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不于是焉翺翔,不于是焉排蕩,亦豈可得哉?且彼洞天福地之為峰為嶺,為壁為溪,為坪坡梁澗,是亦豈能多有其奇奇妙妙者乎?亦都不過能秀、能皺、能透、能瘦焉耳。

    由斯以言,然則必至于洞天福地而後遊,此其不遊之處蓋已多多也;且必至于洞天福地而後遊,此其于洞天福地亦終于不遊已也。

    何也?彼不能知一籬一犬之奇妙者,必彼巧見之洞天福地皆适得其不奇不妙者也。

    蓋聖歎平日與其友斫山論遊之法如此,今于讀《西廂》紅娘請宴之一篇而不覺發之也。

    斫山雲:“千載以來,獨有宣聖是第一善遊人,其次則數王義之。

    ”或有征其說者。

    斫山雲:“宣聖,吾深感其‘食不厭精,脍不厭細’二言;王義之,吾見其若幹帖所有字畫,皆非獻之所能窺也。

    ”聖歎曰:“先生此言,疑殺天下人去也。

    ”又斫山每語聖歎雲:“王義之若閑居家中,必就庭花逐枝逐朵細數其須,門生執巾侍立其側,常至終日都無一語。

    ”聖歎問此故事出于何書。

    斫山雲:“吾知之。

    ”蓋斫山之奇特如此,惜乎天下之人不遇斫山,一傾倒其風流也。

     前文一大篇,破賊也;後文一大篇,賴婚也。

    破賊之一大篇,則有莺莺尋計,惠明遞書,皆是生成必有之大波大浪也;賴婚之一大篇,則有莺莺失驚,張生發怒,亦是生成必有之大哭大笑也。

    今此,則于破賊之後,賴婚之前矣,此際其安得又有一大篇也乎?作者細思久之,細思彼張生之于莺莺,其切切思思如得旦暮遇之,固不必論也;即彼莺莺之于張生,其切切思思如得旦暮遇之,殆亦非一口之所得說,一筆之所得寫也。

    無端而孫飛虎至,無端而老夫人許,歘然二無端自天而降,此時則彼其一雙兩好之心頭口頭、眠中夢中、茶時飯時,豈不當有如雲浮浮,如火熱熱,如賊脈脈,如春蕩蕩者乎?乃今前文之一大篇,才破賊;後文之一大篇,便賴婚。

    破賊之一大篇既必無暇與彼—雙兩好,寫此如雲如火,如賊如春一段神理;而賴婚之—大篇,即又何暇與彼一雙兩好寫此如雲如火,如賊如春之一段神理乎?千不得已,萬不得已,算出賴婚必設宴,設宴必登請,而因于兩大篇中間忽然閑閑寫出一紅娘請宴。

    亦不于張生口中,亦不于莺莺口中,隻閑閑于閑人口中恰将彼一雙兩好之無限浮浮熱熱、脈脈蕩蕩,不覺兩邊都盡。

    嗚呼!此謂之女娲氏不難補天,難于尋五色石。

    今既專門會尋五色石,其又何天之不補乎?然聖歎又細思之,細思前一大篇破賊是真有一大篇,後一大篇賴婚是亦真有一大篇。

    今紅娘承夫人命請客走一遭,此豈不至輕至淡,至無聊,至不意,而今觀其但能緩緩随筆而行,亦便真有此一大篇。

    然則如頃所雲,一水一村,一橋一樹,一籬一犬,無不奇奇妙妙,又秀又皺,又透又痩,不必定至于洞天福地而始有奇妙,此豈不信乎?普天下及後世錦繡才子,将欲操觚作史、其深念老氏當其無有文之用之言哉?破賊後,賴婚前,決不得更插一篇,吾亦常細思久之,而後歎絕于紅娘請宴也。

     (張生上雲)夜來老夫人說使紅娘來請我,天未明便起身,直等至這早晚不見來,我的紅娘也呵!隻一語,寫盡張生神理。

     (紅娘上雲)老夫人着俺請張生,須索早去者。

    在紅娘方雲早。

     〔中呂〕【粉蝶兒】(紅娘唱)半萬賊兵,卷浮雲,片時掃淨,俺一家兒死裡重生。

     右第一節。

    叙功正文。

     隻據舒心的列仙靈,陳水陸,張君瑞便當欽敬。

     右第一節。

    叙功旁文。

    〇上正文叙功,人所必及也;此旁文叙功,真非人所及也。

    寫小女兒家又聰慧,又年輕,彼見昨日驚魂動魄,今日眉花眼笑,便從自己靈心所到,說出小小一段快樂,反若撇開本人之一場真正大功也者,而是本人之一場真正大功,已不覺反于此一語中全現。

