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類 仄韻格
關燈
小
中
大
(句)---|(句)-||--(韻)|--|(句)|--|--(韻)
例六
洞庭波冷,望冰輪初轉,滄海沉沉。
萬頃孤光雲陣卷,長笛吹破層陰。
洶湧三江,銀濤無際,遙帶五湖深。
酒闌歌罷,至今鼍怒龍吟。
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會難尋。
缥缈高城風露爽,獨倚危檻重臨。
醉倒清尊,姮娥應笑,猶有向來心。
廣寒宮殿,為餘聊借瓊林。
——葉夢得(中秋燕客,有懷壬午歲吳江長橋) 繞佛閣 《清真集》入“大石調”,《夢窗詞集》入“夾鐘商”。
一百字,前片八仄韻,後片六仄韻。
定格 |-||(韻)-|||(句)-|-|(韻)-|-|(韻)|-||--|-|(韻)|-||(韻)-|||(句)-|-|(韻)-|-|(韻)|-||--|-|(韻) |||-|(句)||---||(韻)-||----||(韻)|||--(句)-|-|(韻)|--|(韻)|||--(句)-|-|(韻)|--(豆)|--|(韻) 例 暗塵四斂,樓觀迥出,高映孤館。
清漏将短,厭聞夜久簽聲動書幔。
桂華又滿,閑步露草,偏愛幽遠。
花氣清婉。
望中迤逦城陰度河岸。
倦客最蕭索,醉倚斜橋穿柳線。
還似汴堤虹梁橫水面,看浪飐春燈,舟下如箭。
此行重見。
歎故友難逢,羁思(去聲)空亂,兩眉愁、向誰舒展? ——周邦彥(旅況) 绛都春 《夢窗詞集》入“仙呂調”。
茲以朱淑真詠梅詞為準。
一百字,前後片各六仄韻。
前片第五句,後片第四句,皆以下句前四字與上句為對偶,與一般七言句有所不同。
第二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字。
定格 --||(韻)||||-(句)---|(韻)|||-(句)-|----|(韻)+-+|--|(韻)|+|(豆)---|(韻)|-+|(句)--||(句)|--|(韻) -|(韻)--||(句)|-|(豆)||---|(韻)|||-(句)+|----|(韻)+--|--|(韻)|+|(豆)+-+|(韻)|-+|--(句)|-||(韻) 例 寒陰漸曉。
報驿使探春,南枝開早。
粉蕊弄香,芳臉凝酥瓊枝小。
雪天分外精神好,向白玉堂前應到。
化工不管,朱門閉也,暗傳音耗。
輕渺,盈盈笑靥,稱嬌面、愛學宮妝新巧。
幾度醉吟,獨倚闌幹黃昏後,月籠疏影橫斜照。
更莫待、笛聲吹老。
便須折取歸來,膽瓶插了。
——朱淑真(梅) 桂枝香 又名《疏簾淡月》。
茲以王安石《臨川先生歌曲》為準。
一百一字。
前後片各五仄韻,宜用入聲部韻。
前後片第二句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字。
定格 --||(韻)|||+-(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豆)--||(韻)|++-+(句)++-|(韻)+|--+|(句)|--|(韻)+-+|--|(句)|--+|-|(韻)|--|(句)+-+|(句)|--|(韻) 例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鹭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豪華競逐。
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随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王安石 翠樓吟 姜夔自度“雙調”曲。
其小序雲:“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
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予言之。
興懷昔遊,且傷今之離索也。
”(見《白石道人歌曲》卷四)一百一字,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
前後片第七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
後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式。
定格 ||--(句)--||(句)--||-|(韻)---||(句)|-|---|(韻)---|(韻)|||--(句)---|(韻)--|(韻)|--|(句)|--|(韻) ||(韻)-|--(句)||--|(句)|--|(韻)|--||(句)|-|---|(韻)---|(韻)|||--(句)---|(韻)--|(韻)|--|(句)|--|(韻) 例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
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
層樓高峙。
看檻曲萦紅,檐牙飛翠。
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
玉梯凝望久,歎芳草萋萋千裡。
天涯情味。
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霁。
——姜夔 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所填“商調”曲。
其小序雲:“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于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阕,皆虛譜無辭。
按沈氏(括)《樂律》(《夢溪筆談》),《霓裳》‘道調’,此乃‘商調’。
樂天詩(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曲》)雲:‘散序六阕’,此特兩阕,未知孰是?然音節閑雅,不類今曲。
予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阕,傳于世。
予方羁遊,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辭之怨抑也。
”(見《白石道人歌曲》卷三,附曲譜)一百一字,前片七仄韻,後片八仄韻,例用入聲部韻。
前片第四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
定格 --|||(韻)||---||(韻)-||-||(韻)|-||-(句)---|(韻)--||(韻)||--|-|(韻)--|(句)|-||(句)|||-|(韻) -|(韻)|--|(韻)|||--||(韻)---|||(韻)||--(句)||-|(韻)|--||(韻)|||--||(韻)--|(句)---|(句)|||-|(韻) 例 亭臯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
多病卻無氣力,況纨扇漸疏,羅衣初索。
流光過隙,歎杏梁雙燕如客。
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顔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
沉思年少浪迹,笛裡關山,柳下坊陌。
