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
端己詞清豔絕倫。
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見風度。
(《介存齋論詞雜著》) 韋端己馮正中諸家詞,流連光景,惆怅自憐。
蓋亦易飄搖于風雨者。
若第論其吐屬之美,又何加焉。
(《願為明鏡室詞話》) 韋文靖詞與溫方城齊名。
熏香掬豔,眩目憐心。
尤能運密入疏,寓濃于淡。
花間群賢,殆鮮其匹。
(《蕙風詞話》) 韋端己詞似纡而直,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
(《白雨齋詞話》) 端己詞深語秀,雖規模不及後主正中,要在飛卿之上。
觀昔人顔謝優劣論,可以知之矣。
(《觀堂集林》) “弦上黃莺語”,端己語也。
其詞品似之。
韋端己之詞,骨秀也。
(《人間詞話》) 醉妝詞作又何年,韋相才名兩蜀先。
征到《小重山》故事,遭逢霄壤《鹧鸪天》。
(譚瑩) 浣溪沙五首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間花钿。
卷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
含 嚬不語恨春殘。
其二 欲上鞦韆四體慵,拟交人送又心忪。
畫堂簾幕月明風。
此夜有情誰不極,隔牆梨雪又玲珑。
玉容憔悴惹微紅。
〔注〕《古今藝術圖》:鞦韆本山戎之戲,齊桓公北伐,始傳中國。
按字亦作秋千,楚俗謂施鈎,《涅槃經》謂之罟索。
〔評〕“忪”字亦湊韻。
(湯顯祖) 其三 惆怅夢餘山月斜,孤燈照壁背窗紗。
小樓高閣謝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事,一枝春雪凍梅花。
滿身香霧簇朝霞。
〔校〕“孤燈”句,“窗”字王本作“紅”。
〔評〕以“暗想”句問起,則下二句形容快絕。
(湯顯祖) “梨花一枝春帶雨”“一枝春雪凍梅花”,皆善于拟人,妙于形容,視滴粉搓脂以為美者,何啻仙凡。
(《栩莊漫記》) 其四 綠樹藏莺莺正啼,柳絲斜拂白銅堤。
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飲歸何處客,繡鞍骢馬一聲嘶。
滿身蘭麝醉如泥。
〔評〕痛飲真吾師。
(湯顯祖) 其五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幹。
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
幾時攜手入長安。
〔評〕“想君”“憶來”二句,皆意中意,言外言也。
水中着鹽,甘苦自知。
(湯顯祖) 善為淡語,氣古使然。
(鄭文焯) 對面着筆妙甚。
好聲情。
(《白雨齋詞評》) 韋端己《浣溪沙》雲“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又《谒金門》雲“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君書迹”,一意化兩,并皆佳妙。
(《餐櫻庑詞話》) “想君思我錦衾寒”句由己推人,代人念己,語彌淡而情彌深矣。
(《栩莊漫記》) 菩薩蠻五首 〔評〕詞本《菩薩蠻》而語近《江南弄》《夢江南》等,亦作者之變風也。
(湯顯祖) 端己《菩薩蠻》四章,惓惓故國之思。
而意婉詞直,一變飛卿面目,然消息正是相通。
餘嘗謂後主之視飛卿,合而離者也。
端己之視飛卿,離而合者也。
(《白雨齋詞話》) 詞有貌不深而意深者,韋端己《菩薩蠻》,馮正中《蝶戀花》是也。
(《白雨齋詞話》) 此亦填詞中《古詩十九首》,即以讀《十九首》心眼讀之。
(《詞辨》) 紅樓别夜堪惆怅,香燈半掩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莺語。
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注〕《隋書·音樂志》:今曲琵琶,并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
《決疑錄要》:流蘇者,緝鳥尾垂之,若旒然。
以其蕊下垂,故曰蘇。
凡簨虡旌旗帳幕及馬飾之類,皆飾之以為美觀。
如張衡賦“飛流蘇之騷殺”,此用五采毛結流蘇,以為馬飾也。
王維詩“翠羽流蘇帳”,此用五采缯結流蘇,以為帳飾也。
吳均詩“丹梁翠柱飛流蘇”,此則梁樹之上,皆懸流蘇以為飾也。
〔評〕此詞蓋留蜀後寄意之作。
一章言奉使之志,本欲速歸。
(《詞選》) 語意自然,無刻畫之痕。
(《芷齋詞綜偶評》) 情詞凄豔,柳耆卿之祖。
婉約。
(《白雨齋詞評》) 其二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校〕“皓腕”句,“霜”字王本作“雙”字。
