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
塵暗珠簾卷,香消翠幄垂。
西風回首不勝悲,暮雨灑空祠。
其二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評〕客子常畏人,酸語不減楚些。
(湯顯祖) “啼猿”二語,語淺情深。
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況聞猿啼乎。
(《白雨齋詞評》) 臨江仙二首 簾卷池心小閣虛,暫涼閑步徐徐。
芰荷經雨半凋疏。
拂堤垂柳,蟬噪夕陽餘。
不語低鬟幽思遠,玉钗斜墜雙魚。
幾回偷看寄來書。
離情别恨,相隔欲何如。
〔評〕不了語作結,亦自有法。
(湯顯祖) 其二 莺報簾前暖日紅,玉爐殘麝猶濃。
起來閨思尚疏慵。
别愁春夢,誰解此情悰。
強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
舊歡無處再尋蹤。
更堪回顧,屏畫九疑峰。
〔評〕德潤“強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工于形容,語妙天下。
世之笨詞,當以此為換骨金丹。
(《栩莊漫記》) 南鄉子十首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其二 蘭棹舉,水紋開,競攜藤籠采蓮來。
回塘深處遙相見,邀同宴,渌酒一卮紅上面。
〔評〕嬌态如見。
(《白雨齋詞評》) 其三 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多。
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
其四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
遊女帶花偎伴笑,争窈窕,競折圓荷遮晚照。
〔校〕“遊女”句,毛本王本均作“帶香遊女隈伴笑”。
“争窈窕”句,王本無“争”字。
〔評〕“競折圓荷遮晚照”,生動入畫。
(《栩莊漫記》) 其五 傾渌蟻,泛紅螺,閑邀女伴簇笙歌。
避暑信船輕浪裡,閑遊戲,夾岸荔枝紅照水。
〔校〕“閑遊戲”句,王本無“閑”字。
〔評〕“夾岸荔枝紅照水”,設色明蒨,非熟于南方景物不能道。
(《栩莊漫記》) 其六 雲帶雨,浪迎風,釣翁回棹碧灣中。
春酒香熟鲈魚美,誰同醉,纜卻扁舟蓬底睡。
〔評〕帆底一樽,馬頭千裡,亦自有榮辱。
如此睡,仿佛希夷。
(湯顯祖) 其七 沙月靜,水煙輕,芰荷香裡夜船行。
綠鬟紅臉誰家女,遙相顧,緩唱棹歌極浦去。
其八 漁市散,渡船稀,越南雲樹望中微。
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聽猩猩啼瘴雨。
〔評〕“啼瘴雨”三字,筆力精湛,仿佛古詩。
(《白雨齋詞評》) 其九 攏雲髻,背犀梳,焦紅衫映綠羅裾。
越王台下春風暖,花盈岸,遊賞每邀鄰女伴。
〔注〕《番禺志》:越王台在廣州越秀山上。
趙佗因山築台,故名。
其十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裡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評〕有心耶,無心耶。
(《白雨齋詞評》) 周草窗雲,李珣歐陽炯輩俱蜀人,各制《南鄉子》數首,以志風土,亦《竹枝》體也。
顧珣蜀人。
所詠皆東粵景物,何邪。
至《浣溪沙》《巫山一段雲》,則誠蜀人之言矣。
(《餐櫻庑詞話》) 李珣《南鄉子》均寫廣南風土,歐陽炯作此調亦然,珣波斯人,或曾至粵中,豈炯亦曾入粵。
不然,則《南鄉子》一調,或專為詠南粵風土而制,故作者一本調意為之也。
珣詞如“騎象背人先過水”“競折圓荷遮晚照”“愁聽猩猩啼瘴雨”“夾岸荔枝紅照水”諸句,均以淺語寫景而極生動可愛,不下劉禹錫巴渝《竹枝》,亦《花間集》中之新境也。
(《栩莊漫記》) 女冠子二首 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處。
醮壇開。
金磬敲清露,珠幢立翠苔。
步虛聲缥渺,想像思徘徊。
曉天歸去路,指蓬萊。
其二 春山夜靜,愁聞洞天疏磬。
玉堂虛。
細霧垂珠珮,輕煙曳翠裾。
對花情脈脈,望月步徐徐。
劉阮今何處,絕來書。
〔注〕《茅君傳》:大天之内,有地之洞天三十六所,乃真仙所居。
酒泉子四首 寂寞青樓,風觸繡簾珠碎撼。
月朦胧,花暗澹,鎖春愁。
尋思往事依稀夢,淚臉露桃紅色重。
鬓欹蟬,钗墜鳳。
思悠悠。
〔校〕“風觸”句,“碎”字王本作“翠”。
其二 雨漬花零,紅散香凋池兩岸。
别情遙,春歌斷,掩銀屏。
孤帆早晚離三楚,閑理钿筝愁幾許。
曲中情,弦上語。
不堪聽。
〔注〕《史記》:自淮北,沛
