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類 平仄韻轉換格

關燈
南鄉子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黃鐘宮”。

    二十七字,兩平韻,三仄韻。

    五代人詞略有增減字數者,茲舉兩式。

    南唐改作平韻體,《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重填一片,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

    宋以後多遵用之。

     格一 ||--(平韻)+-+||--(葉平)||---||(換仄韻)-|(葉仄)||---||(葉仄) 例一 畫舸停桡,槿花籬外竹橫橋。

    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裡住。

     ——歐陽炯 例二(依上格增一字)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

    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樹底纖纖擡素手。

     ——歐陽炯 格二 -||(句)|--(平韻)+-+||--(葉平)+|+--||(換仄韻)+-|(葉仄)+|+--||(葉仄) 例三 漁市散,渡船稀,越南雲樹望中微。

    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聽猩猩啼瘴雨。

     ——李珣 格三(平韻) +||--(韻)+|--||-(韻)+|+--||(句)--(韻)+|--+|-(韻) +||--(韻)+|--||-(韻)+|+--||(句)--(韻)+|--+|-(韻) 例四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回首鳳樓無限事,茫茫,鸾鏡鴛衾兩斷腸。

     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床。

    薄幸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

     ——馮延巳 例五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蕃女怨 《金奁集》入“南呂宮”。

    三十一字,四仄韻,兩平韻。

     定格 |--|-||(仄韻)||-|(葉韻)|--(句)-||(葉仄)|--|(葉仄)|--||--(換平韻)|--(葉平) 例 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

    钿蟬筝,金雀扇,畫梁相見。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溫庭筠 調笑令 又名《古調笑》、《宮中調笑》、《調嘯詞》、《轉應曲》。

    《樂苑》入“雙調”。

    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打嫌《調笑》易,飲訝《卷波》遲。

    ”自注:“抛打曲有《調笑令》,飲酒曲有《卷白波》。

    ”三十二字,四仄韻,兩平韻,兩疊韻。

    平仄韻遞轉,難在平韻再轉仄韻時,二言疊句必須用上六言的最後兩字倒轉為之,所以又名為《轉應曲》。

    唐詞格式全同,惟句中平仄頗多出入,茲以韋應物一首為準,于舉例中兼采王建、戴叔倫諸作,藉資比較。

    北宋以後,多用不轉韻格。

    三十八字,七仄韻,聯章以成“轉踏”,藉以演唱故事。

    茲附列為變格。

     定格 -|(仄韻)-|(疊)||--||(葉仄)--||--(轉平韻)--|||-(葉平)-|(再轉仄韻)-|(疊)-|--||(葉仄) 例一 河漢,河漢,曉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離。

    離别,離别,河漢雖同路絕。

     ——韋應物(調嘯詞) 例二 楊柳,楊柳,日暮白沙渡口。

    船頭江水茫茫,商人少婦斷腸。

    腸斷,腸斷,鹧鸪夜飛失伴。

     ——王建(宮中調笑) 例三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

    山北山南雪晴,千裡萬裡月明。

    明月,明月,蘆笳一聲愁絕。

     ——戴叔倫(轉應曲) 變格 -|(仄韻)|-|(葉仄)+|+--||(葉仄)+-+|--|(葉仄)+|--+|(葉仄)+-+|--|(葉仄)+|--+|(葉仄) 例四 腸斷,越江岸。

    越女江頭紗自浣。

    天然玉貌鉛紅淺,自弄芙蓉日晚。

    紫骝嘶去猶回盼,笑入荷花不見。

     ——晁補之(調笑轉踏) 昭君怨 又名《宴西園》、《一痕沙》。

    四十字,全阕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上下片同。

     定格 +|+-+|(仄韻)+|+-+|(葉仄)+||--(轉平韻)|--(葉平) +|+-+|(仄韻)+|+-+|(葉仄)+||--(轉平韻)|--(葉平) 例一 春到南樓雪盡,驚動燈期花信。

    小雨一番寒,倚闌幹。

     莫把闌幹頻倚,一望幾重煙水。

    何處是京華?暮雲遮。

     ——萬俟詠(春望) 例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