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六

關燈


    已三更,對栖莺。

    曆曆花間,似有馬蹄聲。

    含笑整衣開繡戶,斜斂手,下階迎。

    ”又雲:“迎得郎來入繡帏。

    語相思,連理枝。

    鬓亂钗垂,梳堕印山眉。

    姹含情嬌不語,纖玉手,撫郎衣。

    ”又雲:“帳裡鴛鴦交頸情。

    恨雞聲,天已明。

    愁見街前,還是說歸程。

    臨上馬時期後會,待梅綻,月初生。

    ”此五阕介在清與豔之間。

    《餐櫻庑詞話》摘其《江城子》“輕撥朱弦”二語,以謂熨帖入微。

    餘喜其“姹含情嬌不語,纖玉手,撫郎衣”清中含豔,愈豔愈清。

    《臨江仙》雲:“嬌羞不肯入鴛衾,蘭膏光裡兩情深。

    ”尤能狀難狀之情景。

    (況周頤) 和成績詞自是花間一大家,其詞有清秀處,有富豔處,蓋介乎溫韋之間也。

    (《栩莊漫記》) 藍羅裙子束纖腰,特地吟魂幾度銷。

    曲子相公和學士,可如江令在南朝。

    (沈初) 《香奁》佳句少年時,度曲偏教異域知。

    不論平生論詞藻,也應名姓澈丹墀。

    (譚瑩) 小重山二首 春入神京萬木芳。

    禁林莺語滑,蝶飛狂。

    曉花擎露妒啼妝。

    紅日永,風和百花香。

    煙鎖柳絲長。

    禦溝澄碧水,轉池塘。

    時時微雨洗風光。

    天衢遠,到處引笙簧。

     〔注〕王庭珪詩,幾年羁旅望神京。

    注,神京,京師也。

     《三國志》:遠處河朔,隔絕天衢。

    注,天衢,京師辇毂之地。

     〔校〕末句“簧”字,毛本作“篁”。

     〔評〕藻麗有富貴氣。

    (楊慎) 其二 正是神京爛熳時。

    群仙初折得,郄诜枝。

    烏犀白纻最相宜。

    精神出,禦陌袖鞭垂。

    柳色展愁眉。

    管弦分響亮,探花期。

    光陰占斷曲江池。

    新榜上,名姓徹丹墀。

     〔注〕《晉書》:郄诜對曰,臣舉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也。

     《陔餘叢考》:唐代殿試及第曲江宴,以榜中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遍遊名園。

    若他人先得名花,則二人受罰。

    宋初猶然。

    非專指及第第三人也。

     張衡賦:青瑣丹墀。

    注雲,宮殿階地以丹敷之,故名。

     臨江仙二首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樓霧縠空濛。

    翠鬟初出繡簾中,麝煙鸾珮惹蘋風。

    碾玉钗搖鸂鶒戰,雪肌雲鬓将融。

    含情遙指碧波東,越王宮殿蓼花紅。

     〔評〕結句設想,出人意表。

    (《栩莊漫記》) 其二 披袍窣地紅宮錦,莺語時啭輕音。

    碧羅冠子穩犀簪,鳳凰雙飐步搖金。

    肌骨細勻紅玉軟,臉波微送春心。

    嬌羞不肯入鴛衾,蘭膏光裡兩情深。

     〔注〕《西京雜記》:趙飛燕與女弟昭儀,皆色如紅玉,為當時第一,并寵後宮。

     〔評〕奇豔絕倫,所謂古蕃錦也。

    嬌羞二句,尤能狀難狀之情景。

    (況周頤) 上半阕極寫服飾之盛麗,溫詞所有者也。

    下半阕則飛卿所不逮矣。

    (《栩莊漫記》) 菩薩蠻一首 越梅半拆輕寒裡,冰清澹薄籠藍水。

    暖覺杏梢紅,遊絲狂惹風。

    閑階莎徑碧,遠夢猶堪惜。

    離恨又逢春,相思難重陳。

     〔評〕《菩薩蠻》及《望梅花》,則近于清言玉屑矣。

    (況周頤) 山花子二首 莺錦蟬縠馥麝臍,輕裾花草曉煙迷。

    鸂鶒顫金紅掌墜,翠雲低。

    星靥笑偎霞臉畔,蹙金開襜襯銀泥。

    春思半和芳草嫩,綠萋萋。

     〔注〕《海物異名說》:泉女織紗,薄如蟬翼,故曰蟬紗。

     〔校〕首句“縠”字一本作“紗”。

     “輕裾”句,王本“草”字作“早”。

     末句,毛本“綠”字作“碧”。

     〔評〕“星靥”二句,置之溫尉詞中,可亂楮葉。

    (《栩莊漫記》) 其二 銀字笙寒調正長,水紋簟冷畫屏涼。

    玉腕重□金扼臂,淡梳妝。

    幾度試香纖手暖,一回嘗酒绛唇光。

    佯弄紅絲蠅拂子,打檀郎。

     〔注〕《雨村詞話》:和成績“銀字笙寒調正長”,按《唐書·禮樂志》,備四本屬清樂形類雅音,有銀字之名。

    中管之隔音,皆前代應律之器也。

    《宋史·樂志》,太平興國中選東西班習樂者,樂器獨用銀字觱栗小笙。

    白樂天詩,高調管色吹銀字。

     〔評〕江尚質曰:花間詞狀物描情,每多意态。

    直如身履其地,眼見其人。

    和凝之“幾度試香纖手暖,一回嘗酒绛唇光”,孫光憲之“翠袖半将遮粉膩,寶钗長欲墜香肩”是也。

    (《古今詞話》) 河滿子二首 正是破瓜年紀,含情慣得人饒。

    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虛度良宵。

    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

     〔注〕孫綽詩: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颠倒。

     〔校〕首句“紀”字毛本王本均作“幾”。

     〔評〕“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為和詞名句。

    其源蓋出于張平子《定情詩》。

    陶公《閑情賦》尚在其後。

    (《栩莊漫記》) 其二 寫得魚箋無限,其如花破春晖。

    目斷巫山雲雨,空教殘夢依依。

    卻愛薰香小鴨,羨他長在屏帏。

     〔注〕王維詩:魚箋請賦詩。

     〔評〕和成績《河滿子》末二語,為世所推重。

    《詞》 薄命女一名長命女一首 天欲曉,宮漏穿花聲缭繞。

    窗裡星光少。

    冷露寒侵帳額,殘月光沉樹杪。

    夢斷錦帏空悄悄,強起愁眉小。

     〔注〕題下小字,各本俱有,不知何自。

    豈《花間》舊注若是耶。

    (《栩莊漫記》) 〔評〕明豔似飛卿,佳詞也。

    (同上) 望梅花一首 春草全無消息,臘雪猶餘蹤迹。

    越嶺寒枝香自拆,冷豔奇芳堪惜。

    何事壽陽無處覓,吹入誰家橫笛。

     〔注〕《見聞近錄》:庾嶺險絕,紅白梅夾道,仰視青天,如一線然,一名越嶺。

     《初學記》: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檐下,梅花落于額上,成五出之花,号為梅花妝。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