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詠懷》,将毋同調。
(湯顯祖) 端己身經離亂,富于感傷,此詞意實沉痛。
謂近阮公《詠懷》,庶處近之,但非曠達語也。
其源蓋出于《唐風·蟋蟀之什》。
(《栩莊漫記》) 其五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晖,憶君君不知。
〔校〕“凝恨”句“殘”字一作“斜”。
〔評〕可憐可憐,使我心恻。
(湯顯祖) 此章緻思唐之意。
(《詞選》) “洛陽才子他鄉老”,是至此揭出。
項莊舞劍,怨而不怒之義。
(《詞辨》) 韋端己《菩薩蠻》四章,間有樸實處而伊郁即寓其中。
淺率粗鄙者,不得藉口。
(《白雨齋詞話》) 此首以詞意按之,似是客洛陽時作。
與前諸首無可聯系處,亦無從推斷為入蜀暮年之詞也。
(《栩莊漫記》) 歸國謠三首 春欲暮,滿地落花紅帶雨。
惆怅玉籠鹦鹉,單栖無伴侶。
南望去程何許,問花花不語。
早晚得同歸去,恨無雙翠羽。
〔評〕還不是解語花,不問也得。
(湯顯祖) 其二 金翡翠,為我南飛傳我意。
罨畫橋邊春水,幾年花下醉。
别後隻知相愧,淚珠難遠寄。
羅幕繡帏鴛被,舊歡如夢裡。
〔評〕“别後隻知相愧”,真有此情。
(《白雨齋詞評》) 五代詞有語極樸拙而情緻極深者,如韋相“别後隻知相愧,淚珠難遠寄”是也。
(《栩莊漫記》) 其三 春欲晚,戲蝶迷蜂花爛熳。
日落謝家池館,柳絲金縷斷。
睡覺綠鬟風亂,畫屏雲雨散。
閑倚博山長歎,淚流沾皓腕。
〔注〕《西京雜記》:丁緩作博山香爐,镂以奇禽珍獸,皆自然能動。
〔評〕好風光。
(湯顯祖) “柳絲金縷斷”,“斷”字極劣。
(《栩莊漫記》) 應天長二首 綠槐陰裡黃莺語,深院無人春晝午。
畫簾垂,金鳳舞。
寂寞繡屏香一炷。
碧天雲,無定處。
空有夢魂來去。
夜夜綠窗風雨,斷腸君信否。
〔校〕“炷”字《曆代詩餘》作“縷”字。
〔評〕端己《菩薩蠻》“凝恨對斜晖,憶君君不知”,未嘗不妙,然不及“斷腸君信否”。
(《白雨齋詞評》) 其二 别來半載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難相見,易相别。
又是玉樓花似雪。
暗相思,無處說。
惆怅夜來煙月。
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注〕《丹鉛總錄》:韋莊《應天長》詞雲:“淚沾紅袖黦。
”“黦”字義與“涴”同。
而字則讀如“涴”字入聲,始得其葉。
然《說文》《玉篇》均無“黦”字,惟元詞中“馬驟黦,人語喧”,北音作平,轉作入聲正葉。
《升庵外集》雲:“黦,黑而有文也。
”此字文中罕用,惟《花間集》韋莊及毛熙震詞中見之。
按此字亦見于《風土記》:“梅雨沾衣服皆敗黦。
”音郁,字一作“??”,未知所本。
(《栩莊漫記》) 荷葉杯二首 〔注〕韋端己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留之。
莊有寵人,姿質豔麗,兼擅詞翰。
建聞之,托以教内人為詞,強奪去。
莊追念悒怏,作《荷葉杯》《小重山》詞雲雲,詞意凄怨。
人相傳播,盛行于時。
(《古今詞話》) 韋端己思舊姬,作《荷葉杯》《小重山》詞,流入禁掖,姬聞之,不食死。
(《堯山堂外紀》) 《浣花集》悼念亡姬之作甚多,《荷葉杯》《小重山》當屬同類,楊湜宋人,紀宋事且多錯忤,其言不足據為典要,即如此詞第二首純為追念所歡之詞,亦不似《章台柳》也。
(《栩莊漫記》) 絕代佳人難得,傾國,花下見無期。
一雙愁黛遠山眉,不忍更思維。
閑掩翠屏金鳳,殘夢,羅幕畫堂空。
碧天無路信難通,惆怅舊房栊。
〔注〕《漢書》: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甯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 〔評〕“不忍更思維”五字,凄然欲絕。
姬獨何人,能不腸斷乎。
(《白雨齋詞評》) 《荷葉杯》二阕,語淡而悲,不堪多讀。
(《芷齋詞綜 偶評》) 其二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
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怅曉莺殘月,相别,從此隔音塵。
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評〕情景逼真,自與尋常豔語不同。
(湯顯祖) 鐘仲偉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
”于韋詞益諒其言。
(鄭文焯) 真能摅摽擗之憂,發踟蹰之愛。
(《蓮子居詞話》) 語淡而悲。
