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宜如此。
論杜公“酒盡沙頭雙玉瓶”,亦非實事。
歐陽公有雲:“卧讀楊蟠一千首,乞渠秋月與春風。
”公濟詩葩藻流麗,與王平甫相似。
“雲捧樓台出天上”,佳句也,下句亦稱。
下句自然,勝上句。
和寇十一晚登白門 陳後山 重門傑觀屹相望,表裡山河自一方。
登白門。
小市張燈歸意動,輕衫當戶晚風長。
清出“晚”字。
孤臣白首逢新政,遊子青春見故鄉。
二句措語深至,詩人之筆。
富貴本非吾輩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馮氏曰:“相望”“相忘”,太犯。
白門在徐州,亦曰白下,地近狹邪。
寇國寶,後山鄉人,屢引白下事戲之。
“小市”“輕衫”之句,亦所以寓戲也。
元符庚辰三月,以徽廟登極,湔滌南遷諸人,故有雲“白首逢新政”。
詞意深婉,豈徒詩而已哉?如許渾《登淩敲台》“湘潭雲淨莫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不過砌疊形模;而晚唐家以為句法,今不敢取。
蓋老杜自有此等句,但不如是之太偶而不活耳。
許渾詩體卑而味短,虛谷排之最公。
馮氏以門戶之見曲庇之,至以渾比金而黃、陳比鐵,其乖謬殆不足辯。
登嶽陽樓 陳簡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簾旌不動”乃樓上阒寂之景。
馮氏以為上下不接,非是。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裡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意境宏深,直逼工部。
簡齋《登嶽陽樓》凡三詩,又有《巴丘書事》一詩,皆悲壯激烈。
如:“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嶽陽樓。
四年風露侵遊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又如:“乾坤萬事集雙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近逼山谷,遠詣老杜。
今全取此首,乃建炎中避地時詩也。
白樂天有此樓詩雲:“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下一句好,上一句涉妝點。
上一句亦不裝點,馮氏駁之最是。
過揚子江 楊誠齋 隻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
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
千古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
二句極雄闊,馮氏抹之,未喻其故。
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
二句言人代不留,江山空在,悟紛紛擾擾之無益,且汲水煎茶,領略現在耳。
承上二句說下,用意頗深。
而出語近率□,讀之似不相接。
押“功”字亦欠穩,故為馮氏譏。
楊誠齋詩,一官一集,每一集必一變。
此《朝天續集》詩也。
其子長孺舉似于範石湖、尤梁溪,二公以為誠齋詩又變,而誠齋謂不自知。
詩不變不進。
此本二詩,今選其一。
中兩聯俱爽快,且詩格尤高。
朝省類 五言十四首(錄二首) 酬蘇味道夏晚寓直省中 沈佺期 并命登仙閣,通宵直禮闱。
大官供宿膳,侍史護朝衣。
卷幔天河入,開窗月露微。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冠劍無時釋,軒車待漏飛。
明朝題漢柱,三署有光輝。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步趍丹陛,分曹限紫薇。
曉随天仗入,暮惹禦香歸。
二句寫出旅進旅退之狀,語淺意深。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阙事,自覺谏書稀。
五、六句托意深微,末二句語尤婉至。
聖朝既以為無阙,則谏書不得不稀矣。
非頌語,乃憤語也。
或乃縷陳天寶阙事駁此句,殆不足與言詩。
岑參為右補阙,屬中書省,故雲“分曹限紫薇”。
七言二十四首(錄三首) 紫宸殿退朝口号 杜工部 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禦座引朝儀。
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
情景宛然,遠勝“旌旗日暖”十四字。
晝漏稀聞高閣報,天顔有喜近臣知。
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中秋禁直 韓緻光 “光”當作“堯”。
星鬥疏明禁漏殘,紫泥封後獨憑闌。
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阙寒。
天襯樓台籠苑外,風吹歌管下雲端。
長卿隻為《長門賦》,未識君臣際會難。
