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十

關燈
,秀才高節抗峨岷。

    扣舷自唱《南鄉子》,翻是波斯有逸民。

    (周之琦) 李秀才詞清疏之筆,下開北宋人體格。

    宋人《茅亭客話》,稱李德潤國亡不仕,詞多感慨之音。

    《漁父》雲:“水接衡門十裡餘,信船歸去卧看書。

    輕爵祿,慕玄虛,莫道漁人隻為魚。

    ”前調雲:“避世垂綸不記年,官高争得似君閑。

    傾白酒,對青山,笑指柴門待月還。

    ”前調雲:“棹警鷗飛水濺袍,影随潭面柳垂縧。

    終日醉,絕塵勞,曾見錢塘八月濤。

    ”《定風波》雲:“志在煙霞慕隐淪,功成歸有五湖春。

    一葉舟中吟複醉,雲水,此時方認自由身。

    花島為鄰鷗作侶,深處,經年不見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潛喜,荷衣蕙帶絕纖塵。

    ”又《漁歌子》“楚山”“荻花”二首,如右數阕,具見襟情高澹,故能晚節堅貞。

    “曾見錢塘八月濤”,殆所謂感慨之音乎。

    又《定風波》雲:“往事豈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遞在潇湘。

    縱有回文重疊意,誰寄,解鬟臨鏡泣殘妝。

    ”蓋寓故國故君之思。

    非尋常情語也。

    (《蕙風詞話》) 李德潤詞大氐清婉近端己,其寫南越風物,尤極真切可愛。

    在花間詞人中自當比肩和凝而深秀處且似過之。

    如《浣溪沙》雲:“相見無言還有恨,幾回拚卻又思量。

    ”又“暗思何事立殘陽。

    ”《酒泉子》雲:“秋雨連(一本作“聯”)綿,聲散敗荷叢裡。

    那堪深夜枕前聽,酒初醒。

    ”皆詞淺意深,耐人涵詠。

    又如《南鄉子》諸首寫景物寫風俗,均以明淨之句,繪影繪聲,引人入勝。

    又如《漁歌子》《漁父》《定風波》諸詞,緣題自抒胸境,灑然高逸,均可誦也。

    花間詞人能如李氏多面抒寫者,甚鮮。

    故餘謂德潤詞在花間可成一派而可介立溫韋之間也。

    (《栩莊漫記》) 浣溪沙四首 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郁金黃。

    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見無言還有恨,幾回拚卻又思量。

    月窗香徑夢悠揚。

     其二 晚出閑庭看海棠,風流學得内家妝。

    小钗橫戴一枝芳。

    镂玉梳斜雲髻膩,縷金衣透雪肌香。

    暗思何事立殘陽。

     〔評〕如畫。

    (《白雨齋詞評》) “暗思何事立殘陽”,其妙在說不出。

    (同上) 前五句實寫,而結句一筆提醒,遂覺全詞俱化空靈,實者亦虛矣,此之謂筆妙。

    (《栩莊漫記》) 其三 訪舊傷離欲斷魂,無因重見玉樓人。

    六街微雨镂香塵。

    早為不逢巫峽夢,那堪虛度錦江春。

    遇花沽酒莫辭頻。

     〔注〕《通鑒》:中書舍人韋元,徼巡六街。

    注,長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

    左右金吾将軍,掌晝夜巡警之法,以執禦非違。

     〔評〕李珣嘗制《浣溪沙》詞,有“早為不逢巫峽夢,那堪虛度錦江春”,詞家互相傳誦。

    (《十國春秋》) “無因重見玉樓人”,故“遇花沽酒莫辭頻”,非曰及時行樂,實乃以酒澆愁,故其詞溫厚而不儇薄。

    (《栩莊漫記》) 其四 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閑憶似花人。

    舊歡如夢絕音塵。

    翠疊畫屏山隐隐,冷鋪紋簟水潾潾。

    斷魂何處一蟬新。

     漁歌子四首 楚山青,湘水綠,春風澹蕩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

    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

    酒盈樽,雲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評〕“楚山”三句,淡秀可愛。

    (《栩莊漫記》) 其二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

    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蓬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

    酒盈樽,書滿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一統志》:橘洲在長沙縣西湘江中,一名下洲。

    多橘故名。

     其三 柳垂絲,花滿樹,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歌歸去。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雲遮處。

    下長汀,臨淺渡,驚起一行沙鹭。

     〔校〕“莺啼”句,“天”字王本作“山”。

     〔評〕詞雖緣飾題意,而風趣灑然。

    此首不作說明語尤佳也。

    (《栩莊漫記》) 其四 九疑山,三湘水,蘆花時節秋風起。

    水雲間,山月裡,棹月穿雲遊戲。

    鼓清琴,傾渌蟻,扁舟自得逍遙意。

    任東西,無定止,不議人間醒醉。

     〔注〕《地理志》:湘水與漓水同發源于海陽山,曰漓湘。

    合流至興安縣,歧而東北入零陵合潇水曰潇湘。

    至衡陽合蒸水曰蒸湘。

    故曰三湘。

     張衡賦:膠敷徑寸,浮蟻若萍。

    注謂酒初熟,滓浮如蟻也。

     〔校〕末句,毛本王本“問”字均作“間”。

     巫山一段雲二首 有客經巫峽,停桡向水湄。

    楚王曾此夢瑤姬,一夢杳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