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皆文人偶然遊戲,非向《樊川集》中作賊。
(《花草蒙拾》) 酒泉子一首 綠樹春深,燕語莺啼聲斷續。
蕙風飄蕩入芳叢,惹殘紅。
柳絲無力袅煙空。
金盞不辭須滿酌,海棠花下思朦胧,醉香風。
喜遷莺一首 芳草景,暧晴煙。
喬木見莺遷。
傳枝隈葉語關關,飛過绮叢間。
錦翼鮮,金毳軟。
百啭千嬌相喚。
碧紗窗曉怕聞聲,驚破鴛鴦暖。
〔注〕《詩》: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評〕竟依題發揮,不必從道錄司挂印耶。
(湯顯祖) 贊成功一首 海棠未坼,萬點深紅。
香包緘結一重重。
似含羞态,邀勒春風。
蜂來蝶去,任繞芳叢。
昨夜微雨,飄灑庭中。
忽聞聲滴井邊桐。
美人驚起,坐聽晨鐘。
快教折取,戴玉珑璁。
〔評〕毛詞比牛薛諸人殊為不及。
葉夢得謂文錫詞以質直為情緻,殊不知流于率露。
諸人評庸陋者必曰此仿毛之《贊成功》而不及者,其言是也。
(王國維) 西溪子一首 昨夜西溪遊賞,芳樹奇花千樣。
鎖春光。
金樽滿,聽弦管,嬌妓舞衫香暖。
不覺到斜晖,馬馱歸。
中興樂一首 豆蔻花繁煙豔深,丁香軟結同心。
翠鬟女,相與共淘金。
紅蕉葉裡猩猩語,鴛鴦浦。
鏡中鸾舞。
絲雨隔,荔枝陰。
〔評〕全首寫風土,如入炎方所見,不嫌其質樸也。
惟“鏡中鸾舞”句憑空插入,殊為減色。
(《栩莊漫記》) 更漏子一首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
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别,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
宵霧散,曉霞晖,梁間雙燕飛。
〔評〕“紅紗一點燈”真妙。
我讀之不知何故,隻是瞠目呆望,不覺失聲一哭。
我知普天下世人讀之,亦無不瞠目呆望,失聲一哭也。
(《白雨齋詞評》) “紅紗一點燈”五字五點血。
(同上) 文錫詞質直寡味,如此首之婉而多怨,絕不概見,應為其壓卷之作。
(《栩莊漫記》) 接賢賓一首 香鞯镂襜五色骢,值春景初融。
流珠噴沫,躞蹀汗血流紅。
少年公子能乘馭,金镳玉辔珑璁。
為惜珊瑚鞭不下,嬌生百步千蹤。
信穿花,從拂柳,向九陌追風。
〔注〕《史記》:大宛多善馬。
馬汗血。
其先天馬子也。
《漢書》:太初四年春,貳師将軍李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
〔評〕以蒲梢渥窪之餘芳,攙入詞料,亦自無寒酸氣味。
(湯顯祖) 着意刻畫而缺生氣。
(《栩莊漫記》) 贊浦子一首 錦帳添香睡,金爐換夕薰。
懶結芙蓉帶,慵拖翡翠裙。
正是柳夭桃媚,那堪暮雨朝雲。
宋玉高唐意,裁瓊欲贈君。
〔注〕《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評〕繁麗頗似飛卿。
(《栩莊漫記》) 甘州遍二首 春光好,公子愛閑遊,足風流。
金鞍白馬,雕弓寶劍,紅纓錦襜出長鞦。
花蔽膝,玉銜頭。
尋芳逐勝歡宴,絲竹不曾休。
美人唱,揭調是《甘州》,醉紅樓。
堯年舜日,樂聖永無憂。
〔注〕《唐音癸簽》:羽調大曲,一曰《甘州》。
〔校〕“紅纓”句,一本“鞦”字作“楸”。
《詞律拾遺》雲:“鞦”應作“秋”。
《栩莊漫記》:《花間集》毛文錫《甘州遍》詞雲,紅纓錦襜出長鞦。
“鞦”字義不可通。
按《禦覽》雲,洛陽有長秋門。
此詞形容駿馬尋芳,自應作“長秋”為合。
若作“楸”字,亦非。
〔評〕麗藻沿于六朝。
然一種霸氣,已開宋元間九種三調門戶。
(湯顯祖) 其二 秋風緊,平碛雁行低,陣雲齊。
蕭蕭飒飒,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
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
