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的邊塞詞
關燈
小
中
大
晚唐五代及北宋初年的詞,内容大都是寫兒女之情的。雖然士大夫偶有寄托感懷之作,但總還不能脫離花間窠臼。而當時範仲淹的作品,卻能突破這個局限。他雖然不是一位寫詞的專家,作品也隻存五六首,但是它的意境廣闊,具有大家氣象。他開始以唐人邊塞詩入詞,使詞從溫(庭筠)、馮(延巳)的宮廷豪門,柳永的都會市場而擴大到邊塞的廣闊天地。文人詞中反映封建時代人民被奴役的痛苦,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精神的,也始見于範仲淹的作品。他的代表作就是這首描寫邊塞軍中生活的《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
北宋仁宗寶元、慶曆年間(1038—1043),據有現在的内蒙古自治區和甘肅一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西夏的元昊叛宋,宋朝命範仲淹和韓琦出師抵抗,戰事連續了五六年。這首《漁家傲》是範仲淹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
北宋詞壇出現這樣感情深厚、氣概闊大的小令,是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詞風轉變的開端,是蘇轼、辛棄疾豪放詞的先驅。在他以前寫邊塞詞的,《敦煌曲子詞》裡有《望江南》、《龍沙塞》、《邊塞苦》等,都是唐代的民間作品;唐代文人詞裡也偶有這類作品,如韋應物、戴叔倫的《調笑令》“胡馬胡馬”、“邊草邊草”等就是。範仲淹這首詞出于作者真實生活的體驗,尤其難能可貴,可以說它是唐宋以來邊塞詞中最突出的一首。
這首詞上半首寫邊塞荒涼景況,首句用一“異”字領起全首,說邊地景況不同于内地,為下半首思歸情感作伏筆。次句隻說“雁去無留意”,實是極言人無留意。後三句十七字,疊用許多名詞“角”、“嶂”、“長煙”、“落日”、“孤城”,而隻用“連”、“起”、“閉”三個動詞作開合起伏,造句精勁,聲調也很高亮,寫出邊塞黃昏一片荒涼的景象。
下半首開頭:“家萬裡”,見歸心之切。“濁酒”既不能解愁,破敵之功未成,要歸又不可能,兩句就有三層意思。“羌管悠悠”句,用聲色作點染,使上下文寫情的句子更加濃摯。“人不寐”句,先用一個“人”字包括人我兩方面,就是将軍(我)和征夫(人)兩方面,到末句“将軍白發征夫淚”七個字才分開來說明,中間着“不寐”兩字,使上句的聲色和下句的情感緊湊地聯系起來。“羌管悠悠”,在不寐中才聽得到。清霜滿地,在不眠時才見得到。“将軍白發”用唐裴度“霜鬓為論兵”詩意。“征夫淚”,由于橫被驅役的苦痛。以上都是不寐的心事。這裡的“羌管”、“霜”,是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景托情,寫情才更深刻。
據宋魏泰《東軒筆錄》載:“範希文(仲淹字)守邊日,作《漁家傲》數首,皆以‘塞下秋來風景異’為起句,述鎮邊之苦,歐陽公呼為‘窮塞主詞’。”
範仲淹所處的時代,正當北宋與西夏的民族矛盾日趨尖銳。他的《漁家傲》詞,反映了将士的邊塞生活與苦悶心情,這和他要求政治改革的不能實現,北宋王朝的不自振作,因而長期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欺淩有關。從詞史角度看,他的《漁家傲》下開蘇轼、辛棄疾豪放派的詞風。當時的達官貴人如歐陽修也是詞家,但他的詞的題材局限在兒女相思的狹隘生活圈子裡,所以他看不慣範仲淹的反映邊塞生活的《漁家傲》,譏笑它是“窮塞主詞”。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
北宋仁宗寶元、慶曆年間(1038—1043),據有現在的内蒙古自治區和甘肅一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西夏的元昊叛宋,宋朝命範仲淹和韓琦出師抵抗,戰事連續了五六年。這首《漁家傲》是範仲淹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
北宋詞壇出現這樣感情深厚、氣概闊大的小令,是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詞風轉變的開端,是蘇轼、辛棄疾豪放詞的先驅。在他以前寫邊塞詞的,《敦煌曲子詞》裡有《望江南》、《龍沙塞》、《邊塞苦》等,都是唐代的民間作品;唐代文人詞裡也偶有這類作品,如韋應物、戴叔倫的《調笑令》“胡馬胡馬”、“邊草邊草”等就是。範仲淹這首詞出于作者真實生活的體驗,尤其難能可貴,可以說它是唐宋以來邊塞詞中最突出的一首。
這首詞上半首寫邊塞荒涼景況,首句用一“異”字領起全首,說邊地景況不同于内地,為下半首思歸情感作伏筆。次句隻說“雁去無留意”,實是極言人無留意。後三句十七字,疊用許多名詞“角”、“嶂”、“長煙”、“落日”、“孤城”,而隻用“連”、“起”、“閉”三個動詞作開合起伏,造句精勁,聲調也很高亮,寫出邊塞黃昏一片荒涼的景象。
下半首開頭:“家萬裡”,見歸心之切。“濁酒”既不能解愁,破敵之功未成,要歸又不可能,兩句就有三層意思。“羌管悠悠”句,用聲色作點染,使上下文寫情的句子更加濃摯。“人不寐”句,先用一個“人”字包括人我兩方面,就是将軍(我)和征夫(人)兩方面,到末句“将軍白發征夫淚”七個字才分開來說明,中間着“不寐”兩字,使上句的聲色和下句的情感緊湊地聯系起來。“羌管悠悠”,在不寐中才聽得到。清霜滿地,在不眠時才見得到。“将軍白發”用唐裴度“霜鬓為論兵”詩意。“征夫淚”,由于橫被驅役的苦痛。以上都是不寐的心事。這裡的“羌管”、“霜”,是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景托情,寫情才更深刻。
據宋魏泰《東軒筆錄》載:“範希文(仲淹字)守邊日,作《漁家傲》數首,皆以‘塞下秋來風景異’為起句,述鎮邊之苦,歐陽公呼為‘窮塞主詞’。”
範仲淹所處的時代,正當北宋與西夏的民族矛盾日趨尖銳。他的《漁家傲》詞,反映了将士的邊塞生活與苦悶心情,這和他要求政治改革的不能實現,北宋王朝的不自振作,因而長期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欺淩有關。從詞史角度看,他的《漁家傲》下開蘇轼、辛棄疾豪放派的詞風。當時的達官貴人如歐陽修也是詞家,但他的詞的題材局限在兒女相思的狹隘生活圈子裡,所以他看不慣範仲淹的反映邊塞生活的《漁家傲》,譏笑它是“窮塞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