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七

關燈
含蓄而自然入妙。

    如“半恨半嗔回面處,和嬌和淚泥人時。

    萬般饒得為憐伊”,又“醉後愛稱嬌姐姐,夜來留得好哥哥。

    不知情事久長麼”,又“将見客時微斂黛,得人憐處且生疏。

    低頭羞問壁邊書”,皆足當之無愧。

    而“一庭疏雨濕春愁”“片帆煙際閃孤光”“堕階萦藓舞愁紅”“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

    白纻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諸句,含思綿渺,使人讀之徒喚奈何。

    (《栩莊漫記》) 一庭疏雨善言愁,傭筆金台耐薄遊。

    最是相思忘不得,春衫如雪去揚州。

    (周之琦) 浣溪沙九首 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

    片帆煙際閃孤光。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蘭紅波碧憶潇湘。

     〔評〕“片帆”七字壓遍古今詞人。

    (《白雨齋詞評》) “閃孤光”三字警絕。

    無一字不秀煉,絕唱也。

    (同上) 昔王玉林賞孫氏“一庭花雨濕春愁”,為古今佳句。

    餘以為不若“片帆煙際閃孤光”,尤有境界也。

    (王國維) “片帆”句妙矣。

    “蘭紅波碧”四字,惟“潇湘”足以當之,他處移用不得。

    可謂善于設色。

    (《栩莊漫記》) 其二 桃杏風香簾幕閑,謝家門戶約花關。

    畫梁幽語燕初還。

    繡閣數行題了壁,曉屏一枕酒醒山。

    卻疑身在夢魂間。

     〔校〕“畫梁”句,“幽語”一作“幽雨”。

    晁本“幽”字作“雙”。

     其三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堂空。

    堕階萦藓舞愁紅。

    膩粉半黏金靥子,殘香猶暖繡薰籠。

    蕙心無處與人同。

     〔評〕“蕙心無處與人同”,非深于情者不能道。

    (《栩莊漫記》) 其四 攬鏡無言淚欲流,凝情半日懶梳頭。

    一庭疏雨濕春愁。

    楊柳隻知傷怨别,杏花應信損嬌羞。

    淚沾魂斷轸離憂。

     〔評〕“不耐風”“濕春愁”,皆集中創語。

    (湯顯祖) 其五 半踏長裾宛約行,晚簾疏處見分明。

    此時堪恨昧平生。

    早是銷魂殘燭影,更愁聞着品弦聲。

    杳無消息若為情。

     〔評〕相少情多,纏綿乃耳。

    (《栩莊漫記》) 其六 蘭沐初休曲檻前,暖風遲日洗頭天。

    濕雲新斂未梳蟬。

    翠袂半将遮粉臆,寶钗長欲堕香肩。

    此時模樣不禁憐。

     〔評〕情态可想。

    風流窈窕,我見猶憐。

    (《白雨齋詞評》) “不禁憐”三字真乃嬌絕。

    飛燕玉環,無此情态真欲與麗娟并驅矣。

    (同上) “翠袂半遮”“寶钗欲墜”。

    形容蘭沐初休之嬌态。

    詞筆細膩想亦忍俊不禁矣。

    (《栩莊漫記》) 其七 風遞殘香出繡簾,團窠金鳳舞襜襜。

    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處去來狂太甚,空推宿酒睡無厭。

    争教人不别猜嫌。

     〔注〕司馬相如賦:舉帷幄之襜襜。

    注雲:搖貌。

     其八 輕打銀筝墜燕泥,斷絲高罥畫樓西。

    花冠閑上午牆啼。

    粉箨半開新竹徑,紅苞盡落舊桃蹊。

    不堪終日閉深閨。

     其九 烏帽斜欹倒佩魚,靜街偷步訪仙居。

    隔牆應認打門初。

    将見客時微斂黛,得人憐處且生疏。

    低頭羞問壁邊書。

     〔注〕《唐書》:五品以上佩魚。

     〔評〕迤逦寫來。

    描寫女兒心性,情态無不逼真。

    (《白雨齋詞評》) 河傳四首 太平天子。

    等閑遊戲,疏河千裡。

    柳如絲,隈倚綠波春水。

    長淮風不起。

    如花殿腳三千女,争雲雨,何處留人住。

    錦帆風,煙際紅,燒空。

    魂迷大業中。

     〔校〕“柳如絲”句,《花草粹編》“柳”上有“堤”字。

     〔評〕詞寫炀帝開河南遊事,妙在“燒空”二字一轉,使上文花團錦簇,頓形消滅。

    此法蓋出自太白“越王勾踐破吳歸”一詩。

    (《栩莊漫記》) 其二 柳拖金縷。

    著煙籠霧,濛濛落絮。

    鳳凰舟上楚女,妙舞。

    雷喧波上鼓。

    龍争虎戰分中土,人無主,桃葉江南渡。

    襞花箋,豔思牽,成篇。

    宮娥相與傳。

     〔注〕《古今樂錄》:晉王獻之愛妾名桃葉,其妹曰桃根。

    獻之嘗臨渡歌以送之。

    後人因名渡曰桃葉。

     其三 花落,煙薄。

    謝家池閣,寂寞春深。

    翠蛾輕斂意沉吟,沾襟,無人知此心。

    玉爐香斷霜灰冷,簾鋪影。

    梁燕歸紅杏。

    晚來天,空悄然。

    孤眠,枕檀雲髻偏。

     〔校〕“翠蛾”句,吳本“蛾”字作“娥”。

     其四 風飐,波斂。

    團荷閃閃,珠傾露點。

    木蘭舟上,何處吳娃越豔,藕花紅照臉。

    大堤狂殺襄陽客,煙波隔。

    渺渺湖光白。

    身已歸,心不歸。

    斜晖,遠汀鸂鶒飛。

     〔注〕李白詩:吳娃與越豔,窈窕誇鉛紅。

     〔評〕“身已歸,心不歸”,情至語不嫌其直率。

    (《栩莊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