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謂雪不常存,當畫為圖,時時叉而觀之。

    暗用唐薛媛《寄夫》詩:“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

    ”“豈能舴艋真尋我,且與蝸牛獨卧家”,亦佳。

    末句“欲挑青腰還不敢,直須詩膽付劉叉”,即坡已用之韻。

    劉叉有“詩膽大于天”之句,亦不為不善用也。

    五詩皆選,恐誤人,故細注論之。

     次韻王勝之詠雪 王半山 萬戶千門車馬稀,行人卻返鳥休飛。

    玲珑剪水空中堕,的皪裝春樹上歸。

    素發聯華驚老大,玉顔争好羨輕肥。

    朝來已賀豐年瑞,試問農家果是非。

    “試問”,本集作“更問”。

     尾句好。

    朝廷以為瑞而賀矣,田家其果然否?“羨輕肥”三字押韻牽強。

    此句當指輕裘肥馬之少年。

    下三句無病,病在“玉顔”二字,近似婦人,驟看之覺不聯貫耳。

     春雪呈張仲謀 黃山谷 暮雪霏霏若撒鹽,須知千隴麥纖纖。

    夢閑半枕聽飄瓦,睡起高堂看入簾。

    剩與月明分夜砌,即成春漏滴晴檐。

    萬金一醉張公子,“萬金一醉”,猶曰一醉抵萬金耳,非以萬金沽酒一醉也。

    馮氏抹之,蓋未喻其意。

    莫道街頭酒價添。

    此首較勝“花”字韻詩。

     蘇、黃名出同時。

    山谷此二詩适亦用“花”字、“檐”字韻。

    此乃山谷少作耳。

    視坡詩高下如何?細味之,“夢閑”“睡起”“疏密”“整斜”二聯,“疏密”“整斜”一聯實非佳境,當以徐師川之論為正,不必因東坡稱許而推之。

    與坡“潑水”“堆鹽”之句,亦隻是一意,但有淺深工拙。

    而“庭院已堆鹽”之句,卻有頓挫。

    坡詩天才高妙,谷詩學力精嚴;坡律寬而活,谷力刻而切雲。

    四語評蘇、黃精當。

     雪作 曾茶山 卧聞霰集卻無聲,起看階前又不能。

    一夜紙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如冰。

    履穿過我柴門客,笠重歸來竹院僧。

    三白自佳情亦好,諸山粉黛見層層。

    不甚作意,比蘇、黃諸作卻自然。

     此可為南渡雪詩之冠也。

     雪 陸放翁 但苦祁寒惱病翁,豈知上瑞報年豐?一庭不掃待新月,萬壑盡平号斷鴻。

    繭紙欲書先硯凍,羽觞才舉已尊空。

    若耶溪上梅千樹,欠我今年系斷篷。

     起句奇峭,三、四壯浪。

     大雪 陸放翁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似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羁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後四句風骨崚嶒,音節悲壯,放翁所難。

     中四句不用事,隻虛摹寫,亦工。

     和馬公弼雪 楊誠齋 灑竹穿梅湖更山,此種誠齋慣調,不成句法,不可為訓。

    客間得此未嫌寒。

    髯疏也被輕輕點,齒冷猶禁細細餐。

    此句甚别。

    晴了還成三日凍,銷餘留得半庭看。

    此句亦佳。

    憑誰說似王郎婦,鹽絮吟來總未安。

    末句乃詩人弄筆,無所不可。

    馮氏苦為道韫辨,不知讀昌黎《石鼓歌》,又作何語?凡論詩不得如此癡。

     此見《江湖集》,隆興元年癸未錢塘作。

    省幹馬公弼,名彥,輔西人。

    見公山谷《浣花圖歌》題注。

    末句言“鹽絮”總為未佳,得後山之意。

     月類 五言三十首(錄十一首) 和康五望月有懷 杜審言 明月高秋迥,愁人獨夜看。

    起調最高。

    暫将弓并曲,翻與扇俱團。

    此種陳隋舊調,拙滞之極。

    露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

    二句亦好。

    羅衣一此鑒,“羅衣”必“羅帷”之訛。

    阮嗣宗《詠懷》詩曰:“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頓使别離難。

     起句似與其孫子美一同,以終篇味之,乃少陵翁家法也。

    “一此”二字,杜集不分曉,今從《文苑英華》本。

     月夜 杜工部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入手便擺落現境,純從對面着筆,蹊徑别甚。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後四句又純為預拟之詞。

