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醉花陰》和《聲聲慢》
關燈
小
中
大
李清照的重陽《醉花陰》詞相傳有一個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緻明誠。明誠歎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隻三句絕佳。’明誠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見元伊世珍《嫏嬛記》)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它說明這首詞最好的是最後三句。現在我們要分析這最後三句,先得看看它的全首: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的開頭,描寫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環境。“薄霧濃雲”是比喻香爐出來的香煙。可是香霧迷闬反而使人發愁,覺得白天的時間是那樣長。這裡已經點出她雖然處在舒适的環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悶。“佳節又重陽”三句,點出時間是涼爽的秋夜。“紗廚”是室内的精緻裝置,在镂空的木隔斷上糊以碧紗或彩繪。下片開頭兩句寫重陽對酒賞菊。“東籬”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人比黃花瘦”的“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菊)有黃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從開頭到此,都是寫好環境、好光景:有金獸焚香,有“玉枕紗廚”,并且對酒賞花,這正是他們青春夫妻在重陽佳節共度的好環境。然而現在夫妻離别,因而這佳節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離愁别恨。全首詞隻是寫美好環境中的愁悶心情,突出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寫,目的是加強刻畫她的離愁。
在末了三句裡,“人比黃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詞眼。詞眼猶人之眼目,它是全詞精神集中表現的地方。清照和趙明誠結婚以後,夫妻感情甚笃。他們一起研究文藝學、金石學,生活美滿。婚後不久,明誠離家遠遊,清照不忍相别。這首詞沒有明寫相思,而以深婉含蓄筆墨出之。詞一開頭“薄霧濃雲愁永晝”的“愁”字,就已點出離愁。由于愛人不在身邊,她白天是焚香悶坐,黃昏後把酒對菊,獨自一個,更添惆怅,更覺魂銷。最後用“人比黃花瘦”結束全篇,“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應。因為有刻骨的離愁,所以衣帶漸寬,腰肢瘦損。“人比黃花瘦”五字,以生動的形象來表達感情,而“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
在詩詞中,作為警句,一般是不輕易拿出來的。這句“人比黃花瘦”之所以能給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運用比喻,描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當,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這個結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帶動宕語氣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寫動态的“簾卷西風”,這以後,才拿出“人比黃花瘦”警句來。人物到最後才出現。這警句不是獨立的,三句聯成一氣,前面兩句環繞後面一句,起到綠葉紅花的作用。經過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電影中的一個特寫鏡頭,形象性很強。這首詞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首詞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為了表達這點精神,因而它确實稱得上是“詞眼”。以煉字來說,李清照另有《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為人所傳誦。這裡她說的“人比黃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說過的,有它突出的創造性。
另一首《聲聲慢》,是李清照詞中特别講究聲調的一首名作。全詞是: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宋室南渡之際,李清照倉皇南逃。在動亂中,她的丈夫趙明誠死了,她一個人在浙東各地,飽經颠沛流離的生活。她的暮年痛苦絕望的心情,在這首詞中充分抒發出來。以下我們試就聲調方面談談這首詞的特色。
這首詞用了許多雙聲疊韻字。一開頭就用連串的疊字,是為加強刻畫她的百無聊賴的心情,從前人認為這是了不起的創造。尤其是末了幾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二十多個字裡,舌音、齒音交相重疊,是有意以這種聲調來表達她心中的憂郁和怅惘。這些句子不但讀起來明白如話,聽起來也有明顯的音樂美,充分體現出詞這種配樂文學的特色。因為詞原來是唱的,要使人容易聽得懂。劉體仁說這首詞是“本色當行”,就是指它明白易懂而言。這首詞借雙聲疊韻字來增強表達感情的效果,是從前詞家不大用過的藝術手法。
