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評》)
其四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
蕙風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
楚煙湘月兩沉沉。
〔評〕俗筆。
(湯顯祖) “蜂須輕惹百花心”,巧麗極矣,未經人道語。
然隻合入詞,入詩則流于纖矣。
(《栩莊漫記》) 其五 簾下三間出寺牆,滿街垂柳綠陰長。
嫩紅輕碧間濃妝。
瞥地見時猶可可,卻來閑處細思量。
如今情事隔仙鄉。
〔評〕瞥見都易錯過,耐得思量,定不折本。
(湯顯祖) “嫩紅輕碧間濃妝”,設色豔冶,如一幅畫。
(《栩莊漫記》) 其六 江館清秋攬客船,故人相送夜開筵。
麝煙蘭焰簇花钿。
正是斷魂迷楚雨,不堪離恨咽湘弦。
月高霜白水連天。
〔評〕一結便有惆怅不盡之意,可謂善于融情入景。
(《栩莊漫記》) 其七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
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
藕花菱蔓滿重湖。
〔注〕《吳越春秋》:越進西施于吳,請退師。
吳得之,築姑蘇台,遊宴其上。
《莊子》:藐姑射之神人,肌膚若冰雪。
〔評〕伯主雄圖,美人韻事,世異時移,都成陳迹。
三句寫盡無限蒼涼感喟,此種深厚之筆,非飛卿輩所企及者。
(《栩莊漫記》) 其八 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搖雲鬓珮鳴珰。
清風江草又清香。
不為遠山凝翠黛,隻應含恨向斜陽。
碧桃花謝憶劉郎。
〔注〕《采蘭雜志》:以銀絲宛轉屈曲作花枝,插髻後,随步辄搖,故曰步搖。
〔校〕末句吳本“謝”字作“檄”。
喜遷莺三首 殘蟾落,曉鐘鳴。
羽化覺身輕。
乍無春睡有餘酲,杏苑雪初晴。
紫陌長,襟袖冷。
不是人間風景。
回看塵土是前身,休羨谷中莺。
〔注〕《晉書》:好道者皆謂之羽化矣。
〔評〕“杏苑”句不呆。
(湯顯祖) 其二 金門曉,玉京春。
駿馬驟輕塵。
桦煙深處白衫新,認得化龍身。
九陌喧,千戶啟。
滿袖桂香風細。
杏園歡宴曲江濱,自此占芳辰。
〔注〕《三輔黃圖》: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
《歲華紀麗》:唐時春放榜進士,大宴于曲江亭子。
按曲江在長安東南。
漢武帝因春宜春苑故址,鑿而廣之。
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名。
隋改為芙蓉園。
唐更疏鑿,廣七裡。
南有紫雲樓,芙蓉苑。
西為杏園,慈恩寺。
北為樂遊原。
秀士每年登科,賜宴于此也。
其三 清明節,雨晴天。
得意正當年。
馬驕泥軟錦連乾,香袖半籠鞭。
花色融,人競賞。
盡是繡鞍朱鞅。
日斜無計更流連,歸路草和煙。
〔注〕《晉書·王濟傳》:嘗乘一馬,着連乾障泥。
按“連乾”一作“連錢”,馬飾也。
〔評〕此首獨脫套,覺腐氣俱消。
(湯顯祖) 小重山二首 春到長門春草青。
玉階華露滴,月胧明。
東風吹斷玉箫聲。
宮漏促,簾外曉啼莺。
愁極夢難成。
紅妝流宿淚,不勝情。
手挼羅帶繞階行。
思君切,羅幌暗塵生。
〔校〕“愁極”句,王本“極”字作“起”。
“繞階”句,王本“階”字作“宮”。
〔評〕詞無新意,筆卻流折自如。
(《栩莊漫記》) 其二 秋到長門秋草黃。
畫梁雙燕去,出宮牆。
玉箫無複理霓裳。
金蟬墜,鸾鏡掩休妝。
憶昔在昭陽。
舞衣紅绶帶,繡鴛鴦。
至今猶惹禦爐香。
魂夢斷,愁聽更漏長。
〔注〕《唐書》:《霓裳羽衣曲》,本《婆羅門曲》,傳自西涼。
明皇潤飾其詞,而易以美名。
離别難一首 寶馬曉雕鞍,羅帏乍别情難。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萬裡。
半妝珠翠落,露華寒。
紅蠟燭,青絲曲,偏能勾引淚闌幹。
良夜促,香塵綠。
魂欲迷,檀眉半斂愁低。
未别心先咽,欲語情難說出,芳草路東西。
搖袖立,春風急,櫻花楊柳雨凄凄。
〔注〕《蕙風詞話》:中國櫻花,不繁而實。
日本櫻花,繁而不實。
薛昭蘊《離别難》雲:“櫻花楊柳雨凄凄。
”此中國櫻花也。
入詞殆自此始。
〔評〕咽心之别愈慘,難說之情轉迫。
平生無淚落,不灑别離間。
應是好話。
(湯顯祖) 集中隻此首,疑是兩解。
俟考。
(鄭文焯) 相見歡一首 羅襦繡袂香紅,畫堂中。
細草平沙蕃馬,小屏風。
