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歸》至此三詩,皆送契丹使時所作。

     春日 王半山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競華。

    莺猶求舊友,燕不背貧家。

    此句最警,并上句常語亦增色。

    室有賢人酒,門無長者車。

    全用杜句,太現成。

    醉眠聊自适,歸夢到天涯。

     此唐人得意詩,恐誤入半山集中,而雁湖亦為之注。

    姑存諸此,候考。

    亦太臆斷。

     暮春 王半山 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

    曲水應修禊,披香未試衣。

    雨花紅半堕,煙樹碧相依。

    怅望夢中地,王孫底不歸?半山七詩俱高雅。

     “夢中”之“夢”,當是用作平聲。

    《左傳》:“楚雲夢地曰夢中。

    ” 早春 陳後山 度臘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冰開還舊綠,馮謂:“冰乍開,水尚欠綠。

    ”然“綠”字自本唐人《東風解凍》詩,不必如此索瘢。

    魚喜躍修鱗。

    柳及年年發,愁随日日新。

    老懷吾自異,不是故違人。

    馮氏又謂:“六句湊甚。

    落句隻結得‘愁随日日新’,未穩足。

    ”不知“柳發”句乃總承上四句,引入“愁新”語,本側注面下,單以“愁新”為結,正是詩法。

     極瘦有骨,盡力無痕。

    細看之,句中有眼。

     和仲良春晚即事 楊誠齋 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

    夢豈花邊到?春俄雨裡遷。

    一犁關五秉,百箔候三眠。

    隻有書生拙,窮年墾紙田。

    末二句正應起二句。

    馮雲首尾不相顧,未喻其說。

     零陵丞時詩。

    仲良者,永州司法張材,山東人。

    “連錢”“紙田”,用韻好勝之過。

    “一犁”“五秉”,“百箔”“三眠”,湊合亦佳。

    但恐少年作未自然,學詩者不可不由此入也,五首取一。

    此評最平允,虛谷亦盡有分明處。

     初春雜興 陸放翁 水長鷗初泛,山寒茗未芽。

    深林聞社鼓,落日照漁家。

    渡遠呼船久,橋傾取路斜。

    二句新而不碎。

    客愁慵遠眺,不是怯風沙。

     八句皆佳,而三、四尤古遠。

     七言五十二首(錄十一首[1])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杜工部 雀啄江頭黃柳花,?滿晴沙。

    自知白發非春事,且盡芳樽戀物華。

    近侍隻今難浪迹,此身那得更無家?丈人才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

    一氣旋轉,清而不薄。

    此種最難學。

     此詩中四句不言景,皆止言情。

    後山得其法,故多瘦健者,此也。

     春盡 韓緻光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後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别澗,本集“浮”作“漾”,“澗”作“浦”。

    斷雲含雨入孤村。

    對句勝于出句。

    人間易得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後半篇極沉着,不類緻光他作之佻。

     暮春山行田家歇馬 李郢 雨濕菰蒲斜日明,茅廚煮繭掉車聲。

    青蛇上竹一種色,黃蝶隔溪無限情。

    何處漁樵将遠饷?故園田土憶春耕。

    千峰霭霭水潏潏,羸馬此中愁獨行。

     此詩一筆寫成,山行天趣,言言新美而無作為。

    第三句尤奇谲也。

    第三句卻不甚佳,以在吳體不妨耳。

    馮氏譏之良是。

     西湖春日 王平甫 争得才如杜牧之,試來湖上辄題詩。

    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台卓酒旗。

    濃吐雜芳薰崿,濕飛雙翠破漣漪。

    人間幸有蓑兼笠,且上漁舟作釣師。

     三、四峭響,五、六最工,尾句高甚。

     郊行即事 程明道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港,困臨流水坐苔矶。

    莫辭盞酒十分醉,隻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莫”字即“暮”字。

    《說文》:“莫從日,在草中。

    ”俗書加“日”字于下。

     學見聖域,詩其餘事也。

    或問:此可與浴沂意趣看否?曰:詩且看詩,不必太深太鑿。

    此見高于宋人。

    宋詩話多有太深太鑿之病。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潘、古、郭三人送餘于女王城東禅莊院 蘇東坡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數畝荒田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

    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坡詩不可以律縛,善用事者無不妙。

    他語意天然者,如此盡十分好。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到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蘇東坡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舊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紅顔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東坡初貶黃州之年,即“細雨梅花”“關山斷魂”之時也。