緻堯詩或俚或纖,此獨深穩。
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 蘇東坡 歸來病鶴記城,舊踏松枝雨露新。
半白不羞垂領發,軟紅猶戀屬車塵。
雨收九陌豐登後,日麗三元下降辰。
粗識君王為民意,不才何以助精禋。
不必新奇,自然老健。
此元祐七年壬申南郊時事。
懷古類 五言三十二首(錄九首) 白帝懷古 陳子昂 日落滄江晚,停桡問土風。
“問土風”三字領下四句。
城臨巴子國,台沒漢王宮。
荒服猶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懸青壁斷,地險碧流通。
古木生雲際,歸帆出霧中。
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刊本誤作“客坐思何窮”。
律詩自徐陵、庾信以來,亹亹尚工,然猶時拗平仄。
唐太宗詩多見《初學記》中,漸成近體,亦未脫陳、隋間氣習。
至沈佺期、宋之問而律詩整整矣。
陳子昂《感遇》古詩三十八首,極為朱文公所稱。
“國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韓昌黎已極推之。
天下皆知其能為古詩,一掃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詩極精。
岘山懷古 陳子昂 秣馬臨荒甸,登高覽舊都。
猶悲堕淚碣,尚想卧龍圖。
城邑遙分楚,山川半入吳。
丘陵徒自出,賢聖已凋枯。
野樹蒼煙斷,津樓晚氣孤。
誰知萬裡客,懷古正踟蹰。
此老杜以前律詩,悲壯感慨,即無纖巧砌甃。
“丘陵徒自出”一句,疑有誤字。
《穆天子傳·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丘嶺自出。
”此句乃此語,非誤字也。
金陵懷古 劉賓客 潮落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起四似乎平對,實則以三句“新草”剔出四句“舊煙”,即從四句轉出下半首。
運法最密,毫無起承轉合之痕。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此雖習語,然用于金陵最警切。
所謂龍盤虎踞,帝王之都也。
《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後庭》一曲,乃推南朝亡國之由,申明五、六。
虛谷以為但寓悲怆,未盡其意。
每讀劉賓客詩,似乎百十選一以傳諸世者,言言精确。
前四句用四地名,而以“潮”“日”“草”“煙”附之。
第五句乃一篇之斷案也,然後應之曰“山川空地形”。
而末句乃寓悲怆,其妙如此。
送康紹歸建邺 周賀 南朝秋色滿,君去意如何?起有遠神。
帝業空城在,民田壞冢多。
月圓台獨上,栗綻寺頻過。
“栗綻”二字,究竟湊泊。
籬下西江水,相思見白波。
賀詩遠勝姚合。
武侯廟古柏 李商隐 蜀相階前柏,龍蛇捧宮。
陰成外江畔,老向惠陵東。
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
葉凋湘燕雨,枝折海鵬風。
雨凋葉、風折枝耳,添出“湘燕”“海鵬”,殊無取義。
西昆專效此種,亦不善學義山矣。
玉壘經綸遠,金刀曆數終。
誰将《出師表》,一為問昭融? 五、六善用事,“玉壘”“金刀”之偶尤工。
末句候考。
杜詩“契合動昭融”。
說者曰:“昭融,天也。
”然未解天何以名昭融。
注義山者,亦引杜此句,别無所出。
長安道中怅然作三首 宋景文 三輔古風煙,征骖怅未前。
山園蓬顆外,宮室黍離邊。
樹老經唐日,碑殘刻漢年。
便須真隕涕,不待雍門弦。
興亡作今古,事往始堪悲。
宮破黃山在,城空北鬥移。
走岡寒兔隐,啼戍暮鴉饑。
灞岸重回首,惟餘王粲詩。
城阙今安在?關河昔所憑。
種祠秦故畤,抔土漢諸陵。
苑樹圓排荠,樓雲淡引缯。
南山不改色,千古恨相仍。
景文自真定移守成都,過長安有此詩,皆工妙,逼唐人。
昆體諸公,景文最有風骨,勝于楊、劉。
與夏侯繹、張唐民遊蜀岡大明寺 梅聖俞 秋葉已多蠹,古碑看更荒。
廢城無馬入,破冢有狐藏。
寒日稍清迥,群山分莽蒼。
田夫指白水,此下是雷塘。
頗有沖淡之緻,不嫌其薄。
末二句倒點,亦别緻。
七言七十八首(錄三首)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前四句但說得吳。
第五句七字括過六朝,是為簡練;第六句一筆折到西塞山,是為圓熟。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籌筆驿 李商隐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
徒令上将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今《義山集》作“終不忝”,誤。
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甫》吟成恨有餘。
起二句鬥然一揚,三、四句鬥然一抑,不倫不類,幾于首尾衡決。
然後以五句解明起二句,以六句解明三、四句,機衡絕奇,以意中先有此一解,故敢如此落筆也。
末二句言當時經其祠廟
