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的《滿庭芳》
關燈
小
中
大
北宋末年的周邦彥是婉約派的大家,他的詞的内容,與溫庭筠、柳永差不多,不過溫庭筠作的是小令,周邦彥把它演展開來,多作長調;他的長調雖從柳永來,但與柳永也不同,他的詞純粹是士大夫風格,很講究辭藻,不像柳永多半用民歌體。他的詞好用前代詩家的辭藻,與賀鑄諸人相近,但也不盡同。賀鑄好用晚唐詩,他自己說:“吾筆端驅使李商隐、溫庭筠常奔命不暇。”而周邦彥則多用盛唐李杜諸家語及六朝人辭賦。他又是一位懂樂律的作家,後人因為他很講究詞的格律,說他是“詞中的杜甫”。因為杜甫曾自稱“晚節漸于詩律細”。這個評語确當與否,我們要拿具體作品來分析。
下面談談他的《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一首詞:
風老莺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鸢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闌久,黃蘆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飄流翰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這首詞是周邦彥三十九歲(元祐八年春)知溧水(江蘇省溧水縣)時作的。開頭“風老莺雛”三句點時令。在春風裡聽到小黃莺的歌聲漸漸老了,春雨使梅子結得肥肥的,這是初夏的光景。“午陰嘉樹清圓”是寫中午的陽光直射在樹頂上,所以樹陰是圓的,這“圓”很形象,是從劉夢得《晝居池上亭獨吟》“日午樹陰正”那句詩來的,卻比劉的原句好。下面“地卑山近”二句點環境:由于“山近”、“地卑”,衣服經常是潮濕的,要熏幹它很費爐煙。“費”字暗點出在這樣環境中作者的煩悶心情。清代譚獻很欣賞這“衣潤費爐煙”五字,拿它和周邦彥的“流潦妨車毂”諸句并稱,說“可悟詞家消息”。譚獻的話不大容易理解。我們就本詞說:這句以前,隻點時令,這句以後,逐漸展開情境,這句是點逗過渡,“費”字是上片的筋節。由于“地卑山近”,衣衫潮濕,不易熏幹,乃喻煩悶心情不易排遣;這和李煜《清平樂》寫離愁:“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正是同一手法。
以上寫視覺、觸覺。接下去“烏鸢自樂”、“新綠濺濺”寫所聞。寫禽鳥之樂,而着一“自”字,是表示“樂者自樂”,用以反襯自己的愁悶。寫“新綠濺濺”,春流活潑,也是反襯自己沉滞的心情。以上各句寫情,還是烘托映帶;至末了“憑闌久,黃蘆苦竹,拟泛九江船”三句乃明顯點出他這時之所以有煩悶心情,是因為溧水縣是小地方,小邑小官使他不能忍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之句。周邦彥這樣寫,顯然以白居易的貶官九江來自比。
下片首四句以“社燕”自比。燕子春社來,秋社去,所以叫“社燕”。寫社燕,映帶上片的烏鸢。“飄流翰海”兩句說燕子飛過大海來寄住在人家屋檐下,是比喻自己的遭遇:周邦彥廿五歲入都為太學生,廿九歲進《汴都賦》,自諸生一命為太學正。卅二歲教授廬州。來溧水之前幾年大概都在荊州。所以這詞中有宦情如逆旅的感慨。“且莫思身外”至末了幾句,都是寫自己要如何排遣愁悶。第一、二句是用杜詩:“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意思是說:還是抛開一切身外之事,痛快地飲酒吧!但是下面“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兩句又否定了這個打算,說:那酒席上的管弦之聲隻更加令我增添煩悶。末了“歌筵畔”三句說隻有當我喝醉了酒,安穩地睡覺的時候,才能暫時忘掉憂愁。這裡用三折筆,是極寫無法排遣的苦悶心情。
我們通過這首詞可以大緻了解周邦彥的詞風。他的詞思想性不高。他生在北宋末年,那時朝政腐敗,民不聊生,他的《清真詞》中卻無一語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他做過“大晟樂府”(國立音樂機構)的提舉,訂律制曲,創作出許多新詞,對詞的發展起了推動的作用,這是成績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也起了為北宋末年統治者粉飾承平的作用,所以南宋張侃著《揀詞》,斥周邦彥詞是“亡國哀音”。這首《滿庭芳》詞所反映的,也隻是他個人仕途不得意的感慨,情緒是低沉的。但在藝術性方面,他确有相當高的成就。前人的評論,如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說:“清真詞多用唐人詩語,栝入律,渾然天成;長調尤善鋪叙,富豔精工。”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說:“美成思力,獨絕千古,如顔平原書,雖未臻兩晉,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備。”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美成深遠之緻,不及歐、秦,惟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這些評論,雖然還不免有過譽之處,但是周詞的藝術手法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那是無可懷疑的。