    通首無一筆着正面,機軸奇絕。

     少陵自賊中間道至鳳翔,拜左拾遺。

    既收京,從駕入長安。

    時寄家鄜州。

    八句皆思家之言。

    三、四及兒女,六句全是憶内。

    惟小兒女未解憶,則閨中之相憶可知矣。

    此用筆曲折之妙,虛谷不知。

     初月 杜工部 光細弦欲上,影斜輪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雲端。

    河漢不改色,關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

     詩話謂此詩喻肅宗初立,亦是。

    詩不必如此解。

    杜詩愈注愈晦,隻為此種議論掃不清。

     月 杜工部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蟾”“兔”本是俗字,以“不沒”字、“長生”字與下“隻益”字、“能添”字、“休照”字呼應有情,用來不覺。

    若“四更山吐月”一首,起句雖為絕唱,中二聯則全入惡趣矣。

    千慮不妨一失,勿以少陵而為之詞。

    隻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

    幹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月 杜工部 斷續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魍魉移深樹,蝦蟆動半輪。

    故園當北鬥,直想到西秦。

     月夜憶舍弟 杜工部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第二句,興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三、四自然。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江月 杜工部 江月光于水,高樓思殺人。

    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

    誰家挑錦字?燭滅翠眉颦。

    末二句言外深情。

     十六夜玩月 杜工部 舊挹金波爽,皆傳玉露秋。

    “金波”“玉露”今日亦成俗豔,在當時原不妨。

    不必以此嗤工部,亦不得以工部借口。

    關山随地闊,河漢近人流。

    谷口樵歸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渾不寐,夜半有行舟。

    “巴童”不寐,何與人事聽得?“巴童”不寐正是玩月人不寐耳。

    張繼“半夜鐘聲到客船”,同此機軸。

     裴迪書齋望月 錢起 夜來詩酒興,月滿謝公樓。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

    鵲驚随葉散,螢遠入煙流。

    今夕遙天末,清輝幾處愁? 姚合《極玄集》取此詩,“月滿”作“獨上”。

    予以“獨”字重,改從元本。

    “鵲”元本作“鶴”,予改從姚本。

    此非姚本所改,乃元本字誤耳。

     中秋月 王元之(禹偁) 何處見清輝?登樓正午時。

    莫辭終夕看,動是隔年期。

    冷濕流螢草,光凝睡鶴枝。

    不禁雞唱曉,輕别下天涯。

     三、四天下之所共知。

     十五夜月 陳後山 向老逢清節,歸懷托素輝。

    飛螢元失照,句未自然。

    重露已沾衣。

    稍稍孤光動,沉沉衆籁微。

    此句入神,所謂離形得似。

    不應明白發,似欲勸人歸。

     老硬。

    江西派病處。

    為着此二字于胸中,生出流弊。

     七言十首(錄三首) 八月十五夜禁中寓直寄元四稹 白樂天 銀台金阙靜沉沉,此夕相思在禁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

    渚宮東面煙波冷,浴殿西頭鐘漏深。

    猶恐清光不同見,江陵地濕足秋陰。

    通體修潔,結尤深至。

    異香山他作之潦倒。

     元微之為江陵法曹,樂天在翰林。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錄第二首) 曾茶山 雲日晶熒固自佳,“佳”字,《唐韻》“佳、麻”并收,故公乘億《試秋菊有佳色》詩用“佳”字押入麻韻。

    後人不知古人部分,凡遇麻韻“佳”字一概改為“嘉”字,殊為妄陋。

    幽人有待至昏鴉。

    遠分岩際松楓樹,複亂洲前蘆荻花。

    曳履商聲憐此老,倚樓長笛問誰家?霜螯玉柱姚江上,作意三年醉月華。

    音節高亮。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曾茶山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

