉。
呂、曾不及前三人。
送丘宗卿帥蜀(錄第二首) 楊誠齋 谕蜀宣威百萬兵,不須号令自精明。
酒揮勃律天西碗,鼓卧蓬婆雪外城。
二月海棠傾國色,五更杜宇故鄉情。
五、六豔而警。
少陵山谷千年恨,不遇丘遲眼為青。
拗字類 拗字亦有定格,此未詳備,虛谷亦不盡知也。
饴山老人《聲調譜》言之最明。
五言十首(并删) 七言十八首(錄七首) 題省中院壁 杜工部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雪常陰陰。
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回違寸心。
衮職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
此篇八句俱拗,而律呂铿锵。
試以微吟,或以長歌,其實文從字順也。
以下“吳體”皆然。
“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鸠乳燕青春深”,此等句法惟老杜多,亦惟山谷、後山多,而簡齋亦然。
乃知“江西詩派”非江西,實皆學老杜耳。
實有學之不善處,标為矩矱,不免誤人。
然一概屏斥,又不足以服其心。
因附見于下:“清江碧石傷心麗,嫩蕊秾花滿目斑”,“珠簾繡柱圍黃鶴,錦纜牙樯起白鷗”,老杜也。
“頭白眼花行作吏,兒婚女嫁望還山”,“青春百日無公事,紫燕黃鹂俱好音”,“釣溪築野收多士,航海梯山共一家”,“霜髭雪鬓共看鏡,萸糁菊英同送秋”,山谷也。
“語鵲飛烏春悄悄,重簾深院晚沉沉”,“來牛去馬中年眼,朗月清風萬裡心”,“問舍求田真得計,臨流據石有餘情”,後山也。
“寒食清明愁客子,暖風遲日醉梨花”,“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岩送雨聲”,簡齋也。
皆兩句中各自為對,或以壯麗,或以沉郁,或以勁健,或以閑雅。
又觀本意如何,予亦不能悉數,姑舉一二,更不别出。
題落星寺(錄第一首) 黃山谷 星宮遊空何時落?着地亦化為寶坊。
詩人晝吟山入座,醉客夜愕江撼床。
蜂房各自開戶牖,蟻穴或夢封侯王。
不知青雲梯幾級,更借瘦藤尋上方。
此學老杜所謂拗字“吳體”格,而編山谷詩者置《外集》“古詩”中,非是。
“各開戶牖”真佳句。
汴岸置酒贈黃十七 黃山谷 吾宗端居懷百憂,長歌勸之肯出遊。
原注:一作“百丈暮卷篙人休,侵星争前猶幾舟”。
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為我生涼秋。
初平群羊置莫問,叔度千頃醉即休。
原注:一作“詩吟吾黨夜來句,酒買田翁社後蒭”。
誰倚柁樓吹玉笛,鬥杓寒挂屋山頭。
山谷自是一種不可磨滅文字,但有太詭俊處,不可訓耳。
後人毀譽,皆過其真。
此見《山谷外集》,亦“吳體”。
學老杜者,注腳四句可參看。
必從“吾宗”起句,則五、六“初平”“叔度”黃姓事為切。
此二句言神仙可不必學,且與世浮沉,取醉為佳耳。
此山谷用事法。
若止用“百丈暮卷”起句,則“吾黨”“田翁”一聯亦可也。
别本以嫌“黃流”句突出,故改。
首二句又因複一休字韻,故改。
五、六句以避之。
其實“出遊”二字已點“汴岸”,“黃流”句可以徑接,不為突出;若如别本,五、六句乃真突出耳。
題胡逸老緻虛庵 黃山谷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籝當作災。
能與貧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畫圖出,水作夜窗風雨來。
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靈台。
此詩不甚入繩墨,略其玄黃可矣,不以立法。
三、四謂赈饑者必有後,此理灼然。
五、六奇句也,亦近“吳體”。
又山谷《永州題淡山岩前》詩,亦全是此體。
聞徐師川自京師歸豫章 謝無逸 九衢塵裡無停辀,君居陋巷不出遊。
滿城少年弋凫雁,此句不甚可解。
對面故人風馬牛。
别後夢寒燈火夜,歸來眼冷江湖秋。
馮老大食不飽,起視八荒提蒯缑。
末二句意境空闊。
謝幼槃之兄也。
此吳體。
張子公召飲靈感院 曾茶山 竹輿響肩舻啞嘔,芙蕖城曉六月秋。
露華猶泫草光合,晨氣欲動荷香浮。
給孤獨園賴君到,伊蒲寒供為我修。
僧窗各自占山色,處處熏爐茶一瓯。
次韻向君受感秋 汪浮溪 向侯拄笏意千裡,肯為俗彈頭上冠。
何時盛之青瑣闼?妙句付以烏絲欄。
詩用虛字最難工,故論者以為厲禁。