    才子作文,誓願放重筆,取輕筆,此類是也。

     前日所望無成,倒是一緘書為了媒證。

    【醉春風】今日東閣帶煙開,“前日”、“今日”,語意佳甚。

    〇“帶煙開”是也。

    杜詩“高城煙霧開”,是招女婿詩,此用之也。

    再不要西廂和月等,薄衾單枕有人溫,你早則不冷、句。

    冷。

    句。

    你好寶鼎香濃,繡簾風細,綠窗人靜。

    此十二字是三句,是一句,看他輕輕隻下“你好”二字,便使十二字并做一字。

    問并做何一字?依聖歎俊眼看去,此十二字隻并做一“人”字也。

    蓋窗外有簾,簾内無風,鼎中有香,香中有“人”也。

     右第三節。

    請宴正文。

    〇照定後篇賴婚,作此滿心滿願之語。

    妙絕! 可早到書院裡也。

     【脫布衫】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隔窗兒咳嗽一聲。

    偶咳嗽也,隐不及敲門也。

    寫盡張生,非寫紅娘也。

     (張生雲)是誰?(紅雲)是我。

    (張生開門相見科) 隻見啟朱扉,疾忙開問。

    【小梁州】叉手躬身禮數迎,我道不及“萬福,先生”。

    寫盡張生。

     右第四節。

    寫紅娘未及敲門,張生已忙作揖。

    天未明起身人,便于紙縫裡活跳出來。

     烏紗小帽耀人明,白襕淨,角帶鬧黃鞓。

    【後】衣冠濟楚那更龐兒整,休說引動莺莺。

    據相貌,憑才性,我從來心硬,一見了也留情。

    作者何其狡狯!忽然欲牽紅娘并入渾水,豈非罪過哉!〇斫山雲:試問紅娘為說今日,為說鬧齋日,我最無奈聰明女兒半含半吐,不告我實話也! 右第五節。

    寫張生人物也,然而必略寫人,多寫打扮者,蓋句句字字都照定後篇賴婚,先作此滿心滿意之筆也。

     (紅雲)奉夫人嚴命……(張生雲)小生便去。

    紅娘将欲雲:“奉夫人嚴命來請先生赴席。

    ”今張生不及候其辭畢。

     【上小樓】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

    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早飛去莺莺跟前,“姐姐”呼之,喏喏連聲。

    此紅娘摹寫其連忙答應之神理也。

    “姐姐呼之”者,莺莺無語,則張生欲語也。

    “喏喏連聲”者,莺莺有語,則張生敬喏也。

    真正出神入化之筆,不知如何想得來。

    秀才們聞道“請”,似得了将軍令,先是五髒神願随鞭镫。

    又嘲觑生員切己事情。

     右第六節。

    天未明起身人活跳出來。

     (張生雲)敢問紅娘姐,此席為何?可有别客?先生假也。

     【後】第一來為壓驚,第二來因謝承。

    不請街坊,不會諸親,不受人情。

    避衆僧,請貴人,和莺莺匹聘。

     右第七節。

    開宴正文。

    〇俱照定後篇賴婚,作滿心滿意之筆。

     見他謹依來命。

    【滿庭芳】又來回、句。

    顧影,句。

    〇寫張生便去也。

    乃張生已去,而忽又來回;既已來回,而又複立定,秀才真有此情性也。

    下去都隻寫此四字。

    文魔秀士,一句。

    風欠酸丁。

    一句。

    “欠”,如字。

    元曲有“本性謙謙,到處乾風欠”。

    又“改不盡強文撇醋饑寒臉,斷不了詩雲子曰酸風欠”,俱押廉纖韻,此可據也。

    下工夫把頭領掙,已滑倒蒼蠅,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

    安排定,猶言“來回”,何也?“來回”而“顧影'”,何也?“文魔秀士”最要修容,今頭顱已極光掙,則是不必又顧影也。

    封鎖過陳米數升,蓋好過七八甕蔓菁。

    猶言不必又顧影,則來回何也?“風欠酸丁”,最重米甕。

    今果然封鎖關蓋,件件經心也。

    真寫盡秀才神理。

    【快活三】這人一事精,百事精;不比一無成,百無成。

    此二句,乃是媒人選擇女婿經。

    言張生真養得莺莺活也。

    如此奇文妙文,聖歎隻有下拜。

