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 平韻格
關燈
小
中
大
憔悴,羞見郎招。
舊巢更有新燕,楊柳拂河橋。
但滿眼京塵,東風竟日吹露桃。
——周邦彥 例二(變格一) 送人猶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
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暗裡啼鴉。
賦情頓雪雙鬓,飛夢逐塵沙。
歎病渴凄涼,分香瘦減,兩地看花。
西湖斷橋路,想系馬垂楊,依舊欹斜。
葵麥迷煙處,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故人為寫深怨,空壁掃秋蛇。
但醉上吳台,殘陽草色歸思賒。
——吳文英(别黃澹翁) 例三(變格二) 正落花時節,憔悴東風,綠滿愁痕。
悄客夢、驚呼伴侶,斷鴻有約,回泊歸雲。
江空共道惆怅,夜雨隔篷聞。
盡世外縱橫,人間恩怨,細酌重論。
歎他鄉異縣,渺舊雨新知,曆落情真。
匆匆那忍别?料當君思我,我亦思君。
人生自非麋鹿,無計久同群。
此去重銷魂,黃昏細雨人閉門。
——劉将孫 夜飛鵲 始見《清真集》,入“道宮”。
《夢窗詞》集入“黃鐘商”。
一百七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四平韻。
定格 --|-|(句)-|--(韻)-|||--(韻)--|||-|(句)+--|--(韻)--|-|(句)|---|(句)||--(韻)--||(句)|--(豆)+|--(韻) -||--|(句)-||--(句)-|--(韻)-|---|(句)--||(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附注:調内領格字如周詞“探”、“但”兩字,并宜去聲。
例 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斜月遠堕馀輝。
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
相将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
花骢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何意重經前地,遺钿不見,斜徑都迷。
兔葵燕麥,向殘陽、影與人齊。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周邦彥(别情) 望海潮 始見《樂章集》,入“仙呂調”。
一百七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六平韻。
亦有于過片二字增一韻者。
定格 ---|(句)--+|(句)--||--(韻)-||-(句)--||(句)--||--(韻)-||--(韻)|-|-|(句)-|--(韻)||--(句)|--||--(韻) --||--(韻)|--||(句)+|--(韻)-||-(句)--||(句)--||--(韻)-||--(韻)||-+|(句)-|--(韻)+|--||(句)-||--(韻) 附注:前片第八句有作“||-||”為上一下四句式,後片結尾作“-|--(句)|--||--(韻)”者。
亦有前片第四句作“--||(句)”,後片首二字增一韻者。
例一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玑,戶盈羅绮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
乘醉聽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将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 例二 梅英疏淡,冰澌溶洩,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記誤随車。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
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
煙暝酒旗斜。
但倚樓極目,時見栖鴉。
無奈歸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觀 例三 梅天雨歇,柳堤風定,江浮畫鹢縱橫。
瀛女弄箫,馮夷伐鼓,雲間鳳咽鼍鳴。
波面走長鲸。
卷怒濤來往,攪碎滄溟。
兩岸遊人笑語,羅绮間簪纓。
靈均逝魄無憑。
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
菰黍萬家,絲桐五彩,年年吊古深情。
錦幟片霞明。
使操舟妙手,翻動心旌。
向晚魚龍戲罷,千裡浪花平。
——黃岩叟 沁園春 又名《壽星明》。
格局開張,宜抒壯闊豪邁情感。
蘇、辛一派最喜用之。
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亦有于過片處增一暗韻者。
定格 +|--(句)||--(句)|||-(韻)|+-+|(句)+-+|(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 --+|--(韻)|+|--+|-(韻)|+-+|(句)+-+|(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 附注:前片第四句與後片第三句皆以一字領下四言四句,前後片結尾并以一字領下四言二句,宜用去聲字。
例一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蝼蟻,畢竟成塵。
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
流年改,歎圍腰帶剩,點鬓霜新。
交親零落如雲,又豈料如今馀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
躲盡危機,消殘壯志,短艇湖中閑采莼。
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陸遊 附注:過片“親”字是暗韻。
例二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衆山欲東。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
