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其二
澹花瘦玉,依約神仙妝束。
佩瓊文。
瑞露通宵貯,幽香盡日焚。
碧煙籠绛節,黃藕冠濃雲。
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校〕“碧煙”句,毛本王本“煙”字均作“紗”。
風流子三首 茅舍槿籬西曲,雞犬自南自北。
菰葉長,水葓開,門外春波漲渌。
聽織,聲促。
軋軋鳴梭穿屋。
〔評〕《花間集》中忽有此淡樸詠田家耕織之詞,誠為異采。
蓋詞境至此,已擴放多矣。
(《栩莊漫記》) 其二 樓倚長衢欲暮,瞥見神仙伴侶。
微傅粉,攏梳頭,隐映畫簾開處。
無語,無緒。
慢曳羅裙歸去。
〔評〕情态逼真,令人如見。
結三語有無限惋惜。
(《白雨齋詞評》) 其三 金絡玉銜嘶馬,系向綠楊陰下。
朱戶掩,繡簾垂,曲苑水流花榭。
歡罷,歸也。
猶在九衢深夜。
〔校〕“曲苑”句,毛本王本“榭”字均作“謝”。
定西番二首 雞祿山前遊騎。
邊草白,朔天明,馬蹄輕。
鵲面弓離短韔,彎來月欲成。
一隻鳴??雲外,曉鴻驚。
〔注〕《水經注》:自窳渾縣西北,出雞鹿塞。
一作雞祿。
湯校本雲,“韔”音“怅”,弓發也;“??”音“嚣”,箭也。
〔評〕随題敷衍,了無佳處。
(《栩莊漫記》) 其二 帝子枕前秋夜。
霜幄冷,月華明,正三更。
何處戍樓寒笛,夢殘聞一聲。
遙想漢關萬裡,淚縱橫。
〔評〕吳子華雲,無人知道外邊寒。
謝疊山雲,玉人歌吹未曾歸。
可見深宮之暖,不知邊塞之寒。
玉人之娛,不知蠶物之苦。
至裴交泰下第詞雲,南宮漏短北宮長,真一字一血矣。
(湯顯祖) 河滿子一首 冠劍不随君去,江河還共恩深。
歌袖半遮眉黛慘,淚珠旋滴衣襟。
惆怅雲愁雨怨,斷魂何處相尋。
玉胡蝶一首 春欲盡,景仍長,滿園花正黃。
粉翅兩悠揚,翩翩過短牆。
鮮飙暖,牽遊伴,飛去立殘芳。
無語對蕭娘,舞衫沉麝香。
八拍蠻一首 孔雀尾拖金線長,怕人飛起入丁香。
越女沙頭争拾翠,相呼歸去背斜陽。
竹枝二首 門前春水(竹枝)白蘋花(女兒),岸上無人(竹枝)小艇斜(女兒)。
商女經過(竹枝)江欲暮(女兒),散抛殘食(竹枝)飼神鴉(女兒)。
〔注〕《嶽陽風土記》:巴陵鴉甚多,土人謂之神鴉,無敢弋者。
穿堂入庖廚略不畏。
園林果實未熟,耗啄已半。
杜甫詩曰,迎棹舞神鴉。
其二 亂繩千結(竹枝)絆人深(女兒),越羅萬丈(竹枝)表長尋(女兒)。
楊柳在身(竹枝)垂意緒(女兒),藕花落盡(竹枝)見蓮心(女兒)。
〔注〕此二詞王本吳本均作一首,茲從毛本分作二首。
〔評〕諧聲和歌,讀曲子夜之遺響也。
(《栩莊漫記》) 思帝鄉一首 如何,遣情情更多。
永日水堂簾下,斂羞蛾。
六幅羅裙窣地,微行曳碧波。
看盡滿池疏雨,打團荷。
〔校〕“永日”句“堂”字,《詞綜》、茅本均作“晶”。
吳本作“尚”。
〔評〕常語常景,自然豐采。
(《湘绮詞選》) 上行杯二首 草草離亭鞍馬,從遠道,此地分襟。
燕宋秦吳千萬裡。
無辭一醉。
野棠開,江草濕。
伫立,沾泣。
征騎骎骎。
其二 離棹逡巡欲動,臨極浦,故人相送。
去住心情知不共。
金船滿捧。
绮羅愁,絲管咽。
回别,帆影滅。
江浪如雪。
〔注〕《海錄碎事》:金船,酒器中大者。
庾信詩“金船代酒卮”或以為即曹植鴨頭杓之遺制。
〔評〕“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江淹《恨賦》所未暢,尚思廣之,此詞殊覺潦草。
(湯顯祖) 谒金門一首 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
白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
輕别離,甘抛擲。
江上滿帆風疾。
卻羨鴛鴦三十六,孤鸾還一隻。
〔注〕古《白纻歌》: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為衫餘作巾。
〔評〕滿帆風吹不上離人小舡。
今南調中最脍炙人口。
隻此一曲數語,已足該括之矣。
(湯顯祖) 結筆妙。
一“還”字可知孤栖非一日矣。
(《白雨齋詞評》) 字字嗚咽,相思之苦,飄泊之感,使人蕩氣回腸,百讀不厭,其清新哀惋處,蓋神似端己也。
(《栩莊漫記》) 思越人二首 古台平,芳草遠,館娃宮外春深。
翠黛空留千載恨,教人何處相尋。
绮羅無複當時事,露花點滴香淚。