李清照是一個有高度文化修養的女作家,有真摯豐富的生活感情,又有她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她确實當得起婉約詞派傑出作家的稱号。她這首《聲聲慢》詞以細膩而又奇橫的筆墨,用雙聲疊韻齧齒叮咛的音調,來寫她心中真摯深刻的感情,這是從歐(陽修)、秦(觀)諸大家以來所不曾見過的一首突出的代表作。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的開頭,描寫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環境。“薄霧濃雲”是比喻香爐出來的香煙。可是香霧迷闬反而使人發愁,覺得白天的時間是那樣長。這裡已經點出她雖然處在舒适的環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悶。“佳節又重陽”三句,點出時間是涼爽的秋夜。“紗廚”是室内的精緻裝置,在镂空的木隔斷上糊以碧紗或彩繪。下片開頭兩句寫重陽對酒賞菊。“東籬”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人比黃花瘦”的“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菊)有黃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從開頭到此,都是寫好環境、好光景:有金獸焚香,有“玉枕紗廚”,并且對酒賞花,這正是他們青春夫妻在重陽佳節共度的好環境。然而現在夫妻離别,因而這佳節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離愁别恨。全首詞隻是寫美好環境中的愁悶心情,突出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寫,目的是加強刻畫她的離愁。
在末了三句裡,“人比黃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詞眼。詞眼猶人之眼目,它是全詞精神集中表現的地方。清照和趙明誠結婚以後,夫妻感情甚笃。他們一起研究文藝學、金石學,生活美滿。婚後不久,明誠離家遠遊,清照不忍相别。這首詞沒有明寫相思,而以深婉含蓄筆墨出之。詞一開頭“薄霧濃雲愁永晝”的“愁”字,就已點出離愁。由于愛人不在身邊,她白天是焚香悶坐,黃昏後把酒對菊,獨自一個,更添惆怅,更覺魂銷。最後用“人比黃花瘦”結束全篇,“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應。因為有刻骨的離愁,所以衣帶漸寬,腰肢瘦損。“人比黃花瘦”五字,以生動的形象來表達感情,而“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
在詩詞中,作為警句,一般是不輕易拿出來的。這句“人比黃花瘦”之所以能給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運用比喻,描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當,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這個結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帶動宕語氣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寫動态的“簾卷西風”,這以後,才拿出“人比黃花瘦”警句來。人物到最後才出現。這警句不是獨立的,三句聯成一氣,前面兩句環繞後面一句,起到綠葉紅花的作用。經過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電影中的一個特寫鏡頭,形象性很強。這首詞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首詞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為了表達這點精神,因而它确實稱得上是“詞眼”。以煉字來說,李清照另有《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為人所傳誦。這裡她說的“人比黃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說過的,有它突出的創造性。
另一首《聲聲慢》,是李清照詞中特别講究聲調的一首名作。全詞是: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宋室南渡之際,李清照倉皇南逃。在動亂中,她的丈夫趙明誠死了,她一個人在浙東各地,飽經颠沛流離的生活。她的暮年痛苦絕望的心情,在這首詞中充分抒發出來。以下我們試就聲調方面談談這首詞的特色。
這首詞用了許多雙聲疊韻字。一開頭就用連串的疊字,是為加強刻畫她的百無聊賴的心情,從前人認為這是了不起的創造。尤其是末了幾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二十多個字裡,舌音、齒音交相重疊,是有意以這種聲調來表達她心中的憂郁和怅惘。這些句子不但讀起來明白如話,聽起來也有明顯的音樂美,充分體現出詞這種配樂文學的特色。因為詞原來是唱的,要使人容易聽得懂。劉體仁說這首詞是“本色當行”,就是指它明白易懂而言。這首詞借雙聲疊韻字來增強表達感情的效果,是從前詞家不大用過的藝術手法。
李清照是一個有高度文化修養的女作家,有真摯豐富的生活感情,又有她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她确實當得起婉約詞派傑出作家的稱号。她這首《聲聲慢》詞以細膩而又奇橫的筆墨,用雙聲疊韻齧齒叮咛的音調,來寫她心中真摯深刻的感情,這是從歐(陽修)、秦(觀)諸大家以來所不曾見過的一首突出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