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詞《江城子·密州出獵》

關燈
豪放派詞,自北宋的範仲淹開其風,蘇轼繼之予以發揚光大。晁補之謂蘇轼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内縛不住者”。“縛不住”三字,是指蘇轼詞從“曲子”(詞的别稱)内解放出來的意思。蘇轼以“靈氣仙才”(樓敬思語),開徑獨往,他敢于借用詞—這種出自教坊裡巷的文學形式,來抒寫自己的性情抱負、胸襟學問。在他手中,凡是可以入詩的,都可以入詞。所以陳師道說他“以詩為詞”。自蘇詞出,創立了豪放派的詞風,擴大了詞的題材,對詞境起了開疆拓土的作用,從而提高了詞這種文學形式為社會服務的功能。

    現在談談蘇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詞《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是蘇轼四十歲(熙甯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記射獵的詞。蘇轼寫射獵的詩詞不隻是這一首,與此同時,他寫了《祭常山回小獵》及《和梅戶曹會獵鐵溝》兩首詩。此外,他集裡還有《人日獵城南,十人……》、《司竹監燒葦園……以其徒會獵園下》、《将官雷勝得“過”字,代作》等詩。

    這首詞風格豪放。上片“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三句,是說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牽着黃狗,右臂舉着蒼鷹去打獵(《梁書·張充傳》:充少時出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錦帽”兩句,寫出打獵的陣容(“錦帽”是錦蒙帽。“貂裘”是貂鼠裘)。“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是以孫權自比,說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孫郎”指孫權。孫權曾自射虎,馬被虎傷,權用雙戟擲過去,虎為倒退。見《三國志》。

    下片都寫自己的雄心壯志。“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說自己雖然已經有了白發,但是尚有豪放開朗的心胸。“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是用《漢書·馮唐傳》的故事。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獲罪被削職,馮唐谏文帝不應該為了小過失罷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節去赦魏尚。蘇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邊事委托他。末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說為了抵抗西北的敵人,他要去參加戰鬥,把弓拉得如圓月一樣。

    與此詞同時,蘇轼寫過一首《祭常山回小獵》,詩中雲:“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也說自己猶能揮白羽扇退敵(“西涼簿”,用西涼州主簿謝艾事,艾本書生,善用兵,故以此自比。見查慎行注蘇詩引《烏台詩案》)。還有一首《和梅戶曹會獵鐵溝》詩,開頭兩句說:“山西從古說三明,誰信儒冠也捍城。”(“三明”用《後漢書·段傳》:字紀明,初與皇甫威明、張然明并知名顯達。京師稱為“涼州三明”。)都是表示自己雖然是一個書生,也要為國戍邊抗敵。

    這首詞一洗绮羅香澤之态,突破了晚唐以來兒女情詞的局限。詞中不但描寫了打獵時的壯闊場景,同時也表現了他要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

    蘇轼有《與鮮于子駿簡》雲:“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可見這首《江城子》可能是他第一次作豪放詞的嘗試。查朱孝臧先生的蘇詞編年,此詞之前果然不曾見豪放之作。他的豪放詞代表作如《念奴嬌》、《水調歌頭》諸詞,皆作于這首《江城子》之後。于此,我認為這首詞可以說是蘇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詞。從宋詞的發展看來,在範仲淹那首《漁家傲》之後,蘇轼這詞是豪放詞派中一首很值得重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