論杜公“酒盡沙頭雙玉瓶”,亦非實事。
歐陽公有雲:“卧讀楊蟠一千首,乞渠秋月與春風。
”公濟詩葩藻流麗,與王平甫相似。
“雲捧樓台出天上”,佳句也,下句亦稱。
下句自然,勝上句。
和寇十一晚登白門 陳後山 重門傑觀屹相望,表裡山河自一方。
登白門。
小市張燈歸意動,輕衫當戶晚風長。
清出“晚”字。
孤臣白首逢新政,遊子青春見故鄉。
二句措語深至,詩人之筆。
富貴本非吾輩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馮氏曰:“相望”“相忘”,太犯。
白門在徐州,亦曰白下,地近狹邪。
寇國寶,後山鄉人,屢引白下事戲之。
“小市”“輕衫”之句,亦所以寓戲也。
元符庚辰三月,以徽廟登極,湔滌南遷諸人,故有雲“白首逢新政”。
詞意深婉,豈徒詩而已哉?如許渾《登淩敲台》“湘潭雲淨莫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不過砌疊形模;而晚唐家以為句法,今不敢取。
蓋老杜自有此等句,但不如是之太偶而不活耳。
許渾詩體卑而味短,虛谷排之最公。
馮氏以門戶之見曲庇之,至以渾比金而黃、陳比鐵,其乖謬殆不足辯。
登嶽陽樓 陳簡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簾旌不動”乃樓上阒寂之景。
馮氏以為上下不接,非是。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裡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意境宏深,直逼工部。
簡齋《登嶽陽樓》凡三詩,又有《巴丘書事》一詩,皆悲壯激烈。
如:“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嶽陽樓。
四年風露侵遊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又如:“乾坤萬事集雙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近逼山谷,遠詣老杜。
今全取此首,乃建炎中避地時詩也。
白樂天有此樓詩雲:“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下一句好,上一句涉妝點。
上一句亦不裝點,馮氏駁之最是。
過揚子江 楊誠齋 隻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
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
千古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
二句極雄闊,馮氏抹之,未喻其故。
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
二句言人代不留,江山空在,悟紛紛擾擾之無益,且汲水煎茶,領略現在耳。
承上二句說下,用意頗深。
而出語近率□,讀之似不相接。
押“功”字亦欠穩,故為馮氏譏。
楊誠齋詩,一官一集,每一集必一變。
此《朝天續集》詩也。
其子長孺舉似于範石湖、尤梁溪,二公以為誠齋詩又變,而誠齋謂不自知。
詩不變不進。
此本二詩,今選其一。
中兩聯俱爽快,且詩格尤高。
朝省類 五言十四首(錄二首) 酬蘇味道夏晚寓直省中 沈佺期 并命登仙閣,通宵直禮闱。
大官供宿膳,侍史護朝衣。
卷幔天河入,開窗月露微。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冠劍無時釋,軒車待漏飛。
明朝題漢柱,三署有光輝。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步趍丹陛,分曹限紫薇。
曉随天仗入,暮惹禦香歸。
二句寫出旅進旅退之狀,語淺意深。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阙事,自覺谏書稀。
五、六句托意深微,末二句語尤婉至。
聖朝既以為無阙,則谏書不得不稀矣。
非頌語,乃憤語也。
或乃縷陳天寶阙事駁此句,殆不足與言詩。
岑參為右補阙,屬中書省,故雲“分曹限紫薇”。
七言二十四首(錄三首) 紫宸殿退朝口号 杜工部 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禦座引朝儀。
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
情景宛然,遠勝“旌旗日暖”十四字。
晝漏稀聞高閣報,天顔有喜近臣知。
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中秋禁直 韓緻光 “光”當作“堯”。
星鬥疏明禁漏殘,紫泥封後獨憑闌。
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阙寒。
天襯樓台籠苑外,風吹歌管下雲端。
長卿隻為《長門賦》,未識君臣際會難。
緻堯詩或俚或纖,此獨深穩。
