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宋詞選一

關燈


    文章贍麗,尤善小詞,詞格與馮延巳相近,風流藴藉,一時莫及。

    蓋北宋初期作家,皆承南唐風氣,殊亦不能出其範圍也。

    有《珠玉詞》,《宋六十家詞本》。

     柳永 雨霖鈴 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一〕無緒,方留戀處,蘭舟〔二〕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三〕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總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一〕帳飲,謂在路途設帳餞别也。

     〔二〕蘭舟,木蘭所製之舟。

     〔三〕凝噎,謂神傷哽噎也。

    噎音咽,食塞咽喉也。

     蝶戀花 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山光殘照裏,無人會得憑闌意。

    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寛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悽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一〕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二〕歸思難收。

    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争知我,倚闌幹處,正恁〔三〕凝愁? 〔一〕苒,音冉,(ㄖㄢ)苒苒與冉冉通,行貌。

     〔二〕渺邈,緜遠貌。

     〔三〕恁,日飲切,音袵,(ㄖㄣ)俗言如此曰恁。

     訴衷情近 雨晴氣爽,竚〔一〕立江樓望處,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

    遙想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

      殘陽裏,脈脈朱闌靜倚。

    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

    愁無際!暮雲過了,秋風老盡,故人千裡,竟日空凝睇!〔二〕 〔一〕竚音注,(ㄓㄨ)久立貌。

     〔二〕睇音第,(ㄊ一)目小視也。

     少年遊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一〕興生疏,酒徒〔二〕蕭索,不似少年時! 〔一〕狎音匣,(ㄒ一ㄚ)戲弄也。

     〔二〕酒徒,酒友也。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字景莊,福建崇安人。

    喜作小詞,而薄於操行。

    遊東都南北二巷,爲新樂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

    仁宗頗好其詞,當時有薦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詞柳三變乎?”曰:“然。

    ”上曰:“且去填詞。

    ”由是不得志,日惟縱遊娼館酒樓間,自稱“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爲辭,始行於世。

    景祐元年及第,官至屯田員外郎,卒于襄陽。

    死之日,家無餘財,羣妓合金葬之於南門外,每春月上冢,謂之“弔柳七。

    ”永爲慢詞創作大家,詞體之拓大,不能不歸功於永。

    惟永爲迎合社會心理,多爲淫褻之辭,至爲世所詬病。

    然其流傳之廣,直至西夏,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永晚年羈旅窮愁,風格一變,用詞體寫景紀事,技術極精,亦詞壇之怪傑也。

    有《樂章集》,《彊邨叢書》本最佳。

     歐陽修 採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緑水逶迤,〔一〕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

    微動漣漪,〔二〕驚起沙禽掠岸飛。

     〔一〕逶音威,迤音移,(一)逶迤,斜去貌。

     〔二〕漣音連,(ㄌ一ㄢ)風吹水成文也。

    漪音移,(一)水波如錦文曰漪。

     又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一〕争妍,〔二〕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欲然。

      蘭橈〔三〕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閒,水闊風高颺管絃。

     〔一〕卉音會,(ㄏㄨ)百草總名。

     〔二〕妍音言,(一ㄢ)容色美好也。

     〔三〕橈音饒,(ㄖㄠ)楫也。

    蘭橈,木蘭樹所製之楫也。

     又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絃,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雲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

    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别有天。

     又 羣芳過後西湖好,狼籍〔一〕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二〕雙燕歸來細雨中。

     〔一〕狼籍亦作狼藉,言散亂不整理也。

     〔二〕櫳音龍,(ㄌㄨㄥ)窗牖也。

     又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巵。

    〔一〕  誰知閒憑闌幹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一〕巵同卮,音知,(ㄓ)酒器。

     又 清明上巳〔一〕西湖好,滿目繁華,争道誰家,緑柳朱輪走鈿車。

    〔二〕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諠譁。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一〕陰曆三月上旬之巳日爲上巳,相傳於是日,水次修禊,祓除不祥。

     〔二〕鈿音田,又去聲,金華也。

    鈿車,車之飾以金華者。

     又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一〕緑蓋〔二〕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巵。

    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裏歸。

     〔一〕幢音牀,(ㄔㄨㄤ)旌旗之屬。

     〔二〕蓋,傘也。

     又 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鷗〔一〕鷺閒眠,應慣尋常聽管絃。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

    誰羨驂鸞?〔二〕人在舟中便是仙。

     〔一〕鷗音歐,水鳥名。

     〔二〕驂音餐,(ㄘㄢ)駕車之馬在兩旁者。

    驂鸞,謂神仙乘鸞上昇也。

     又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一〕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蓮芰〔二〕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一〕塢同隖,(ㄨ)村落中小障也。

     〔二〕芰音記,(ㄐ一)菱也,四角曰芰。

     又 平生爲愛西湖好,來擁朱輪,〔一〕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二〕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一〕朱輪,貴者所乘之車,加以朱漆也。

     〔二〕丁令威化鶴歸遼集華表柱雲:“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 踏莎行 候館〔一〕梅殘,溪橋柳細,草薰〔二〕風揺征轡。

    〔三〕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一〕《周禮注》:“候館,樓可觀望者也。

    ” 〔二〕薰,香氣也。

     〔三〕轡音配,(攵)馬韁也。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幙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一〕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二〕去! 〔一〕章臺在陝西長安縣故城西南隅。

    漢有章臺街,街蓋在臺下。

    詞人多用以代表京都大街。

     〔二〕秋千,與鞦韆同。

     臨江仙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一〕明。

    闌幹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二〕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一〕虹音洪,太陽光線與水氣相映現於天空之彩暈也。

     〔二〕簾旌,簾幙也。

     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一〕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一〕洛城,洛陽城也。

     浣溪沙 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一〕春水浸春雲,碧瑠璃滑浄無塵。

      當路遊絲縈醉客,隔花嗁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一〕溶溶,水盛貌。

     歐陽修(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號六一居士,廬陵人。

    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中天聖八年進士,與尹洙梅堯臣諸人遊,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累擢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神宗朝,以太子少師緻仕,卒,諡文忠。

    修詞學亦從馮延巳來,與晏殊並稱“歐晏。

    ”集中諸作,多與馮氏《陽春集》相混,亦有他人僞託者,要其風格婉麗,實北宋初期名手也。

    所著《六一詞》,亦稱《醉翁琴趣外篇》,又曰《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有《宋六十家詞本》,及雙照樓影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