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飄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側。
——姜夔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
《清真集》入“越調”。
各家格式出入頗多,茲以曆來傳誦蘇、辛兩家之作為準。
一百零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
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三句式收得有力。
定格 |-+|--(句)+-+|--|(韻)+-||(句)+-+|(句)+-+|(韻)+|--(句)+-+|(句)+--|(韻)|+-+|(句)+-+|(句)+-|(句)--|(韻) +|+-+|(句或韻)|--(豆)+--|(韻)+-+|(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 附注:開端有用上七、下六句式者。
格為“+--|--|(句)+|+--|(韻)”,馀與正格相仿。
例一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抛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萦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随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轼(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例二 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鲈魚堪脍,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登建康賞心亭) 例三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
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
遲日催花,淡雲閣雨,輕寒輕暖。
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莺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
金钗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
羅绶分香,翠绡封淚,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陳亮(春恨) 例四(變格) 霜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征鴻嘹唳。
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
應念潇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
乍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裡,有誰家、錦書遙寄?萬重雲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
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
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蘇轼(雁) 石州慢 一作《石州引》,《宋史·樂志》入“越調”。
一百二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宜用入聲韻部,兩結句并用上一、下四句法。
又有于後片第五、六兩句作上六、下四者,附為變格。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韻)+--|(句)+|--(句)|--|(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附注:前片第二、三句亦作“|--|(句)|--|(韻)”,如第二例。
其變格則後片第五句為“-||--|”,第六句為“---|”,如第三例。
例一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
長亭柳蓓才黃,倚馬何人先折?煙橫水漫,映帶幾點歸鴻,平沙銷盡龍荒雪。
猶記出關來,恰如今時節。
将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便成輕别。
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
憔悴一天涯,兩厭厭風月。
——賀鑄 例二 雨急雲飛,瞥然驚散,暮天涼月。
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夜帆風駛,滿湖煙水蒼茫,菰蒲零亂秋聲咽。
夢斷酒醒時,倚危樯清絕。
心折,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兩宮何處?塞垣隻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
萬裡想龍沙,泣孤臣吳越。
——張元幹(己酉秋吳興舟中) 例三(變格) 寒水依痕,春意漸回,沙際煙闊。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枝争發。
天涯舊恨,試看幾許銷魂?長亭門外山重疊。
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
情切,畫樓深閉,想見東風,暗銷肌雪。
辜負枕前雲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處,更有多少凄涼,殷勤留與歸時說。
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别。
——張元幹 瑞鶴仙 《清真集》、《夢窗詞集》并入“高平調”。
各家句豆出入頗多,茲列周邦彥、辛棄疾、張樞三格。
一百二字,前片七、後片五或六仄韻。
第一格起句及結句倒數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式。
第三格後片增一字。
格一 |--||(韻)-||(豆)||--||(韻)--|-|(韻)|---|(句)---|(韻)--||(韻)||-(豆)-|||(韻)|--||(句)-||-(句)||-|(韻) ||--||(句)||--(句)|--|(韻)--||(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例一 悄郊原帶郭,行路永、客去車塵漠漠。
斜陽映山落,斂馀紅猶戀,孤城闌角。
淩波步弱,過短亭、何用素約?有流莺勸我,重解繡鞍,緩引春酌。
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
驚飙動幕,扶殘醉,繞紅藥。
歎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