     右第八節。

    正寫張生疾忙便行,卻鬥然又用異樣妙筆寫出“來回顧影”四字,一時分明便将張生勾魂攝魄,召來紙上,如前殿夫人偏何來遲相似。

    〇從來秀才天性與人不同,何則?如一聞請便出門,一也;既出門,反回轉,二也;既回轉,又立住,三也。

    “顧影”者,立住也。

    雖聖歎亦不解秀才何故必如此,然普天下秀才則必如此。

    不但普天下秀才必如此,即聖歎不能免俗,想是亦必如此,今日卻被紅娘總付一笑也。

    〇通節隻是反複寫“來回顧影”四字。

    若雲去即去矣,“來回”何也?回即回矣,“顧”又何也?意者秀士性好修容,還要對鏡抿發,為複酸丁不舍米甕,自來封鎖關蓋。

    下因趁筆極贊其“一精百精”,言真是養得莺莺活也。

    世間奇文妙文固有,亦有奇妙至此者乎?伧疑“下工夫”雲雲是贊其打扮,則前既有烏紗小帽耀人之文矣,不應更重出。

    伧又改陳米雲雲是謙其筵席,則後又有金帳上屏合歡之文矣,不應先刺謬。

    且“一精百精”之言,又何謂乎?斫山雲:“意欲寫其去,卻反寫其回;意欲寫其急,卻反寫其遲。

    彼作者固是神靈鬼怪,乃批者亦豈非神靈鬼怪乎?” 世間草木是無情,猶有相兼并。

    【朝天子】這生,後生,怎免相思病。

    天生聰俊,打扮又素淨,夜夜教他孤零。

    “并”字上聲。

     右第九節。

    先寫張生是一情種。

     曾聞才子多情,若遇佳人薄幸,常要擔閣了人性命。

    他的信行,他的志誠,你今夜親折證。

     右第十節。

    次寫莺莺又是一情種。

     【四邊靜】隻是今宵歡慶,軟弱莺莺,那慣經?你索款款輕輕,燈前交頸。

    端詳可憎,好煞人無乾淨。

    “端詳”一轉,妙人妙事,妙筆妙文。

    猶言你雖依我言,果将款款輕輕矣,然仔細算來,總不能十分款款輕輕也。

     右第十一節。

    次因話有話,遂寫至兩情種好煞人時,俱照定後篇賴婚,作滿心滿意之筆也。

     (張生雲)敢問紅娘姐,那邊今日如何鋪設,小生豈好輕造?先生假也。

     【耍孩兒】俺那邊落花滿地胭脂冷,一霎良辰美景。

    夫人遣妾莫消停,請先生切勿推稱。

    正中是鴛鴦夜月銷金帳,兩行是孔雀春風軟玉屏。

    下邊是合歡令,一對對鳳箫象闆,雁瑟鸾笙。

     右第十二節。

    正寫宴也,定不可少。

     (張生雲)敢問紅娘姐,小生客中無點點财禮,卻是怎生好見夫人? 【四煞】聘不見争,親立便成,新婚燕爾天教定。

    你生成是一雙跨鳳乘鸾客,怕他不卧看牽牛織女星。

    滿心滿意,一至于此。

    真溪倖,不費半絲紅線,已就一世前程。

     右第十三節。

    此定不可少,然使聖歎握筆,乃幾欲忘之,何也?夫前日廊下之匆匆相許,此所謂急不擇聲之言也。

    夫人而誠一諾千金,更無食言也者,則在今日正當遣媒議聘,嘉禮伊始,豈有家常茶飯,挖耳相招,輕以相府金枝,便草草出于野合者哉!此真不待“兄妹”之辭出而早可以料其變卦者。

    作者細心獨到,遂特寫此。

     【三煞】想是滅寇功,舉将能,你兩般功效如紅定。

    先是莺娘心下十分順,總為君瑞胸中百萬兵。

    自古文風盛,那見珠圍翠繞,不出黃卷青燈。

    反複以明無聘也。

    “想是”二字妙。

     右第十四節。

    又必重言以申其意者,可見是夫人破綻,張生心虛,紅娘乖覺,真不必直至于“兄妹”二字之後也。

    《西廂》妙筆如此,伧其烏知哉? 【二煞】夫人隻—家,五字好。

    先生無伴等,五字好。

    并無繁冗真幽靜。

    立等你有恩有義心中客,回避他無是無非廊下僧。

    夫人命,不須推托,即便同行。

     右第十五節。

    正寫請也,定不可少。

     (張生雲)既如此,紅娘姐請先行一步,小生随後便來。

     【收尾】先生休作謙,夫人專意等。

    自古“恭敬不如從命”,休使紅娘再來請。

     右第十六節。

     (張生雲)紅娘去了,小生拽上書院門者。

    比及我到得夫人那裡,夫人道:“張生,你來了也,與俺莺莺做一對兒,飲兩杯酒,便去卧房内做親!”(笑科)孫飛虎,你真是我大恩人也!多虧了他,我改日空閑,索破十千貫足錢,央法本做好事超薦他。

