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迎。

    婚姻須歲暮,酒醴幸年登。

    箫鼓兒童集,衣裳婦女矜。

    入景、入情。

    敢辭雞黍費,農事及春興。

     擊柝山城閉,疏燈夜店扃。

    疾風鳴夜谷,晴水動浮星。

    霜翼歸何晚,鄰機織未停。

    短歌聊自放,愁絕更誰聽。

     此題六首,今選其二。

    “衣裳婦女矜”,此一韻絕妙。

    “晴水動浮星”,此一句絕妙。

    第二首一聯雲“雪意千山靜,天形一雁高”,尤佳。

    “迎”字許借韻也。

    直是落韻,不得雲許。

     除夜宿石頭驿 戴叔倫(幼公)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将盡夜,萬裡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顔與衰鬓,明日又逢春。

     此詩全不說景,意足辭潔。

     除夕 唐子西 患難思年改,龍鐘惜歲徂。

    關河先壟遠,天地小臣孤。

    吾道憑溫酒,時情付擁爐。

    南荒足妖怪,此日漫桃符。

    通體似杜。

     唐庚,字子西,眉山人。

    年十七見知東坡,為張天覺丞相牽連,谪居惠州。

    此詩三、四似老杜,故取之。

    然子西詩大率精緻。

     除夜對酒贈少章 陳後山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裡,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顔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神力完足。

     五、六一聯,當時盛稱其工,見《漁隐叢話》。

     除夜 陳簡齋 疇昔追歡事,如今病不能。

    等閑生白發,耐久是青燈。

    此句沉着有味。

    海内春還滿,江南硯不冰。

    此句偏枯,不稱出句。

    題詩餞殘歲,鐘鼓報晨興。

     “海内春還滿”,此一句壯甚。

     新年作 宋之問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詩至此,漸以心思相勝,非複從前堆砌之習矣。

    妙于巧密而渾成,故為大雅。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三、四費無限思索乃得之,否則有感而自得。

    此甘苦語。

     元日 陳後山 老境難為節,寒梢未得春。

    一官兼利害,百慮孰疏親。

    積雪無歸路,扶行有醉人。

    此句對面寫法,如此乃活而有味。

    望鄉仍受歲,回首向松筠。

    字字镵刻,卻自渾成。

     讀後山詩,若以色見,以聲音求,是行邪道,不見如來。

    全是骨,全是味,不可與拈花簇葉者相較量也。

    後山未必至此,然讀古人詩不可不知此意。

     人日 唐子西 人日傷心極,天時觸目新。

    殘梅詩興晚,細草夢魂春。

    對句微妙,勝出句。

    挑菜年年俗,飛蓬處處身。

    蟆頤頻語及,仿佛見東津。

     以“人日”對“天時”,雖近在目前,子細看甚工。

    東坡以“人日”對“鬼門”,亦佳。

    見此卷後。

    馮氏曰:“詩太工則傷格。

    專作巧對,亦是一病。

    ” 正月十五日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自然有味。

    遊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馮氏曰:“禁”,别本作“惜”,“惜”妙于“禁”。

    餘謂此亦無大關系,如專以此種為妙,其僻更甚于“江西”。

    玉漏莫相催。

     味道,武後時人,詩律已如此健快。

    古今元宵詩少,五言好者殆無出此篇矣。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宋之問 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