——周邦彥 格二 |--||(韻)|||--(句)|--|(韻)--|-|(韻)|--||(句)|--|(韻)|-||(韻)|--(豆)--||(韻)|--(豆)||--(句)|||--|(韻) ||(韻)---|(句)||--(句)|--|(韻)--||(韻)--||-|(韻)||-(豆)||--||(句)-|--||(韻)|--(豆)||--(句)|-||(韻) 例二 雁霜寒透幕。
正護月雲輕,嫩冰猶薄。
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豔妝難學。
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绡襯著。
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
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
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托?粉蝶兒、隻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
但傷心、冷落黃昏,數聲畫角。
——辛棄疾(賦梅) 格三 |--||(韻)|||--(句)---|(韻)--|-|(韻)|--(豆)-||--|(韻)--||(韻)|||(豆)--||(韻)||-(豆)||--(句)|||--|(韻) -|(韻)--||(句)||--(句)|--|(韻)--||(韻)--|(豆)-|-|(韻)||-(豆)|||-||(句)||--||(韻)|--(豆)||--(句)|-||(韻) 例三 卷簾人睡起。
放燕子歸來,商量春事。
風光又能幾?減芳菲、都在賣花聲裡。
吟邊眼底,被嫩綠、移紅換紫。
甚等閑、半委東風,半委小溪流水。
還是,苔痕湔雨,竹影留雲,待晴猶未。
蘭舟靜舣,西湖上、多少歌吹?粉蝶兒、守定落花不去,濕重尋香兩翅。
怎知人、一點新愁,寸心萬裡。
——張樞 宴清都 《清真集》、《夢窗詞集》并入“中呂調”。
茲以吳文英詞為準。
一百二字,前片五仄韻,後片四仄韻。
後片第六句是上一、下三句式。
定格 ||--|(韻)--|(豆)|--|-|(韻)---|(句)--||(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句)--||(句)-|-|(韻)--||(句)--||(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繡幄鴛鴦柱。
紅情密、膩雲低護秦樹。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錦屏人妒。
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钗燕股。
障滟蠟、滿照歡叢,嫠蟾冷落羞度。
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露。
連鬟并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
憑誰為歌長恨,暗殿鎖、秋燈夜語。
叙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
——吳文英(連理海棠) 齊天樂 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
《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并入“正宮”(即“黃鐘宮”)。
茲以姜詞為準。
一百二字,前後片各六仄韻。
前片第七句、後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領格,例用去聲。
亦有前後片首句有不用韻者,如第二例。
定格 |--|--|(句或韻)--|--|(韻)||--(句)--||(句)-|---|(韻)--||(韻)|-|--(句)|--|(韻)||--(句)|-+||-|(韻) --|-||(句或韻)|--||(句)-|-|(韻)||--(句)--||(句)+|--+|(韻)--||(韻)|+|--(句)|--|(韻)||--(句)|--||(韻) 附注:過片一作“---|||”,如例二。
例一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
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
哀音似訴。
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
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
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别有傷心無數。
豳詩漫與。
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
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姜夔(蟋蟀) 例二 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
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绡誰寄?凄涼倦耳。
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
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
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都是秋意。
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
窗明月碎。
甚已絕馀香,尚遺枯蛻?鬓影參差,斷魂青鏡裡。
——王沂孫(蟬) 更多好書分享關注公衆号:sanqiujun 雨霖鈴 唐教坊曲,《樂章集》入“雙調”。
《樂府雜錄》:“《雨霖鈴》,明皇自西蜀返,樂人張野狐所制。
”《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雲:“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
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
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傳于世。
”《漫志》又稱:“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
”一百三字,前後片各五仄韻,例用入聲部韻。
前片第二、五句是上一、下三,第八句是上一、下四句式,第一字宜用去聲。
定格 ---|(韻)|--|(句)||-|(韻)--||-|(句)--||(句)---|(韻)||--||(句)|-|-|(韻)|||(豆)-|--(句)||--|-|(韻) --||--|(韻)|--(豆)||--|(韻)--||-|(句)-||(豆)|--|(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 眉妩 一名《百宜嬌》。