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 蘇東坡 歸來病鶴記城,舊踏松枝雨露新。
半白不羞垂領發,軟紅猶戀屬車塵。
雨收九陌豐登後,日麗三元下降辰。
粗識君王為民意,不才何以助精禋。
不必新奇,自然老健。
此元祐七年壬申南郊時事。
懷古類 五言三十二首(錄九首) 白帝懷古 陳子昂 日落滄江晚,停桡問土風。
“問土風”三字領下四句。
城臨巴子國,台沒漢王宮。
荒服猶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懸青壁斷,地險碧流通。
古木生雲際,歸帆出霧中。
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刊本誤作“客坐思何窮”。
律詩自徐陵、庾信以來,亹亹尚工,然猶時拗平仄。
唐太宗詩多見《初學記》中,漸成近體,亦未脫陳、隋間氣習。
至沈佺期、宋之問而律詩整整矣。
陳子昂《感遇》古詩三十八首,極為朱文公所稱。
“國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韓昌黎已極推之。
天下皆知其能為古詩,一掃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詩極精。
岘山懷古 陳子昂 秣馬臨荒甸,登高覽舊都。
猶悲堕淚碣,尚想卧龍圖。
城邑遙分楚,山川半入吳。
丘陵徒自出,賢聖已凋枯。
野樹蒼煙斷,津樓晚氣孤。
誰知萬裡客,懷古正踟蹰。
此老杜以前律詩,悲壯感慨,即無纖巧砌甃。
“丘陵徒自出”一句,疑有誤字。
《穆天子傳·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丘嶺自出。
”此句乃此語,非誤字也。
金陵懷古 劉賓客 潮落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起四似乎平對,實則以三句“新草”剔出四句“舊煙”,即從四句轉出下半首。
運法最密,毫無起承轉合之痕。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此雖習語,然用于金陵最警切。
所謂龍盤虎踞,帝王之都也。
《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後庭》一曲,乃推南朝亡國之由,申明五、六。
虛谷以為但寓悲怆,未盡其意。
每讀劉賓客詩,似乎百十選一以傳諸世者,言言精确。
前四句用四地名,而以“潮”“日”“草”“煙”附之。
第五句乃一篇之斷案也,然後應之曰“山川空地形”。
而末句乃寓悲怆,其妙如此。
送康紹歸建邺 周賀 南朝秋色滿,君去意如何?起有遠神。
帝業空城在,民田壞冢多。
月圓台獨上,栗綻寺頻過。
“栗綻”二字,究竟湊泊。
籬下西江水,相思見白波。
賀詩遠勝姚合。
武侯廟古柏 李商隐 蜀相階前柏,龍蛇捧宮。
陰成外江畔,老向惠陵東。
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
葉凋湘燕雨,枝折海鵬風。
雨凋葉、風折枝耳,添出“湘燕”“海鵬”,殊無取義。
西昆專效此種,亦不善學義山矣。
玉壘經綸遠,金刀曆數終。
誰将《出師表》,一為問昭融? 五、六善用事,“玉壘”“金刀”之偶尤工。
末句候考。
杜詩“契合動昭融”。
說者曰:“昭融,天也。
”然未解天何以名昭融。
注義山者,亦引杜此句,别無所出。
長安道中怅然作三首 宋景文 三輔古風煙,征骖怅未前。
山園蓬顆外,宮室黍離邊。
樹老經唐日,碑殘刻漢年。
便須真隕涕,不待雍門弦。
興亡作今古,事往始堪悲。
宮破黃山在,城空北鬥移。
走岡寒兔隐,啼戍暮鴉饑。
灞岸重回首,惟餘王粲詩。
城阙今安在?關河昔所憑。
種祠秦故畤,抔土漢諸陵。
苑樹圓排荠,樓雲淡引缯。
南山不改色,千古恨相仍。
景文自真定移守成都,過長安有此詩,皆工妙,逼唐人。
昆體諸公,景文最有風骨,勝于楊、劉。
與夏侯繹、張唐民遊蜀岡大明寺 梅聖俞 秋葉已多蠹,古碑看更荒。
廢城無馬入,破冢有狐藏。
寒日稍清迥,群山分莽蒼。
田夫指白水,此下是雷塘。
頗有沖淡之緻,不嫌其薄。
末二句倒點,亦别緻。
七言七十八首(錄三首)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前四句但說得吳。
第五句七字括過六朝,是為簡練;第六句一筆折到西塞山,是為圓熟。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籌筆驿 李商隐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
徒令上将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今《義山集》作“終不忝”,誤。
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甫》吟成恨有餘。
起二句鬥然一揚,三、四句鬥然一抑,不倫不類,幾于首尾衡決。
然後以五句解明起二句,以六句解明三、四句,機衡絕奇,以意中先有此一解,故敢如此落筆也。
末二句言當時經其祠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