    舟淩石鲸渡,槎拂鬥牛回。

    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

    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

    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此用漢武帝幸昆明池大魚獻珠報恩事,見《三輔黃圖》。

    虛谷解殊謬。

     “節晦蓂全落”,未見得是正月三十日。

    急着“春遲柳暗催”一句,足其意。

    池象溟海而觀浴日,既已壯麗,又引胡僧劫灰事為偶,則尤精切,可謂極天下之工矣。

    “鎬飲”“汾歌”一聯,王禹玉襲為《上元應制》詩,殊不知之問已先用矣。

    尾句尤佳。

     壬辰寒食 王半山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起四句恣逸之甚。

    巾發雪争出,鏡顔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結嫌徑直。

     道中寒食二首 陳簡齋 飛絮春猶冷,離家食更寒。

    馮氏抹此三字,然三字實本少陵。

    能供幾歲月,不辦了悲歡。

    刺史蒲萄酒,此用“蒲萄酒”換涼州事。

    先生苜蓿盤。

    一官違壯節,百慮集征鞍。

     鬥粟淹吾駕,浮雲笑此生。

    有詩酬歲月,無夢到功名。

    客裡逢歸雁,愁邊有亂莺。

    楊花不解事,更作倚風輕。

    二詩俱深穩。

     清明 陸放翁 氣候三吳異,清明乃爾寒!老增丘墓感,貧苦道途難。

    燕子家家入,梨花樹樹殘。

    一春回首盡,懷抱若為寬。

     三、四凄怆,第七句最好,景聯亦平熟。

    病在平熟。

     七言六十九首(錄十三首) 臘日 張宛丘 臘日開門雪滿山,愁陰短景歲将闌。

    江梅飄落香元在,汀雁飛鳴意已還。

    三句即王元之“霜摧風敗,芝蘭之性終香”意,以自警也。

    四句即薛道衡“人歸落雁後”意,更以對面寫法,蘊藉其詞。

    佳節再逢身幸健,一樽相屬鬓生斑。

    明光起草真榮事,寂寂衡門我且閑。

     除夜 陳簡齋 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節換,盡情燈火向人明。

    比量舊歲聊堪喜,流轉殊方又可驚。

    明日嶽陽樓上去,島煙湖霧看春生。

    清而不薄,潤而不滑,結二句尤閑淡有味。

     壬戌歲除作,明朝六十歲矣 曾茶山 禅榻蕭然丈室空,薰銷火冷閉門中。

    光陰大似燭見跋,學問隻如船逆風。

    此種是江西派慣調,不宜效之。

    一歲臨分驚老大,五更相守笑兒童。

    休言四十明朝過,“四十明朝過”,工部句也。

    看取霜髯六十翁。

    茶山詩之不惡者。

     庚辰歲人日作 蘇東坡 原注雲:時聞黃河已複北流,老臣舊數論此,今斯言乃驗。

     老去仍栖隔海村,夢中時見作詩孫。

    天涯已慣經人日,歸路猶欣過鬼門。

    三策已應思賈讓,孤忠終未赦虞翻。

    典衣剩買河源米,屈指新蒭作上元。

     不用長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孫。

    新巢語燕還窺硯,舊雨來人不到門。

    春水蘆根看鶴立,夕陽楓葉見鴉翻。

    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認家山作本元。

    此種詩隻看其老健處,不以字字句句求之。

     前輩論詩文,謂子美夔州後詩,東坡嶺外文,老筆愈勝少作,而中年亦未若晚年也。

    此詩元符三年東坡年六十五谪居儋耳所作。

    “人日”“鬼門”之對固工。

    兩篇首尾雄渾,不敢删落。

    存此則知選詩之意,不拘節序也。

    明年建中靖國元年辛巳七月,東坡北還,卒于常州雲。

    海南人日,燕已來巢,亦異事。

     小寒食舟中作 杜工部 佳辰強飲食猶寒,隐幾蕭條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二句言物皆自得,以反照下文。

    雲白山青萬餘裡,愁看直北是長安。

     “強飲”一本作“強起”,“愁看”一本作“看雲”,“是長安”一本作“至長安”。

    沈佺期《釣竿篇》雲:“人如天上坐,魚似鏡中懸。

    ”公加以斤斧,一變而妙矣。

    小寒日,前一日也。

    黃本注謂:“大曆五年潭州作。

    ”是年庚戌,公年五十有九矣。

    是夏卒于衡之耒陽,呂汲公謂卒于嶽陽,未知孰是。

    此子美老筆也。

     寒日隻旬日聞風雨不已 曾茶山 年光胡不少留連,熟食清明又眼前。

    敢望深宮傳蠟燭,可堪小市禁炊煙。

    滿城風雨無杯酒,故國松楸欠紙錢。

    五、六自佳。

    老病心情冷時節,隻将書策替幽禅。

     上巳晚泊龜山作 賀方回 薄暮東風不滿帆,遲遲未忍去淮南。

    故園猶在北山北,佳節可憐三月三。

    蘭葉自供遊女佩,芸編聊對故人談。

    洛橋車騎相望客,曾為吳兒幾許慚。

     三、四好。

    “北山北”本是湊對,然湊得卻好,偶一為之不妨。

     上巳 劉後村 櫻筍登盤節物新,一筇踏遍九州春。

    似曾山陰訪修竹,不記水邊觀麗人。

    豪飲自憐非少日,俊遊亦恐是前身。

    暮歸尚有清狂态,亂插山花滿角巾。

    後村難得此娴雅之篇。

     紹定五年壬辰詩,後村年四十六,閑居莆中,所以言“俊遊亦恐是前身”,皆思舊事也。

     登高 杜工部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歸愚論此詩:“末二句詞意并竭。

    ”信然。

     九日藍田崔氏莊 杜工部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将短發還吹帽,笑倩傍人為正冠。

    “冠”“帽”正犯,前人已議之。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子細看。

    一說“看”謂看藍水、玉山,非看茱萸也。

    亦曰有理,不同穿鑿。

     九日寄秦觏 陳後山 疾風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暮鴉。

    九日清樽欺白發,十年為客負黃花。

    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獨能無地落烏紗。

     “無地落烏紗”,極佳。

    孟嘉猶有一桓溫客之,秦并無之也。

    此解無理。

    後山詩意謂:當此佳辰,老子興尚不淺,秦之少年豪俊,豈無一地為登高之宴乎?惜己之不得共遊也。

    語既歇,後意又暗含,故虛谷泥“獨能”二字,誤評。

     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須插滿頭歸”分韻賦詩,得“歸”字 朱文公 去歲潇湘重九時,滿城風雨客思歸。

    故山此日還佳節,黃菊清樽更晚晖。

    短發無多休落帽,長風不斷且吹衣。

    “落帽”有典,“吹衣”無典,然不覺其偏枯,且似對句轉勝者。

    此故可思。

    相看下視人寰小,隻合從今老翠微。

     此乾道四年戊子也,文公去年訪南軒于長沙,故有此起句。

    予嘗謂文公詩深得後山三昧,而世人不識。

    且如“故山此日還佳節,黃菊清樽更晚晖”。

    上八字各自為對,一瘦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