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一

關燈
南岸。

    鸾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注〕《開天遺事》:楊國忠用沉香為閣,檀香為闌,以麝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壁。

     《地理志》:吳山一曰胥山。

    左畀大江,右瞰西湖。

    峰巒相續,總曰吳山。

     〔校〕“沉香閣”,王本吳本均作“沉香關”。

     〔評〕“沉香”“芳草”句,皆詩中畫。

    (湯顯祖) “鸾鏡”二句,結。

    與“心事竟誰知”相應。

    (《詞選》) “寶函钿雀”句,追叙。

    “畫樓”句,指點今情。

    “鸾鏡”句,頓。

    (《詞辨》) 隻一“又”字,有多少眼淚。

    音節凄緩。

    凡作香奁詞音節愈緩愈妙。

    (《白雨齋詞評》) 其十一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

    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

     〔評〕此下乃叙夢。

    此章言黃昏。

    (《詞選》) “雨後卻斜陽”句,餘韻。

    “無聊獨倚門”句,收束。

    (《詞辨》) 其十二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

    深處麝煤長,卧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

    花露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校〕“花露”,王本作“花落”。

     〔評〕此自卧時至曉,所謂“相憶夢難成”也。

    (《詞選》)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珑日,萬枝香袅紅絲拂。

    閑夢憶金堂,滿庭芳草長。

    繡簾垂,眉黛遠山綠。

    春水渡溪橋,憑闌魂欲銷。

     〔注〕《詩》:“焉得谖草,言樹之背。

    ”注,谖一作萱。

    萱草令人忘憂。

     嵇康文:“合歡蠲忿。

    ”注,合歡一名夜合。

    又名合昏。

     《栩莊漫記》:湯若士《花間集評本》謂“靥為面上黑子”,又謂“捕魚具也”,非是。

    乃纓絡之屬,系于簾底如垂纓然。

    若釋為魚網,義不可通。

     《西京雜記》:司馬相如妻文君,臉際常若芙蓉,眉黛如望遠山。

    時人效畫遠山眉。

     《飛燕外傳》:合德為薄眉,号遠山黛。

     〔評〕此章正寫夢。

    垂簾,憑闌,皆夢中情事,正應“人勝參差”三句。

    (《詞選》) 其十四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濃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

    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評〕十四調中,如“團”字,“留”字,“冷”字,皆一字法。

    如“惹夢”,如“香雪”,皆二字法。

    如“當山額”,如“金靥臉”,皆三字法。

    四五六字皆有法,解人當自知之。

    不能悉記。

    (湯顯祖) 此言夢醒。

    “春恨正關情”與五章“春夢正關情”,相對雙鎖。

    “青鎖金堂”“故國吳宮”,略露寓意。

    (《詞選》) “春恨”二語是兩層。

    言春恨正自關情,況又獨居畫樓而聞殘點之聲乎?(《白雨齋詞評》) 《菩薩蠻》十四首中,全首無生硬字句而複饒绮怨者,當推“南園滿地”“夜來皓月”二阕。

    餘有佳句而無章,非全璧也。

    (《栩莊漫記》) 更漏子六首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鹧鸪。

    香霧薄,透簾幕,惆怅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注〕按《唐音癸簽》謂“李德裕鎮浙日,悼亡妓謝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詞,撰《謝秋娘曲》”,詞人乃以“謝娘”“謝家”諸稱為妓女妓館之别名矣。

     〔評〕飛卿《玉樓春》《更漏子》,最為擅長之作。

    (尤侗) 此三首亦《菩薩蠻》之意。

    “驚塞雁”三句,言歡不同,興下“夢長君不知”也。

    (《詞選》) “驚塞雁”三句。

    此言苦者自苦,樂者自樂。

    (《白雨齋詞話》) 全詞意境尚佳,惜“畫屏金鹧鸪”一句強植其間,文理均因而杆格矣。

    (《栩莊漫記》) 其二 星鬥稀,鐘鼓歇,簾外曉莺殘月。

    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虛閣上,倚闌望,還是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評〕“簾外曉莺殘月”妙矣。

    而“楊柳岸、曉風殘月”更過之。

    宋詩遠不及唐,而詞多不讓。

    其故殆不可解。

    (湯顯祖) “蘭露重”三句,與“塞雁城烏”義同。

    (《詞選》) “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此言盛者自盛,衰者自衰。

    亦即上章苦樂之意。

    颠倒言出,純是風人章法。

    特改換面目,人自不覺耳。

    (《白雨齋詞話》) 其三 金雀钗,紅粉面,花裡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

    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校〕“暫時”王本字作“暫如”。

     其四 相見稀,相憶久,眉淺淡煙如柳。

    垂翠幕,結同心,待郎熏繡衾。

    城上月,白如雪,蟬鬓美人愁絕。

    宮樹暗,鵲橋橫,玉簽初報明。

     〔注〕《古詩》: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淮南子》: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