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争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峰。
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辛棄疾(靈山齊庵賦。
時築偃湖未成) 例三(變格) 鬥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
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照台。
二公者,皆掉頭不顧,隻管傳杯。
白言天竺去來,圖畫裡峥嵘樓閣開。
愛縱橫二澗,東西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動,不若孤山先訪梅。
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劉過(寄辛承旨。
時承旨招,不赴) 例四 何處相逢?登寶钗樓,訪銅雀台。
喚廚人斫就,東溟鲸脍;圉人呈罷,西極龍媒。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馀子誰堪共酒杯?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
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歎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
使李将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劉克莊(夢孚若) 多麗 又名《綠頭鴨》。
一百三十九字,前片六平韻,後片五平韻。
亦有于首句起韻者。
變格改用入聲韻。
定格 |--(句)+-+|--(韻)|--(豆)--||(句)+++|--(韻)|--(豆)+-+|(句)++|(豆)+|--(韻)+|--(句)--||(句)|--||--(韻)|+|(豆)+--|(句)+||--(韻)--|(豆)+-+|(句)+|--(韻) |--(豆)--||(句)|+-|--(韻)|--(豆)|-||(句)+++(豆)-|--(韻)+|--(句)+-||(句)+--||--(韻)|+|(豆)+-+|(句)-||--(韻)--|(豆)+-+|(句)+|--(韻) 例一 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
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裡澄輝。
瑩無塵、素娥澹伫,靜可數、丹桂參差。
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
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
瑤台冷,闌幹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隔後,對此應解相思。
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潛移。
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争知?共凝戀、如今别後,還是隔年期。
人強健,清尊素影,長願相随。
——晁端禮 變格(入聲韻) |--(句)||---|(韻)|--(豆)|-||(句)|--|||(韻)|--(豆)|-||(句)|--(豆)||-|(韻)||--(句)---|(句)|--||-|(韻)|-|(豆)|--|(句)-||-|(韻)--|(豆)--||(句)||-|(韻) |-|--||(句)|--|-|(韻)|--(豆)|--|(句)||--|-|(韻)||--(句)---|(句)---||-|(韻)|-|(豆)|--|(句)-||-|(韻)--|(豆)-||-(句)||-|(韻) 例二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
向其間、賞心樂事,古來難是并得。
況東城、鳳台沁苑,泛清波、淺照金碧。
露洗華桐,煙霏絲柳,綠陰搖曳蕩春色。
畫堂迥、玉簪瓊佩,高會盡詞客。
清歌久、重然绛蠟,别就瑤席。
有翩若驚鴻體态,暮為行雨标格。
逞朱唇、緩歌妖麗,似聽流莺亂花隔。
慢舞萦回,嬌鬟低亸,腰肢纖細困無力。
忍分散、彩雲歸後,何處更尋覓?休辭醉、明月好花,莫漫輕擲。
——聶冠卿(李良定公席上賦) 六州歌頭 程大昌《演繁露》:“《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
近世好事者倚其聲為吊古詞,音調悲壯,又以古興亡事實文之。
聞其歌,使人慷慨,良不與豔詞同科,誠可喜也。
”一百四十三字,前後片各八平韻。
又有于平韻外兼葉仄韻者,或同部平仄互葉,或平韻同部、仄韻随時變換,并能增強激壯聲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會之妙。
要以平韻為主,仄韻為副,務使“玄黃律呂,各适物宜”耳。
茲列三式,各為舉例。
格一(平韻) --+|(句)+||--(韻)-+|(句)--|(句)|--(韻)|--(韻)+|+-|(句)+-|(句)-+|(句)++|(句)-+|(句)|--(韻)+|+-(句)+|--|(句)+|--(韻)|+-+|(句)+||--(韻)+|--(韻)|--(韻) |--|(句)+-|(句)-+|(句)|--(韻)++|(句)-+|(句)|--(韻)|--(韻)+|--|(句)++|(句)|--(韻)-+|(句)-+|(句)|--(韻)+|+-+|(句)+-|(豆)+|--(韻)|+-+|(句)+||--(韻)+|--(韻) 例一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
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将零,渺神京。
