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關燈
度,和讀詞的方法。

     我們曉得詞是一種最富於音樂性的新詩體,也就是一種最進步的合樂的詩歌,那麽,我們去研究他,究竟應當抱着一種什麽態度?還是把他和尋常的詩歌一例看待呢?還是把他當作一種神秘的東西呢?我想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對的。

    詞雖然也是一種抒情的詩,可是他要受樂曲的支配。

    他的動人的所在,不但是要感情豐富,而且是要有微妙的聲音組織,去打動人們的心坎,而引起同情。

    他的聲韻關係,是比其他任何詩體,要更加重視的。

    詞不叫做“作”而叫做“填”,也就是這個道理。

    詞的歌法,到了宋末元初,漸漸失傳。

    他的曲譜,現在也見不着了。

    我們若是仍舊依着每個詞牌的形式,按照他的“句度”和平仄去填,徒然束縛人們的天才,到底合律不合律,也就無從查考。

    照這樣的做法,那豈不是太神祕了嗎?我們抱着“抱殘守缺”的態度去研究詞,結果是沒有什麽好處的。

     我以爲在現在的時代來研究詞,一方面要抱客觀的態度,把他的特殊組織,弄個清楚,進一步再利用這種組織,加以損益變化,去創造新體樂歌。

    詞可以不必再“填”了,而他的聲調組織,和參差不齊的句法,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

    尤其是想創作新歌的人們,對於這種最富於音樂性的文字,更應該用來做參攷的材料。

     至於讀詞的方法,必得注意下列三點: 1.注意句法, 2.揣摩聲調, 3.翫索詞境。

     詞是用長短不齊的句法組織成功的,一方面要應曲調的節拍,一方面要合人們的口氣。

    所有表情的緩急,説話的神情,和句法都有莫大的關係。

    譬如一樣是四個字一句的,有的應該上一下三,如《水龍吟》這個調子的最後一句,辛棄疾填的是“揾英雄淚”。

    一樣是五個字一句的,有的應該上一下四,如《揚州慢》的第四五兩句,姜夔填的是“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一樣是七個字一句的,有的應該上三下四,如吳文英所填的《風入松》,一句是“一絲柳、一寸柔情,”一句是“有當時、纖手香凝”。

    和這一類的句法,不知多少,都是有關節拍,不容輕易變移的。

    這裏面還有一個最要緊的,叫做“領字。

    ”這領字有“領導”之意,是要靠這一個字,領起下面許多句子。

    例如柳永的《八聲甘州》:“漸、霜風悽緊,闢河冷落,殘照當樓。

    ”一個“漸”字領導下面三個四字句子。

    又如秦觀的《八六子》:“念、柳外青驄别後,水邊紅袂分時。

    ”一個“念”字領導下面二個六字句子。

    也有拿兩個字來做領字的,在長調的詞裏面,是極關重要的。

     押韻的作用,一方面爲的是要求音節的和諧,一方面是表示片段感情的停頓和轉變。

    這個在詞的聲調上面,也是最要注意的。

    押韻的疏密,和所押的韻,屬於上去聲,或入聲,或平聲的某一部,都與所表的情感,有密切的關係,不可隨意亂用的。

    譬如要表慷慨激昂的情感,多數是押入聲韻,或者平聲裏面的“東”“陽”“歌”“麻”等部。

    嶽飛的《滿江紅》,押的就是入聲韻。

    因爲入聲是迫促的,所以適宜於悲憤的情感。

    至於押韻用的多的,也是比較適宜急迫緊張的情緒。

    這些都是讀詞的時候,應當細心揣摩,纔能領會得到的。

     一首詞有一首詞的境界。

    我們拿他來讀的時候,必得澄心息慮,彷彿把自己當作這個局内的人物,這樣纔能將他的意境體會出來。

    而且有許多詞,是作者全部人格的表現。

    我們要欣賞他的作品,關於他的身世和環境,也得先弄明白,纔能澈頭澈尾的瞭解他的内容。

    譬如辛棄疾是位懷抱大志的英雄,伹被讒邪所阻,鬱鬱不得意,所以他作的《摸魚兒詞》,開口便是“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在表面上看來,風雨便是風雨而已,而他的骨子裏頭,卻充滿着“憂讒念亂”的情調。

    又如愛國詩人陸遊的《蔔算子》詞:“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題目是詠梅花,實際是作者借來表現他的人格。

    這些也就是所謂“言之有物”,所謂“意内而言外”。

    大凡有價值的作品,總脫不了所謂“詩人比興之義”,各有各的境界,是讀者們所應精心體會的。

     最後,我選輯這本書,爲了時代的關係,和顧及讀者方面的程度起見,特從各家的全集裏,提取“聲情並茂”,而又較易瞭解的作品,并且側重於所謂“豪放”一派。

    目的是想借這個最富於音樂性而感人最深的歌詞,來陶冶青年們的性靈,激揚青年們的志氣,砥礪青年們的節操。

    一方面對於這種聲調組織,得着相當的修養和訓練,可以進一步去創造一種適宜於現代的新體歌詞。

    這便是編者的希望,并且極願和讀者們共同努力的。

     詞因爲有“倚聲”的關係,所以對於聲韻方面,必得時時查考。

    同時我要推薦萬樹的《詞律》,和戈載的《詞林正韻》,做讀者們跟隨左右的伴侶。

     詞的押韻,和五七言古近體詩,以及南北曲,都有一些差别。

    他是平聲韻和入聲韻各用。

    至於上聲韻和去聲韻,隻要同部,是可以合用的。

    現在爲便利讀者起見,别創一種符號,加在每個押韻所在的字的右邊,拿-來表示平聲韻,=來表示入聲韻,━來表示上去聲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