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種似古體句格入五律,不甚諧雅。
殘溜細鳴琴。
歲換兒童喜,還傷老大心。
刻意求新,愈于滑調。
“漏”字、“裹”字,詩眼;“深”字尤好。
雁湖注曰:“深”字在“裹”上起義。
積柴水中取魚,曰“椮”,所感切。
此亦雁湖注雲“木類篇”。
寒意 鄭亨仲 嶺南霜不結,風勁是霜時。
日落晚花瘦,山空流水悲。
起句未見其佳。
三、四幽淡有味。
栖鴉尋樹早,凍蟻下窗遲。
季子家何在,衣單知不知? 北山鄭剛中,字亨仲,婺女人。
南渡前探花,後至四川宣撫,有方略,秦桧忌之,谪殁封州。
冬日詩起句最佳,“風勁”即知其為“霜時”,而實不結霜。
《北山集》佳句甚多,予已别為之跋,陳簡齋嘗同窗雲。
舍北搖落景物殊佳,偶作五首 陸放翁 今年冬候晚,仲月始微霜。
野日明楓葉,江風斷雁行。
窮途多籍躝,老景易悲傷。
自笑詩情懶,蕭然舊錦囊。
路擁新霜葉,溪餘舊漲沙。
栖烏初滿樹,歸鴨各知家。
世事元堪笑,吾生固有涯。
南村聞酒熟,試遣小童賒。
小聚鷗沙北,橫林蟹舍東。
船頭眠醉叟,牛背立村童。
日落雲全碧,霜餘葉半紅。
窮鱗與倦翼,終勝在池籠。
屋角成金字,溪流作縠紋。
斜通小橋路,半掩夕陽門。
孤艇沖煙過,疏鐘隔塢聞。
杜門非獨病,實是厭紛紛。
草徑人稀到,柴扉手自開。
林疏鴉小泊,溪淺鹭頻來。
檐角除瓜蔓,牆隅?芋魁。
東鄰膰肉至,一笑舉新醅。
五詩雖非高唱,然俱妥适。
放翁所謂筆端有口,新冬野景,搜抉無遺。
“屋角成金字”,本出《北史·斛律金傳》,如用此事,則此句未穩。
似乎别有取義者,俟考。
以對“溪流作縠紋”,亦奇。
殘臘 陸放翁 殘臘無多日,吾生又一年。
林塘明夕照,墟落淡春煙。
山色危欄角,梅花綠酒邊。
歲時元自好,老病獨凄然。
五、六壯麗。
此沖淡,非壯麗也。
冬日感興十韻 陸放翁 原注:戊午。
雨霧天昏曀,陂湖地阻深。
蔽空鴉作陣,暗路棘成林。
起四句比時事之昏亂。
有客風埃裡,頻年老病侵。
夢魂來二豎,相法欠三壬。
舊憤開孤劍,新愁感斷砧。
唐衢惟痛哭,莊舄正悲吟。
瘦跨秋門馬,寒生夜店衾。
但思全舊璧,敢冀訪遺簪?樓上蒼茫眼,燈前破碎心。
長謠傾濁酒,慷慨厭層陰。
“層陰”亦是比。
“三壬”“二豎”“秋門”“夜店”“舊璧”“遺簪”,皆工之又工。
此詩不應如此論。
和翁靈舒冬日書事三首 徐道晖 石縫敲冰水,淩寒自煮茶。
梅遲思閏月,楓遠誤春花。
貧喜苗新長,吟憐鬓已華。
城中尋小屋,歲晚欲移家。
“思”字、“誤”字,當是推敲不一乃得之。
秀句出寒餓,從人笑我清。
步溪波逐影,吟竹鳥譍聲。
酒裡安天運,春邊見物情。
耕桑猶罄橐,何事可營生? 十日南山雪,今朝又北風。
燒沖岩石斷,梅映野堂空。
難語傷時事,無成愧老翁。
一生吟思味,獨喜與君同。
結出“和”字,完密。
一室 宋謙父 一室冷如冰,梅花相對清。
殘年日易晚,夾雪雨難晴。
身計繭千緒,世紛棋一枰。
曲生差解事,談笑破愁城。
壺山宋自遜,字謙父,本婺女人。
父子兄弟皆能詩,而謙父名頗著,賈似道賄以二十萬楮,結屋南昌。
詩篇篇一體,無變态。
此詩三、四好,五、六涉爛套也。
學宋詩者當避此種。
他如“酒熟渾家醉,詩成逐字評”,亦佳,但近俗耳。
直是不佳,不止于俗。
七言二十首(錄三首) 野望 杜工部 西山白雪三奇戍,南浦清江萬裡橋。
海内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将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兩《野望》詩,地不同而同是冬日,故選入。
此格律高聳,意氣悲壯,唐人無能及之者。
次韻樂文卿故園 陳簡齋 故園歸計堕虛空,啼鳥驚心處處同。
四壁一身長客夢,百憂雙鬓更春風。
