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腸似火 色貌如花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不妨運用聯想,這“風雨”,難道不是象征金軍的進犯麼?這“落紅”,難道不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軍事各方面的失敗,以緻失地辱國、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麼?“草迷歸路”,難道不是象征奸佞當權,蔽塞賢路,緻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愛國志士,不能發揮其所長,起抗戰救國的作用麼?然後作者以蜘蛛自比。
蜘蛛是微小的動物,它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
在“畫檐蛛網”句上,加“算隻有殷勤”一句,意義更加突出。
這正如晉朝的著名畫家顧恺之為裴楷畫像,像畫好後,畫家又在頰上添幾根胡子,觀者頓覺畫像神情生動起來。
(《晉書·顧恺之傳》:“恺之嘗圖裴楷像,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算隻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頰上加三毛”的作用。
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達作者對國家的耿耿忠心。
這兩句還說明,辛棄疾雖有殷勤的報國之心,無奈官小權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寫景為主,以寫眼前的景物為主。
下片的“長門事”、“玉環”、“飛燕”,則都是寫古代的曆史事實。
兩者看起來好像不相聯續,其實不然。
作者用古代宮中幾個女子的事迹,進一步抒發其“蛾眉見妒”的感慨,這和當時現實不是沒有聯系的。
而從“蛾眉見妒”這件事上,又說明這不隻是辛棄疾個人仕途得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宋廷興衰的前途,它和這首詞的春去的主題不是脫節,而是相輔相成的。
作者在過片處推開來寫,在藝術技巧上說,正起峰斷雲連的作用。
下片的結句更加值得我們注意:它甩開詠史,又回到寫景上來。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二句,最耐人尋味。
以景語作結,是詞家慣用的技巧。
因為以景語作結,會有含蓄不盡的韻味。
除此之外,這兩句結語還有以下各種作用: 第一,它刻畫出暮春景色的特點。
暮春三月,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用“綠肥紅瘦”四字刻畫它的特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紅瘦”,是說花謝;“綠肥”,是說樹蔭濃密。
辛棄疾在這首詞裡,他不說斜陽正照在花枝上,卻說正照在煙柳上,這是用另一種筆法來寫“綠肥紅瘦”的暮春景色。
而且“煙柳斷腸”,還和上片的“落紅無數”、春意闌珊這個内容相呼應。
如果說,上片的“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是開,是縱;那麼下片結句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合,是收,一開一合、一縱一收之間,顯得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暮色蒼茫的景象。
這是作者在詞的結尾處着意運用的重筆,旨在點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趨勢。
它和這首詞春去的主題也是緊密相聯的。
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辛幼安(即辛棄疾)晚春詞雲:‘更能消幾番風雨?……’詞意殊怨。
斜陽煙柳之句,其與‘未須愁日暮,天際乍輕陰’者異矣。
……聞壽皇(宋孝宗)見此詞頗不悅。
”可見這首詞流露出來的對國事、對朝廷的觀點,都是很強烈的。
詞是抒情的文學,它的特點是婉約含蓄。
前人說過:“詞貴陰柔之美。
”晚唐五代的花間詞,就是如此。
花間詞是詞中的婉約派。
這一派詞的内容大都是寫兒女戀情和閑愁绮怨,而且是供酒邊尊前娛賓遣興之用。
到了宋代,詞壇上除了婉約派外,又出現了豪放派。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蘇轼、辛棄疾,都是把詞作為抒寫自己的性情、抱負、胸襟、學問的工具的。
内容變了,風格跟着也變了。
比如辛棄疾另一首《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它是抒寫作者對抗戰的理想與願望的。
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約派詞迥然有别。
我們在《花間集》中,是找不到這樣的作品的。
拿《破陣子》和這首《摸魚兒》比較,内容有其相似之處,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現手法上,又有區别。
《破陣子》比較顯,《摸魚兒》比較隐;《破陣子》比較直,《摸魚兒》比較曲。
《摸魚兒》的表現手法,比較接近婉約派。
它完全運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詞的内容,而不直接說明詞的内容。
這說明,辛棄疾雖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個大作家,他的詞風是多種多樣的。
盡管《摸魚兒》詞采用婉約的表達形式,并未完全掩蓋它的内容。
我們讀這首《摸魚兒》時,感覺到在那一層婉約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顆火熱的心在跳動,這就是辛棄疾學蜘蛛那樣,為國家殷勤織網的一顆耿耿忠心。