卷羅幕,憑妝閣,思無窮。
暮雨輕煙魂斷,隔簾栊。
醉公子一首
蕙風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
楚煙湘月兩沉沉。
〔評〕俗筆。
(湯顯祖) “蜂須輕惹百花心”,巧麗極矣,未經人道語。
然隻合入詞,入詩則流于纖矣。
(《栩莊漫記》) 其五 簾下三間出寺牆,滿街垂柳綠陰長。
嫩紅輕碧間濃妝。
瞥地見時猶可可,卻來閑處細思量。
如今情事隔仙鄉。
〔評〕瞥見都易錯過,耐得思量,定不折本。
(湯顯祖) “嫩紅輕碧間濃妝”,設色豔冶,如一幅畫。
(《栩莊漫記》) 其六 江館清秋攬客船,故人相送夜開筵。
麝煙蘭焰簇花钿。
正是斷魂迷楚雨,不堪離恨咽湘弦。
月高霜白水連天。
〔評〕一結便有惆怅不盡之意,可謂善于融情入景。
(《栩莊漫記》) 其七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
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
藕花菱蔓滿重湖。
〔注〕《吳越春秋》:越進西施于吳,請退師。
吳得之,築姑蘇台,遊宴其上。
《莊子》:藐姑射之神人,肌膚若冰雪。
〔評〕伯主雄圖,美人韻事,世異時移,都成陳迹。
三句寫盡無限蒼涼感喟,此種深厚之筆,非飛卿輩所企及者。
(《栩莊漫記》) 其八 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搖雲鬓珮鳴珰。
清風江草又清香。
不為遠山凝翠黛,隻應含恨向斜陽。
碧桃花謝憶劉郎。
〔注〕《采蘭雜志》:以銀絲宛轉屈曲作花枝,插髻後,随步辄搖,故曰步搖。
〔校〕末句吳本“謝”字作“檄”。
喜遷莺三首 殘蟾落,曉鐘鳴。
羽化覺身輕。
乍無春睡有餘酲,杏苑雪初晴。
紫陌長,襟袖冷。
不是人間風景。
回看塵土是前身,休羨谷中莺。
〔注〕《晉書》:好道者皆謂之羽化矣。
〔評〕“杏苑”句不呆。
(湯顯祖) 其二 金門曉,玉京春。
駿馬驟輕塵。
桦煙深處白衫新,認得化龍身。
九陌喧,千戶啟。
滿袖桂香風細。
杏園歡宴曲江濱,自此占芳辰。
〔注〕《三輔黃圖》: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
《歲華紀麗》:唐時春放榜進士,大宴于曲江亭子。
按曲江在長安東南。
漢武帝因春宜春苑故址,鑿而廣之。
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名。
隋改為芙蓉園。
唐更疏鑿,廣七裡。
南有紫雲樓,芙蓉苑。
西為杏園,慈恩寺。
北為樂遊原。
秀士每年登科,賜宴于此也。
其三 清明節,雨晴天。
得意正當年。
馬驕泥軟錦連乾,香袖半籠鞭。
花色融,人競賞。
盡是繡鞍朱鞅。
日斜無計更流連,歸路草和煙。
〔注〕《晉書·王濟傳》:嘗乘一馬,着連乾障泥。
按“連乾”一作“連錢”,馬飾也。
〔評〕此首獨脫套,覺腐氣俱消。
(湯顯祖) 小重山二首 春到長門春草青。
玉階華露滴,月胧明。
東風吹斷玉箫聲。
宮漏促,簾外曉啼莺。
愁極夢難成。
紅妝流宿淚,不勝情。
手挼羅帶繞階行。
思君切,羅幌暗塵生。
〔校〕“愁極”句,王本“極”字作“起”。
“繞階”句,王本“階”字作“宮”。
〔評〕詞無新意,筆卻流折自如。
(《栩莊漫記》) 其二 秋到長門秋草黃。
畫梁雙燕去,出宮牆。
玉箫無複理霓裳。
金蟬墜,鸾鏡掩休妝。
憶昔在昭陽。
舞衣紅绶帶,繡鴛鴦。
至今猶惹禦爐香。
魂夢斷,愁聽更漏長。
〔注〕《唐書》:《霓裳羽衣曲》,本《婆羅門曲》,傳自西涼。
明皇潤飾其詞,而易以美名。
離别難一首 寶馬曉雕鞍,羅帏乍别情難。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萬裡。
半妝珠翠落,露華寒。
紅蠟燭,青絲曲,偏能勾引淚闌幹。
良夜促,香塵綠。
魂欲迷,檀眉半斂愁低。
未别心先咽,欲語情難說出,芳草路東西。
搖袖立,春風急,櫻花楊柳雨凄凄。
〔注〕《蕙風詞話》:中國櫻花,不繁而實。
日本櫻花,繁而不實。
薛昭蘊《離别難》雲:“櫻花楊柳雨凄凄。
”此中國櫻花也。
入詞殆自此始。
〔評〕咽心之别愈慘,難說之情轉迫。
平生無淚落,不灑别離間。
應是好話。
(湯顯祖) 集中隻此首,疑是兩解。
俟考。
(鄭文焯) 相見歡一首 羅襦繡袂香紅,畫堂中。
細草平沙蕃馬,小屏風。
卷羅幕,憑妝閣,思無窮。
暮雨輕煙魂斷,隔簾栊。
醉公子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