〔評〕此章述蜀人勸留之辭。
即下章雲“滿樓紅袖招”也。
江南即指蜀。
中原沸亂,故曰“還鄉須斷腸”。
(《詞選》) 強顔作愉快語,怕斷腸,腸亦斷矣。
(《詞辨》) 《浣花集》寫浣花箋,消得孤篷聽雨眠。
顧曲臨川還草草,負他春水碧于天。
(周之琦)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皮日休《松陵集》詩雲“漢水碧于天,荊南廓然秀”。
豫章取以作《演雅》雲“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鷗閑似我”。
(《優古堂詩話》) 端己《菩薩蠻》:“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又“凝恨對斜晖,憶君君不知。
”《歸國謠》雲:“别後隻知相憶,淚珠難遠寄。
”《應天長》雲:“夜夜綠窗風雨,斷腸君信否。
”皆留蜀後思君之辭。
時中原鼎沸,欲歸不得。
端己人品未為高,然其情亦可哀矣。
(《白雨齋詞話》) 一幅春水畫圖。
意中是鄉思,筆下卻說江南風景好,真是淚溢中腸,無人省得。
(《白雨齋詞評》) 其三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羽金屈曲,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注〕《辍耕錄》:“今人家窗戶設鉸具,或鐵或銅,名曰環紐,即古金鋪之遺意。
北方謂之屈戌,其稱甚古。
” 又《名義考》雲:“門環雙曰金鋪,單曰屈膝。
”按屈戌屈膝屈曲皆古今字。
〔評〕上雲“未老莫還鄉”,猶冀老而還鄉也。
其後朱溫篡成,中原愈亂,遂決勸進之志,故曰“如今卻憶江南樂”,又曰“白頭誓不歸”。
則此詞之作,其在相蜀時乎。
(《詞選》) “如今卻憶江南樂”是半面語。
後半阕意不盡而語盡。
“卻憶”“此度”,四字度人金針。
(《詞辨》) 風流自賞,決絕語正是凄楚。
(《白雨齋詞評》) 端己此二首自是佳詞,其妙處如芙蓉出水,自然秀豔。
按韋曾二度至江南,此或在中和時作,與入蜀後無關。
張氏《詞選》好為附會,其言不足據也。
(《栩莊漫記》) 其四 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評〕一起一結,直寫曠達之思。
與郭璞《遊仙》,阮籍
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見風度。
(《介存齋論詞雜著》) 韋端己馮正中諸家詞,流連光景,惆怅自憐。
蓋亦易飄搖于風雨者。
若第論其吐屬之美,又何加焉。
(《願為明鏡室詞話》) 韋文靖詞與溫方城齊名。
熏香掬豔,眩目憐心。
尤能運密入疏,寓濃于淡。
花間群賢,殆鮮其匹。
(《蕙風詞話》) 韋端己詞似纡而直,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
(《白雨齋詞話》) 端己詞深語秀,雖規模不及後主正中,要在飛卿之上。
觀昔人顔謝優劣論,可以知之矣。
(《觀堂集林》) “弦上黃莺語”,端己語也。
其詞品似之。
韋端己之詞,骨秀也。
(《人間詞話》) 醉妝詞作又何年,韋相才名兩蜀先。
征到《小重山》故事,遭逢霄壤《鹧鸪天》。
(譚瑩) 浣溪沙五首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間花钿。
卷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
含 嚬不語恨春殘。
其二 欲上鞦韆四體慵,拟交人送又心忪。
畫堂簾幕月明風。
此夜有情誰不極,隔牆梨雪又玲珑。
玉容憔悴惹微紅。
〔注〕《古今藝術圖》:鞦韆本山戎之戲,齊桓公北伐,始傳中國。
按字亦作秋千,楚俗謂施鈎,《涅槃經》謂之罟索。
〔評〕“忪”字亦湊韻。
(湯顯祖) 其三 惆怅夢餘山月斜,孤燈照壁背窗紗。
小樓高閣謝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事,一枝春雪凍梅花。
滿身香霧簇朝霞。
〔校〕“孤燈”句,“窗”字王本作“紅”。
〔評〕以“暗想”句問起,則下二句形容快絕。
(湯顯祖) “梨花一枝春帶雨”“一枝春雪凍梅花”,皆善于拟人,妙于形容,視滴粉搓脂以為美者,何啻仙凡。
(《栩莊漫記》) 其四 綠樹藏莺莺正啼,柳絲斜拂白銅堤。
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飲歸何處客,繡鞍骢馬一聲嘶。
滿身蘭麝醉如泥。
〔評〕痛飲真吾師。
(湯顯祖) 其五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幹。
