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卿亦多垂訝,莊乃諱之。
時人号為“《秦婦吟》秀才”。
他日撰《家誡》,内不許垂《秦婦吟》障子,以此止謗,亦無及也。
(《北夢瑣言》) 莊應舉時,遇巢寇犯阙,著《秦婦吟》雲:“内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在位多垂訝,莊乃諱之。
時号“《秦婦吟》秀才”。
嘗作《感懷詩》“大道不将爐冶去,有心重築太平基”之句,人謂其包括生成。
果為台輔。
晚年忽詠句雲“誰知閑卧意,非病亦非眠”及“手從雕扇落,頭任漉巾偏”,識者怪其不祥。
複吟子美詩“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不辍。
是歲果卒于花林坊,葬于白沙雲。
(《唐詩紀事》) 詩之作也,窮通之分可觀。
韋莊詩壯,故至台輔。
《感懷》雲:“長年方悟少年非,人道新詩勝舊詩。
十畝野塘留客釣,一軒春雨對僧棋。
花間醉任黃鹂語,池上吟從白鹭窺。
大道不将爐冶去,有心重立太平基。
”(《鑒戒錄》) 韋端己以才名入蜀,值王建割據,遂被羁留。
為蜀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
《谒金門》雲“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其自惜皓皓之白乎。
歇拍雲“寸心千裡目”,可以悲其志矣。
(《蓼園詞選箋》) 韋莊字端己。
杜陵人。
唐臣見素之後也。
曾祖少微,宣宗中書舍人。
莊疏曠不拘小節。
幼能詩,以豔語見長。
應舉時遇黃巢犯阙,著《秦婦吟》雲“内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人稱為“《秦婦吟》秀才”。
莊後作《家戒》,不許垂《秦婦吟》障子。
乾甯年登進士第。
為判官,晉秩左補阙。
高祖為西川節度副使。
昭宗命莊與李洵宣谕兩川,遂留蜀。
同馮涓并掌書記。
文不加點,而語多稱情。
時有縣令擾民者,莊為高宗草牒曰:“正當凋瘵之秋,好安凋瘵。
勿使瘡痍之後,複作瘡痍。
”一時以為口實。
尋擢起居舍人。
天複間,高祖遣莊入貢,亦修好于梁王全忠。
談言微中,頗得全忠心。
随使押牙王殷報聘。
昭宗既遇弑,全忠遣告哀使司馬卿宣谕蜀土。
興元節度使王宗绾馳驿上白。
高宗頗内懷興複。
莊以兵者大事,不可倉卒而行。
乃為高宗答宗绾書。
……明年高祖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
以莊為安撫副使。
未幾,梁篡唐改元。
莊與諸将佐,詣高祖勸進,曰:“大王雖忠于唐,唐已亡矣。
此所謂天與不取也。
”于是帥吏民哭三日,擁高祖即皇帝位。
進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
凡開國制度号令刑政禮樂,皆由莊所定。
頃之,梁複通好高祖,推高祖為兄。
莊得書笑曰:“此神堯驕李密之意也。
”其機敏多此類。
累官至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同平章事。
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
葬白沙之陽。
是歲莊日誦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之詩,吟諷不辍,人以為谶焉。
谥曰文靖。
有集二十卷,《箋表》一卷,《蜀程記》一卷(又有《峽程記》一卷)。
又有《浣花集》五卷,乃莊弟藹所編。
以所居即杜氏草堂舊址,故名。
莊有美姬,善文翰。
高祖托以教宮人為詞,強奪去。
莊作《谒金門辭》憶之,姬聞之,不食而死。
莊又常取唐人麗句,勒成《又元集》。
其自序雲:“謝元晖文集盈編,止誦澄江之句;曹子建詩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
是知美稼千箱,兩岐奚少。
繁弦九變,《大濩》殊稀。