塵暗珠簾卷,香消翠幄垂。
西風回首不勝悲,暮雨灑空祠。
其二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評〕客子常畏人,酸語不減楚些。
(湯顯祖) “啼猿”二語,語淺情深。
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況聞猿啼乎。
(《白雨齋詞評》) 臨江仙二首 簾卷池心小閣虛,暫涼閑步徐徐。
芰荷經雨半凋疏。
拂堤垂柳,蟬噪夕陽餘。
不語低鬟幽思遠,玉钗斜墜雙魚。
幾回偷看寄來書。
離情别恨,相隔欲何如。
〔評〕不了語作結,亦自有法。
(湯顯祖) 其二 莺報簾前暖日紅,玉爐殘麝猶濃。
起來閨思尚疏慵。
别愁春夢,誰解此情悰。
強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
舊歡無處再尋蹤。
更堪回顧,屏畫九疑峰。
〔評〕德潤“強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工于形容,語妙天下。
世之笨詞,當以此為換骨金丹。
(《栩莊漫記》) 南鄉子十首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其二 蘭棹舉,水紋開,競攜藤籠采蓮來。
回塘深處遙相見,邀同宴,渌酒一卮紅上面。
〔評〕嬌态如見。
(《白雨齋詞評》) 其三 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多。
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
其四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
遊女帶花偎伴笑,争窈窕,競折圓荷遮晚照。
〔校〕“遊女”句,毛本王本均作“帶香遊女隈伴笑”。
“争窈窕”句,王本無“争”字。
〔評〕“競折圓荷遮晚照”,生動入畫。
(《栩莊漫記》) 其五 傾渌蟻,泛紅螺,閑邀女伴簇笙歌。
避暑信船輕浪裡,閑遊戲,夾岸荔枝紅照水。
〔校〕“閑遊戲”句,王本無“閑”字。
〔評〕“夾岸荔枝紅照水”,設色明蒨,非熟于南方景物不能道。
(《栩莊漫記》) 其六 雲帶雨,浪迎風,釣翁回棹碧灣中。
春酒香熟鲈魚美,誰同醉,纜卻扁舟蓬底睡。
〔評〕帆底一樽,馬頭千裡,亦自有榮辱。
如此睡,仿佛希夷。
(湯顯祖) 其七 沙月靜,水煙輕,芰荷香裡夜船行。
綠鬟紅臉誰家女,遙相顧,緩唱棹歌極浦去。
其八 漁市散,渡船稀,越南雲樹望中微。
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聽猩猩啼瘴雨。
〔評〕“啼瘴雨”三字,筆力精湛,仿佛古詩。
(《白雨齋詞評》) 其九 攏雲髻,背犀梳,焦紅衫映綠羅裾。
越王台下春風暖,花盈岸,遊賞每邀鄰女伴。
〔注〕《番禺志》:越王台在廣州越秀山上。
趙佗因山築台,故名。
其十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裡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評〕有心耶,無心耶。
(《白雨齋詞評》) 周草窗雲,李珣歐陽炯輩俱蜀人,各制《南鄉子》數首,以志風土,亦《竹枝》體也。
顧珣蜀人。
所詠皆東粵景物,何邪。
至《浣溪沙》《巫山一段雲》,則誠蜀人之言矣。
(《餐櫻庑詞話》) 李珣《南鄉子》均寫廣南風土,歐陽炯作此調亦然,珣波斯人,或曾至粵中,豈炯亦曾入粵。
不然,則《南鄉子》一調,或專為詠南粵風土而制,故作者一本調意為之也。
珣詞如“騎象背人先過水”“競折圓荷遮晚照”“愁聽猩猩啼瘴雨”“夾岸荔枝紅照水”諸句,均以淺語寫景而極生動可愛,不下劉禹錫巴渝《竹枝》,亦《花間集》中之新境也。
(《栩莊漫記》) 女冠子二首 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處。
醮壇開。
金磬敲清露,珠幢立翠苔。
步虛聲缥渺,想像思徘徊。
曉天歸去路,指蓬萊。
其二 春山夜靜,愁聞洞天疏磬。
玉堂虛。
細霧垂珠珮,輕煙曳翠裾。
對花情脈脈,望月步徐徐。
劉阮今何處,絕來書。
〔注〕《茅君傳》:大天之内,有地之洞天三十六所,乃真仙所居。
酒泉子四首 寂寞青樓,風觸繡簾珠碎撼。
月朦胧,花暗澹,鎖春愁。
尋思往事依稀夢,淚臉露桃紅色重。
鬓欹蟬,钗墜鳳。
思悠悠。
〔校〕“風觸”句,“碎”字王本作“翠”。
其二 雨漬花零,紅散香凋池兩岸。
别情遙,春歌斷,掩銀屏。
孤帆早晚離三楚,閑理钿筝愁幾許。
曲中情,弦上語。
不堪聽。
〔注〕《史記》:自淮北,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