    涼月風光三夜好,老夫懷抱一生休。

    明時諒費銀河洗,缺處須應玉斧修。

    京洛胡塵滿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隆興元年癸未,茶山年八十。

     閑适類 五言一百八首(錄二十二首) 終南别業 王右丞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滞還期。

    “滞”,一作“無”。

     右丞此詩有一唱三歎不可窮之妙。

    其妙由絢爛之極,漸歸平淡,磨砻浸潤,迹象自融,非可以躐等求也。

    學盛唐者,當以此種為歸墟,不得以此種為初步。

    如辋川《孟城坳》《華子岡》《茱萸沜》《辛夷塢》等詩,右丞唱,裴迪酬,雖各不過五言四句,窮幽入玄。

    學者當自細參,則得之。

     歸嵩山作 王右丞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閑适之趣,澹泊之味,不求工而未嘗不工者,此詩是也。

    醞釀既深,天機自到,故不求工而自工。

    後人描頭畫角,純用虛鋒,滑調膚詞,千篇一律。

    所謂形骸之外,去之愈遠;襄陽潑墨,妙絕町畦。

    俗手不善學之,乃以山似灰堆、樹如穿豆為高格,是惡知米家畫哉? 韋給事山居 王右丞 尋幽得此地,讵有一人曾?大壑随階轉,群山入戶登。

    庖廚出深竹,印绶隔垂藤。

    此句費解。

    即事辭軒冕,誰雲病未能? 此詩善用韻,“曾”“登”二韻險而無迹。

    “群山入戶登”一句尤奇,比之王介甫“兩山排闼送青來”,尤簡而有味。

     淇上即事 王右丞 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間。

    牧童望村去,田犬随人還。

    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

     右丞詩長于山林,“河明闾井間”一聯,詩人所未有也。

    “牧童”“田犬”句,尤雅淨。

    此種詩不宜摘句。

     歸終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此即“官應老病休”意,亦盡和平。

    詩話強為軒轾,直以成敗論耳。

    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王維私邀孟浩然伴直禁林,以此詩忤明皇。

    八句皆超絕塵表。

     東陂遇雨率爾贻謝南池 孟浩然 田家春事起,丁壯聚東陂。

    殷殷雷聲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見,河柳潤初移。

    中二聯三句說天象,參一“河柳”,似偏枯。

    然主意在一“潤”字,正承雨止說下耳,非突入不倫之比。

    予意在耕鑿,因君問土宜。

     此詩起句、末句,幽雅自然。

    又有句雲:“草得風光動,虹因雨氣成。

    ”亦佳。

     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 杜工部 彩雲陰複白,錦樹曉來青。

    薄雲映日成彩,漸陰則漸白;繁花着樹如錦,花盡葉存,則變青矣。

    虛谷解次句未是。

    身世雙蓬鬓,乾坤一草亭。

    馮氏曰:言乾坤之大,隻有一草亭,非謂天地為帷幕也,注雲“言家陋”,得之。

    哀歌時自短,醉舞為誰醒。

    細雨荷鋤立,江猿吟翠屏。

    結語微弱。

     此詩夔州瀼西作。

    起句言景,中四句言身老,言家陋,言所以感慨者。

    而“細雨”一句,喚醒二起句,蓋是景也,實雨為之。

    “猿吟”一句,尤深怨矣。

    老杜傷時亂離,往往如此。

    其詩開合起伏,不可一律齊也。

     江亭 杜工部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二語本即景好句,宋人以理語诠之,遂生出詩家障礙。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五句言春已将盡,則有年歲晚暮之悲;六句言物皆自得,則有我獨飄零之感。

    所以觸動鄉愁,題詩自解,上下轉關在此兩句。

    讀者誤認五、六亦是摹寫,欣暢之景申足上文,故疑“排悶”二字之不稱。

    是以晚唐橫亘二聯,另藏首尾之法讀工部詩也。

     老杜詩不可以色相、聲音求。

    如所謂“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柱穿蜂溜蜜,棧缺燕添巢”,“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芹泥香燕觜,花蕊上蜂須”,他人豈不能之?晚唐詩千鍛萬煉,此等句極多,但如老杜“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景在情中,情在景中,未易道也。

    又如“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山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