梅花不是人間白,日色争如酒面紅。
且複高吟置餘事,此生能費幾詩筒。
此詩似新春冬末之作。
和李上舍冬日書事 韓子蒼 北風吹日晝多陰,日暮擁階黃葉深。
倦鵲繞枝翻凍影,飛鴻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覓,與老無期稍見侵。
顧籍微官少年事,病來那複一分心? 三、四極工,五、六前輩有此語,但鍛得又佳耳。
晨朝類 五言三十二首(錄八首) 早渡蒲關 唐明皇 鐘鼓嚴更曙,山河野望通。
鳴銮下蒲坂,飛蓋入秦中。
地險關逾壯,天平鎮尚雄。
春來津樹合,月落戍樓空。
馬色分朝景,雞聲逐曉風。
所希常道泰,非複候同。
氣脈自厚。
曉望 杜工部 白帝更聲盡,陽台曉色分。
高峰寒上日,疊嶺宿霾雲。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葉聞。
荊扉對麋鹿,應共爾為群。
五、六以“坼”字、“隐”字、“清”字、“聞”字為眼,此詩之最緊處。
煉字亦詩家所不廢,病在“最緊”二字,似此外别無詩法者,宜為馮氏所譏。
将曉二首(錄第一首) 杜工部 石城除擊柝,鐵鎖欲開關。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曉山。
巴人常小梗,蜀使動無還。
垂老孤帆色,飄飄犯百蠻。
此詩二首,一首言時事,一首言自身,乃章法也。
然前篇尾句已包得第二首意,故不妨删取。
前一詩中四句,兩言曉景,兩言時事;後一詩中四句,兩言曉景,兩言身事。
拘者欲句句言曉,即不通矣。
此評最分曉。
客亭 杜工部 秋窗猶曙色,木落更天風。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
聖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殘生事,飄零任轉蓬。
王右丞詩雲:“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此詩三、四以寫秋曉,亦足以敵右丞之壯。
然其佳處,乃在五、六有感慨。
感慨不難,難于渾厚不激耳。
入他人手,有多少憤憤不平語。
兩句言景,兩句言情,詩必如此,則淨潔而頓挫也。
兩景兩情,詩之一體,善作者規矩在手,造化生心,有何情景之可分?況限以兩句,如此兩句如彼哉!以此标為定法,所見甚陋,馮氏譏之當矣。
商山早行 溫飛卿(庭筠) 晨起動征铎,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驿牆。
因思杜陵夢,凫雁滿回塘。
五、六弱。
七、八複,衍第二句,皆是微瑕,分别觀之。
三、四極佳。
早春寄朱放 郭良 “春”字與詩語不符,當是誤刻。
《戴叔倫集》載此詩題曰《早行寄朱山人放》。
山曉旅人去,天高秋氣悲。
明河川上沒,芳草露中衰。
此别又千裡,少年能幾時?心知剡溪路,聊且寄前期。
末二句《戴集》作:“青冥剡溪路,心與謝公期。
”格意殊高。
次韻方萬裡雨夜雪意 趙賓旸 吳孟舉曰:當入“冬日類”。
芋火房陰處,翛然類懶殘。
雨欺梅影瘦,風助竹聲寒。
擁袂衣全薄,哦詩字欲安。
兒童疑有雪,頻起穴窗看。
四靈一派。
予丁醜之冬,在桐江賦《雨夜雪意》詩雲:“洶湧風如戰,蕭騷雨欲殘。
遙峰應有雪,半夜不勝寒。
吾道孤燈在,人寰幾枕安?何當眩銀海,清曉倚樓看。
”魯齊趙君與東,字賓旸,和予此詩。
“哦詩字欲安”,佳句也。
尾句亦活動,勝予所倡。
賓旸嘉定十五年壬午生,今年六十有二,宗學上舍改官。
早行 劉後村 店妪明燈送,前村認未真。
山頭雲似雪,陌上樹如人。
漸覺高星少,才分遠燒新。
何煩看堠子?來往暗知津。
言疲于道途已久。
《南嶽一藁》第七詩。
三、四可觀,蓋少作也。
後村詩最庸劣,不稱其名,觀此評則虛谷亦厭之。