入華林而珠樹非多,閱衆籁而紫箫唯一。
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邊。
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寶。
載雕載琢,方成瑚琏之珍。
故知颔下采珠,難求十斛;管中窺豹,但取一斑。
思食馬留肝,徒雲染指。
豈烹魚去乙,或至傷鱗。
自慚乎鼹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獨美。
然則律者對采,繁者是除。
何知黑白之鵝,強識淄渑之水。
左太沖十年三賦,未必無瑕。
劉穆之一日百函,焉能盡麗。
班張屈宋,亦有蕪辭。
沈謝應劉,猶多累句。
雖遺妍可惜,而備載斯難。
亦由執斧伐山,止求嘉木。
挈瓶赴海,但汲井泉。
等同于風月煙花,各是其楂梨橘柚。
魚兔雖存,筌蹄是棄。
金盤飲露,惟挹沆瀣之精。
花界食珍,僅享醍醐之味。
”莊文辭甚多,不具錄。
(《十國春秋》)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也。
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
莊應舉正黃巢犯阙,兵火交作。
遂著《秦婦吟》,有雲“内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卻重回”,亂定,公卿多訝之,号為“《秦婦吟》秀才”。
乾甯元年,蘇檢榜進士,釋褐校書郎。
李詢宣谕西川,舉莊為判官。
後王建辟為掌書記。
尋征起居郎,建表留之。
及建開僞蜀,莊托在心腹,首預謀畫。
其郊廟之禮,冊書赦令,皆出莊手。
以功臣授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莊早嘗寇亂,間關頓踬,攜家來越中,弟妹散居諸郡。
西江湖南,所在曾遊,舉目有山河之異。
故于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粲傷時之制,或離群轸慮,或反袂興悲,四愁九怨之文,一詠一觞之作,俱能感動人也。
莊自來成都,尋得杜少陵所居浣花溪故址,雖蕪沒已久,而柱砥猶存。
遂誅茅重作草堂而居焉。
性儉,秤薪而爨,數米而炊,達人嗤之。
弟藹撰莊詩為《浣花集》六卷。
及莊嘗選杜甫王維等五十二人詩為《又玄集》,以續姚合之《極玄》。
今并傳世。
(《唐才子傳》) 唐昭宗光化三年,十二月,左補阙韋莊奏:“詞人才子,時有遺賢,不沾一命于聖朝,沒作千年之恨骨。
據臣所知,則有李賀、皇甫松、李群玉、陸龜蒙、趙光遠、溫庭筠、劉得仁、劉逵、傅錫、平曾、賈島、劉稚珪、羅邺、方幹,俱無顯遇,皆有奇才。
麗句清詞,偏在詞人之口,含冤抱恨,竟為冥路之塵。
伏望追賜進士及第,各贈補阙拾遺。
見存惟羅隐一人,亦乞特賜科名,錄升三署。
”敕獎莊,而令中書門下詳酌處分。
(《容齋三筆》) 《太平廣記》引張鷟《朝野佥載》雲:“韋莊頗讀書,數米而炊,秤薪而爨。
炙少一脔而覺之。
一子八歲而卒,妻斂以時服,莊剝取以故席裹屍,殡訖,擎其席而歸。
其憶念也,嗚咽不自勝,惟悭吝耳。
”按張鷟為武後時人,何以知數百年後事?其僞托無疑。
又楊湜《古今詞話》,謂莊有寵姬為王建所奪雲雲,而《新五代史》稱王建雖起盜賊,而為人多智詐,善待士,又考《十國春秋》《蜀梼杌》諸書,王建待學士甚優,且嘗自歎為不及有唐雲。
而莊相蜀時年逾耳順,似未必有少姬之愛,況為建之佐命元老,更似不緻有奪愛之事,此二事皆有可疑,而世之傳者,曾不審思何也。
(《栩莊漫記》) 〔評〕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
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閑不得。
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
當以《花間集》中韋莊、溫庭筠為則。
(《詞源》) 韋詞明白如話,蘊情深至。
(《升庵外集》) 韋相清空善轉,殆與溫尉異曲同工。
