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宋詞選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其學。
至周濟《宋四家詞選》出,加以擴充,而詞派以成,此清詞之一大關鍵也。
(參考拙作《論常州詞派》) 木蘭花慢 楊花 儘飄零盡了,何人解當花看?正風避重簾,雨迴深幕,雲護輕幡。
尋他一春伴侶,隻斷紅相識夕陽間。
未忍無聲委地,將低重又飛還。
疏狂情性,算淒涼耐得到春闌。
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稱清寒。
收將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繞雲山。
看取青青池畔,淚痕點點凝斑。
【評】 譚獻曰:撮兩宋之菁英。
(《篋中詞》三) 水調歌頭 五首 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
閑來閲遍花影,惟有月鈎斜。
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
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飄然去,吾與汝,泛雲槎。
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難道春花開落,更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
(榆案:依律應上二下三,此句作上一下四,殊爲不合。
)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
百年復幾許?慷慨一何多!子當爲我擊築,我爲子高歌。
招手海邊鷗鳥,看我胸中雲夢,蔕芥近如何?楚越等閒耳,肝膽有風波。
生平事,天付與,且婆娑。
幾人塵外相視,一笑醉顔酡。
看到浮雲過了,又恐堂堂歲月,一擲去如梭。
勸子且秉燭,爲駐好春過。
疏簾捲春曉,胡蝶忽飛來。
遊絲飛絮無緒,亂點碧雲釵。
腸斷江南春思,黏著天涯殘夢,賸有首重回。
銀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羅帷卷,明月入,似人開。
一尊屬月起舞,流影入誰懷?迎得一鈎月到,送得三更月去,鶯燕不相猜。
但莫憑欄久,重露濕蒼苔。
今日非昨日,明日復何如?朅來真悔何事,不讀十年書。
爲問東風吹老,幾度楓江蘭徑,千裡轉平蕪。
寂寞斜陽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隻斯須。
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緑遍,三月雨中紅透,天地入吾廬。
容易衆芳歇,莫聽子規呼。
長鑱白木柄,劚破一庭寒。
三枝兩枝生緑,位置小窗前。
要使花顔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
何必蘭與菊,生意總欣然。
曉來風,夜來雨,晚來煙。
是他釀就春色,又斷送流年。
(榆案:此句句律誤同前。
)便欲誅茅江上,隻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憐。
歌罷且更酌,與子繞花間。
【評】 譚獻曰:胸襟學問,醖釀噴薄而出,賦手文心,開倚聲家未有之境。
(《篋中詞》三) 陳廷焯曰:臯文《水調歌頭》五章,既沉鬱,又疏快,最是高境。
陳、朱雖工詞,究曾到此地步否?不得以其非專門名家少之。
熱腸鬱思,若斷仍連,全自風、騷變出。
(《白雨齋詞話》四) 相見歡 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隻合安排愁緒送春歸。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