七言十三首(錄四首) 早發 羅邺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路”字依虛谷改。
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羸軀客塞城。
第六句好。
第五句“露”字疑當作“路”,先已言雪故也。
新城道中 蘇東坡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挂銅钲。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饷春耕。
東坡為杭倅時詩。
熙甯六年癸醜二月,循行屬縣,由富陽至新城有此作。
起句十四字妙,五、六亦佳,但三、四頗拙耳。
此評最确,馮氏獨不然之,蓋有意求瑕,不為公論。
“銅钲”“絮帽”,可謂之雅字乎哉?所謂武庫森然,不無利鈍,學者當自細參而默會。
雖山谷少年詩亦有不甚佳者,不可為前輩隐諱也。
凡讀古人書皆當知此意,雖少陵亦有絕可笑詩。
坡是年三十八歲。
晁無咎之父端友令新城,故和篇有雲:“小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此乃佳句。
東流道中 王景文 山高樹多日出遲,食時霧露且氛霏。
馬蹄已踏兩郵舍,人家漸開雙竹扉。
冬青匝地野蜂亂,荞麥滿園山雀飛。
明朝大江載吾去,萬裡天風吹客衣。
雪山王質,字景文,東魯人。
過江寓居興國,紹興庚辰進士。
此詩乃吳體而遒美。
六月歸途 徐緻中 星明殘點數峰晴,夜靜微聞水有聲。
六月行人須早起,一天涼露濕衣輕。
宦情每向途中薄,詩句多于馬上成。
故裡諸公應念我,稻花香裡計歸程。
第四句良是,第六句亦佳。
不如五句之真至。
暮夜類 五言五十首(錄二十四首) 晚次樂鄉縣 陳子昂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殘溜細鳴琴。
歲換兒童喜,還傷老大心。
刻意求新,愈于滑調。
“漏”字、“裹”字,詩眼;“深”字尤好。
雁湖注曰:“深”字在“裹”上起義。
積柴水中取魚,曰“椮”,所感切。
此亦雁湖注雲“木類篇”。
寒意 鄭亨仲 嶺南霜不結,風勁是霜時。
日落晚花瘦,山空流水悲。
起句未見其佳。
三、四幽淡有味。
栖鴉尋樹早,凍蟻下窗遲。
季子家何在,衣單知不知? 北山鄭剛中,字亨仲,婺女人。
南渡前探花,後至四川宣撫,有方略,秦桧忌之,谪殁封州。
冬日詩起句最佳,“風勁”即知其為“霜時”,而實不結霜。
《北山集》佳句甚多,予已别為之跋,陳簡齋嘗同窗雲。
舍北搖落景物殊佳,偶作五首 陸放翁 今年冬候晚,仲月始微霜。
野日明楓葉,江風斷雁行。
窮途多籍躝,老景易悲傷。
自笑詩情懶,蕭然舊錦囊。
路擁新霜葉,溪餘舊漲沙。
栖烏初滿樹,歸鴨各知家。
世事元堪笑,吾生固有涯。
南村聞酒熟,試遣小童賒。
小聚鷗沙北,橫林蟹舍東。
船頭眠醉叟,牛背立村童。
日落雲全碧,霜餘葉半紅。
窮鱗與倦翼,終勝在池籠。
屋角成金字,溪流作縠紋。
斜通小橋路,半掩夕陽門。
孤艇沖煙過,疏鐘隔塢聞。
杜門非獨病,實是厭紛紛。
草徑人稀到,柴扉手自開。
林疏鴉小泊,溪淺鹭頻來。
檐角除瓜蔓,牆隅?芋魁。
東鄰膰肉至,一笑舉新醅。
五詩雖非高唱,然俱妥适。
放翁所謂筆端有口,新冬野景,搜抉無遺。
“屋角成金字”,本出《北史·斛律金傳》,如用此事,則此句未穩。
似乎别有取義者,俟考。
以對“溪流作縠紋”,亦奇。
殘臘 陸放翁 殘臘無多日,吾生又一年。
林塘明夕照,墟落淡春煙。
山色危欄角,梅花綠酒邊。
歲時元自好,老病獨凄然。
五、六壯麗。
此沖淡,非壯麗也。
冬日感興十韻 陸放翁 原注:戊午。
雨霧天昏曀,陂湖地阻深。
蔽空鴉作陣,暗路棘成林。
起四句比時事之昏亂。