下面談談他的《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一首詞:
風老莺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鸢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闌久,黃蘆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飄流翰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這首詞是周邦彥三十九歲(元祐八年春)知溧水(江蘇省溧水縣)時作的。開頭“風老莺雛”三句點時令。在春風裡聽到小黃莺的歌聲漸漸老了,春雨使梅子結得肥肥的,這是初夏的光景。“午陰嘉樹清圓”是寫中午的陽光直射在樹頂上,所以樹陰是圓的,這“圓”很形象,是從劉夢得《晝居池上亭獨吟》“日午樹陰正”那句詩來的,卻比劉的原句好。下面“地卑山近”二句點環境:由于“山近”、“地卑”,衣服經常是潮濕的,要熏幹它很費爐煙。“費”字暗點出在這樣環境中作者的煩悶心情。清代譚獻很欣賞這“衣潤費爐煙”五字,拿它和周邦彥的“流潦妨車毂”諸句并稱,說“可悟詞家消息”。譚獻的話不大容易理解。我們就本詞說:這句以前,隻點時令,這句以後,逐漸展開情境,這句是點逗過渡,“費”字是上片的筋節。由于“地卑山近”,衣衫潮濕,不易熏幹,乃喻煩悶心情不易排遣;這和李煜《清平樂》寫離愁:“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正是同一手法。
以上寫視覺、觸覺。接下去“烏鸢自樂”、“新綠濺濺”寫所聞。寫禽鳥之樂,而着一“自”字,是表示“樂者自樂”,用以反襯自己的愁悶。寫“新綠濺濺”,春流活潑,也是反襯自己沉滞的心情。以上各句寫情,還是烘托映帶;至末了“憑闌久,黃蘆苦竹,拟泛九江船”三句乃明顯點出他這時之所以有煩悶心情,是因為溧水縣是小地方,小邑小官使他不能忍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之句。周邦彥這樣寫,顯然以白居易的貶官九江來自比。
下片首四句以“社燕”自比。燕子春社來,秋社去,所以叫“社燕”。寫社燕,映帶上片的烏鸢。“飄流翰海”兩句說燕子飛過大海來寄住在人家屋檐下,是比喻自己的遭遇:周邦彥廿五歲入都為太學生,廿九歲進《汴都賦》,自諸生一命為太學正。卅二歲教授廬州。來溧水之前幾年大概都在荊州。所以這詞中有宦情如逆旅的感慨。“且莫思身外”至末了幾句,都是寫自己要如何排遣愁悶。第一、二句是用杜詩:“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意思是說:還是抛開一切身外之事,痛快地飲酒吧!但是下面“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兩句又否定了這個打算,說:那酒席上的管弦之聲隻更加令我增添煩悶。末了“歌筵畔”三句說隻有當我喝醉了酒,安穩地睡覺的時候,才能暫時忘掉憂愁。這裡用三折筆,是極寫無法排遣的苦悶心情。
我們通過這首詞可以大緻了解周邦彥的詞風。他的詞思想性不高。他生在北宋末年,那時朝政腐敗,民不聊生,他的《清真詞》中卻無一語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他做過“大晟樂府”(國立音樂機構)的提舉,訂律制曲,創作出許多新詞,對詞的發展起了推動的作用,這是成績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也起了為北宋末年統治者粉飾承平的作用,所以南宋張侃著《揀詞》,斥周邦彥詞是“亡國哀音”。這首《滿庭芳》詞所反映的,也隻是他個人仕途不得意的感慨,情緒是低沉的。但在藝術性方面,他确有相當高的成就。前人的評論,如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說:“清真詞多用唐人詩語,栝入律,渾然天成;長調尤善鋪叙,富豔精工。”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說:“美成思力,獨絕千古,如顔平原書,雖未臻兩晉,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備。”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美成深遠之緻,不及歐、秦,惟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這些評論,雖然還不免有過譽之處,但是周詞的藝術手法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那是無可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