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五

關燈
鼓瑟韻清商。

    朱弦凄切,雲散碧天長。

     〔注〕《地理志》:黃牛峽在宜昌縣西,重岩疊起。

    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

    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山下有黃陵廟,三國時蜀漢所建。

     《樂府詩集》:清商曲,本出于漢之相和歌,皆周房中曲之遺聲,漢世謂之“三調”。

     牛希濟十一首 牛希濟,峤之兄子。

    仕蜀官至禦史中丞,入唐授雍州節度副使。

     〔注〕牛希濟,後主時累官翰林學士,禦史中丞。

    國亡,入洛。

    唐明宗宣宰相王锴,張格,庾傳素及希濟,各賜一韻,試《蜀主降唐詩》五十六字。

    锴等皆諷後主僭号,荒淫失國。

    獨希濟得川字詩,意但述數盡,不謗君親。

    詩曰:“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

    唐主再懸新日月,蜀王還卻舊山川。

    非幹将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數盡年。

    古往今來亦如此,幾曾歡笑幾潸然。

    ”明宗得詩歎曰,如牛希濟才思敏妙,不傷兩國,迥存忠孝者罕矣。

    即拜雍州節度副使。

    希濟素以詩辭擅名。

    所撰《臨江仙》二阕,有雲:“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

    ”又雲:“風流皆道勝人間。

    須知狂客,拚死為紅顔。

    ”特為詞家之隽。

    又次牛峤《女冠子》四阕,時輩啧啧稱道。

    (《十國春秋》) 蜀禦史牛希濟,文學超于時輩。

    自雲,早年未出學院,以詞科可以俯拾。

    或夢一人介金曰,郎君分無科名,四十五已上,方有官祿。

    覺而異之,旋遇喪亂,流寓于蜀,依季父峤以居。

    仍以氣直嗜酒,為季父所責。

    旅食巴南。

    旋聆開國,不預勸進,又以時輩所排,十年不調。

    為先主所知,召對。

    除起居郎,累加至憲長。

    (《十國春秋》) 同光三年,唐主命蜀舊臣王锴等賦蜀亡詩。

    牛希濟一律雲雲,唐主曰,希濟不忘君親,忠孝也。

    賜緞百匹。

    詞亦富贍,載《花間集》。

    (《堯山堂外紀》) 〔評〕希濟詞筆清俊,勝于乃叔,雅近韋莊,尤善白描。

    (《栩莊漫記》) 臨江仙七首 〔評〕牛希濟《臨江仙》,芊綿溫麗極矣。

    自有憑吊凄涼之意,得詠史體裁。

    (仇遠) 峭碧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

    瑤姬宮殿是仙蹤。

    金爐珠帳,香霭晝偏濃。

    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

    至今雲雨帶愁容。

    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

     〔注〕《襄陽耆舊傳》:赤帝女曰瑤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陽。

    楚懷王遊高唐,夢與神遇,自稱巫山之女。

    遂為置觀,号曰朝雲。

     〔評〕全詞詠巫山女事,妙在結二句,使實處俱化空靈矣。

    (《栩莊漫記》) 其二 謝家仙觀寄雲岑,岩蘿拂地成陰。

    洞房不閉白雲深。

    當時丹竈,一粒化黃金。

    石壁霞衣猶半挂,松風長似鳴琴。

    時聞唳鶴起前林。

    十洲高會,何處許相尋。

     〔注〕《韓昌黎集注》:果州謝真人,自然,上升在金泉山,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辰時,白晝輕舉。

    郡守李堅以聞,有诏褒谕。

    其诏今尚有石刻在焉。

     《列仙傳》:許遜南昌人。

    晉初為旌陽令,點石化金,以足逋賦。

     《十洲記》:神仙所居。

    在八方巨海之中,曰祖洲,瀛洲,玄洲,交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

     〔評〕詞作道教語而妙在“石壁霞衣猶半挂,松風長似鳴琴”,用一“猶”字,一“似”字,便覺虛無缥渺不落闆滞矣。

    (《栩莊漫記》) 其三 渭阙宮城秦樹凋,玉樓獨上無聊。

    含情不語自吹箫。

    調清和恨,天路逐風飄。

    何事乘龍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

    三清攜手路非遙。

    世間屏障,彩筆畫嬌娆。

     〔注〕《列仙傳》:蕭史善吹箫作鳳鳴。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遂教弄玉吹箫。

    後弄玉乘鳳,蕭史垂龍飛升去。

     陶弘景賦:迎九玄于金阙,谒三素于玉清。

    注雲,玉清,上清,太清,三清皆仙居也。

     其四 江繞黃陵春廟閑,嬌莺獨語關關。

    滿庭重疊綠苔斑。

    陰雲無事,四散自歸山。

    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

    風流皆道勝人間。

    須知狂客,拚死為紅顔。

     〔注〕《水經注》:湖水西流徑二妃廟南。

    世謂之黃陵廟。

     《通典》:湘陰縣有地名黃陵,即虞舜二妃所葬。

     〔評〕“風流皆道勝人間,須知狂客,拚死為紅顔”抑何狂惑也,然詞則妙矣。

    (《皺水軒詞筌》) “須知狂客,拚死為紅顔”,可謂說得出,妙在語拙而情深。

    然以詠二妃廟,又頗覺其不倫。

    (《栩莊漫記》) 其五 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臉初生。

    淩波羅襪勢輕輕。

    煙籠日照,珠翠半分明。

    風引寶衣疑欲舞,鸾回鳳翥堪驚。

    也知心許恐無成。

    陳王辭賦,千載有聲名。

     〔注〕《漢書音義》:洛神宓妃,宓犧氏之女,溺洛水死為神。

     《洛神賦》注: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不遂。

    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将。

    植殊不平。

    黃初中入朝,文帝示植甄後玉镂金帶枕。

    時已為郭後讒死。

    植還度轘轅,将息水上,思甄後,遂作《感甄賦》。

    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評〕洛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驚鴻遊龍數語,已為描盡。

    (湯顯祖) 其六 柳帶搖風漢水濱,平蕪兩岸争勻。

    鴛鴦對浴浪痕新。

    弄珠遊女,微笑自含春。

    輕步暗移蟬鬓動,羅裙風惹輕塵。

    水精宮殿豈無因。

    空勞纖手,解珮贈情人。

     〔注〕《韓詩外傳》:鄭交甫将南适楚。

    遵彼漢臯台下,遇二女珮兩珠。

    交甫目而挑之,二女解珮贈之。

     其七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點凝煙。

    此中真境屬神仙。

    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

    萬裡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

    橘林霜重更紅鮮。

    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注〕《拾遺記》: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

    四時聞金石絲竹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