(《蒿廬詞話》) “惆怅曉莺殘月,相别”足抵柳屯田“楊柳岸、曉風殘月”一阕。
(《栩莊漫記》) 清平樂四首 春愁南陌,故國音書隔。
細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畫簾金額。
盡日相望王孫,塵滿衣上淚痕。
誰向橋邊吹笛,駐馬西望銷魂。
〔評〕下半阕筆極靈婉。
(《栩莊漫記》) 其二 野花芳草,寂寞關山道。
柳吐金絲莺語早,惆怅香閨暗老。
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闌思深。
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
〔評〕坡老詠琴,已脫風幡。
按“風觸鳴琴”,是風是琴,請更轉一解。
(湯顯祖) 前半說遠,後半說近。
(《蒿廬詞話》) 昔愛玉谿生“三更三點萬家眠,露結為霜月堕煙。
鬥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時動倚窗弦”一詩,以為清婉超絕。
韋相此詞以“惆怅香閨暗老”為骨,亦盛年自惜之意,而以“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為點醒,其聲情綿邈,設色隽美,抑又過之。
(《栩莊漫記》) 其三 何處遊女,蜀國多雲雨。
雲解有情花解語,窣地繡羅金縷。
妝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鞦韆。
住在槐陰深裡,門臨春水橋邊。
〔注〕《開元天寶遺事》:帝與妃子共賞太液池千葉蓮,指妃子謂左右曰:何如此解語花也。
〔評〕末二句寫景如畫。
(《栩莊漫記》) 其四 莺啼殘月,繡閣香燈滅。
門外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時節。
妝成不畫蛾眉,含愁獨倚金扉。
去路香塵莫掃,掃即郎去歸遲。
〔評〕情與時會,倍覺其慘。
如此想頭,幾轉《法華》。
(湯顯祖) 與飛卿“門外草萋萋”二語,意正相似。
(《蒿廬詞話》) 望遠行一首 欲别無言倚畫屏,含恨暗傷情。
謝家庭樹錦雞鳴,殘月落邊城。
人欲别,馬頻嘶。
綠槐千裡長堤。
出門芳草路萋萋,雲雨别來易東西。
不忍别君後,卻入舊香閨。
〔注〕《禽譜》:錦雞一名鷩雞,一名山雞。
愛其羽毛,照水則舞。
(湯顯祖) 端己身經離亂,富于感傷,此詞意實沉痛。
謂近阮公《詠懷》,庶處近之,但非曠達語也。
其源蓋出于《唐風·蟋蟀之什》。
(《栩莊漫記》) 其五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晖,憶君君不知。
〔校〕“凝恨”句“殘”字一作“斜”。
〔評〕可憐可憐,使我心恻。
(湯顯祖) 此章緻思唐之意。
(《詞選》) “洛陽才子他鄉老”,是至此揭出。
項莊舞劍,怨而不怒之義。
(《詞辨》) 韋端己《菩薩蠻》四章,間有樸實處而伊郁即寓其中。
淺率粗鄙者,不得藉口。
(《白雨齋詞話》) 此首以詞意按之,似是客洛陽時作。
與前諸首無可聯系處,亦無從推斷為入蜀暮年之詞也。
(《栩莊漫記》) 歸國謠三首 春欲暮,滿地落花紅帶雨。
惆怅玉籠鹦鹉,單栖無伴侶。
南望去程何許,問花花不語。
早晚得同歸去,恨無雙翠羽。
〔評〕還不是解語花,不問也得。
(湯顯祖) 其二 金翡翠,為我南飛傳我意。
罨畫橋邊春水,幾年花下醉。
别後隻知相愧,淚珠難遠寄。
羅幕繡帏鴛被,舊歡如夢裡。
〔評〕“别後隻知相愧”,真有此情。
(《白雨齋詞評》) 五代詞有語極樸拙而情緻極深者,如韋相“别後隻知相愧,淚珠難遠寄”是也。
(《栩莊漫記》) 其三 春欲晚,戲蝶迷蜂花爛熳。
日落謝家池館,柳絲金縷斷。
睡覺綠鬟風亂,畫屏雲雨散。
閑倚博山長歎,淚流沾皓腕。
〔注〕《西京雜記》:丁緩作博山香爐,镂以奇禽珍獸,皆自然能動。
〔評〕好風光。
(湯顯祖) “柳絲金縷斷”,“斷”字極劣。
(《栩莊漫記》) 應天長二首 綠槐陰裡黃莺語,深院無人春晝午。
畫簾垂,金鳳舞。
寂寞繡屏香一炷。
碧天雲,無定處。
空有夢魂來去。
夜夜綠窗風雨,斷腸君信否。
〔校〕“炷”字《曆代詩餘》作“縷”字。
〔評〕端己《菩薩蠻》“凝恨對斜晖,憶君君不知”,未嘗不妙,然不及“斷腸君信否”。
(《白雨齋詞評》) 其二 别來半載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難相見,易相别。
又是玉樓花似雪。
暗相思,無處說。
惆怅夜來煙月。
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注〕《丹鉛總錄》:韋莊《應天長》詞雲:“淚沾紅袖黦。
”“黦”字義與“涴”同。
而字則讀如“涴”字入聲,始得其葉。