《詞律》以王沂孫《碧山詞》為準,與《白石道人歌曲》過片處用短韻及結句用三、三句式,稍有出入。
一百三字,前片五仄韻,後片六仄韻。
前片第一句,後片第二句及結尾倒數第二句所有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
定格 |---|(句)||--(句)-||-|(韻)||--|(句)--|(句)---|-|(韻)|-||(韻)||-(豆)-|-|(韻)|-|(豆)||--|(句)|-|-|(韻) -|---|(韻)||-+|(句)-|-|(韻)+|--|(句)--|(豆)---|-|(韻)|-||(韻)||-(豆)-|-|(韻)|-|--(句)-||-||(韻) 例 漸新痕懸柳,澹彩穿花,依約破初暝。
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
最堪愛、一曲銀鈎小,寶簾挂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
歎漫磨玉斧,難補金鏡。
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
看雲外山河,還老桂花舊影。
——王沂孫(新月) 永遇樂 《樂章集》入“歇指調”。
晁補之《琴趣外篇》卷一于“消息”之下注:“自過腔,即《越調永遇樂》。
”茲以蘇、辛詞為準。
一百四字,前後片各四仄韻。
定格 -|--(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豆)--+|(句)|-++-|(韻) --||(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豆)--||(句)|-||(韻) 例一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铿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歎。
——蘇轼(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例二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讀上聲),赢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郎神 唐教坊曲,《樂章集》入“林鐘商”。
徐伸詞名《轉調二郎神》。
茲以柳詞為準,一百四字,前後片各五仄韻。
結尾倒數第三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
定格 --|(韻)|||(豆)---|(韻)|||---||(句)--|(豆)|--|(韻)-|---||(句)|||(豆)--||(韻)|||(豆)--||(句)||---|(韻) -|(韻)--||(句)|--|(韻)|||---||(句)-||(豆)---|(韻)||---||(句)|-|(豆)--||(韻)|-|--(句)||--(句)---|(韻) 例 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
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鈎遙挂。
應是星娥嗟久阻,叙舊約、飙輪欲駕。
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
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擡粉面、雲鬓相亞。
钿合金钗私語處,算誰在、回廊影下?願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
——柳永(七夕) 拜星月慢 唐教坊曲,《宋史·樂志》入“般涉調”,《清真
萬頃孤光雲陣卷,長笛吹破層陰。
洶湧三江,銀濤無際,遙帶五湖深。
酒闌歌罷,至今鼍怒龍吟。
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會難尋。
缥缈高城風露爽,獨倚危檻重臨。
醉倒清尊,姮娥應笑,猶有向來心。
廣寒宮殿,為餘聊借瓊林。
——葉夢得(中秋燕客,有懷壬午歲吳江長橋) 繞佛閣 《清真集》入“大石調”,《夢窗詞集》入“夾鐘商”。
一百字,前片八仄韻,後片六仄韻。
定格 |-||(韻)-|||(句)-|-|(韻)-|-|(韻)|-||--|-|(韻)|-||(韻)-|||(句)-|-|(韻)-|-|(韻)|-||--|-|(韻) |||-|(句)||---||(韻)-||----||(韻)|||--(句)-|-|(韻)|--|(韻)|||--(句)-|-|(韻)|--(豆)|--|(韻) 例 暗塵四斂,樓觀迥出,高映孤館。
清漏将短,厭聞夜久簽聲動書幔。
桂華又滿,閑步露草,偏愛幽遠。
花氣清婉。
望中迤逦城陰度河岸。
倦客最蕭索,醉倚斜橋穿柳線。
還似汴堤虹梁橫水面,看浪飐春燈,舟下如箭。
此行重見。
歎故友難逢,羁思(去聲)空亂,兩眉愁、向誰舒展? ——周邦彥(旅況) 绛都春 《夢窗詞集》入“仙呂調”。
茲以朱淑真詠梅詞為準。
一百字,前後片各六仄韻。
前片第五句,後片第四句,皆以下句前四字與上句為對偶,與一般七言句有所不同。
第二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字。
定格 --||(韻)||||-(句)---|(韻)|||-(句)-|----|(韻)+-+|--|(韻)|+|(豆)---|(韻)|-+|(句)--||(句)|--|(韻) -|(韻)--||(句)|-|(豆)||---|(韻)|||-(句)+|----|(韻)+--|--|(韻)|+|(豆)+-+|(韻)|-+|--(句)|-||(韻) 例 寒陰漸曉。
報驿使探春,南枝開早。
粉蕊弄香,芳臉凝酥瓊枝小。
雪天分外精神好,向白玉堂前應到。
化工不管,朱門閉也,暗傳音耗。
輕渺,盈盈笑靥,稱嬌面、愛學宮妝新巧。
幾度醉吟,獨倚闌幹黃昏後,月籠疏影橫斜照。
更莫待、笛聲吹老。
便須折取歸來,膽瓶插了。
——朱淑真(梅) 桂枝香 又名《疏簾淡月》。
茲以王安石《臨川先生歌曲》為準。
一百一字。
前後片各五仄韻,宜用入聲部韻。
前後片第二句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字。
定格 --||(韻)|||+-(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豆)--||(韻)|++-+(句)++-|(韻)+|--+|(句)|--|(韻)+-+|--|(句)|--+|-|(韻)|--|(句)+-+|(句)|--|(韻) 例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鹭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豪華競逐。
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随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王安石 翠樓吟 姜夔自度“雙調”曲。
其小序雲:“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
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予言之。
興懷昔遊,且傷今之離索也。