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
鳳凰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杜甫詩:獨留青冢向黃昏。
《方輿紀要》雲,塞草皆白,惟此獨青。
《一統志》:黑山在今直隸沙河縣北。
〔校〕“破蕃奚”句,王本“奚”字作“溪”。
〔評〕描寫邊塞荒寒景象頗佳,詞亦無死聲,佳作也。
(《栩莊漫記》) 紗窗恨二首 新春燕子還來至,一雙飛。
壘巢泥濕時時墜,涴人衣。
後園裡看百花發,香風拂,繡戶金扉。
月照紗窗,恨依依。
〔評〕意淺詞支。
(《栩莊漫記》) 其二 雙雙蝶翅塗鉛粉,咂花心。
绮窗繡戶飛來穩,畫堂陰。
二三月愛随飄絮,伴落花,來拂衣襟。
更剪輕羅片,傅黃金。
〔評〕“咂”字尖。
“穩”字妥。
他無可喜句。
(湯顯祖) 毛文錫詞,大緻勻淨不及熙震,其所撰《紗窗恨》,可歌也。
(《古今詞話》) 柳含煙四首 隋堤柳,汴河春。
夾岸綠陰千裡,龍舟鳳舸木蘭香。
錦帆張。
因夢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蘇羽葆。
笙歌未盡起橫流,鎖春愁。
〔注〕《穆天子傳》:天子乘龍舟鳥舟,浮于大沼。
注雲舟以龍鳥為形制也。
《三國志》:先主少時與宗中小兒戲于桑樹下,戲謂吾必乘此羽葆蓋車。
注,今華蓋也。
其二 河橋柳,占芳春。
映水含煙拂路,幾回攀折贈行人。
暗傷神。
樂府吹為橫笛曲,能使離腸斷續。
不如彩植在金門,近天恩。
〔注〕《夢溪筆談》:後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正似今之尺八。
李善注雲七孔,長一尺四寸,此乃橫笛耳。
《唐書·樂志》:梁樂府有《胡吹歌》雲:上馬不提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古樂府又有《小折楊柳歌》。
相和大曲有《折楊柳行》。
清商月曲有《折楊柳歌》十三曲。
其三 章台柳,近垂旒。
低拂往來冠蓋,胧胧春
(《花草蒙拾》) 酒泉子一首 綠樹春深,燕語莺啼聲斷續。
蕙風飄蕩入芳叢,惹殘紅。
柳絲無力袅煙空。
金盞不辭須滿酌,海棠花下思朦胧,醉香風。
喜遷莺一首 芳草景,暧晴煙。
喬木見莺遷。
傳枝隈葉語關關,飛過绮叢間。
錦翼鮮,金毳軟。
百啭千嬌相喚。
碧紗窗曉怕聞聲,驚破鴛鴦暖。
〔注〕《詩》: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評〕竟依題發揮,不必從道錄司挂印耶。
(湯顯祖) 贊成功一首 海棠未坼,萬點深紅。
香包緘結一重重。
似含羞态,邀勒春風。
蜂來蝶去,任繞芳叢。
昨夜微雨,飄灑庭中。
忽聞聲滴井邊桐。
美人驚起,坐聽晨鐘。
快教折取,戴玉珑璁。
〔評〕毛詞比牛薛諸人殊為不及。
葉夢得謂文錫詞以質直為情緻,殊不知流于率露。
諸人評庸陋者必曰此仿毛之《贊成功》而不及者,其言是也。
(王國維) 西溪子一首 昨夜西溪遊賞,芳樹奇花千樣。
鎖春光。
金樽滿,聽弦管,嬌妓舞衫香暖。
不覺到斜晖,馬馱歸。
中興樂一首 豆蔻花繁煙豔深,丁香軟結同心。
翠鬟女,相與共淘金。
紅蕉葉裡猩猩語,鴛鴦浦。
鏡中鸾舞。
絲雨隔,荔枝陰。
〔評〕全首寫風土,如入炎方所見,不嫌其質樸也。
惟“鏡中鸾舞”句憑空插入,殊為減色。
(《栩莊漫記》) 更漏子一首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
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别,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
宵霧散,曉霞晖,梁間雙燕飛。
〔評〕“紅紗一點燈”真妙。
我讀之不知何故,隻是瞠目呆望,不覺失聲一哭。
我知普天下世人讀之,亦無不瞠目呆望,失聲一哭也。
(《白雨齋詞評》) “紅紗一點燈”五字五點血。
(同上) 文錫詞質直寡味,如此首之婉而多怨,絕不概見,應為其壓卷之作。
