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 平韻格
關燈
小
中
大
。
時時橫短笛,清風皓月,相與忘形。
任人笑生涯,泛梗飄萍。
飲罷不妨醉卧,塵勞事、有耳誰聽?江風靜,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秦觀 例四 風老莺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
人靜烏鸢自樂,小橋外、新渌濺濺。
憑闌久,黃蘆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周邦彥(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水調歌頭 唐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炀帝鑿汴河時所作。
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
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
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各為舉例。
定格 +||-|(句)+||--(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句)++|(句)|--(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附注:前片第三、四句,後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亦可作上四下七。
平仄可出入處頗多,須善掌握調配。
例一 潇灑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魚龍隐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鲈還。
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
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顔。
拟借寒潭垂釣,又恐相猜鷗鳥,不肯傍青綸。
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蘇舜欽(滄浪亭) 例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蘇轼(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附注:“去”與“宇”,“合”與“缺”,夾葉仄韻。
例三(平仄韻通葉) 南國本潇灑,六代浸豪奢。
台城遊冶,擘箋能賦屬宮娃。
雲觀登臨清夏,璧月留連長夜,吟醉送年華。
回首飛鴛瓦,卻羨井中蛙。
訪烏衣,成白社,不容車。
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樓外河橫鬥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猶唱後庭花。
——賀鑄(台城遊) 例四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奁開。
先生杖履無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鷗鹭,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
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
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
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辛棄疾(盟鷗) 鳳凰台上憶吹箫 《詞譜》卷二十五引《列仙傳拾遺》:“蕭史善吹箫,作鸾鳳之響。
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
居十數年,鳳凰來止。
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
數年,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去。
”宋詞始見《晁氏琴趣外篇》。
茲以《漱玉詞》為準。
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韻)|-||(句)-||--(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例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奁塵滿,日上簾鈎。
生怕離懷别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漢宮春 《高麗史·樂志》名《漢宮春慢》。
《夢窗詞集》入“夾鐘商”。
各家句豆多有出入,茲以《稼軒長短句》為準。
九十六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袅袅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馀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
閑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顔。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辛棄疾(立春日) 八聲甘州 簡稱《甘州》。
唐邊塞曲。
據王灼《碧雞漫志》卷三:“《甘州》世不見,今‘仙呂調’有曲破,有八聲慢,有令,而‘中呂調’有《象八聲甘州》,他宮調不見也。
凡大曲就本宮調制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态。
若《象八聲甘州》,即是用其法于‘中呂調’。
”今所傳《八聲甘州》,《樂章集》入“仙呂調”。
因全詞共八韻,故稱“八聲”。
九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亦有首句増一韻者。
定格 |+-|||--(句)++|--(韻)|--+|(句)+-+|(句)+|--(韻)+|--+|(句)+||--(韻)+|--|(句)+|--(韻) +|+-+|(句)|+-+|(句)+|--(韻)|--+|(句)+||--(韻)|--(豆)+--|(句)|+-(豆)+||--(韻)--|(豆)|--|(句)+|--(韻) 附注:結尾倒數第二句是特殊句法,中間兩字多相連屬。
又諸領格字如柳詞“對”、“漸”、“歎”等并宜用去聲。
前片第一、二句亦有作上五、下八者,亦有首句不用領格字,于第三字豆,結尾倒數第二句不用特殊句法者。
例一 對潇潇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歎年來蹤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争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柳永 例二(首句不用領格字) 有情風萬裡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
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蘇轼(寄參寥子) 例三(開端上五、下八)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
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
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
問蒼天無語,華發奈山青。
水涵空、闌幹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
連呼酒,上琴台去,秋與雲平。
——吳文英(靈岩陪庾幕諸公遊) 例四(首句用韻) 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寒氣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
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
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
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
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張炎(辛卯歲,沈堯道同餘北歸,各處杭、越。
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複别去。
賦此曲,并寄趙學舟) 揚州慢 此姜夔自度曲,入“中呂宮”。
