閟宮
關燈
小
中
大
。
〔一四〕岐,岐山。
陽,山的南面。
太王由豳遷于岐山。
〔一五〕剪,滅除。
〔一六〕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一七〕緻,執行。
屆,鄭箋:“屆,殛也。
”即誅。
此句指殷纣有罪,武王執行上帝的誅罰。
〔一八〕牧之野,即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縣西南。
武王領兵伐殷,與殷兵戰于牧野,打敗殷兵,因而滅殷。
〔一九〕貳,有二心也。
虞,《廣雅·釋言》:“虞,驚也。
”即畏懼。
〔二○〕臨,監視。
女,通汝,指伐殷的戰士。
此二句乃武王在牧野誓師的話,言不要有貳心,不要畏怕,上帝在監視着你們。
〔二一〕敦,攻擊。
旅,軍隊。
〔二二〕克,能也。
鹹,殺也。
功,亨按:功字失韻,必是誤字。
疑本作巨。
巨與通用。
《廣雅·釋言》:“,帥也。
”此句言能斬殺殷軍的将帥。
〔二三〕王,周成王。
叔父,成王稱周公。
〔二四〕建,立也。
元子,長子,指周公的長子伯禽。
〔二五〕侯于魯,成王封伯禽為魯侯。
伯禽是魯國開國之君。
〔二六〕啟,開辟。
宇,疆域。
〔二七〕魯公,指伯禽。
〔二八〕東,魯國在今山東南部,位于周之東。
〔二九〕錫,賜。
〔三○〕附,借為郛,外城,即郭。
庸,借為墉,城也。
郛墉,即城郭。
上二句言成王賜魯公以山河、土地、城郭。
又《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裡,公侯皆方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凡四等,不能五十裡不達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
”據此,附庸是受諸侯統治的附屬國。
《詩經》舊解均采用此說,也通。
〔三一〕莊公之子,即魯僖公。
〔三二〕承祀,繼承祭祀之禮。
〔三三〕辔,馬缰繩。
古代一車駕四馬,兩匹内馬各一辔,兩匹外馬各兩辔,共有六辔。
耳耳,華美貌。
〔三四〕匪,通非。
解,通懈,怠惰。
〔三五〕享,祭也。
忒,差誤。
〔三六〕皇皇,光明。
後帝,上帝。
〔三七〕骍(xīn辛),赤色。
犧,祭神的牲稱犧。
此句言用赤色犧牲祭祀後帝與後稷。
〔三八〕飨,以飲食獻神。
宜,《爾雅·釋言》:“宜,肴也。
”引申以肉獻神亦為宜。
〔三九〕女,汝,指魯僖公。
〔四○〕載,則也。
嘗,秋祭之名。
秋季以新谷獻給祖先,請祖先嘗新,所以名這種祭祀為嘗。
〔四一〕楅(bì璧),猶縛也。
衡,橫木。
把橫木捆縛在牛角上為楅衡。
古代祭祀,先通過蔔筮,選定一個牛牲,特别喂養它,在它的兩角間捆上橫木,以防牛角碰壞。
夏而楅衡,以備秋嘗之用。
〔四二〕白牡,白色的公牛。
剛,借為(gāng剛),公牛。
骍剛,赤色的公牛。
〔四三〕犧尊,古代銅質牛形的酒器。
将将,同锵锵,形容銅器相觸聲。
〔四四〕炰(páo袍),燒也。
毛炰,指帶毛燒熟的豬。
胾(zì字)羹,肉湯。
〔四五〕笾,盛果脯的竹器。
豆,古代一種形似高足盤的食器。
大房,盛大塊肉的木格。
〔四六〕萬舞,古代一種舞的名稱。
洋洋,形容盛大。
〔四七〕孝孫,指魯僖公。
〔四八〕爾,指僖公。
熾,盛也。
〔四九〕臧,借為壯,健康。
〔五○〕常,守也。
〔五一〕震,動蕩。
騰,沸騰。
此二句指魯國之鞏固猶如不壞不崩之山,不震不沸之水。
〔五二〕三壽,三等長壽之人,九十歲為上壽,八十歲為中壽,七十歲為下壽。
朋,猶侶也。
此句言長壽之人作僖公的伴侶,說明僖公也是長壽。
〔五三〕岡,崗。
陵,嶺也。
此句言僖公之壽如崗嶺的長久。
〔五四〕英,纓也。
朱英指矛上有紅色的纓。
縢,繩也。
綠縢指弓上纏着綠色的繩。
〔五五〕二矛,每輛兵車上插兩枝矛。
重弓,每個戰士帶兩張弓。
〔五六〕徒,步兵。
每輛兵車随有徒兵約三十人,兵車千輛有徒兵三萬。
〔五七〕貝冑,飾有貝殼的頭盔。
朱,紅線。
以朱色的
〔一四〕岐,岐山。
陽,山的南面。
