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二

關燈
号檀栾子,新安人。

     〔注〕皇甫松著《醉鄉日月》三卷,自叙之矣。

    或曰:松,丞相奇章公表甥,然公不薦。

    因襄陽大水,遂為大水辯,極言诽謗。

    有“夜入真珠室,朝遊玳瑁宮”之句。

    公有愛姬名真珠也。

    (《唐摭言》) 皇甫松《醉鄉日月》三卷。

    (《唐書·藝文志》) 皇甫松有《摘得新》《天仙子》以及《詞》所稱《憶江南》二首,并見《全唐詩》附詞。

    子奇為工部郎中湜之子。

     《唐書·皇甫湜傳》雲:“一日命其子錄詩,一字誤,诟躍呼杖。

    杖未至,齧其臂,血流。

    ”未審是否子奇事。

    殊可笑也。

    (況周頤) 〔評〕皇甫松以《竹枝》《采蓮》排調擅場,而才名遠遜諸人。

    《花間集》所載,亦隻小令短歌耳。

    (元好問) 唐人皇甫子奇詞,宏麗不及飛卿,而措詞閑雅,猶存古詩遺意。

    唐詞于飛卿而外,出其右者鮮矣。

    五代而後,更不複見此種筆墨。

    (《白雨齋詞話》) 子奇詞不多見,而秀雅在骨,初日芙蓉春月柳,庶幾與韋相同工。

    至其詞淺意深饒有寄托處,尤非溫尉所能企及。

    鹿太保差近之耳。

    (《栩莊漫記》) 美人香草本《離騷》,俎豆青蓮尚未遙。

    頗愛《花間》腸斷句,夜船吹笛雨潇潇。

    (厲鹗) 天仙子二首 晴野鹭鸶飛一隻,水葓花發秋江碧。

    劉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淚珠滴。

    十二晚峰高曆曆。

     〔注〕《天中記》:巫山十二峰,曰:望霞、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飛鳳、登龍、聖泉。

     〔評〕餘有詩雲:“推窗曆曆數晴峰。

    ”恍與此合。

    (湯顯祖) “飛一隻”便妙。

    結筆得遠韻。

    亦是從“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化出。

    (《白雨齋詞評》) 其聲揮綽。

    (鄭文焯) 其二 踯躅花開紅照水,鹧鸪飛繞青山觜。

    行人經歲始歸來,千萬裡,錯相倚。

    懊惱天仙應有以。

     〔注〕《本草》:杜鵑花一名踯躅。

     〔評〕皇甫松為牛僧孺甥,以《天仙子》詞著名,終不若《摘得新》二首為有達觀之見。

    (《花庵詞選》) 無一字不警快可喜。

    (《白雨齋詞評》) 浪濤沙二首 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船半欲沉。

    宿鹭眠鷗非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校〕“宿鹭”句,王本“非”字作“飛”。

     〔評〕桑田滄海,一語道破。

    紅顔變為白發,美少年化為雞皮老翁,感慨系之矣。

    (湯顯祖) 其二 蠻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風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細細入江流。

     〔注〕杜牧詩注:豆蔻一名含胎花。

     ,水鳥,大如凫,有文彩,俗名茭雞。

     〔校〕“蒲雨”句王本“蒲”字作“浦”。

     玉茗翁謂前詞有桑滄之感,餘謂此首亦有愛讒畏譏之意,寄托遙深,庶幾風人之旨。

    (《栩莊漫記》) 楊柳枝二首 春入行宮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煙絲。

    如今柳向空城綠,玉笛何人更把吹。

     其二 爛熳春歸水國時,吳王宮殿柳絲垂。

    黃莺長叫空閨裡,西子無因更得知。

     〔注〕《吳越春秋》:西施,越苎蘿村女。

    越王勾踐敗于會稽,範蠡取西施獻吳王夫差。

    吳亡,西施複歸範蠡,從遊五湖。

    或曰:吳亡,沉西施于江。

     摘得新二首 酌一卮,須教玉笛吹。

    錦筵紅蠟燭,莫來遲。

    繁紅一夜經風雨,是空枝。

     〔評〕皇甫松以《天仙子》《摘得新》著名。

    然總不如《憶江南》二首,尤能以韻勝也。

     “自是尋春去較遲”情癡之感,亦負心之痛也。

    “摘得新”者,自不落風雨之後。

    (湯顯祖) 詞以含蓄為佳,亦有不妨說盡者。

    皇甫子奇《摘得新》雲:“繁紅一夜經風雨,是空枝。

    ”語淡而沉痛欲絕。

    (《餐櫻庑詞話》) 語淺意深而不病其直者,格高故也。

    (《栩莊漫記》) 其二 摘得新,枝枝葉葉春。

    管弦兼美酒,最關人。

    平生都得幾十度,展香茵。

     〔評〕敲醒世人蕉夢,急當着眼。

    (湯顯祖) 黃叔旸稱此二詞為有達觀之見。

    餘謂不若《憶江南》二阕情味深長,在樂天夢得上也。

    (王國維) “未知平生當着幾兩屐”,昔誦此語,辄為惆怅。

    子奇《摘得新》蓋竊取此意也。

    然其源皆出于《唐風·蟋蟀》之什。

    (《栩莊漫記》) 夢江南二首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語驿邊橋。

     〔評〕好景多在閑時,風雨潇潇何害。

    (湯顯祖) 厲孝廉樊榭《論詞絕句》:“頗愛花間斷腸句,夜船吹笛雨潇潇。

    ”知味外味者乃可語此,豈笨伯所能解乎。

    (張泳川) 夢境化境。

    詞雖盛于宋,實唐人開其先路也。

    (《白雨齋詞評》) 其二 樓上寝,殘月下簾旌。

    夢見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滿江城。

    雙髻坐吹笙。

     〔注〕《地理志》:秣陵本楚金陵邑。

    秦改曰秣陵。

    晉以建業為秣陵。

     〔評〕凄豔似飛卿,爽快似香山。

    (《白雨齋詞評》) 惟韋相此種清靈之筆,深遠之韻,飛卿似所不及。

    (《栩莊漫記》) 采蓮子二首 菡萏香連十頃陂(舉棹),小姑貪戲采蓮遲(年少)。

    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

     〔注〕《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

     〔評〕人情中語。

    體貼工緻,不減觌面見之。

    (湯顯祖) “更脫紅裙裹鴨兒”,寫女兒憨态可掬。

    (《栩莊漫記》) 其二 船動湖光滟滟秋(舉棹),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

    無端隔水抛蓮子(舉棹),遙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評〕寫出閨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

    是何筆妙乃爾。

    (《餐櫻庑詞話》) 韋莊二十二首 韋莊字端己,杜陵人。

    乾甯元年登進士第,授校書郎。

    王建開國,累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

    卒谥文靖。

    有集二十餘卷。

    《浣花集》五卷。

     〔注〕家兄自庚子亂離前,凡著歌詩文章數十通。

    屬兵火疊興,簡編俱墜。

    惟餘口誦者,所存無幾。

    爾後流離漂泛,寓目緣情。

    迄于癸亥歲。

    又綴僅千餘首。

    辛酉春,應聘為蜀書記。

    明年,浣花溪尋得杜工部舊址,結茅為室。

    思其人,欲成其處。

    藹因錄兄稿,或默誦者,次為十卷。

    目之曰《浣花集》。

    亦杜陵所居之義也。

    後所制,用繼于右。

    時癸亥六月九日。

    (《浣花集》韋藹編錄序略) 蜀相韋莊應舉時,黃巢犯阙。

    作《秦婦吟》一篇,内一聯雲:“内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爾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