其序雲:“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
夜雪初霁,荠麥彌望。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
予懷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九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前片第四、五句及後片第三句皆由上一、下四句法。
定格 -|--(句)|--|(句)|-||--(韻)|--||(句)|||--(韻)|-|(豆)--||(句)|--|(句)-|--(韻)|--(豆)-|--(句)-|--(韻) |-||(句)|--(豆)-|--(韻)|||--(句)--||(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 高陽台 又名《慶春澤》。
一百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于兩結三字豆處增葉一韻者。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接葉巢莺,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
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
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張炎(西湖春感) 錦堂春慢 始見《青箱雜記》所載司馬光作。
一百一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韻)||-||(句)||--(句)-|--(韻)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例 紅日遲遲,虛廊影轉,槐陰迤逦西斜。
彩筆工夫,難狀晚景煙霞。
蝶尚不知春去,漫繞幽砌尋花。
奈猛風過後,縱有殘紅,飛向誰家? 始知青春無價,歎飄零宦路,荏苒年華。
今日笙歌叢裡,特地咨嗟。
席上青衫濕透,算感舊、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離愁,散在天涯! ——司馬光 壽樓春 始見史達祖《梅溪詞》,題為“尋春服感念”,殆是悼亡之作。
一百一字,前後片各六平韻。
中多拗句,尤多連用平聲之句,聲情低抑,全作凄音。
有用以填壽詞者,大誤。
定格 -----(韻)|--||(句)-|--(韻)||---|(句)|---(韻)-||(句)---(韻)||-(豆)----(韻)|||--(句)--||(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句)---(韻)||-(豆)----(韻)|-|--(句)--||-|-(韻) 例 裁春衫尋芳。
記金刀素手,同在晴窗。
幾度因風殘絮,照花斜陽。
誰念我,今無裳?自少年、消磨疏狂。
但聽雨挑燈,欹床病酒,多夢睡時妝。
飛花去,良宵長。
有絲闌舊曲,金譜新腔。
最恨湘雲人散,楚蘭魂傷。
身是客,愁為鄉。
算玉箫、猶逢韋郎。
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蘋藻香。
——史達祖 憶舊遊 《清真集》入“越調”。
一百二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過片二字亦可不葉。
定格 |--||(句)||--(句)-|--(韻)||--|(句)|--||(句)||--(韻)|-||-|(句)-||--(韻)|||--(句)--||(句)||--(韻) --(韻)|-|(句)|||--(句)-|--(韻)||--|(句)|---|(句)-|--(韻)|-||-|(句)-||--(韻)|||--(句)--||-|-(韻) 附注:此調有六領格字,如周詞“記”、“聽”、“漸”、“道”、“歎”、“但”,并宜用去聲。
亦有開端不用領格字,改上一、下四句法為上二、下三,改二、三句為八言一句,過片二字減去一韻者,如例二所舉吳文英詞是。
有前片第四句改五言為上三、下四的七言句式,而将第五句之領格字減去,又于過片五字改作“│--││”的上一、下四句式,并于結尾倒數第二句增葉一韻者,如例三所舉劉将孫詞是。
例一 記愁橫淺黛,淚洗紅鉛,門掩秋宵。
墜葉驚離思,聽寒蛩夜泣,亂雨蕭蕭。
鳳钗半脫雲鬓,窗影燭花搖。
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曉,兩地魂銷。
迢迢,問音信,道徑底花陰,時認鳴镳。
也拟臨朱戶,歎因郎
時時橫短笛,清風皓月,相與忘形。
任人笑生涯,泛梗飄萍。
飲罷不妨醉卧,塵勞事、有耳誰聽?江風靜,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秦觀 例四 風老莺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
人靜烏鸢自樂,小橋外、新渌濺濺。
憑闌久,黃蘆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周邦彥(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水調歌頭 唐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炀帝鑿汴河時所作。
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
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
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各為舉例。
定格 +||-|(句)+||--(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句)++|(句)|--(韻)+-+|(句)-+-||--(韻)+|--+|(句)+|--+|(句)+||--(韻)+|+-|(句)+||--(韻) 附注:前片第三、四句,後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亦可作上四下七。
平仄可出入處頗多,須善掌握調配。
例一 潇灑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魚龍隐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鲈還。
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
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顔。
拟借寒潭垂釣,又恐相猜鷗鳥,不肯傍青綸。
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蘇舜欽(滄浪亭) 例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蘇轼(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附注:“去”與“宇”,“合”與“缺”,夾葉仄韻。
例三(平仄韻通葉) 南國本潇灑,六代浸豪奢。
台城遊冶,擘箋能賦屬宮娃。
雲觀登臨清夏,璧月留連長夜,吟醉送年華。
回首飛鴛瓦,卻羨井中蛙。
訪烏衣,成白社,不容車。
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樓外河橫鬥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猶唱後庭花。
——賀鑄(台城遊) 例四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奁開。
先生杖履無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鷗鹭,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
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
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
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辛棄疾(盟鷗) 鳳凰台上憶吹箫 《詞譜》卷二十五引《列仙傳拾遺》:“蕭史善吹箫,作鸾鳳之響。
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
居十數年,鳳凰來止。
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
數年,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去。
”宋詞始見《晁氏琴趣外篇》。
茲以《漱玉詞》為準。
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韻)|-||(句)-||--(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例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奁塵滿,日上簾鈎。