    惟願龍天施法雨,暗酬虎将起朝雲。

    (下)都作滿心滿意之言。

     二之三賴婚 《賴婚》一篇,當時若寫作夫人唱,得乎?曰:不得。

    然則寫作張生唱,得乎?曰:不得。

    然則寫作紅娘唱,得乎?曰:不得。

    胡為其皆不得也?夫作者當時,吾則知其必已熟思之也。

    如使寫作夫人唱而得,寫作張生唱、紅娘唱而得者,彼亦不必定于寫作莺莺唱者也。

    蓋事隻一事也,情隻一情也,理隻一理也。

    問之此人,此人曰果然也,問之彼人,彼人曰果然也,是誠其所同也;然事一事,情一情,理一理,而彼發言之人與夫發言之人之心,與夫發言之人之體,與夫發言之人之地,乃實有其不同焉。

    有言之而正者,又有言之而反者;有言之而婉者,又有言之而激者;有言之而盡者,又有言之而半者。

    不觀魯敬姜之不哭公父文伯乎?實同一言也,自母之口則為賢母,自婦之口即為妒婦。

    觀其發于何人之口,人即分為何人之言。

    雖其故與今之故不同,在而發言之人之不可不辨,此亦其一大明驗也。

    有言之而正者,如賴婚之事之情之理,自張生言之,則斷斷必不可賴,如雲:“非吾所敢望也,實夫人之許也,曾口血之未乾而遽忘于心與?”此其正也。

    若自夫人言之,則必斷斷必不可不賴,如雲:“非吾之食言也,惟先夫之故也。

    雖大恩之未報,奈先諾于心與?”此則言之而必至于反者也。

    有言之而婉者,如此事此情此理,自莺莺言之,則賴已賴矣,夫複何言?如雲:“欲不啼則無以處張生也,今欲啼又無以處吾母也!母得無曰:母一而已,人盡失也。

    故不啼與。

    ”此其婉也。

    若自張生言之,則賴已賴矣,夫複何忌?在夫人既不能以禮而自處也,安望我獨能以禮而處人也?夫人得無曰:“雖速吾訟,亦不汝從,而怙終與?”此則言之而必至于激者也。

    有言之而盡者,如此事此情此理,自莺莺言之,則夫人賴矣,吾奈何賴?如雲:“母之賴之,是賴其口中之言也。

    若我賴之,是直賴吾心中之人也。

    吾賴吾心中之人,将使彼亦賴彼心中之人與?”此其盡也。

    若自紅娘言之,則夫人賴矣,誰又不賴?如雲:“夫人之口中,則不合曾有此言也。

    若小姐之心中,必不合曾有此人也。

    使小姐心中遂已真有此人,豈小姐亦早願為此人心中之人與?”此則言之而止得其半者也。

    是何也?事固一事也,情固一情也,理固一理也,而無奈發言之人,其心則各不同也,其體則各不同也,其地則各不同也。

    彼失人之心與張生之心不同,夫是故有言之而正,有言之而反也。

    乃張生之體與莺莺之體又不同,夫是故有言之而婉,有言之而激也。

    至于紅娘之地與莺莺之地又不同,夫是故有言之而盡,有言之而半也。

    夫言之而半是不如勿言也,言之而激,是亦适得其半也。

    至于言之而反,此真非複此書之言也,彼作者當時蓋熟思之,而知《賴婚》一篇必當寫作莺莺唱,而不得寫作夫人唱、張生唱、紅娘唱者也。

     (夫人上雲)紅娘去請張生,如何不見來?(紅娘見夫人雲)張生着紅娘先行,随後便來也。

     (張生上,拜夫人科)(夫人雲)前日若非先生,焉有今日;我一家之命,皆先生所活。

    聊備小酌,非為報禮,勿嫌輕意。

    (張生雲)“—人有慶,兆民賴之”。

    此賊之敗,皆夫人之福。

    此為往事,不足挂齒。

    (夫人雲)将酒來,先生滿飲此杯。

    (張生雲)長者賜,不敢辭。

    (立飲科)(張生把夫人酒科)(夫人雲)先生請坐。

    (張生雲)小生禮當侍立,焉敢與夫人對坐。

    (夫人雲)道不得個“恭敬不如從命”。

    (張生告坐科)(夫人喚紅娘請小姐科) (莺莺上雲)迅掃風煙還淨土,雙懸日月照華筵。

     〔雙調〕【五供養】(莺莺唱)若不是張解元識人多,别—個怎退幹戈? 右第一節。

    一篇文,初落筆便先擡出“張解元”三字,表得此人,已是雙文芳心系定,香口噙定,如膠入漆,如日射壁,雖至于天終地畢、海枯石爛之時,而亦決不容移易者也!聖歎每言作文最争落筆,若落筆落得着,使通篇增氣力,若落筆落不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