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冠蓋使,紛馳骛,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張孝祥(建康留守席上作) 格二(平仄韻互葉) |-||(句)-||--(平韻)-||(仄韻)-||(葉仄)|--(葉平)|--(葉平)||--|(葉仄)--|(葉仄)--|(葉仄)-||(葉仄)--|(葉仄)|--(葉平)-||-(句)-|--|(葉仄)||--(葉平)---||(句)|||--(葉平)||--(葉平)|--(葉平) |--|(葉仄)--|(葉仄)-||(葉仄)|--(葉平)-||(葉仄)-||(葉仄)|--(葉平)|--(葉平)||--|(葉仄)--|(葉仄)|--(葉平)-||(葉仄)--|(葉仄)---(葉平)||--(句)||--|(葉仄)||--(葉平)|--+-|(句)|||--(葉平)||--(葉平) 例二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
肝膽洞,毛發聳。
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
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鬥城東。
轟飲酒垆,春色浮寒甕。
吸海垂虹。
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從,懷倥偬,落塵籠,簿書叢。
鹖弁如雲衆,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
劍吼西風。
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賀鑄 格三(平仄韻遞換) --||(句)-||--(平韻)-||(換仄韻)--|(葉仄)|--(葉平)|--(葉平)||--|(二換仄)-||(葉二仄)--|(葉二仄)-||(葉二仄)--|(葉二仄)|--(葉平)||--(句)||--|(句)||--(葉平)|---|(句)|||--(葉平)||--(葉平)|--(葉平) |-||(三換仄)--|(葉三仄)--|(葉三仄)|--(葉平)-||(四換仄)--|(葉四仄)|--(葉平)|--(葉平)||--|(句)--|(句)|--(葉平)-||(五換仄)--|(葉五仄)|--(葉平)-|--(句)||--|(句)-|--(葉平)|--||(句)|||--(葉平)||--(葉平) 附注:格二、格三所有可平可仄處,與格一同。
例三 春風着意,先上小桃枝。
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
記年時,隐映新妝面,臨水岸,春将半,雲日暖,斜橋轉,夾城西。
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争嘶。
認蛾眉凝笑,臉薄拂胭脂。
繡戶曾窺,恨依依。
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随步,怨春遲。
銷瘦損,憑誰問?隻花知,淚空垂。
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
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
前度劉郎,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
但茫茫暮霭,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
——韓元吉(桃花)
舊巢更有新燕,楊柳拂河橋。
但滿眼京塵,東風竟日吹露桃。
——周邦彥 例二(變格一) 送人猶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
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暗裡啼鴉。
賦情頓雪雙鬓,飛夢逐塵沙。
歎病渴凄涼,分香瘦減,兩地看花。
西湖斷橋路,想系馬垂楊,依舊欹斜。
葵麥迷煙處,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故人為寫深怨,空壁掃秋蛇。
但醉上吳台,殘陽草色歸思賒。
——吳文英(别黃澹翁) 例三(變格二) 正落花時節,憔悴東風,綠滿愁痕。
悄客夢、驚呼伴侶,斷鴻有約,回泊歸雲。
江空共道惆怅,夜雨隔篷聞。
盡世外縱橫,人間恩怨,細酌重論。
歎他鄉異縣,渺舊雨新知,曆落情真。
匆匆那忍别?料當君思我,我亦思君。
人生自非麋鹿,無計久同群。
此去重銷魂,黃昏細雨人閉門。
——劉将孫 夜飛鵲 始見《清真集》,入“道宮”。
《夢窗詞》集入“黃鐘商”。
一百七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四平韻。
定格 --|-|(句)-|--(韻)-|||--(韻)--|||-|(句)+--|--(韻)--|-|(句)|---|(句)||--(韻)--||(句)|--(豆)+|--(韻) -||--|(句)-||--(句)-|--(韻)-|---|(句)--||(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附注:調内領格字如周詞“探”、“但”兩字,并宜去聲。
例 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斜月遠堕馀輝。
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
相将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
花骢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何意重經前地,遺钿不見,斜徑都迷。
兔葵燕麥,向殘陽、影與人齊。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周邦彥(别情) 望海潮 始見《樂章集》,入“仙呂調”。
一百七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六平韻。
亦有于過片二字增一韻者。
定格 ---|(句)--+|(句)--||--(韻)-||-(句)--||(句)--||--(韻)-||--(韻)|-|-|(句)-|--(韻)||--(句)|--||--(韻) --||--(韻)|--||(句)+|--(韻)-||-(句)--||(句)--||--(韻)-||--(韻)||-+|(句)-|--(韻)+|--||(句)-||--(韻) 附注:前片第八句有作“||-||”為上一下四句式,後片結尾作“-|--(句)|--||--(韻)”者。
亦有前片第四句作“--||(句)”,後片首二字增一韻者。