”(見《白石道人歌曲》卷四)一百一字,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
前後片第七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
後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式。
定格 ||--(句)--||(句)--||-|(韻)---||(句)|-|---|(韻)---|(韻)|||--(句)---|(韻)--|(韻)|--|(句)|--|(韻) ||(韻)-|--(句)||--|(句)|--|(韻)|--||(句)|-|---|(韻)---|(韻)|||--(句)---|(韻)--|(韻)|--|(句)|--|(韻) 例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
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
層樓高峙。
看檻曲萦紅,檐牙飛翠。
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
玉梯凝望久,歎芳草萋萋千裡。
天涯情味。
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霁。
——姜夔 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所填“商調”曲。
其小序雲:“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于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阕,皆虛譜無辭。
按沈氏(括)《樂律》(《夢溪筆談》),《霓裳》‘道調’,此乃‘商調’。
樂天詩(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曲》)雲:‘散序六阕’,此特兩阕,未知孰是?然音節閑雅,不類今曲。
予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阕,傳于世。
予方羁遊,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辭之怨抑也。
”(見《白石道人歌曲》卷三,附曲譜)一百一字,前片七仄韻,後片八仄韻,例用入聲部韻。
前片第四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
定格 --|||(韻)||---||(韻)-||-||(韻)|-||-(句)---|(韻)--||(韻)||--|-|(韻)--|(句)|-||(句)|||-|(韻) -|(韻)|--|(韻)|||--||(韻)---|||(韻)||--(句)||-|(韻)|--||(韻)|||--||(韻)--|(句)---|(句)|||-|(韻) 例 亭臯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
多病卻無氣力,況纨扇漸疏,羅衣初索。
流光過隙,歎杏梁雙燕如客。
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顔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
沉思年少浪迹,笛裡關山,柳下坊陌。
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飄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側。
——姜夔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
《清真集》入“越調”。
各家格式出入頗多,茲以曆來傳誦蘇、辛兩家之作為準。
一百零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
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三句式收得有力。
定格 |-+|--(句)+-+|--|(韻)+-||(句)+-+|(句)+-+|(韻)+|--(句)+-+|(句)+--|(韻)|+-+|(句)+-+|(句)+-|(句)--|(韻) +|+-+|(句或韻)|--(豆)+--|(韻)+-+|(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 附注:開端有用上七、下六句式者。
格為“+--|--|(句)+|+--|(韻)”,馀與正格相仿。
例一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抛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萦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随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轼(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例二 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鲈魚堪脍,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登建康賞心亭) 例三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
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
遲日催花,淡雲閣雨,輕寒輕暖。
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莺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
金钗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
羅绶分香,翠绡封淚,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陳亮(春恨) 例四(變格) 霜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征鴻嘹唳。
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
應念潇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
乍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裡,有誰家、錦書遙寄?萬重雲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
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
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蘇轼(雁) 石州慢 一作《石州引》,《宋史·樂志》入“越調”。
一百二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宜用入聲韻部,兩結句并用上一、下四句法。