(《蓮子居詞話》
時人号為“《秦婦吟》秀才”。
他日撰《家誡》,内不許垂《秦婦吟》障子,以此止謗,亦無及也。
(《北夢瑣言》) 莊應舉時,遇巢寇犯阙,著《秦婦吟》雲:“内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在位多垂訝,莊乃諱之。
時号“《秦婦吟》秀才”。
嘗作《感懷詩》“大道不将爐冶去,有心重築太平基”之句,人謂其包括生成。
果為台輔。
晚年忽詠句雲“誰知閑卧意,非病亦非眠”及“手從雕扇落,頭任漉巾偏”,識者怪其不祥。
複吟子美詩“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不辍。
是歲果卒于花林坊,葬于白沙雲。
(《唐詩紀事》) 詩之作也,窮通之分可觀。
韋莊詩壯,故至台輔。
《感懷》雲:“長年方悟少年非,人道新詩勝舊詩。
十畝野塘留客釣,一軒春雨對僧棋。
花間醉任黃鹂語,池上吟從白鹭窺。
大道不将爐冶去,有心重立太平基。
”(《鑒戒錄》) 韋端己以才名入蜀,值王建割據,遂被羁留。
為蜀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
《谒金門》雲“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其自惜皓皓之白乎。
歇拍雲“寸心千裡目”,可以悲其志矣。
(《蓼園詞選箋》) 韋莊字端己。
杜陵人。
唐臣見素之後也。
曾祖少微,宣宗中書舍人。
莊疏曠不拘小節。
幼能詩,以豔語見長。
應舉時遇黃巢犯阙,著《秦婦吟》雲“内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人稱為“《秦婦吟》秀才”。
莊後作《家戒》,不許垂《秦婦吟》障子。
乾甯年登進士第。
為判官,晉秩左補阙。
高祖為西川節度副使。
昭宗命莊與李洵宣谕兩川,遂留蜀。
同馮涓并掌書記。
文不加點,而語多稱情。
時有縣令擾民者,莊為高宗草牒曰:“正當凋瘵之秋,好安凋瘵。
勿使瘡痍之後,複作瘡痍。
”一時以為口實。
尋擢起居舍人。
天複間,高祖遣莊入貢,亦修好于梁王全忠。
談言微中,頗得全忠心。
随使押牙王殷報聘。
昭宗既遇弑,全忠遣告哀使司馬卿宣谕蜀土。
興元節度使王宗绾馳驿上白。
高宗頗内懷興複。
莊以兵者大事,不可倉卒而行。
乃為高宗答宗绾書。
……明年高祖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
以莊為安撫副使。
未幾,梁篡唐改元。
莊與諸将佐,詣高祖勸進,曰:“大王雖忠于唐,唐已亡矣。
此所謂天與不取也。
”于是帥吏民哭三日,擁高祖即皇帝位。
進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
凡開國制度号令刑政禮樂,皆由莊所定。
頃之,梁複通好高祖,推高祖為兄。
莊得書笑曰:“此神堯驕李密之意也。
”其機敏多此類。
累官至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同平章事。
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
葬白沙之陽。
是歲莊日誦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之詩,吟諷不辍,人以為谶焉。
谥曰文靖。
有集二十卷,《箋表》一卷,《蜀程記》一卷(又有《峽程記》一卷)。
又有《浣花集》五卷,乃莊弟藹所編。
以所居即杜氏草堂舊址,故名。
莊有美姬,善文翰。
高祖托以教宮人為詞,強奪去。
莊作《谒金門辭》憶之,姬聞之,不食而死。
莊又常取唐人麗句,勒成《又元集》。
其自序雲:“謝元晖文集盈編,止誦澄江之句;曹子建詩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
是知美稼千箱,兩岐奚少。
繁弦九變,《大濩》殊稀。
入華林而珠樹非多,閱衆籁而紫箫唯一。
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邊。