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
幾時攜手入長安。
〔評〕“想君”“憶來”二句,皆意中意,言外言也。
水中着鹽,甘苦自知。
(湯顯祖) 善為淡語,氣古使然。
(鄭文焯) 對面着筆妙甚。
好聲情。
(《白雨齋詞評》) 韋端己《浣溪沙》雲“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又《谒金門》雲“新睡覺來無力,不忍把君書迹”,一意化兩,并皆佳妙。
(《餐櫻庑詞話》) “想君思我錦衾寒”句由己推人,代人念己,語彌淡而情彌深矣。
(《栩莊漫記》) 菩薩蠻五首 〔評〕詞本《菩薩蠻》而語近《江南弄》《夢江南》等,亦作者之變風也。
(湯顯祖) 端己《菩薩蠻》四章,惓惓故國之思。
而意婉詞直,一變飛卿面目,然消息正是相通。
餘嘗謂後主之視飛卿,合而離者也。
端己之視飛卿,離而合者也。
(《白雨齋詞話》) 詞有貌不深而意深者,韋端己《菩薩蠻》,馮正中《蝶戀花》是也。
(《白雨齋詞話》) 此亦填詞中《古詩十九首》,即以讀《十九首》心眼讀之。
(《詞辨》) 紅樓别夜堪惆怅,香燈半掩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莺語。
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注〕《隋書·音樂志》:今曲琵琶,并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
《決疑錄要》:流蘇者,緝鳥尾垂之,若旒然。
以其蕊下垂,故曰蘇。
凡簨虡旌旗帳幕及馬飾之類,皆飾之以為美觀。
如張衡賦“飛流蘇之騷殺”,此用五采毛結流蘇,以為馬飾也。
王維詩“翠羽流蘇帳”,此用五采缯結流蘇,以為帳飾也。
吳均詩“丹梁翠柱飛流蘇”,此則梁樹之上,皆懸流蘇以為飾也。
〔評〕此詞蓋留蜀後寄意之作。
一章言奉使之志,本欲速歸。
(《詞選》) 語意自然,無刻畫之痕。
(《芷齋詞綜偶評》) 情詞凄豔,柳耆卿之祖。
婉約。
(《白雨齋詞評》) 其二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校〕“皓腕”句,“霜”字王本作“雙”字。
〔評〕此章述蜀人勸留之辭。
即下章雲“滿樓紅袖招”也。
江南即指蜀。
中原沸亂,故曰“還鄉須斷腸”。
(《詞選》) 強顔作愉快語,怕斷腸,腸亦斷矣。
(《詞辨》) 《浣花集》寫浣花箋,消得孤篷聽雨眠。
顧曲臨川還草草,負他春水碧于天。
(周之琦)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皮日休《松陵集》詩雲“漢水碧于天,荊南廓然秀”。
豫章取以作《演雅》雲“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鷗閑似我”。
(《優古堂詩話》) 端己《菩薩蠻》:“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又“凝恨對斜晖,憶君君不知。
”《歸國謠》雲:“别後隻知相憶,淚珠難遠寄。
”《應天長》雲:“夜夜綠窗風雨,斷腸君信否。
”皆留蜀後思君之辭。
時中原鼎沸,欲歸不得。
端己人品未為高,然其情亦可哀矣。
(《白雨齋詞話》) 一幅春水畫圖。
意中是鄉思,筆下卻說江南風景好,真是淚溢中腸,無人省得。
(《白雨齋詞評》) 其三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羽金屈曲,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注〕《辍耕錄》:“今人家窗戶設鉸具,或鐵或銅,名曰環紐,即古金鋪之遺意。
北方謂之屈戌,其稱甚古。
” 又《名義考》雲:“門環雙曰金鋪,單曰屈膝。
”按屈戌屈膝屈曲皆古今字。
〔評〕上雲“未老莫還鄉”,猶冀老而還鄉也。
其後朱溫篡成,中原愈亂,遂決勸進之志,故曰“如今卻憶江南樂”,又曰“白頭誓不歸”。
則此詞之作,其在相蜀時乎。
(《詞選》) “如今卻憶江南樂”是半面語。
後半阕意不盡而語盡。
“卻憶”“此度”,四字度人金針。
(《詞辨》) 風流自賞,決絕語正是凄楚。
(《白雨齋詞評》) 端己此二首自是佳詞,其妙處如芙蓉出水,自然秀豔。
按韋曾二度至江南,此或在中和時作,與入蜀後無關。
張氏《詞選》好為附會,其言不足據也。
(《栩莊漫記》) 其四 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評〕一起一結,直寫曠達之思。
與郭璞《遊仙》,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