又有于後片第五、六兩句作上六、下四者,附為變格。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韻)+--|(句)+|--(句)|--|(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附注:前片第二、三句亦作“|--|(句)|--|(韻)”,如第二例。
其變格則後片第五句為“-||--|”,第六句為“---|”,如第三例。
例一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
長亭柳蓓才黃,倚馬何人先折?煙橫水漫,映帶幾點歸鴻,平沙銷盡龍荒雪。
猶記出關來,恰如今時節。
将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便成輕别。
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
憔悴一天涯,兩厭厭風月。
——賀鑄 例二 雨急雲飛,瞥然驚散,暮天涼月。
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夜帆風駛,滿湖煙水蒼茫,菰蒲零亂秋聲咽。
夢斷酒醒時,倚危樯清絕。
心折,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兩宮何處?塞垣隻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
萬裡想龍沙,泣孤臣吳越。
——張元幹(己酉秋吳興舟中) 例三(變格) 寒水依痕,春意漸回,沙際煙闊。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枝争發。
天涯舊恨,試看幾許銷魂?長亭門外山重疊。
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
情切,畫樓深閉,想見東風,暗銷肌雪。
辜負枕前雲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處,更有多少凄涼,殷勤留與歸時說。
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别。
——張元幹 瑞鶴仙 《清真集》、《夢窗詞集》并入“高平調”。
各家句豆出入頗多,茲列周邦彥、辛棄疾、張樞三格。
一百二字,前片七、後片五或六仄韻。
第一格起句及結句倒數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式。
第三格後片增一字。
格一 |--||(韻)-||(豆)||--||(韻)--|-|(韻)|---|(句)---|(韻)--||(韻)||-(豆)-|||(韻)|--||(句)-||-(句)||-|(韻) ||--||(句)||--(句)|--|(韻)--||(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例一 悄郊原帶郭,行路永、客去車塵漠漠。
斜陽映山落,斂馀紅猶戀,孤城闌角。
淩波步弱,過短亭、何用素約?有流莺勸我,重解繡鞍,緩引春酌。
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
驚飙動幕,扶殘醉,繞紅藥。
歎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
——周邦彥 格二 |--||(韻)|||--(句)|--|(韻)--|-|(韻)|--||(句)|--|(韻)|-||(韻)|--(豆)--||(韻)|--(豆)||--(句)|||--|(韻) ||(韻)---|(句)||--(句)|--|(韻)--||(韻)--||-|(韻)||-(豆)||--||(句)-|--||(韻)|--(豆)||--(句)|-||(韻) 例二 雁霜寒透幕。
正護月雲輕,嫩冰猶薄。
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豔妝難學。
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绡襯著。
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
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
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托?粉蝶兒、隻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
但傷心、冷落黃昏,數聲畫角。
——辛棄疾(賦梅) 格三 |--||(韻)|||--(句)---|(韻)--|-|(韻)|--(豆)-||--|(韻)--||(韻)|||(豆)--||(韻)||-(豆)||--(句)|||--|(韻) -|(韻)--||(句)||--(句)|--|(韻)--||(韻)--|(豆)-|-|(韻)||-(豆)|||-||(句)||--||(韻)|--(豆)||--(句)|-||(韻) 例三 卷簾人睡起。
放燕子歸來,商量春事。
風光又能幾?減芳菲、都在賣花聲裡。
吟邊眼底,被嫩綠、移紅換紫。
甚等閑、半委東風,半委小溪流水。
還是,苔痕湔雨,竹影留雲,待晴猶未。
蘭舟靜舣,西湖上、多少歌吹?粉蝶兒、守定落花不去,濕重尋香兩翅。
怎知人、一點新愁,寸心萬裡。
——張樞 宴清都 《清真集》、《夢窗詞集》并入“中呂調”。
茲以吳文英詞為準。
一百二字,前片五仄韻,後片四仄韻。
後片第六句是上一、下三句式。
定格 ||--|(韻)--|(豆)|--|-|(韻)---|(句)--||(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句)--||(句)-|-|(韻)--||(句)--||(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繡幄鴛鴦柱。
紅情密、膩雲低護秦樹。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錦屏人妒。
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钗燕股。
障滟蠟、滿照歡叢,嫠蟾冷落羞度。
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露。
連鬟并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
憑誰為歌長恨,暗殿鎖、秋燈夜語。
叙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
——吳文英(連理海棠) 齊天樂 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
《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并入“正宮”(即“黃鐘宮”)。
茲以姜詞為準。
一百二字,前後片各六仄韻。
前片第七句、後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領格,例用去聲。
亦有前後片首句有不用韻者,如第二例。