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評】 譚獻曰:信手拈來。
(《篋中詞》三) 木蘭花慢 遊絲同舍弟翰風作 是春魂一縷,銷不盡,又輕飛。
看曲曲迴腸,愁儂未了,又待憐伊。
東風幾回暗翦,儘纏綿未忍斷相思。
除有沉煙細裊,閑來情緒還知。
家山何處?爲春工容易到天涯。
但牽得春來,何曾繫住?依舊春歸。
殘紅更無消息,便從今休要上花枝。
待祝梁間燕子,銜他深度簾絲。
【評】 譚獻曰:屈曲洞達。
(《篋中詞》三) 玉樓春 一春長放秋千靜,風雨和愁都未醒。
裙邊餘翠掩重簾,釵上落紅傷晚鏡。
朝雲卷盡雕闌暝,明月還來照孤憑。
東風飛過悄無蹤,卻被楊花微送影。
【評】 譚獻曰:善學子野。
(《篋中詞》三) 風流子 出關見桃花 海風吹瘦骨,單衣冷四月出榆關。
看地盡塞垣,驚沙北走;山侵溟渤,疊障東還。
人何在?柳柔搖不定,草短緑應難。
一樹桃花,向人獨笑;頽垣短短,曲水彎彎。
東風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
不爲尋春較遠,辜負春闌。
念玉容寂寞,更無人處,經他風雨,能幾多番?欲附西來驛使,寄與春看。
右張惠言詞十首,録自《茗柯詞》。
張琦 〔小傳〕 張琦字翰風,江蘇陽湖人。
初名翊,號宛鄰。
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舉人,歷署鄒平、章丘、館陶知縣,所至有政績。
工詩、詞、古文及分隸,尤精輿地之學,兼善醫。
詞與兄惠言齊名,以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生,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卒。
著有《戰國策釋地》、《素問釋義》、《宛鄰文集》、《立山詞》等書。
摸魚兒 漸黃昏楚魂愁斷,啼鵑早又相喚。
芳心欲寄天涯路,無奈水遙山遠!春過半,看絲影花痕,罥盡青苔院。
好春一片,隻付與輕狂,蜂兒蝶子,吹送午塵暗。
關山客,漫説歸期易算,知他多少悽怨?不曾真個東風妒,已是燕殘鶯懶。
春晼晚,怕花雨朝來,一霎方塘滿。
嫣紅誰伴?儘倚遍回闌,暮雲過盡,空有淚如霰。
【評】 譚獻曰:風刺隱然。
(《篋中詞》三) 南浦 驚回殘夢,又起來清夜正三更。
花影一枝枝瘦,明月滿中庭。
道是江南綺陌,卻依然小閣倚銀屏。
悵海棠已老,心期難問,何處望高城? 忍記當時歡聚,到花時長此托春醒。
别恨而今誰訴?梁燕不曾醒。
簾外依依香絮,算東風吹到幾時停?向鴛衾無奈,啼鵑又作斷腸聲。
【評】 譚獻曰:所謂深美閎約。
(《篋中詞》三) 右張琦詞二首,録自《立山詞》。
〔集評〕 譚獻曰:翰豐與哲兄同撰《宛鄰詞選》,雖町畦未盡,而奧窔始開。
其所自爲,大雅遒逸,振北宋名家之緒。
其子仲遠序《同聲集》有雲:“嘉慶以來名家,均從此出,”信非虛語。
周止齋益窮正變,潘四農又持異論,要之倚聲之學,由二張而始尊耳。
(《篋中詞》三) 嚴元照 〔小傳〕 嚴元照字修能,一字九能,浙江歸安人。
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生。
十歲能作四體書,有奇童之目。
緻力經傳,絶意仕進,於聲音訓詁之學,多所闡發。
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卒。
著有《爾雅匡名》、《娛親雅言》等書,及《柯家山館詞》。
朱孝臧題雲:“娛親暇,餘事作詞人。
廿載柯家山下客,空齋畫扇亦前因,成就苦吟身。
”(《彊邨語業》卷三)亦見其品格之高矣。
念奴嬌 紅樓珠箔,護輕寒四面,垂垂不卷。
鴛甃幾番連夜雨,添了曉妝春倦。
柳待搖波,梅還慳雪,未覺東風軟。
橫塘路迥,踏青情緒先懶。
望極迢遞春江,歸帆何處?芳草和天遠。
欲寄天涯無好夢,夢與行雲都斷。
鸞鏡塵昏,獸鑪香冷,蕉萃無人管。
西園華事,一年判付鶯燕。
【評】 譚獻曰:過變以下,沉鬱頓挫。
(《篋中詞續》二) 定風波 擬六一詞 一寸光陰一寸金,養華天氣半晴陰。
莫管新來人漸老,還要,玉觴華下十分深。
往事分明還記得,傾國,清歌一曲墮瑤簪。
