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六

關燈
歐陽炯十三首 南鄉子八首 〔評〕歐陽炯《南鄉子》八首多寫炎方風物。

    不知其以何因緣而注意及此。

    炯蜀人豈曾南遊耶。

    然其詞寫物真切,樸而不俚。

    一洗绮羅香澤之态而為寫景紀俗之詞,與李珣可謂笙罄同音者矣。

    (《栩莊漫記》) 嫩草如煙,石榴花發海南天。

    日暮江亭春影渌,鴛鴦浴,水遠山長看不足。

     其二 畫舸停桡,槿花籬外竹橫橋。

    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裡住。

     〔評〕俨然一幅畫圖。

    (《栩莊漫記》) 其三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

    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評〕未起意先改。

    直下語似頓挫。

    “認得行人驚不起”頓挫語似直下,“驚”字倒裝。

    (《詞辨》) 遣詞用意,俱有别緻。

    (《白雨齋詞評》) 其四 洞口誰家,木蘭船系木蘭花。

    紅袖女郎相引去,遊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其五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臉如蓮。

    耳墜金鬟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頭招遠客。

     〔注〕李白詩:正見當垆女,紅妝二八年。

    注雲,二八女子年十六歲也。

     《通雅》:瑟瑟有三種。

    寶石如珠。

    真者透碧。

    番燒者圓而明。

    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校〕“耳墜”句,一本“鬟”字作“環”。

     其六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

    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樹底纖纖擡素手。

     〔注〕《述異記》:西蜀石門山,有樹名桄榔。

    皮裡出屑如面。

    用作餅食,因謂之桄榔面。

     〔評〕好在“收紅豆”三字,觸物生情,有如此境。

    (《白雨齋詞評》) 其七 袖斂鲛绡,采香深洞笑相邀。

    藤杖枝頭蘆酒滴,鋪葵席,豆蔻花間趖晚日。

     〔注〕《述異記》:南海出鲛绡,一名龍紗。

    以為服,入水不濡。

     莫友芝《蘆酒說》:蘆酒又名垆酒,筒酒,雜麻,釣藤,釣竿,竿兒,師麻,瑣力麻。

    而垆蘆為最古。

    遵義春秋之交,以高粱或雜稻小麥稗釀。

    可陳之益美。

    分貯大小甕,築實。

    将飲乃去封。

    ……蘆謂蘆栗,即今之高粱,古之稷也。

    此酒諸記谿蠻峒中制,然實秦蜀舊法。

     《齊民要術》有蘆酒法。

    杜甫詩雲,蘆酒多還醉。

     湯校本雲,趖,音梭,走貌。

     其八 翡翠鵁鶄,白蘋香裡小沙汀。

    島上陰陰秋雨色,蘆花撲,數隻漁船何處宿。

     〔評〕短詞之難,難于起得不自然,結得不悠遠。

    諸詞起句無一重複,而結語皆有餘思,允稱合作。

    (湯顯祖) 獻衷心一首 見好花顔色,争笑東風。

    雙臉上,晚妝同。

    閉小樓深閣,春景重重。

    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

    滿衣猶自染檀紅。

    恨不如雙燕,飛舞簾栊。

    春欲暮,殘絮盡,柳條空。

     〔注〕湯校本雲:畫家有七十二色,中有檀色,淺赭所合。

    婦女暈眉色似之。

    唐人詩詞,慣喜用此。

     〔校〕“飛舞”句,《花草粹編》“飛”字下有“入”字。

     〔評〕起首超忽而來,毫端神妙,不可思議。

    (鄭文焯) “三五夜”,“月明中”,忽加入“偏有恨”三字奇絕。

    (《栩莊漫記》) 賀明朝二首 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輕轉。

    石榴裙帶,故将纖纖玉指,偷撚雙鳳金線。

    碧梧桐鎖深深院。

    誰料得兩情,何日教缱绻。

    羨春來雙燕,飛到玉樓,朝暮相見。

     〔評〕歐陽炯詞《南歌子》外另一種極為濃麗,兼有俳調風味,如《賀明朝》諸詞,後啟柳屯田,上承溫飛卿。

    豔而近于靡矣。

    (《栩莊漫記》) 其二 憶昔花間相見後,隻憑纖手,暗抛紅豆。

    人前不解,巧傳心事,别來依舊。

    辜負春晝。

    碧羅衣上蹙金繡。

    睹對對鴛鴦,空裛淚痕透。

    想韶顔非久。

    終是為伊,隻恁偷瘦。

     〔校〕“睹對對”句,吳本少一“對”字。

     江城子一首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水無情。

    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空有姑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評〕較“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更勝一着。

    (《白雨齋詞評》) 此詞妙處在“如西子鏡”一句,橫空牽入,遂爾推陳出新。

    (《栩莊漫記》) 鳳樓春一首 鳳髻綠雲叢,深掩房栊。

    錦書通,夢中相見覺來慵。

    勻面淚,臉珠融。

    因想玉郎何處去,對淑景誰同。

    小樓中,春思無窮。

    倚闌颙望,暗牽愁緒,柳花飛起東風。

    斜日照簾,羅幌香冷粉屏空。

    海棠零落,莺語殘紅。

     〔校〕“柳花”句,《曆代詩餘》“起”字作“趁”。

    “簾”字上有“珠”字。

    于“幌”字為一句,與《詞律》說合。

     〔評〕因想者,因夢而有想也。

    淚痕血點。

    (《白雨齋詞評》) 和凝二十首 和凝字成績,郓州人。

    唐進士。

    仕晉為左仆射。

    仕漢封魯國公。

    入周為侍中。

    有《紅葉稿》一卷。

     〔注〕和凝字成績,汶陽須昌人也。

    幼而聰敏。

    姿狀秀拔,神采射人。

    少好學,書一覽者,鹹達其大義。

    年十七,舉明經至京師。

    忽夢人以五色筆一束以與之,謂曰:子有如此才,何不舉進士。

    自是才思敏贍。

    十九,登進士第。

    滑帥賀瓌知其名,辟置幕下。

    凝善射。

    時瓌與唐莊宗相拒于河上,戰胡柳坡。

    瓌軍敗而北,惟凝随之。

    瓌顧曰:“子勿相随,當自努力。

    ”凝對曰:“丈夫受人知,有難不報,非素志也。

    但恨未有死所。

    ”旋有一騎士來逐瓌,凝叱之,不止。

    遂引弓以射,應弦而斃。

    瓌獲免。

    既而謂諸子曰:“昨非和公,無以至此。

    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後必享重位。

    爾宜謹事之。

    ”遂以女妻之。

    由是聲望益隆。

    後為郓鄧洋三府從事。

    唐天成中入拜殿中侍禦史,曆禮部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