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類 平仄韻通葉格

關燈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江月令》。

    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中呂宮”。

    清季敦煌發現唐琵琶譜,猶存此調,但虛譜無詞。

    茲以柳永詞為準。

    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

    沈義父《樂府指迷》:“《西江月》起頭押平聲韻,第二、第四句就平聲切去,押側聲韻。

    如平韻押‘東’字,側聲須押‘董’字、‘凍’字方可。

    ” 定格 +|+--|(句)+-+|--(平韻)+-+||--(葉平)+|--+|(葉仄) +|+--|(句)+-+|--(平韻)+-+||--(葉平)+|--+|(葉仄) 例一 鳳額繡簾高卷,獸環朱戶頻搖。

    兩竿紅日上花梢,春睡厭厭難覺。

     好夢狂随飛絮,閑愁濃勝香醪。

    不成雨暮與雲朝,又是韶光過了。

     ——柳永 例二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

    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張孝祥(丹陽湖) 例三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夜行黃沙道中) 醉翁操 琴曲,屬“正宮”。

    沈遵創作,蘇轼始創為填詞。

    其序雲:“琅琊幽谷,山川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

    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辄欣然忘歸。

    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

    然其有聲而無其辭。

    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

    又依《楚辭》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

    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

    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

    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于琴。

    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見《東坡樂府》卷二)九十一字,前片十平韻,後片七平韻,一仄韻。

     定格 --(平韻)--(葉平)--(葉平)|--(葉平)--(葉平)--|----(葉平)|--|--(葉平)-|-(葉平)|||--(葉平)||-|-|-(葉平) |-||(句)-|--(葉平)|-||(句)-|--||(葉仄)-|----(葉平)||----(葉平)---|-(葉平)-----(葉平)|||--(葉平)|--||--(葉平) 例 琅然,清圜,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巅,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

    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兩三弦。

     ——蘇轼 渡江雲 又名《三犯渡江雲》。

    《清真集》入“小石調”。

    一百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後片第四句為上一、下四句法,必須押一同部仄韻。

     定格 +--||(句)|-||(句)+||--(平韻)|--||(句)||--(句)|||--(葉平)--||(句)|++(豆)+|--(葉平)-|+(豆)+--|(句)+||--(葉平) --(葉平)--+|(句)||--(句)|--+|(葉仄)-|+(豆)--+|(句)+|--(葉平)--||--|(句)||+(豆)-|--(葉平)-||(句)--||--(葉平) 例一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

    驟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塗香暈色,盛粉飾、争作妍華。

    千萬絲、陌頭楊柳,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