幾日懨懨成酒病,休問,去年華放到而今。
【評】 顧翰曰:深情以淺語出之,使人低迴不盡。
(《篋中詞續》二引) 右嚴元照詞二首,録自《柯家山館詞》。
鄧廷楨 〔小傳〕 鄧廷楨字嶰筠,江蘇江寧人。
嘉慶進士,道光間官兩廣總督。
時值禁煙,與英人六接戰,英船皆傷退,終其任不得入虎門。
後調閩浙。
坐事戍伊犂。
旋召回,官至陝西巡撫,精吏治,有神明稱。
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卒。
距生乾隆四十(一七七五)年,年七十二。
著有《詩雙聲疊韻譜》、《説文解字雙聲疊韻譜》等書。
宋翔鳳序其《雙研齋詞》雲:“先生持節數省,潔清自守,居處飲食,一如寒素,胸次坦白,耆欲尤鮮。
惟於音律,殆由夙授,分刌節度,有顧曲風,而於古人之詞,靡不博綜。
其自製詞則雍容和諧,寫其一往。
纖揱之音,逖濫之響,與塵坌而共洗,偕風露而俱清,雖所存無多,而所托甚遠。
”頗能道出嶰筠詞之深緻。
買陂塘 贖裘 悔殘春爐邊買醉,豪情脫與將去。
雲煙過眼尋常事,怎奈天寒歲暮!寒且住!待積取叉頭,還爾綈袍故。
喜餘又怒。
悵子母頻權,皮毛細相,鬥擻已微蛀。
銅鬥熨,皺似春波無數,酒痕襟上猶涴。
歸來未負三年約,死死生生漫訴。
凝睇處,嘆毳幕氊廬,久把文姬誤。
花風幾度?怕白袷新翻,青蚨欲化,重賦贈行句。
【評】 譚獻曰:姿態橫生。
(《篋中詞續》) 高陽臺 玉泉山燕集 逕轉疏花,畦連寒菜,籃輿一路秋光。
琴築聲清,泠泉緩瀉鴛漿。
憑高莫向闌幹倚,倚闌幹容易斜陽。
寫閒情,細把金英,淺醉瑤觴。
欃槍未掃鐃歌唱,嘆軍符憔悴,戰壘蒼涼。
飲至筵開,愁聽滿耳伊涼。
卻憐老圃霜華重,怕孤他晚節幽香。
乍歸來,燈火城南,澹月昏黃。
【評】 譚獻曰:竟有新亭之淚。
(《篋中詞續》) 好事近 雲母小窗虛,窗濾金波疑濕。
搖曳柳煙如夢,蕩一絲寒碧。
天涯猶有未歸人,遙夜耿相憶。
料得平沙孤艇,聽征鴻嘹嚦。
【評】 譚獻曰:韻勝。
(《篋中詞續》) 水龍吟 雪中登大觀亭 關河凍合梨雲,衝寒猶試連錢騎。
思量舊夢,黃梅聽雨,危闌倦倚。
被氅重來,不分明處,可憐煙水。
算夔巫萬裡,金焦兩點,誰説與,蒼茫意? 卻憶蛟臺往事,耀弓刀舳艫天際。
而今賸了,低迷魚艇,模黏雁字。
我輩登臨,殘山送暝,遠江延醉。
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瓊瑤碎。
換巢鸞鳳 少穆(林則徐)留鎮兩粵,而餘承乏三江,臨行賦此。
梅嶺煙宵,正南枝意懶,北蕊香饒。
甚因催燕睇?底事趁鴻遙?頭番消息恰春朝。
蓼汀杏梁,青雲換巢。
離亭柳,漫綰綫繫人蘭棹。
思悄,波渺渺。
簫鼓月明,何處長安道?洗手諳姑,畫眉詢婿,三日情懷應惱。
新婦無端置車帷,故山還許尋芳草。
珠瀛清,者襟期兩地都曉。
酷相思 寄懷少穆 百五佳期過也未?但笳吹,催千騎。
看珠澥盈盈分兩地。
君住也,緣何意?儂去也,緣何意? 召緩徵和醫並至。
眼下病,肩頭事,怕愁重如春擔不起。
儂去也,心應碎!君住也,心應碎! 【評】 譚獻曰:三事大夫,憂生念亂,“敦我”之嘆,其氣已餒。
(《篋中詞續》) 右鄧廷楨詞六首,録自江寧鄧氏精刊本《雙硯齋詞》。
〔集評〕 譚獻曰:鄧嶰筠督部《雙研齋詞》,宋於廷序之。
忠誠悱惻,咄唶乎騷人,徘徊乎變雅,將軍白髮之章,門掩黃昏之句,後有論世知人者,當以爲歐、範之亞也。
(《復堂日記》) 董士錫 〔小傳〕 董士錫字晉卿,一字損甫,江蘇武進人。
嘉慶副貢生,候選直隸州州判。
從其舅張惠言學,工古文、詩、賦,兼善填詞,精虞氏《易》。
河督黎世垿聘修《續行水金鑒》。
著有《齊物論齋集》。
木蘭花慢 武林歸舟中作 看斜陽一縷,剛送得,片帆歸。
正岸繞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閑堤。
依稀是誰相憶?但輕魂如夢逐煙飛。
贏得雙雙淚眼,從教涴盡羅衣。
江南幾日又天涯,誰與寄相思?悵夜夜霜花,空林開遍,也隻儂知。
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總是别離時。
惟有醉將醽醁,任他柔櫓輕移。