例一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玑,戶盈羅绮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
乘醉聽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将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 例二 梅英疏淡,冰澌溶洩,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記誤随車。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
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
煙暝酒旗斜。
但倚樓極目,時見栖鴉。
無奈歸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觀 例三 梅天雨歇,柳堤風定,江浮畫鹢縱橫。
瀛女弄箫,馮夷伐鼓,雲間鳳咽鼍鳴。
波面走長鲸。
卷怒濤來往,攪碎滄溟。
兩岸遊人笑語,羅绮間簪纓。
靈均逝魄無憑。
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
菰黍萬家,絲桐五彩,年年吊古深情。
錦幟片霞明。
使操舟妙手,翻動心旌。
向晚魚龍戲罷,千裡浪花平。
——黃岩叟 沁園春 又名《壽星明》。
格局開張,宜抒壯闊豪邁情感。
蘇、辛一派最喜用之。
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亦有于過片處增一暗韻者。
定格 +|--(句)||--(句)|||-(韻)|+-+|(句)+-+|(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 --+|--(韻)|+|--+|-(韻)|+-+|(句)+-+|(句)+-+|(句)+|--(韻)+|--(句)+-+|(句)+|--+|-(韻)--|(句)|+-+|(句)+|--(韻) 附注:前片第四句與後片第三句皆以一字領下四言四句,前後片結尾并以一字領下四言二句,宜用去聲字。
例一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蝼蟻,畢竟成塵。
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
流年改,歎圍腰帶剩,點鬓霜新。
交親零落如雲,又豈料如今馀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
躲盡危機,消殘壯志,短艇湖中閑采莼。
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陸遊 附注:過片“親”字是暗韻。
例二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衆山欲東。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
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争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峰。
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辛棄疾(靈山齊庵賦。
時築偃湖未成) 例三(變格) 鬥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
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照台。
二公者,皆掉頭不顧,隻管傳杯。
白言天竺去來,圖畫裡峥嵘樓閣開。
愛縱橫二澗,東西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動,不若孤山先訪梅。
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劉過(寄辛承旨。
時承旨招,不赴) 例四 何處相逢?登寶钗樓,訪銅雀台。
喚廚人斫就,東溟鲸脍;圉人呈罷,西極龍媒。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馀子誰堪共酒杯?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
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歎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
使李将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劉克莊(夢孚若) 多麗 又名《綠頭鴨》。
一百三十九字,前片六平韻,後片五平韻。
亦有于首句起韻者。
變格改用入聲韻。
定格 |--(句)+-+|--(韻)|--(豆)--||(句)+++|--(韻)|--(豆)+-+|(句)++|(豆)+|--(韻)+|--(句)--||(句)|--||--(韻)|+|(豆)+--|(句)+||--(韻)--|(豆)+-+|(句)+|--(韻) |--(豆)--||(句)|+-|--(韻)|--(豆)|-||(句)+++(豆)-|--(韻)+|--(句)+-||(句)+--||--(韻)|+|(豆)+-+|(句)-||--(韻)--|(豆)+-+|(句)+|--(韻) 例一 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
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裡澄輝。
瑩無塵、素娥澹伫,靜可數、丹桂參差。
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
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
瑤台冷,闌幹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隔後,對此應解相思。
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潛移。