然“江西”拗體間入虛字,卻不妨其格,本如是也。
就詩論詩,言各有當。
日邊人去雁行斷,江上秋高楓葉寒。
向來叔度倘公是,一見使我窮愁寬。
有落落自喜之意。
翰林汪公彥章,長于四六,中興第一,存詩不多。
此效吳體。
變體類 五言十首(錄四首) 憶江上吳處士 賈浪仙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複圓。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桡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八句中灏氣流行,佳處不以字句論。
或問此詩何以謂之變體,豈“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為壯乎?曰:不然。
此即唐人“春還上林苑,花滿洛陽城”是也。
此十字氣格甚高,“春還”二句疑非其倫。
其變處乃是“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人所不敢言者。
或曰:以“雷雨”對“聚會”,不偏枯乎?曰:兩輕兩重自相對,乃更有力。
但謂之變體,則不可常爾。
病起 賈浪仙 嵩丘歸未得,空自責遲回。
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
病令新作少,雨阻故人來。
燈下《南華》卷,祛愁當酒杯。
老杜此等體,多于七言律詩中變。
獨浪仙乃能于五言律詩中變,亦不獨浪仙,此語欠考。
是可喜也。
昧者必謂“身事”不可對“蘭花”二字,然細味之,亦殊有味。
以十字一串貫意,而一情一景自然明白。
下聯更用“雨”字對“病”字,甚為不切,而意極切,真是好詩,變體之妙者也。
若“往往語複默,微微雨灑松”,則其變太崖異而生澀矣。
亦未至于生澀。
寓北原作 賈浪仙 登原見城阙,策蹇畏炎天。
日午路中客,槐花風處蟬。
二句以對照見意,人苦熱,蟬自涼耳。
此烘托之法,詩家常格,非變體。
遠山秦樹上,清渭漢陵前。
何事居人世,皆從名利牽。
末二句劣甚。
寄宋州田中丞 賈浪仙 古郡近南徐,關河萬裡餘。
相思深夜後,未答去年書。
自别知音少,難忘識面初。
舊山期已久,門掩數畦蔬。
“相思深夜後,未答去年書”,初看甚淡,細看十字一串,不吃力而有味。
浪仙善用此體,如“白發初相識,秋山拟共登”,如“羨君無白發,走馬過黃河”,如“萬水千山路,孤舟一月程”,皆句法之變也。
如“自别知音少,難忘識面初”,又當截上二字、下三字分為兩段而觀,方見深味。
蓋謂自相别之後,知音者少。
“自别”二字極有力,而最難忘者,尤在識面之初。
老杜有此句法,“每語見許文章伯”之類是也,“不寐防巴虎,全生狎楚童”,亦是也。
山谷“欲嗔王母惜,稍慧女兄誇”,亦是也。
七言十九首(錄七首) 九日 杜工部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幹戈衰謝兩相催! 此“竹葉”,酒也,以對“菊花”,是為真對假,亦變體。
此亦常格,非變體。
“于人既無分”“從此不須開”,于虛字上十分着力。
送春 蘇東坡 夢裡青春可得追?欲将詩句絆餘晖。
酒闌病客惟思睡,蜜熟黃蜂亦懶飛。
好在“亦”字,上下镕成一片。
芍藥櫻桃俱掃地,鬓絲禅榻兩忘機。
憑君借取法界觀,一洗人間萬事非。
“酒闌病客惟思睡”,我也,情也;“蜜熟黃蜂亦懶飛”,物也,景也。
“芍藥櫻桃俱掃地”,景也;“鬓絲禅榻兩忘機”,情也。
一輕一重,一來一往,所謂四實四虛。
前後虛實,又當何如下手?至此則知系風捕影,未易言矣。
坡妙年詩律頗寬,至晚年乃神妙流動。
和師厚郊居示裡中諸君 黃山谷 籬邊黃菊關心事,窗外青山不世情。
江橘千頭供歲計,秋蛙一部洗朝酲。
歸鴻往燕競時節,宿草新墳多友生。
身後功名空自重,眼前樽酒未宜輕。
“歸鴻往燕競時節”,天時也;“宿草新墳多友生”,人事也。
亦一景對一情。
“歸鴻往燕”言時光之易逝,“宿草新墳”言人事之難久。
起末二句之意耳,硬分情景,未得作者之意。
蓋虛谷論詩,隻有細碎工夫,逐聯逐句割斷看;血脈貫通、精神呼應處,全未見得。
上面四句用菊、山、橘、蛙四物,亦不覺冗。
山谷詩變體極多,“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功名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