疏影 庭中桂華盛開,因憶往歲偕亡友江安甫吳山之遊,感而賦此
至周濟《宋四家詞選》出,加以擴充,而詞派以成,此清詞之一大關鍵也。
(參考拙作《論常州詞派》) 木蘭花慢 楊花 儘飄零盡了,何人解當花看?正風避重簾,雨迴深幕,雲護輕幡。
尋他一春伴侶,隻斷紅相識夕陽間。
未忍無聲委地,將低重又飛還。
疏狂情性,算淒涼耐得到春闌。
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稱清寒。
收將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繞雲山。
看取青青池畔,淚痕點點凝斑。
【評】 譚獻曰:撮兩宋之菁英。
(《篋中詞》三) 水調歌頭 五首 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
閑來閲遍花影,惟有月鈎斜。
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
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飄然去,吾與汝,泛雲槎。
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難道春花開落,更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
(榆案:依律應上二下三,此句作上一下四,殊爲不合。
)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
百年復幾許?慷慨一何多!子當爲我擊築,我爲子高歌。
招手海邊鷗鳥,看我胸中雲夢,蔕芥近如何?楚越等閒耳,肝膽有風波。
生平事,天付與,且婆娑。
幾人塵外相視,一笑醉顔酡。
看到浮雲過了,又恐堂堂歲月,一擲去如梭。
勸子且秉燭,爲駐好春過。
疏簾捲春曉,胡蝶忽飛來。
遊絲飛絮無緒,亂點碧雲釵。
腸斷江南春思,黏著天涯殘夢,賸有首重回。
銀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羅帷卷,明月入,似人開。
一尊屬月起舞,流影入誰懷?迎得一鈎月到,送得三更月去,鶯燕不相猜。
但莫憑欄久,重露濕蒼苔。
今日非昨日,明日復何如?朅來真悔何事,不讀十年書。
爲問東風吹老,幾度楓江蘭徑,千裡轉平蕪。
寂寞斜陽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隻斯須。
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緑遍,三月雨中紅透,天地入吾廬。
容易衆芳歇,莫聽子規呼。
長鑱白木柄,劚破一庭寒。
三枝兩枝生緑,位置小窗前。
要使花顔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
何必蘭與菊,生意總欣然。
曉來風,夜來雨,晚來煙。
是他釀就春色,又斷送流年。
(榆案:此句句律誤同前。
)便欲誅茅江上,隻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憐。
歌罷且更酌,與子繞花間。
【評】 譚獻曰:胸襟學問,醖釀噴薄而出,賦手文心,開倚聲家未有之境。
(《篋中詞》三) 陳廷焯曰:臯文《水調歌頭》五章,既沉鬱,又疏快,最是高境。
陳、朱雖工詞,究曾到此地步否?不得以其非專門名家少之。
熱腸鬱思,若斷仍連,全自風、騷變出。
(《白雨齋詞話》四) 相見歡 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隻合安排愁緒送春歸。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
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評】 譚獻曰:信手拈來。
(《篋中詞》三) 木蘭花慢 遊絲同舍弟翰風作 是春魂一縷,銷不盡,又輕飛。