定格 |--|--|(句或韻)--|--|(韻)||--(句)--||(句)-|---|(韻)--||(韻)|-|--(句)|--|(韻)||--(句)|-+||-|(韻) --|-||(句或韻)|--||(句)-|-|(韻)||--(句)--||(句)+|--+|(韻)--||(韻)|+|--(句)|--|(韻)||--(句)|--||(韻) 附注:過片一作“---|||”,如例二。
例一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
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
哀音似訴。
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
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
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别有傷心無數。
豳詩漫與。
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
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姜夔(蟋蟀) 例二 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
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绡誰寄?凄涼倦耳。
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
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
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都是秋意。
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
窗明月碎。
甚已絕馀香,尚遺枯蛻?鬓影參差,斷魂青鏡裡。
——王沂孫(蟬) 更多好書分享關注公衆号:sanqiujun 雨霖鈴 唐教坊曲,《樂章集》入“雙調”。
《樂府雜錄》:“《雨霖鈴》,明皇自西蜀返,樂人張野狐所制。
”《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雲:“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
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
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傳于世。
”《漫志》又稱:“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
”一百三字,前後片各五仄韻,例用入聲部韻。
前片第二、五句是上一、下三,第八句是上一、下四句式,第一字宜用去聲。
定格 ---|(韻)|--|(句)||-|(韻)--||-|(句)--||(句)---|(韻)||--||(句)|-|-|(韻)|||(豆)-|--(句)||--|-|(韻) --||--|(韻)|--(豆)||--|(韻)--||-|(句)-||(豆)|--|(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 眉妩 一名《百宜嬌》。
《詞律》以王沂孫《碧山詞》為準,與《白石道人歌曲》過片處用短韻及結句用三、三句式,稍有出入。
一百三字,前片五仄韻,後片六仄韻。
前片第一句,後片第二句及結尾倒數第二句所有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
定格 |---|(句)||--(句)-||-|(韻)||--|(句)--|(句)---|-|(韻)|-||(韻)||-(豆)-|-|(韻)|-|(豆)||--|(句)|-|-|(韻) -|---|(韻)||-+|(句)-|-|(韻)+|--|(句)--|(豆)---|-|(韻)|-||(韻)||-(豆)-|-|(韻)|-|--(句)-||-||(韻) 例 漸新痕懸柳,澹彩穿花,依約破初暝。
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
最堪愛、一曲銀鈎小,寶簾挂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
歎漫磨玉斧,難補金鏡。
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
看雲外山河,還老桂花舊影。
——王沂孫(新月) 永遇樂 《樂章集》入“歇指調”。
晁補之《琴趣外篇》卷一于“消息”之下注:“自過腔,即《越調永遇樂》。
”茲以蘇、辛詞為準。
一百四字,前後片各四仄韻。
定格 -|--(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豆)--+|(句)|-++-|(韻) --||(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豆)--||(句)|-||(韻) 例一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铿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歎。
——蘇轼(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例二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讀上聲),赢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郎神 唐教坊曲,《樂章集》入“林鐘商”。
徐伸詞名《轉調二郎神》。
茲以柳詞為準,一百四字,前後片各五仄韻。
結尾倒數第三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
定格 --|(韻)|||(豆)---|(韻)|||---||(句)--|(豆)|--|(韻)-|---||(句)|||(豆)--||(韻)|||(豆)--||(句)||---|(韻) -|(韻)--||(句)|--|(韻)|||---||(句)-||(豆)---|(韻)||---||(句)|-|(豆)--||(韻)|-|--(句)||--(句)---|(韻) 例 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
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鈎遙挂。
應是星娥嗟久阻,叙舊約、飙輪欲駕。
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
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擡粉面、雲鬓相亞。
钿合金钗私語處,算誰在、回廊影下?願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
——柳永(七夕) 拜星月慢 唐教坊曲,《宋史·樂志》入“般涉調”,《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