     《風俗記》: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相傳七日鵲首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

     〔評〕口頭語,平衍不俗,亦是填詞當家。

    (湯顯祖) “蟬鬓美人愁絕”,果是妙語。

    飛卿《更漏子》《河渎神》,凡兩見之,李空同所謂自家物,終久還來耶。

    (《花草蒙拾》) 飛卿詞中重句重意,屢見《花間集》中,由于意境無多,造句過求妍麗,故有此弊,不僅“蟬鬓美人”一句已也。

    (《栩莊漫記》) 其五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

    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注〕《潤州志》:揚子江一名京江,江從蜀來,數千裡至京口。

    京口今丹陽。

     《春秋元命苞》:玉衡北兩星為玉繩。

    張衡賦:上飛闼而仰眺,正睹瑤光與玉繩。

     〔校〕“京口”,王本作“西陵”。

     〔評〕“兩行征雁分”句好。

    (湯顯祖) 其六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鬓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甚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注〕《尊前集》以此詞為馮延巳作。

    “香”作“煙”。

    “照”作“對”。

    “正”作“最”。

     〔評〕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

    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

    (《詞辨》) 胡元任謂庭筠工于造語,極為奇麗。

    然如《更漏子》“梧桐樹”數句,語彌淡,情彌苦。

    非奇麗為佳矣。

    (《賭棋山莊詞話》) 飛卿《更漏子》三章,自是絕唱。

    而後人獨賞其末章數語。

    胡元任雲:“飛卿工于造語,極為奇麗。

    《更漏子》尤佳。

    ”即指“梧桐樹”數語也。

    不知“梧桐樹”數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二章之圓。

    胡氏不知詞,故以奇麗目飛卿。

    且以此章為飛卿之冠,淺視飛卿者也。

    後人從而和之,何耶?(《白雨齋詞話》) 遣詞凄豔,是飛卿本色。

    結三語開宋人先聲。

    (《白雨齋詞評》) 飛卿此詞,自是集中之冠,尋常情景,寫來凄婉動人,全由秋思離情為其骨幹。

    宋人“枕前淚共窗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本此而轉成淡薄。

    溫詞如此凄麗有情緻不為設色所累者,寥寥可數也。

    溫韋并稱,賴有此耳。

    (《栩莊漫記》) 歸國謠二首 香玉,翠鳳寶钗垂。

    钿筐交勝金粟,越羅春水渌。

    畫堂照簾殘燭,夢餘更漏促。

    謝娘無限心曲,曉屏山斷續。

     〔注〕《格物叢話》:桂花一名金粟。

    以花蕊如金粟點綴枝頭。

    故名。

     〔校〕“钿筐”句,玄覽齋本“筐”字作“”。

     〔評〕此詞及下一首,除堆積麗字外,情境俱屬下劣。

    (《栩莊漫記》) 其二 雙臉,小鳳戰篦金飐豔。

    舞衣無力風斂,藕絲秋色染。

    錦帳繡帏斜掩,露珠清曉簟。

    粉心黃蕊花靥,黛眉山兩點。

     酒泉子四首 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

    憑闌幹,窺細浪。

    雨潇潇。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銀屏,垂翠箔。

    度春宵。

     〔注〕《楚辭》:“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注謂洞房深邃之室也。

     〔評〕銀屏翠箔麗矣,奈洞房寂寞度春宵何!(《栩莊漫記》) 其二 日映紗窗,金鴨小屏山碧。

    故鄉春,煙霭隔。

    背蘭釭。

    宿妝惆怅倚高閣,千裡雲影薄。

    草初齊,花又落。

    燕雙雙。

     〔校〕“金鴨”句,王本“碧”字阙。

     其三 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風又起。

    杏花稀。

    玉钗斜篸雲鬟重,裙上金縷鳳。

    八行書,千裡夢。

    雁南飛。

     〔注〕《後漢書》:窦融玄孫章,與馬融崔瑗同好。

    融與章書,惟一紙,紙八行。

     〔校〕“雲鬓重”句,王本“重”字作“髻”。

     “裙上”句,一作“裙上縷金雙鳳”。

     〔評〕坌四詞中,纖詞麗語,轉折自如,能品也。

    (湯顯祖) “月孤明”三句中有多少層折,情詞凄楚。

    (《白雨齋詞評》) 其四 羅帶惹香,猶系别時紅豆。

    淚痕新,金縷舊。

    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

    綠陰濃,芳草歇。

    柳花狂。

     〔注〕《吳都賦》:“相思之樹。

    ”注,即紅豆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