生怕離懷别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漢宮春 《高麗史·樂志》名《漢宮春慢》。
《夢窗詞集》入“夾鐘商”。
各家句豆多有出入,茲以《稼軒長短句》為準。
九十六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袅袅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馀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
閑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顔。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辛棄疾(立春日) 八聲甘州 簡稱《甘州》。
唐邊塞曲。
據王灼《碧雞漫志》卷三:“《甘州》世不見,今‘仙呂調’有曲破,有八聲慢,有令,而‘中呂調’有《象八聲甘州》,他宮調不見也。
凡大曲就本宮調制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态。
若《象八聲甘州》,即是用其法于‘中呂調’。
”今所傳《八聲甘州》,《樂章集》入“仙呂調”。
因全詞共八韻,故稱“八聲”。
九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亦有首句増一韻者。
定格 |+-|||--(句)++|--(韻)|--+|(句)+-+|(句)+|--(韻)+|--+|(句)+||--(韻)+|--|(句)+|--(韻) +|+-+|(句)|+-+|(句)+|--(韻)|--+|(句)+||--(韻)|--(豆)+--|(句)|+-(豆)+||--(韻)--|(豆)|--|(句)+|--(韻) 附注:結尾倒數第二句是特殊句法,中間兩字多相連屬。
又諸領格字如柳詞“對”、“漸”、“歎”等并宜用去聲。
前片第一、二句亦有作上五、下八者,亦有首句不用領格字,于第三字豆,結尾倒數第二句不用特殊句法者。
例一 對潇潇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歎年來蹤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争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柳永 例二(首句不用領格字) 有情風萬裡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
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蘇轼(寄參寥子) 例三(開端上五、下八)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
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
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
問蒼天無語,華發奈山青。
水涵空、闌幹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
連呼酒,上琴台去,秋與雲平。
——吳文英(靈岩陪庾幕諸公遊) 例四(首句用韻) 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寒氣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
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
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
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
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張炎(辛卯歲,沈堯道同餘北歸,各處杭、越。
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複别去。
賦此曲,并寄趙學舟) 揚州慢 此姜夔自度曲,入“中呂宮”。
其序雲:“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
夜雪初霁,荠麥彌望。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
予懷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九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前片第四、五句及後片第三句皆由上一、下四句法。
定格 -|--(句)|--|(句)|-||--(韻)|--||(句)|||--(韻)|-|(豆)--||(句)|--|(句)-|--(韻)|--(豆)-|--(句)-|--(韻) |-||(句)|--(豆)-|--(韻)|||--(句)--||(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 高陽台 又名《慶春澤》。
一百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于兩結三字豆處增葉一韻者。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豆)+|--(句)+|--(韻) 例 接葉巢莺,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
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
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張炎(西湖春感) 錦堂春慢 始見《青箱雜記》所載司馬光作。
一百一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定格 -|--(句)--||(句)--||--(韻)||--(句)-|||--(韻)|||--|(句)||-|--(韻)||-||(句)||--(句)-|--(韻) |----|(句)|--||(句)||--(韻)-|---|(句)||--(韻)||--||(句)|||(豆)-|--(韻)||--||(句)-|--(句)||--(韻) 例 紅日遲遲,虛廊影轉,槐陰迤逦西斜。
彩筆工夫,難狀晚景煙霞。
蝶尚不知春去,漫繞幽砌尋花。
奈猛風過後,縱有殘紅,飛向誰家? 始知青春無價,歎飄零宦路,荏苒年華。
今日笙歌叢裡,特地咨嗟。
席上青衫濕透,算感舊、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離愁,散在天涯! ——司馬光 壽樓春 始見史達祖《梅溪詞》,題為“尋春服感念”,殆是悼亡之作。
一百一字,前後片各六平韻。
中多拗句,尤多連用平聲之句,聲情低抑,全作凄音。
有用以填壽詞者,大誤。
定格 -----(韻)|--||(句)-|--(韻)||---|(句)|---(韻)-||(句)---(韻)||-(豆)----(韻)|||--(句)--||(句)-||--(韻) --|(句)---(韻)|--||(句)-|--(韻)||---|(句)|---(韻)-||(句)---(韻)||-(豆)----(韻)|-|--(句)--||-|-(韻) 例 裁春衫尋芳。
記金刀素手,同在晴窗。
幾度因風殘絮,照花斜陽。
誰念我,今無裳?自少年、消磨疏狂。
但聽雨挑燈,欹床病酒,多夢睡時妝。
飛花去,良宵長。
有絲闌舊曲,金譜新腔。
最恨湘雲人散,楚蘭魂傷。
身是客,愁為鄉。
算玉箫、猶逢韋郎。
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蘋藻香。
——史達祖 憶舊遊 《清真集》入“越調”。
一百二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過片二字亦可不葉。
定格 |--||(句)||--(句)-|--(韻)||--|(句)|--||(句)||--(韻)|-||-|(句)-||--(韻)|||--(句)--||(句)||--(韻) --(韻)|-|(句)|||--(句)-|--(韻)||--|(句)|---|(句)-|--(韻)|-||-|(句)-||--(韻)|||--(句)--||-|-(韻) 附注:此調有六領格字,如周詞“記”、“聽”、“漸”、“道”、“歎”、“但”,并宜用去聲。
亦有開端不用領格字,改上一、下四句法為上二、下三,改二、三句為八言一句,過片二字減去一韻者,如例二所舉吳文英詞是。
有前片第四句改五言為上三、下四的七言句式,而将第五句之領格字減去,又于過片五字改作“│--││”的上一、下四句式,并于結尾倒數第二句增葉一韻者,如例三所舉劉将孫詞是。
例一 記愁橫淺黛,淚洗紅鉛,門掩秋宵。
墜葉驚離思,聽寒蛩夜泣,亂雨蕭蕭。
鳳钗半脫雲鬓,窗影燭花搖。
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曉,兩地魂銷。
迢迢,問音信,道徑底花陰,時認鳴镳。
也拟臨朱戶,歎因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