太王由豳遷于岐山。
〔一五〕剪,滅除。
〔一六〕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一七〕緻,執行。
屆,鄭箋:“屆,殛也。
”即誅。
此句指殷纣有罪,武王執行上帝的誅罰。
〔一八〕牧之野,即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縣西南。
武王領兵伐殷,與殷兵戰于牧野,打敗殷兵,因而滅殷。
〔一九〕貳,有二心也。
虞,《廣雅·釋言》:“虞,驚也。
”即畏懼。
〔二○〕臨,監視。
女,通汝,指伐殷的戰士。
此二句乃武王在牧野誓師的話,言不要有貳心,不要畏怕,上帝在監視着你們。
〔二一〕敦,攻擊。
旅,軍隊。
〔二二〕克,能也。
鹹,殺也。
功,亨按:功字失韻,必是誤字。
疑本作巨。
巨與通用。
《廣雅·釋言》:“,帥也。
”此句言能斬殺殷軍的将帥。
〔二三〕王,周成王。
叔父,成王稱周公。
〔二四〕建,立也。
元子,長子,指周公的長子伯禽。
〔二五〕侯于魯,成王封伯禽為魯侯。
伯禽是魯國開國之君。
〔二六〕啟,開辟。
宇,疆域。
〔二七〕魯公,指伯禽。
〔二八〕東,魯國在今山東南部,位于周之東。
〔二九〕錫,賜。
〔三○〕附,借為郛,外城,即郭。
庸,借為墉,城也。
郛墉,即城郭。
上二句言成王賜魯公以山河、土地、城郭。
又《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裡,公侯皆方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凡四等,不能五十裡不達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
”據此,附庸是受諸侯統治的附屬國。
《詩經》舊解均采用此說,也通。
〔三一〕莊公之子,即魯僖公。
〔三二〕承祀,繼承祭祀之禮。
〔三三〕辔,馬缰繩。
古代一車駕四馬,兩匹内馬各一辔,兩匹外馬各兩辔,共有六辔。
耳耳,華美貌。
〔三四〕匪,通非。
解,通懈,怠惰。
〔三五〕享,祭也。
忒,差誤。
〔三六〕皇皇,光明。
後帝,上帝。
〔三七〕骍(xīn辛),赤色。
犧,祭神的牲稱犧。
此句言用赤色犧牲祭祀後帝與後稷。
〔三八〕飨,以飲食獻神。
宜,《爾雅·釋言》:“宜,肴也。
”引申以肉獻神亦為宜。
〔三九〕女,汝,指魯僖公。
〔四○〕載,則也。
嘗,秋祭之名。
秋季以新谷獻給祖先,請祖先嘗新,所以名這種祭祀為嘗。
〔四一〕楅(bì璧),猶縛也。
衡,橫木。
把橫木捆縛在牛角上為楅衡。
古代祭祀,先通過蔔筮,選定一個牛牲,特别喂養它,在它的兩角間捆上橫木,以防牛角碰壞。
夏而楅衡,以備秋嘗之用。
〔四二〕白牡,白色的公牛。
剛,借為(gāng剛),公牛。
骍剛,赤色的公牛。
〔四三〕犧尊,古代銅質牛形的酒器。
将将,同锵锵,形容銅器相觸聲。
〔四四〕炰(páo袍),燒也。
毛炰,指帶毛燒熟的豬。
胾(zì字)羹,肉湯。
〔四五〕笾,盛果脯的竹器。
豆,古代一種形似高足盤的食器。
大房,盛大塊肉的木格。
〔四六〕萬舞,古代一種舞的名稱。
洋洋,形容盛大。
〔四七〕孝孫,指魯僖公。
〔四八〕爾,指僖公。
熾,盛也。
〔四九〕臧,借為壯,健康。
〔五○〕常,守也。
〔五一〕震,動蕩。
騰,沸騰。
此二句指魯國之鞏固猶如不壞不崩之山,不震不沸之水。
〔五二〕三壽,三等長壽之人,九十歲為上壽,八十歲為中壽,七十歲為下壽。
朋,猶侶也。
此句言長壽之人作僖公的伴侶,說明僖公也是長壽。
〔五三〕岡,崗。
陵,嶺也。
此句言僖公之壽如崗嶺的長久。
〔五四〕英,纓也。
朱英指矛上有紅色的纓。
縢,繩也。
綠縢指弓上纏着綠色的繩。
〔五五〕二矛,每輛兵車上插兩枝矛。
重弓,每個戰士帶兩張弓。
〔五六〕徒,步兵。
每輛兵車随有徒兵約三十人,兵車千輛有徒兵三萬。
〔五七〕貝冑,飾有貝殼的頭盔。
朱,紅線。
以朱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