(《栩莊漫記》) 接賢賓一首 香鞯镂襜五色骢,值春景初融。
流珠噴沫,躞蹀汗血流紅。
少年公子能乘馭,金镳玉辔珑璁。
為惜珊瑚鞭不下,嬌生百步千蹤。
信穿花,從拂柳,向九陌追風。
〔注〕《史記》:大宛多善馬。
馬汗血。
其先天馬子也。
《漢書》:太初四年春,貳師将軍李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
〔評〕以蒲梢渥窪之餘芳,攙入詞料,亦自無寒酸氣味。
(湯顯祖) 着意刻畫而缺生氣。
(《栩莊漫記》) 贊浦子一首 錦帳添香睡,金爐換夕薰。
懶結芙蓉帶,慵拖翡翠裙。
正是柳夭桃媚,那堪暮雨朝雲。
宋玉高唐意,裁瓊欲贈君。
〔注〕《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評〕繁麗頗似飛卿。
(《栩莊漫記》) 甘州遍二首 春光好,公子愛閑遊,足風流。
金鞍白馬,雕弓寶劍,紅纓錦襜出長鞦。
花蔽膝,玉銜頭。
尋芳逐勝歡宴,絲竹不曾休。
美人唱,揭調是《甘州》,醉紅樓。
堯年舜日,樂聖永無憂。
〔注〕《唐音癸簽》:羽調大曲,一曰《甘州》。
〔校〕“紅纓”句,一本“鞦”字作“楸”。
《詞律拾遺》雲:“鞦”應作“秋”。
《栩莊漫記》:《花間集》毛文錫《甘州遍》詞雲,紅纓錦襜出長鞦。
“鞦”字義不可通。
按《禦覽》雲,洛陽有長秋門。
此詞形容駿馬尋芳,自應作“長秋”為合。
若作“楸”字,亦非。
〔評〕麗藻沿于六朝。
然一種霸氣,已開宋元間九種三調門戶。
(湯顯祖) 其二 秋風緊,平碛雁行低,陣雲齊。
蕭蕭飒飒,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
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
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
鳳凰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杜甫詩:獨留青冢向黃昏。
《方輿紀要》雲,塞草皆白,惟此獨青。
《一統志》:黑山在今直隸沙河縣北。
〔校〕“破蕃奚”句,王本“奚”字作“溪”。
〔評〕描寫邊塞荒寒景象頗佳,詞亦無死聲,佳作也。
(《栩莊漫記》) 紗窗恨二首 新春燕子還來至,一雙飛。
壘巢泥濕時時墜,涴人衣。
後園裡看百花發,香風拂,繡戶金扉。
月照紗窗,恨依依。
〔評〕意淺詞支。
(《栩莊漫記》) 其二 雙雙蝶翅塗鉛粉,咂花心。
绮窗繡戶飛來穩,畫堂陰。
二三月愛随飄絮,伴落花,來拂衣襟。
更剪輕羅片,傅黃金。
〔評〕“咂”字尖。
“穩”字妥。
他無可喜句。
(湯顯祖) 毛文錫詞,大緻勻淨不及熙震,其所撰《紗窗恨》,可歌也。
(《古今詞話》) 柳含煙四首 隋堤柳,汴河春。
夾岸綠陰千裡,龍舟鳳舸木蘭香。
錦帆張。
因夢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蘇羽葆。
笙歌未盡起橫流,鎖春愁。
〔注〕《穆天子傳》:天子乘龍舟鳥舟,浮于大沼。
注雲舟以龍鳥為形制也。
《三國志》:先主少時與宗中小兒戲于桑樹下,戲謂吾必乘此羽葆蓋車。
注,今華蓋也。
其二 河橋柳,占芳春。
映水含煙拂路,幾回攀折贈行人。
暗傷神。
樂府吹為橫笛曲,能使離腸斷續。
不如彩植在金門,近天恩。
〔注〕《夢溪筆談》:後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正似今之尺八。
李善注雲七孔,長一尺四寸,此乃橫笛耳。
《唐書·樂志》:梁樂府有《胡吹歌》雲:上馬不提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古樂府又有《小折楊柳歌》。
相和大曲有《折楊柳行》。
清商月曲有《折楊柳歌》十三曲。
其三 章台柳,近垂旒。
低拂往來冠蓋,胧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