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唐人詩短論三章

關燈
抗日戰争,即使我本是賴漢,也要把你強國熬爬下,這也是對未來的追求。

    你生活經驗愈豐富,你愈覺得此話有意義。

    韓氏此四句不僅對未來有一種希冀(但若隻希望還是消極,希望煮熟的鴨子飛到嘴邊,那不成),而且是一種追求——“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尋”,為将來而努力,對未來的追求,十個字真有力。

    “獨”、“宿”連用兩入聲,濁得很。

    凡濁人都有一股牛勁——我吊死這棵樹上,我非吊死這棵樹上不可。

    聰明人不成功,便吃虧沒有牛勁。

    “到死誓相尋”,五個字除“到”字是舌頭音,四個齒音字,真有力,咬牙說出的。

    “此生終獨宿”一句,亦舌頭音或齒音。

     我們今天這樣講韓氏此詩絕不錯,但韓氏當年或并未如此想,隻是“誠于中,而形于外”。

     韓偓的《香奁集》并不能一概說是輕薄,後來學他的人學壞了。

    他的詩“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尋”寫得真嚴肅。

    做事業、做學問,應有此精神,失敗也認了。

    他的詩“臨軒一盞悲春酒”(《惜花》),如何是玩物喪志?接下去一句——“明日池塘是綠蔭”,大方,沉重。

     *** [1]《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全詩如下:“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 [2]知之:喬知之,生卒年不詳,唐武後時為左補阙。

     [3]通草花:以植物通草為主要原材料加工制成的人造花。

     [4]沈歸愚(1673—1769):字确士,号歸愚,清代詩人。

    論詩主“格調”,提倡“溫柔敦厚”之詩教,著有《沈歸愚詩文全集》等。

     [5]克文(1025—1102):号雲庵,北宋臨濟宗黃龍派高僧。

    死後賜号“真淨”,後人習稱“真淨克文”。

    《古尊宿語錄》記載:“(真淨禅師)良久乃喝雲:‘昔日大覺世尊,起道樹詣鹿苑,為五比丘轉四谛法輪,唯僮陳如最初悟道。

    貧道今日向新豐洞裡,隻轉個拄杖子。

    ’遂拈拄杖向禅床左畔雲:‘還有最初悟道底麼?’良久雲:‘可謂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

    ’喝一喝下座。

    ” [6]漁洋(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漁洋山人,清代詩人、詩論家。

    論詩主“神韻”。

     [7]簡齋(1090—1138):字去非,号簡齋,南北宋之際詩人。

     [8]左拉(1840—1902):法國19世紀作家,自然主義文學領袖,代表作品為大型長篇系列小說《盧貢-馬卡爾家族》。

     [9]佛羅貝爾(1821—1880):今譯為福樓拜,法國19世紀中葉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

     [10]莫泊桑(1850—1893):法國19世紀後半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項鍊》等。

    其師為福樓拜。

     [11]元遺山(1190—1257):字裕之,号遺山,世稱遺山先生,金末元初文學家、批評家,仿杜甫《戲為六絕句》體例作《論詩絕句三十首》。

     [12]加藤武雄(1888—1956):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新興藝術派代表作家。

     [13]賈波林(1889—1977):今譯為卓别林,美國無聲電影時期喜劇學派的主要成員,現代喜劇電影的奠基者。

     [14]陸克(1893—1971):今譯為勞埃德,美國無聲電影時期喜劇學派的主要成員。

     [15]哈代(1892—1957)、勞瑞(1890—1965):美國喜劇演員,二人一胖一瘦,被譽為世界喜劇電影史上第一對著名的喜劇搭檔明星。

     [16]歌德(1749—1832):18世紀德國詩人、劇作家,“狂飙突進運動”主将。

    《法斯特》,今譯為《浮士德》,歌德所作詩劇,主要描寫浮士德一生探索真理的痛苦經曆。

     [17]但丁(1265—1321):意大利作家,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代表作為長詩《神曲》,主要描寫但丁夢中幻遊地獄、煉獄和天堂的經曆。

     [18]孟東野(751—814):孟郊,字東野,唐中葉苦吟詩人,有“詩囚”之稱。

    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19]陳後山(1053—1102):字履常,号後山居士,“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

     [20]亞曆山大(公元前356—323):古代馬其頓國王。

    即位後率軍征讨四方,建立起地跨歐、非、亞三大洲的亞曆山大帝國。

     [21]魯迅《墳·娜拉走後怎樣》:“為了這希望,要使人練敏了感覺來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靈魂來目睹他自己的腐爛的屍骸。

    ” [22]楊誠齋(1127—1206):字廷秀,号誠齋。

    與陸遊、範成大、尤袤并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23]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齋名秋明、匏瓜,現代學者、教育家、書法家,曾執教于北京大學,顧随之師,著有《秋明集》。

    “兩重袍子當袈裟”,為沈尹默和周作人《五十自壽詩》中句。

     [24]維摩诘:古印度佛教居士,其名為梵文Vimalakīrti音譯之略稱,意譯為“淨名”、“無垢稱”,意即以潔淨無染而著稱的人。

    《維摩诘經》為大乘佛教早期經典之一,共3卷14品,以維摩诘居士命名。

     [25]見劉攽《中山詩話》:“王丞相嗜諧谑。

    一日,論沙門道因曰:‘投老欲依僧。

    ’客遽對曰:‘急則抱佛腳。

    ’”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詩一句。

    ’客亦曰:‘“急則抱佛腳”,是俗諺全語。

    上去“投”下去“腳”,豈不對也?’王大笑。

    ” [26]廣長舌:佛教術語,《大智度論》卷八:“是時佛出廣長舌,覆面上至發際,語婆羅門言:‘汝見經書,頗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語不?’” [27]清淨身:佛教術語。

    《華嚴經·探玄記》卷八:“淨德内充,名清淨身。

    ” [28]見《五燈會元》卷四載趙州從谂禅師事:“真定帥王公攜諸子入院,師坐而問曰:‘大王會麼?’王曰:‘不會。

    ’師曰:‘自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