看曲曲迴腸,愁儂未了,又待憐伊。
東風幾回暗翦,儘纏綿未忍斷相思。
除有沉煙細裊,閑來情緒還知。
家山何處?爲春工容易到天涯。
但牽得春來,何曾繫住?依舊春歸。
殘紅更無消息,便從今休要上花枝。
待祝梁間燕子,銜他深度簾絲。
【評】 譚獻曰:屈曲洞達。
(《篋中詞》三) 玉樓春 一春長放秋千靜,風雨和愁都未醒。
裙邊餘翠掩重簾,釵上落紅傷晚鏡。
朝雲卷盡雕闌暝,明月還來照孤憑。
東風飛過悄無蹤,卻被楊花微送影。
【評】 譚獻曰:善學子野。
(《篋中詞》三) 風流子 出關見桃花 海風吹瘦骨,單衣冷四月出榆關。
看地盡塞垣,驚沙北走;山侵溟渤,疊障東還。
人何在?柳柔搖不定,草短緑應難。
一樹桃花,向人獨笑;頽垣短短,曲水彎彎。
東風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
不爲尋春較遠,辜負春闌。
念玉容寂寞,更無人處,經他風雨,能幾多番?欲附西來驛使,寄與春看。
右張惠言詞十首,録自《茗柯詞》。
張琦 〔小傳〕 張琦字翰風,江蘇陽湖人。
初名翊,號宛鄰。
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舉人,歷署鄒平、章丘、館陶知縣,所至有政績。
工詩、詞、古文及分隸,尤精輿地之學,兼善醫。
詞與兄惠言齊名,以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生,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卒。
著有《戰國策釋地》、《素問釋義》、《宛鄰文集》、《立山詞》等書。
摸魚兒 漸黃昏楚魂愁斷,啼鵑早又相喚。
芳心欲寄天涯路,無奈水遙山遠!春過半,看絲影花痕,罥盡青苔院。
好春一片,隻付與輕狂,蜂兒蝶子,吹送午塵暗。
關山客,漫説歸期易算,知他多少悽怨?不曾真個東風妒,已是燕殘鶯懶。
春晼晚,怕花雨朝來,一霎方塘滿。
嫣紅誰伴?儘倚遍回闌,暮雲過盡,空有淚如霰。
【評】 譚獻曰:風刺隱然。
(《篋中詞》三) 南浦 驚回殘夢,又起來清夜正三更。
花影一枝枝瘦,明月滿中庭。
道是江南綺陌,卻依然小閣倚銀屏。
悵海棠已老,心期難問,何處望高城? 忍記當時歡聚,到花時長此托春醒。
别恨而今誰訴?梁燕不曾醒。
簾外依依香絮,算東風吹到幾時停?向鴛衾無奈,啼鵑又作斷腸聲。
【評】 譚獻曰:所謂深美閎約。
(《篋中詞》三) 右張琦詞二首,録自《立山詞》。
〔集評〕 譚獻曰:翰豐與哲兄同撰《宛鄰詞選》,雖町畦未盡,而奧窔始開。
其所自爲,大雅遒逸,振北宋名家之緒。
其子仲遠序《同聲集》有雲:“嘉慶以來名家,均從此出,”信非虛語。
周止齋益窮正變,潘四農又持異論,要之倚聲之學,由二張而始尊耳。
(《篋中詞》三) 嚴元照 〔小傳〕 嚴元照字修能,一字九能,浙江歸安人。
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生。
十歲能作四體書,有奇童之目。
緻力經傳,絶意仕進,於聲音訓詁之學,多所闡發。
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卒。
著有《爾雅匡名》、《娛親雅言》等書,及《柯家山館詞》。
朱孝臧題雲:“娛親暇,餘事作詞人。
廿載柯家山下客,空齋畫扇亦前因,成就苦吟身。
”(《彊邨語業》卷三)亦見其品格之高矣。
念奴嬌 紅樓珠箔,護輕寒四面,垂垂不卷。
鴛甃幾番連夜雨,添了曉妝春倦。
柳待搖波,梅還慳雪,未覺東風軟。
橫塘路迥,踏青情緒先懶。
望極迢遞春江,歸帆何處?芳草和天遠。
欲寄天涯無好夢,夢與行雲都斷。
鸞鏡塵昏,獸鑪香冷,蕉萃無人管。
西園華事,一年判付鶯燕。
【評】 譚獻曰:過變以下,沉鬱頓挫。
(《篋中詞續》二) 定風波 擬六一詞 一寸光陰一寸金,養華天氣半晴陰。
莫管新來人漸老,還要,玉觴華下十分深。
往事分明還記得,傾國,清歌一曲墮瑤簪。
幾日懨懨成酒病,休問,去年華放到而今。
【評】 顧翰曰:深情以淺語出之,使人低迴不盡。
(《篋中詞續》二引) 右嚴元照詞二首,録自《柯家山館詞》。