    次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見陳慥季常,是以為女王城之詩。

    又次年正月二十日與潘邠老等尋春,是以有“事如春夢了無痕”之詩。

    又次年正月三日尚在黃州,複出東門,仍和此韻雲:“亂山環合水侵門,身在淮南盡處村。

    五畝漸成終老計,九重新掃舊巢痕。

    ”謂元豐官制行,罷廢祖宗館職,立秘書省,以正字校書郎等為差除資序,而儲士之意淺矣。

    觀此等語,豈惟可以考大賢之出處,抑亦可見時事之更張,仁廟之所以遺燕安于後世者,何其盛!熙、豐之政所以大有可恨者,何其頓衰!坡下句雲:“豈惟慣見沙鷗喜,已覺來多釣石溫。

    ”又可痛。

    坡翁一谪數年,甘心于漁樵而忘返也。

    “新掃舊巢痕”事,陸放翁為施宿注坡時作序,記所對範至能語,學者可自檢觀。

     次韻張恕春暮 蘇子由 隻言城市無佳處,亦有江湖幾度遊。

    好雨晴時三月暮,啼莺到後百花休。

    三、四感慨殊深,而出以蘊藉。

    老猿好飲常聯臂,野馬依人自絡頭。

    不肯低回池上醉,試看生滅水中漚。

     春日郊外 唐子西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

    山好更宜餘積雪,水生看欲到垂楊。

    莺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光作藥香。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

     此詩句句工緻。

    “水生看欲到垂楊”絕奇,尾句即簡齋所謂“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也。

    東坡“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茫”,亦此意。

     睡起至園中 陸放翁 春風忽已到天涯,老子猶能領物華。

    淺碧細傾家釀酒,小紅初試手裁花。

    野人易與輸肝肺,此句寓感至深,勝于對句。

    俗話誰能挂齒牙?更欲世間同省事,勾回蟻戰放蜂衙。

     兩聯俱新美。

     病足累日不出庵門折花自娛 陸放翁 頻報園花照眼明,蹒跚正廢下堂行。

    擁衾又聽五更雨,屈指元無三日晴。

    三、四暗言花将盡矣,非橫插,亦非空寫。

    不奈病何抛酒盞,粗知春在賴莺聲。

    一枝自浸銅瓶水,喜與年光未隔生。

     第六句妙甚。

     寒食 韓仲止 曉色猶蒙淡淡煙,花間行過小溪邊。

    人家寒食常晴日,野老春遊近午天。

    吹盡海棠無步障,開成山柳有堆綿。

    二句稍笨。

    呼兒覓友尋鄰伴,看卻村農又下田。

     三、四不用工而極其工。

    合入“節序類”中,附之“春日”亦無不可。

    此書分類最猥瑣。

    同時“江湖”人戴石屏、“四靈”皆雲此老淡之作。

     夏日類 五言二十九首(錄三首) 五月十日 韓仲止 片月生林白,沿流澗亦明。

    幽人方獨夜,山寺有微行。

    前四句風格頗高。

    野處偏宜夏,貧家不厭晴。

    意謂無田可耕,不比農家之望雨,故不厭晴耳。

    用意頗晦,故馮氏譏其湊。

    薰風吹老鬓,腐草見飛螢。

    末句有物,皆能化人。

    獨不能之感,非湊景作收。

     五、六新美,然三、四亦幽淡。

    五、六不及三、四。

     夏日懷友 徐緻中 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曉,“欲”字作“似”字解。

    雨過夜如秋。

    遠憶荷花浦,誰憐杜若洲。

    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遊。

    馮氏曰:落句應“孤眠”。

     第四句好,蓋是夏夜詩,細味之,十字皆好。

     夏夜同靈晖有作奉寄趙二丈 徐緻中 齋居惟少睡,露坐得論文。

    涼夜清如水,明河白似雲。

    宿禽翻樹覺,幽磬渡溪聞。

    欲識他鄉思,斯時共憶君。

    中唐風味。

     五、六工。

     七言二十首(錄二首) 夏日三首(錄第一首) 張宛丘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燕雀生成”語本工部。

    蝶衣曬粉花枝午,蛛網添絲屋角晴。

    三、四新楚。

    落落疏簾邀月影,“月”字與上文不貫。

    嘈嘈虛枕納溪聲。

    久判兩鬓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

    馮氏曰:結寬。

     夏日雜興 張宛丘 蔬圃茅齋三畝餘,溪光山影動浮虛。

    病妻老去惟尋藥,稚子年來解愛書。

    中散無堪心放蕩,馮唐已老興蕭疏。

    全真養素安吾分,敢謂軒裳不我如?和平之音,雅人深緻。

    此自雜興詩,馮氏诋其“不見夏日”,太拘。

     亦自然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