有客風埃裡,頻年老病侵。
夢魂來二豎,相法欠三壬。
舊憤開孤劍,新愁感斷砧。
唐衢惟痛哭,莊舄正悲吟。
瘦跨秋門馬,寒生夜店衾。
但思全舊璧,敢冀訪遺簪?樓上蒼茫眼,燈前破碎心。
長謠傾濁酒,慷慨厭層陰。
“層陰”亦是比。
“三壬”“二豎”“秋門”“夜店”“舊璧”“遺簪”,皆工之又工。
此詩不應如此論。
和翁靈舒冬日書事三首 徐道晖 石縫敲冰水,淩寒自煮茶。
梅遲思閏月,楓遠誤春花。
貧喜苗新長,吟憐鬓已華。
城中尋小屋,歲晚欲移家。
“思”字、“誤”字,當是推敲不一乃得之。
秀句出寒餓,從人笑我清。
步溪波逐影,吟竹鳥譍聲。
酒裡安天運,春邊見物情。
耕桑猶罄橐,何事可營生? 十日南山雪,今朝又北風。
燒沖岩石斷,梅映野堂空。
難語傷時事,無成愧老翁。
一生吟思味,獨喜與君同。
結出“和”字,完密。
一室 宋謙父 一室冷如冰,梅花相對清。
殘年日易晚,夾雪雨難晴。
身計繭千緒,世紛棋一枰。
曲生差解事,談笑破愁城。
壺山宋自遜,字謙父,本婺女人。
父子兄弟皆能詩,而謙父名頗著,賈似道賄以二十萬楮,結屋南昌。
詩篇篇一體,無變态。
此詩三、四好,五、六涉爛套也。
學宋詩者當避此種。
他如“酒熟渾家醉,詩成逐字評”,亦佳,但近俗耳。
直是不佳,不止于俗。
七言二十首(錄三首) 野望 杜工部 西山白雪三奇戍,南浦清江萬裡橋。
海内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将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兩《野望》詩,地不同而同是冬日,故選入。
此格律高聳,意氣悲壯,唐人無能及之者。
次韻樂文卿故園 陳簡齋 故園歸計堕虛空,啼鳥驚心處處同。
四壁一身長客夢,百憂雙鬓更春風。
梅花不是人間白,日色争如酒面紅。
且複高吟置餘事,此生能費幾詩筒。
此詩似新春冬末之作。
和李上舍冬日書事 韓子蒼 北風吹日晝多陰,日暮擁階黃葉深。
倦鵲繞枝翻凍影,飛鴻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覓,與老無期稍見侵。
顧籍微官少年事,病來那複一分心? 三、四極工,五、六前輩有此語,但鍛得又佳耳。
晨朝類 五言三十二首(錄八首) 早渡蒲關 唐明皇 鐘鼓嚴更曙,山河野望通。
鳴銮下蒲坂,飛蓋入秦中。
地險關逾壯,天平鎮尚雄。
春來津樹合,月落戍樓空。
馬色分朝景,雞聲逐曉風。
所希常道泰,非複候同。
氣脈自厚。
曉望 杜工部 白帝更聲盡,陽台曉色分。
高峰寒上日,疊嶺宿霾雲。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葉聞。
荊扉對麋鹿,應共爾為群。
五、六以“坼”字、“隐”字、“清”字、“聞”字為眼,此詩之最緊處。
煉字亦詩家所不廢,病在“最緊”二字,似此外别無詩法者,宜為馮氏所譏。
将曉二首(錄第一首) 杜工部 石城除擊柝,鐵鎖欲開關。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曉山。
巴人常小梗,蜀使動無還。
垂老孤帆色,飄飄犯百蠻。
此詩二首,一首言時事,一首言自身,乃章法也。
然前篇尾句已包得第二首意,故不妨删取。
前一詩中四句,兩言曉景,兩言時事;後一詩中四句,兩言曉景,兩言身事。
拘者欲句句言曉,即不通矣。
此評最分曉。
客亭 杜工部 秋窗猶曙色,木落更天風。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
聖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殘生事,飄零任轉蓬。