鄧廷楨 〔小傳〕 鄧廷楨字嶰筠,江蘇江寧人。
嘉慶進士,道光間官兩廣總督。
時值禁煙,與英人六接戰,英船皆傷退,終其任不得入虎門。
後調閩浙。
坐事戍伊犂。
旋召回,官至陝西巡撫,精吏治,有神明稱。
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卒。
距生乾隆四十(一七七五)年,年七十二。
著有《詩雙聲疊韻譜》、《説文解字雙聲疊韻譜》等書。
宋翔鳳序其《雙研齋詞》雲:“先生持節數省,潔清自守,居處飲食,一如寒素,胸次坦白,耆欲尤鮮。
惟於音律,殆由夙授,分刌節度,有顧曲風,而於古人之詞,靡不博綜。
其自製詞則雍容和諧,寫其一往。
纖揱之音,逖濫之響,與塵坌而共洗,偕風露而俱清,雖所存無多,而所托甚遠。
”頗能道出嶰筠詞之深緻。
買陂塘 贖裘 悔殘春爐邊買醉,豪情脫與將去。
雲煙過眼尋常事,怎奈天寒歲暮!寒且住!待積取叉頭,還爾綈袍故。
喜餘又怒。
悵子母頻權,皮毛細相,鬥擻已微蛀。
銅鬥熨,皺似春波無數,酒痕襟上猶涴。
歸來未負三年約,死死生生漫訴。
凝睇處,嘆毳幕氊廬,久把文姬誤。
花風幾度?怕白袷新翻,青蚨欲化,重賦贈行句。
【評】 譚獻曰:姿態橫生。
(《篋中詞續》) 高陽臺 玉泉山燕集 逕轉疏花,畦連寒菜,籃輿一路秋光。
琴築聲清,泠泉緩瀉鴛漿。
憑高莫向闌幹倚,倚闌幹容易斜陽。
寫閒情,細把金英,淺醉瑤觴。
欃槍未掃鐃歌唱,嘆軍符憔悴,戰壘蒼涼。
飲至筵開,愁聽滿耳伊涼。
卻憐老圃霜華重,怕孤他晚節幽香。
乍歸來,燈火城南,澹月昏黃。
【評】 譚獻曰:竟有新亭之淚。
(《篋中詞續》) 好事近 雲母小窗虛,窗濾金波疑濕。
搖曳柳煙如夢,蕩一絲寒碧。
天涯猶有未歸人,遙夜耿相憶。
料得平沙孤艇,聽征鴻嘹嚦。
【評】 譚獻曰:韻勝。
(《篋中詞續》) 水龍吟 雪中登大觀亭 關河凍合梨雲,衝寒猶試連錢騎。
思量舊夢,黃梅聽雨,危闌倦倚。
被氅重來,不分明處,可憐煙水。
算夔巫萬裡,金焦兩點,誰説與,蒼茫意? 卻憶蛟臺往事,耀弓刀舳艫天際。
而今賸了,低迷魚艇,模黏雁字。
我輩登臨,殘山送暝,遠江延醉。
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瓊瑤碎。
換巢鸞鳳 少穆(林則徐)留鎮兩粵,而餘承乏三江,臨行賦此。
梅嶺煙宵,正南枝意懶,北蕊香饒。
甚因催燕睇?底事趁鴻遙?頭番消息恰春朝。
蓼汀杏梁,青雲換巢。
離亭柳,漫綰綫繫人蘭棹。
思悄,波渺渺。
簫鼓月明,何處長安道?洗手諳姑,畫眉詢婿,三日情懷應惱。
新婦無端置車帷,故山還許尋芳草。
珠瀛清,者襟期兩地都曉。
酷相思 寄懷少穆 百五佳期過也未?但笳吹,催千騎。
看珠澥盈盈分兩地。
君住也,緣何意?儂去也,緣何意? 召緩徵和醫並至。
眼下病,肩頭事,怕愁重如春擔不起。
儂去也,心應碎!君住也,心應碎! 【評】 譚獻曰:三事大夫,憂生念亂,“敦我”之嘆,其氣已餒。
(《篋中詞續》) 右鄧廷楨詞六首,録自江寧鄧氏精刊本《雙硯齋詞》。
〔集評〕 譚獻曰:鄧嶰筠督部《雙研齋詞》,宋於廷序之。
忠誠悱惻,咄唶乎騷人,徘徊乎變雅,將軍白髮之章,門掩黃昏之句,後有論世知人者,當以爲歐、範之亞也。
(《復堂日記》) 董士錫 〔小傳〕 董士錫字晉卿,一字損甫,江蘇武進人。
嘉慶副貢生,候選直隸州州判。
從其舅張惠言學,工古文、詩、賦,兼善填詞,精虞氏《易》。
河督黎世垿聘修《續行水金鑒》。
著有《齊物論齋集》。
木蘭花慢 武林歸舟中作 看斜陽一縷,剛送得,片帆歸。
正岸繞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閑堤。
依稀是誰相憶?但輕魂如夢逐煙飛。
贏得雙雙淚眼,從教涴盡羅衣。
江南幾日又天涯,誰與寄相思?悵夜夜霜花,空林開遍,也隻儂知。
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總是别離時。
惟有醉將醽醁,任他柔櫓輕移。
疏影 庭中桂華盛開,因憶往歲偕亡友江安甫吳山之遊,感而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