然《說文》《玉篇》均無“黦”字,惟元詞中“馬驟黦,人語喧”,北音作平,轉作入聲正葉。
《升庵外集》雲:“黦,黑而有文也。
”此字文中罕用,惟《花間集》韋莊及毛熙震詞中見之。
按此字亦見于《風土記》:“梅雨沾衣服皆敗黦。
”音郁,字一作“??”,未知所本。
(《栩莊漫記》) 荷葉杯二首 〔注〕韋端己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留之。
莊有寵人,姿質豔麗,兼擅詞翰。
建聞之,托以教内人為詞,強奪去。
莊追念悒怏,作《荷葉杯》《小重山》詞雲雲,詞意凄怨。
人相傳播,盛行于時。
(《古今詞話》) 韋端己思舊姬,作《荷葉杯》《小重山》詞,流入禁掖,姬聞之,不食死。
(《堯山堂外紀》) 《浣花集》悼念亡姬之作甚多,《荷葉杯》《小重山》當屬同類,楊湜宋人,紀宋事且多錯忤,其言不足據為典要,即如此詞第二首純為追念所歡之詞,亦不似《章台柳》也。
(《栩莊漫記》) 絕代佳人難得,傾國,花下見無期。
一雙愁黛遠山眉,不忍更思維。
閑掩翠屏金鳳,殘夢,羅幕畫堂空。
碧天無路信難通,惆怅舊房栊。
〔注〕《漢書》: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甯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 〔評〕“不忍更思維”五字,凄然欲絕。
姬獨何人,能不腸斷乎。
(《白雨齋詞評》) 《荷葉杯》二阕,語淡而悲,不堪多讀。
(《芷齋詞綜 偶評》) 其二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
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怅曉莺殘月,相别,從此隔音塵。
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評〕情景逼真,自與尋常豔語不同。
(湯顯祖) 鐘仲偉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
”于韋詞益諒其言。
(鄭文焯) 真能摅摽擗之憂,發踟蹰之愛。
(《蓮子居詞話》) 語淡而悲。
(《蒿廬詞話》) “惆怅曉莺殘月,相别”足抵柳屯田“楊柳岸、曉風殘月”一阕。
(《栩莊漫記》) 清平樂四首 春愁南陌,故國音書隔。
細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畫簾金額。
盡日相望王孫,塵滿衣上淚痕。
誰向橋邊吹笛,駐馬西望銷魂。
〔評〕下半阕筆極靈婉。
(《栩莊漫記》) 其二 野花芳草,寂寞關山道。
柳吐金絲莺語早,惆怅香閨暗老。
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闌思深。
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
〔評〕坡老詠琴,已脫風幡。
按“風觸鳴琴”,是風是琴,請更轉一解。
(湯顯祖) 前半說遠,後半說近。
(《蒿廬詞話》) 昔愛玉谿生“三更三點萬家眠,露結為霜月堕煙。
鬥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時動倚窗弦”一詩,以為清婉超絕。
韋相此詞以“惆怅香閨暗老”為骨,亦盛年自惜之意,而以“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為點醒,其聲情綿邈,設色隽美,抑又過之。
(《栩莊漫記》) 其三 何處遊女,蜀國多雲雨。
雲解有情花解語,窣地繡羅金縷。
妝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鞦韆。
住在槐陰深裡,門臨春水橋邊。
〔注〕《開元天寶遺事》:帝與妃子共賞太液池千葉蓮,指妃子謂左右曰:何如此解語花也。
〔評〕末二句寫景如畫。
(《栩莊漫記》) 其四 莺啼殘月,繡閣香燈滅。
門外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時節。
妝成不畫蛾眉,含愁獨倚金扉。
去路香塵莫掃,掃即郎去歸遲。
〔評〕情與時會,倍覺其慘。
如此想頭,幾轉《法華》。
(湯顯祖) 與飛卿“門外草萋萋”二語,意正相似。
(《蒿廬詞話》) 望遠行一首 欲别無言倚畫屏,含恨暗傷情。
謝家庭樹錦雞鳴,殘月落邊城。
人欲别,馬頻嘶。
綠槐千裡長堤。
出門芳草路萋萋,雲雨别來易東西。
不忍别君後,卻入舊香閨。
〔注〕《禽譜》:錦雞一名鷩雞,一名山雞。
愛其羽毛,照水則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