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争知?共凝戀、如今别後,還是隔年期。
人強健,清尊素影,長願相随。
——晁端禮 變格(入聲韻) |--(句)||---|(韻)|--(豆)|-||(句)|--|||(韻)|--(豆)|-||(句)|--(豆)||-|(韻)||--(句)---|(句)|--||-|(韻)|-|(豆)|--|(句)-||-|(韻)--|(豆)--||(句)||-|(韻) |-|--||(句)|--|-|(韻)|--(豆)|--|(句)||--|-|(韻)||--(句)---|(句)---||-|(韻)|-|(豆)|--|(句)-||-|(韻)--|(豆)-||-(句)||-|(韻) 例二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
向其間、賞心樂事,古來難是并得。
況東城、鳳台沁苑,泛清波、淺照金碧。
露洗華桐,煙霏絲柳,綠陰搖曳蕩春色。
畫堂迥、玉簪瓊佩,高會盡詞客。
清歌久、重然绛蠟,别就瑤席。
有翩若驚鴻體态,暮為行雨标格。
逞朱唇、緩歌妖麗,似聽流莺亂花隔。
慢舞萦回,嬌鬟低亸,腰肢纖細困無力。
忍分散、彩雲歸後,何處更尋覓?休辭醉、明月好花,莫漫輕擲。
——聶冠卿(李良定公席上賦) 六州歌頭 程大昌《演繁露》:“《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
近世好事者倚其聲為吊古詞,音調悲壯,又以古興亡事實文之。
聞其歌,使人慷慨,良不與豔詞同科,誠可喜也。
”一百四十三字,前後片各八平韻。
又有于平韻外兼葉仄韻者,或同部平仄互葉,或平韻同部、仄韻随時變換,并能增強激壯聲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會之妙。
要以平韻為主,仄韻為副,務使“玄黃律呂,各适物宜”耳。
茲列三式,各為舉例。
格一(平韻) --+|(句)+||--(韻)-+|(句)--|(句)|--(韻)|--(韻)+|+-|(句)+-|(句)-+|(句)++|(句)-+|(句)|--(韻)+|+-(句)+|--|(句)+|--(韻)|+-+|(句)+||--(韻)+|--(韻)|--(韻) |--|(句)+-|(句)-+|(句)|--(韻)++|(句)-+|(句)|--(韻)|--(韻)+|--|(句)++|(句)|--(韻)-+|(句)-+|(句)|--(韻)+|+-+|(句)+-|(豆)+|--(韻)|+-+|(句)+||--(韻)+|--(韻) 例一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
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将零,渺神京。
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冠蓋使,紛馳骛,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張孝祥(建康留守席上作) 格二(平仄韻互葉) |-||(句)-||--(平韻)-||(仄韻)-||(葉仄)|--(葉平)|--(葉平)||--|(葉仄)--|(葉仄)--|(葉仄)-||(葉仄)--|(葉仄)|--(葉平)-||-(句)-|--|(葉仄)||--(葉平)---||(句)|||--(葉平)||--(葉平)|--(葉平) |--|(葉仄)--|(葉仄)-||(葉仄)|--(葉平)-||(葉仄)-||(葉仄)|--(葉平)|--(葉平)||--|(葉仄)--|(葉仄)|--(葉平)-||(葉仄)--|(葉仄)---(葉平)||--(句)||--|(葉仄)||--(葉平)|--+-|(句)|||--(葉平)||--(葉平) 例二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
肝膽洞,毛發聳。
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
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鬥城東。
轟飲酒垆,春色浮寒甕。
吸海垂虹。
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從,懷倥偬,落塵籠,簿書叢。
鹖弁如雲衆,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
劍吼西風。
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賀鑄 格三(平仄韻遞換) --||(句)-||--(平韻)-||(換仄韻)--|(葉仄)|--(葉平)|--(葉平)||--|(二換仄)-||(葉二仄)--|(葉二仄)-||(葉二仄)--|(葉二仄)|--(葉平)||--(句)||--|(句)||--(葉平)|---|(句)|||--(葉平)||--(葉平)|--(葉平) |-||(三換仄)--|(葉三仄)--|(葉三仄)|--(葉平)-||(四換仄)--|(葉四仄)|--(葉平)|--(葉平)||--|(句)--|(句)|--(葉平)-||(五換仄)--|(葉五仄)|--(葉平)-|--(句)||--|(句)-|--(葉平)|--||(句)|||--(葉平)||--(葉平) 附注:格二、格三所有可平可仄處,與格一同。
例三 春風着意,先上小桃枝。
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
記年時,隐映新妝面,臨水岸,春将半,雲日暖,斜橋轉,夾城西。
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争嘶。
認蛾眉凝笑,臉薄拂胭脂。
繡戶曾窺,恨依依。
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随步,怨春遲。
銷瘦損,憑誰問?隻花知,淚空垂。
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
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
前度劉郎,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
但茫茫暮霭,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
——韓元吉(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