惆怅遙天橫渌水,鴛鴦對對飛起。
佩瓊文。
瑞露通宵貯,幽香盡日焚。
碧煙籠绛節,黃藕冠濃雲。
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校〕“碧煙”句,毛本王本“煙”字均作“紗”。
風流子三首 茅舍槿籬西曲,雞犬自南自北。
菰葉長,水葓開,門外春波漲渌。
聽織,聲促。
軋軋鳴梭穿屋。
〔評〕《花間集》中忽有此淡樸詠田家耕織之詞,誠為異采。
蓋詞境至此,已擴放多矣。
(《栩莊漫記》) 其二 樓倚長衢欲暮,瞥見神仙伴侶。
微傅粉,攏梳頭,隐映畫簾開處。
無語,無緒。
慢曳羅裙歸去。
〔評〕情态逼真,令人如見。
結三語有無限惋惜。
(《白雨齋詞評》) 其三 金絡玉銜嘶馬,系向綠楊陰下。
朱戶掩,繡簾垂,曲苑水流花榭。
歡罷,歸也。
猶在九衢深夜。
〔校〕“曲苑”句,毛本王本“榭”字均作“謝”。
定西番二首 雞祿山前遊騎。
邊草白,朔天明,馬蹄輕。
鵲面弓離短韔,彎來月欲成。
一隻鳴??雲外,曉鴻驚。
〔注〕《水經注》:自窳渾縣西北,出雞鹿塞。
一作雞祿。
湯校本雲,“韔”音“怅”,弓發也;“??”音“嚣”,箭也。
〔評〕随題敷衍,了無佳處。
(《栩莊漫記》) 其二 帝子枕前秋夜。
霜幄冷,月華明,正三更。
何處戍樓寒笛,夢殘聞一聲。
遙想漢關萬裡,淚縱橫。
〔評〕吳子華雲,無人知道外邊寒。
謝疊山雲,玉人歌吹未曾歸。
可見深宮之暖,不知邊塞之寒。
玉人之娛,不知蠶物之苦。
至裴交泰下第詞雲,南宮漏短北宮長,真一字一血矣。
(湯顯祖) 河滿子一首 冠劍不随君去,江河還共恩深。
歌袖半遮眉黛慘,淚珠旋滴衣襟。
惆怅雲愁雨怨,斷魂何處相尋。
玉胡蝶一首 春欲盡,景仍長,滿園花正黃。
粉翅兩悠揚,翩翩過短牆。
鮮飙暖,牽遊伴,飛去立殘芳。
無語對蕭娘,舞衫沉麝香。
八拍蠻一首 孔雀尾拖金線長,怕人飛起入丁香。
越女沙頭争拾翠,相呼歸去背斜陽。
竹枝二首 門前春水(竹枝)白蘋花(女兒),岸上無人(竹枝)小艇斜(女兒)。
商女經過(竹枝)江欲暮(女兒),散抛殘食(竹枝)飼神鴉(女兒)。
〔注〕《嶽陽風土記》:巴陵鴉甚多,土人謂之神鴉,無敢弋者。
穿堂入庖廚略不畏。
園林果實未熟,耗啄已半。
杜甫詩曰,迎棹舞神鴉。
其二 亂繩千結(竹枝)絆人深(女兒),越羅萬丈(竹枝)表長尋(女兒)。
楊柳在身(竹枝)垂意緒(女兒),藕花落盡(竹枝)見蓮心(女兒)。
〔注〕此二詞王本吳本均作一首,茲從毛本分作二首。
〔評〕諧聲和歌,讀曲子夜之遺響也。
(《栩莊漫記》) 思帝鄉一首 如何,遣情情更多。
永日水堂簾下,斂羞蛾。
六幅羅裙窣地,微行曳碧波。
看盡滿池疏雨,打團荷。
〔校〕“永日”句“堂”字,《詞綜》、茅本均作“晶”。
吳本作“尚”。
〔評〕常語常景,自然豐采。
(《湘绮詞選》) 上行杯二首 草草離亭鞍馬,從遠道,此地分襟。
燕宋秦吳千萬裡。
無辭一醉。
野棠開,江草濕。
伫立,沾泣。
征騎骎骎。
其二 離棹逡巡欲動,臨極浦,故人相送。
去住心情知不共。
金船滿捧。
绮羅愁,絲管咽。
回别,帆影滅。
江浪如雪。
〔注〕《海錄碎事》:金船,酒器中大者。
庾信詩“金船代酒卮”或以為即曹植鴨頭杓之遺制。
〔評〕“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江淹《恨賦》所未暢,尚思廣之,此詞殊覺潦草。
(湯顯祖) 谒金門一首 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
白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
輕别離,甘抛擲。
江上滿帆風疾。
卻羨鴛鴦三十六,孤鸾還一隻。
〔注〕古《白纻歌》: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為衫餘作巾。
〔評〕滿帆風吹不上離人小舡。
今南調中最脍炙人口。
隻此一曲數語,已足該括之矣。
(湯顯祖) 結筆妙。
一“還”字可知孤栖非一日矣。
(《白雨齋詞評》) 字字嗚咽,相思之苦,飄泊之感,使人蕩氣回腸,百讀不厭,其清新哀惋處,蓋神似端己也。
(《栩莊漫記》) 思越人二首 古台平,芳草遠,館娃宮外春深。
翠黛空留千載恨,教人何處相尋。
绮羅無複當時事,露花點滴香淚。
惆怅遙天橫渌水,鴛鴦對對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