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寶。
載雕載琢,方成瑚琏之珍。
故知颔下采珠,難求十斛;管中窺豹,但取一斑。
思食馬留肝,徒雲染指。
豈烹魚去乙,或至傷鱗。
自慚乎鼹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獨美。
然則律者對采,繁者是除。
何知黑白之鵝,強識淄渑之水。
左太沖十年三賦,未必無瑕。
劉穆之一日百函,焉能盡麗。
班張屈宋,亦有蕪辭。
沈謝應劉,猶多累句。
雖遺妍可惜,而備載斯難。
亦由執斧伐山,止求嘉木。
挈瓶赴海,但汲井泉。
等同于風月煙花,各是其楂梨橘柚。
魚兔雖存,筌蹄是棄。
金盤飲露,惟挹沆瀣之精。
花界食珍,僅享醍醐之味。
”莊文辭甚多,不具錄。
(《十國春秋》)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也。
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
莊應舉正黃巢犯阙,兵火交作。
遂著《秦婦吟》,有雲“内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卻重回”,亂定,公卿多訝之,号為“《秦婦吟》秀才”。
乾甯元年,蘇檢榜進士,釋褐校書郎。
李詢宣谕西川,舉莊為判官。
後王建辟為掌書記。
尋征起居郎,建表留之。
及建開僞蜀,莊托在心腹,首預謀畫。
其郊廟之禮,冊書赦令,皆出莊手。
以功臣授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莊早嘗寇亂,間關頓踬,攜家來越中,弟妹散居諸郡。
西江湖南,所在曾遊,舉目有山河之異。
故于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粲傷時之制,或離群轸慮,或反袂興悲,四愁九怨之文,一詠一觞之作,俱能感動人也。
莊自來成都,尋得杜少陵所居浣花溪故址,雖蕪沒已久,而柱砥猶存。
遂誅茅重作草堂而居焉。
性儉,秤薪而爨,數米而炊,達人嗤之。
弟藹撰莊詩為《浣花集》六卷。
及莊嘗選杜甫王維等五十二人詩為《又玄集》,以續姚合之《極玄》。
今并傳世。
(《唐才子傳》) 唐昭宗光化三年,十二月,左補阙韋莊奏:“詞人才子,時有遺賢,不沾一命于聖朝,沒作千年之恨骨。
據臣所知,則有李賀、皇甫松、李群玉、陸龜蒙、趙光遠、溫庭筠、劉得仁、劉逵、傅錫、平曾、賈島、劉稚珪、羅邺、方幹,俱無顯遇,皆有奇才。
麗句清詞,偏在詞人之口,含冤抱恨,竟為冥路之塵。
伏望追賜進士及第,各贈補阙拾遺。
見存惟羅隐一人,亦乞特賜科名,錄升三署。
”敕獎莊,而令中書門下詳酌處分。
(《容齋三筆》) 《太平廣記》引張鷟《朝野佥載》雲:“韋莊頗讀書,數米而炊,秤薪而爨。
炙少一脔而覺之。
一子八歲而卒,妻斂以時服,莊剝取以故席裹屍,殡訖,擎其席而歸。
其憶念也,嗚咽不自勝,惟悭吝耳。
”按張鷟為武後時人,何以知數百年後事?其僞托無疑。
又楊湜《古今詞話》,謂莊有寵姬為王建所奪雲雲,而《新五代史》稱王建雖起盜賊,而為人多智詐,善待士,又考《十國春秋》《蜀梼杌》諸書,王建待學士甚優,且嘗自歎為不及有唐雲。
而莊相蜀時年逾耳順,似未必有少姬之愛,況為建之佐命元老,更似不緻有奪愛之事,此二事皆有可疑,而世之傳者,曾不審思何也。
(《栩莊漫記》) 〔評〕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
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閑不得。
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
當以《花間集》中韋莊、溫庭筠為則。
(《詞源》) 韋詞明白如話,蘊情深至。
(《升庵外集》) 韋相清空善轉,殆與溫尉異曲同工。
(《蓮子居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