總起來說,這首《摸魚兒》的内容是熱烈的,而外表是婉約的。
使熱烈的内容與婉約的外表和諧地統一在一首詞裡,這說明了辛棄疾這位大作家的才能。
最後,我們可以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來作為這首《摸魚兒》詞的評語。
(與無聞合寫)
蜘蛛是微小的動物,它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
在“畫檐蛛網”句上,加“算隻有殷勤”一句,意義更加突出。
這正如晉朝的著名畫家顧恺之為裴楷畫像,像畫好後,畫家又在頰上添幾根胡子,觀者頓覺畫像神情生動起來。
(《晉書·顧恺之傳》:“恺之嘗圖裴楷像,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算隻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頰上加三毛”的作用。
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達作者對國家的耿耿忠心。
這兩句還說明,辛棄疾雖有殷勤的報國之心,無奈官小權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寫景為主,以寫眼前的景物為主。
下片的“長門事”、“玉環”、“飛燕”,則都是寫古代的曆史事實。
兩者看起來好像不相聯續,其實不然。
作者用古代宮中幾個女子的事迹,進一步抒發其“蛾眉見妒”的感慨,這和當時現實不是沒有聯系的。
而從“蛾眉見妒”這件事上,又說明這不隻是辛棄疾個人仕途得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宋廷興衰的前途,它和這首詞的春去的主題不是脫節,而是相輔相成的。
作者在過片處推開來寫,在藝術技巧上說,正起峰斷雲連的作用。
下片的結句更加值得我們注意:它甩開詠史,又回到寫景上來。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二句,最耐人尋味。
以景語作結,是詞家慣用的技巧。
因為以景語作結,會有含蓄不盡的韻味。
除此之外,這兩句結語還有以下各種作用: 第一,它刻畫出暮春景色的特點。
暮春三月,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用“綠肥紅瘦”四字刻畫它的特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紅瘦”,是說花謝;“綠肥”,是說樹蔭濃密。
辛棄疾在這首詞裡,他不說斜陽正照在花枝上,卻說正照在煙柳上,這是用另一種筆法來寫“綠肥紅瘦”的暮春景色。
而且“煙柳斷腸”,還和上片的“落紅無數”、春意闌珊這個内容相呼應。
如果說,上片的“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是開,是縱;那麼下片結句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合,是收,一開一合、一縱一收之間,顯得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暮色蒼茫的景象。
這是作者在詞的結尾處着意運用的重筆,旨在點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趨勢。
它和這首詞春去的主題也是緊密相聯的。
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辛幼安(即辛棄疾)晚春詞雲:‘更能消幾番風雨?……’詞意殊怨。
斜陽煙柳之句,其與‘未須愁日暮,天際乍輕陰’者異矣。
……聞壽皇(宋孝宗)見此詞頗不悅。
”可見這首詞流露出來的對國事、對朝廷的觀點,都是很強烈的。
詞是抒情的文學,它的特點是婉約含蓄。
前人說過:“詞貴陰柔之美。
”晚唐五代的花間詞,就是如此。
花間詞是詞中的婉約派。
這一派詞的内容大都是寫兒女戀情和閑愁绮怨,而且是供酒邊尊前娛賓遣興之用。
到了宋代,詞壇上除了婉約派外,又出現了豪放派。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蘇轼、辛棄疾,都是把詞作為抒寫自己的性情、抱負、胸襟、學問的工具的。
内容變了,風格跟着也變了。
比如辛棄疾另一首《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它是抒寫作者對抗戰的理想與願望的。
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約派詞迥然有别。
我們在《花間集》中,是找不到這樣的作品的。
拿《破陣子》和這首《摸魚兒》比較,内容有其相似之處,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現手法上,又有區别。
《破陣子》比較顯,《摸魚兒》比較隐;《破陣子》比較直,《摸魚兒》比較曲。
《摸魚兒》的表現手法,比較接近婉約派。
它完全運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詞的内容,而不直接說明詞的内容。
這說明,辛棄疾雖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個大作家,他的詞風是多種多樣的。
盡管《摸魚兒》詞采用婉約的表達形式,并未完全掩蓋它的内容。
我們讀這首《摸魚兒》時,感覺到在那一層婉約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顆火熱的心在跳動,這就是辛棄疾學蜘蛛那樣,為國家殷勤織網的一顆耿耿忠心。
總起來說,這首《摸魚兒》的内容是熱烈的,而外表是婉約的。
使熱烈的内容與婉約的外表和諧地統一在一首詞裡,這說明了辛棄疾這位大作家的才能。
最後,我們可以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來作為這首《摸魚兒》詞的評語。
(與無聞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