王右丞詩雲:“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此詩三、四以寫秋曉,亦足以敵右丞之壯。
然其佳處,乃在五、六有感慨。
感慨不難,難于渾厚不激耳。
入他人手,有多少憤憤不平語。
兩句言景,兩句言情,詩必如此,則淨潔而頓挫也。
兩景兩情,詩之一體,善作者規矩在手,造化生心,有何情景之可分?況限以兩句,如此兩句如彼哉!以此标為定法,所見甚陋,馮氏譏之當矣。
商山早行 溫飛卿(庭筠) 晨起動征铎,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驿牆。
因思杜陵夢,凫雁滿回塘。
五、六弱。
七、八複,衍第二句,皆是微瑕,分别觀之。
三、四極佳。
早春寄朱放 郭良 “春”字與詩語不符,當是誤刻。
《戴叔倫集》載此詩題曰《早行寄朱山人放》。
山曉旅人去,天高秋氣悲。
明河川上沒,芳草露中衰。
此别又千裡,少年能幾時?心知剡溪路,聊且寄前期。
末二句《戴集》作:“青冥剡溪路,心與謝公期。
”格意殊高。
次韻方萬裡雨夜雪意 趙賓旸 吳孟舉曰:當入“冬日類”。
芋火房陰處,翛然類懶殘。
雨欺梅影瘦,風助竹聲寒。
擁袂衣全薄,哦詩字欲安。
兒童疑有雪,頻起穴窗看。
四靈一派。
予丁醜之冬,在桐江賦《雨夜雪意》詩雲:“洶湧風如戰,蕭騷雨欲殘。
遙峰應有雪,半夜不勝寒。
吾道孤燈在,人寰幾枕安?何當眩銀海,清曉倚樓看。
”魯齊趙君與東,字賓旸,和予此詩。
“哦詩字欲安”,佳句也。
尾句亦活動,勝予所倡。
賓旸嘉定十五年壬午生,今年六十有二,宗學上舍改官。
早行 劉後村 店妪明燈送,前村認未真。
山頭雲似雪,陌上樹如人。
漸覺高星少,才分遠燒新。
何煩看堠子?來往暗知津。
言疲于道途已久。
《南嶽一藁》第七詩。
三、四可觀,蓋少作也。
後村詩最庸劣,不稱其名,觀此評則虛谷亦厭之。
七言十三首(錄四首) 早發 羅邺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路”字依虛谷改。
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羸軀客塞城。
第六句好。
第五句“露”字疑當作“路”,先已言雪故也。
新城道中 蘇東坡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挂銅钲。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饷春耕。
東坡為杭倅時詩。
熙甯六年癸醜二月,循行屬縣,由富陽至新城有此作。
起句十四字妙,五、六亦佳,但三、四頗拙耳。
此評最确,馮氏獨不然之,蓋有意求瑕,不為公論。
“銅钲”“絮帽”,可謂之雅字乎哉?所謂武庫森然,不無利鈍,學者當自細參而默會。
雖山谷少年詩亦有不甚佳者,不可為前輩隐諱也。
凡讀古人書皆當知此意,雖少陵亦有絕可笑詩。
坡是年三十八歲。
晁無咎之父端友令新城,故和篇有雲:“小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此乃佳句。
東流道中 王景文 山高樹多日出遲,食時霧露且氛霏。
馬蹄已踏兩郵舍,人家漸開雙竹扉。
冬青匝地野蜂亂,荞麥滿園山雀飛。
明朝大江載吾去,萬裡天風吹客衣。
雪山王質,字景文,東魯人。
過江寓居興國,紹興庚辰進士。
此詩乃吳體而遒美。
六月歸途 徐緻中 星明殘點數峰晴,夜靜微聞水有聲。
六月行人須早起,一天涼露濕衣輕。
宦情每向途中薄,詩句多于馬上成。
故裡諸公應念我,稻花香裡計歸程。
第四句良是,第六句亦佳。
不如五句之真至。
暮夜類 五言五十首(錄二十四首) 晚次樂鄉縣 陳子昂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