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一個中國詩人57
關燈
小
中
大
他所想的可能不是他的詩,而是他的母親。
有整整八年他沒見到母親了,而他已不再是一個十八歲的孩子。
這個孩子實際上并未長大成人。
他并沒有普通中國詩人所有的派頭。
他有一個好的正式的教育,而那僅僅給了他技術方面的必要的知識。
在好奇心方面,他還隻有十八歲:他将一些事物看作最初的元素。
當我呼吸,在山河的交鑄裡, 無數個晨曦,黃昏,彩色的光, 從昆侖,喜馬,天山的傲視, 流下了幹燥的,卑濕的草原, 當黃河,揚子,珠江終于憩息…… 如果說是這裡有些太堂皇的修辭,那麼讓我們指出:這首詩寫在一九三九年。
正當中國激動在初期的挫敗裡。
應該是外在的陌生的東西,在一個年青的無經驗的手中變成了内在的情感。
我們的詩人以純粹的抒情著稱,而好的抒情是不大容易見到的,尤其在中國。
在中國所寫的,有大部分是地位不明白的西方作家的抄襲,因為比較文學的一個普通的諷刺是:隻有第二流的在另一個文字裡産生了真正的影響。
最好的英國詩人就在穆旦的手指尖上,但他沒有模仿,而且從來不借别人的聲音唱歌。
他的焦灼是真實的: 我從我心的曠野裡呼喊, 為了我窺見的美麗的真理 而不幸,彷徨的日子将不再有了, 當我缢死了我的錯誤的童年, (那些深情的執拗和偏見,) 主要的調子卻是痛苦: 在堅實的肉裡那些深深的 血的溝渠,血的溝渠灌溉了 翻白的花,在青銅樣的皮上, 是多大的奇迹,從紫色的血泊中 它抖身,它站立,它躍起, 風在鞭撻它痛楚的喘息, 是這一種受難的品質,使穆旦顯得與衆不同的。
人們猜想現代中國寫作必将生和死寫得分明生動,但是除了幾閃魯迅的兇狠地刺人的機智和幾個零碎的悲憤的喊叫,大多數中國作家是冷淡的。
倒并不是因為他們太飄逸,事實上,沒有别的一群作家比他們更接近土壤,而是因為在擁抱了一個現實的方案和策略時,政治意識悶死了同情心。
死在中國街道上是常見景象,而中國的智識分子虛空地斷斷續續地想着。
但是穆旦并不依附任何政治意識。
一開頭,自然,人家把他當作左派,正同每一個有為的中國作家多少總是一個左派。
但是他已經超越過這個階段,而看出了所有口頭式政治的庸俗: 在犬牙的甬道中讓我們反複 行進,讓我們相信你句句的紊亂 是一個真理。
而我們是皈依的, 你給我們豐富,和豐富的痛苦。
我并不是說他逐漸流入一個本質上是反動的态度。
他隻是更深入,更鑽進根底。
問題變成了心的死亡: 然而這不值得挂念,我知道 一個更緊的死亡追在後頭, 因為我聽見了洪水,随着巨風, 從遠而近,在我們的心裡拍打, 吞蝕着古舊的血液和骨肉。
就在他采用了辯證,穆旦也是在讓一個黑暗的情感吞蝕着: 勃朗甯,毛瑟,三号手提式, 或是爆進人肉去的左輪, 它們能給我絕望後的快樂, 對着漆黑的槍口,你們會看見 從曆史的扭轉的彈道裡, 我是得到了二次的誕生。
他總給人那麼一點肉體的感覺,這感覺,所以存在是因為他不僅用頭腦思想,他還“用身體思想”。
他的五官銳利如刀: 在一瞬間 我看見了遍野的白骨 旋動 就是關于愛情,他的最好的地方是在那些官能的形象裡: 你的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 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唉,那燃燒着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 你的,我的。
我們相隔如重山。
從這自然底蛻變底程序裡, 我卻愛了一個暫時的你。
即使我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 姑娘,那隻是上帝在玩弄他自己。
我不知道别人怎樣看這首詩,對于我,這個将肉體與形而上的玄思混合的作品是現代中國最好的情詩之一。
但是穆旦的真正的謎卻是:他一
有整整八年他沒見到母親了,而他已不再是一個十八歲的孩子。
這個孩子實際上并未長大成人。
他并沒有普通中國詩人所有的派頭。
他有一個好的正式的教育,而那僅僅給了他技術方面的必要的知識。
在好奇心方面,他還隻有十八歲:他将一些事物看作最初的元素。
當我呼吸,在山河的交鑄裡, 無數個晨曦,黃昏,彩色的光, 從昆侖,喜馬,天山的傲視, 流下了幹燥的,卑濕的草原, 當黃河,揚子,珠江終于憩息…… 如果說是這裡有些太堂皇的修辭,那麼讓我們指出:這首詩寫在一九三九年。
正當中國激動在初期的挫敗裡。
應該是外在的陌生的東西,在一個年青的無經驗的手中變成了内在的情感。
我們的詩人以純粹的抒情著稱,而好的抒情是不大容易見到的,尤其在中國。
在中國所寫的,有大部分是地位不明白的西方作家的抄襲,因為比較文學的一個普通的諷刺是:隻有第二流的在另一個文字裡産生了真正的影響。
最好的英國詩人就在穆旦的手指尖上,但他沒有模仿,而且從來不借别人的聲音唱歌。
他的焦灼是真實的: 我從我心的曠野裡呼喊, 為了我窺見的美麗的真理 而不幸,彷徨的日子将不再有了, 當我缢死了我的錯誤的童年, (那些深情的執拗和偏見,) 主要的調子卻是痛苦: 在堅實的肉裡那些深深的 血的溝渠,血的溝渠灌溉了 翻白的花,在青銅樣的皮上, 是多大的奇迹,從紫色的血泊中 它抖身,它站立,它躍起, 風在鞭撻它痛楚的喘息, 是這一種受難的品質,使穆旦顯得與衆不同的。
人們猜想現代中國寫作必将生和死寫得分明生動,但是除了幾閃魯迅的兇狠地刺人的機智和幾個零碎的悲憤的喊叫,大多數中國作家是冷淡的。
倒并不是因為他們太飄逸,事實上,沒有别的一群作家比他們更接近土壤,而是因為在擁抱了一個現實的方案和策略時,政治意識悶死了同情心。
死在中國街道上是常見景象,而中國的智識分子虛空地斷斷續續地想着。
但是穆旦并不依附任何政治意識。
一開頭,自然,人家把他當作左派,正同每一個有為的中國作家多少總是一個左派。
但是他已經超越過這個階段,而看出了所有口頭式政治的庸俗: 在犬牙的甬道中讓我們反複 行進,讓我們相信你句句的紊亂 是一個真理。
而我們是皈依的, 你給我們豐富,和豐富的痛苦。
我并不是說他逐漸流入一個本質上是反動的态度。
他隻是更深入,更鑽進根底。
問題變成了心的死亡: 然而這不值得挂念,我知道 一個更緊的死亡追在後頭, 因為我聽見了洪水,随着巨風, 從遠而近,在我們的心裡拍打, 吞蝕着古舊的血液和骨肉。
就在他采用了辯證,穆旦也是在讓一個黑暗的情感吞蝕着: 勃朗甯,毛瑟,三号手提式, 或是爆進人肉去的左輪, 它們能給我絕望後的快樂, 對着漆黑的槍口,你們會看見 從曆史的扭轉的彈道裡, 我是得到了二次的誕生。
他總給人那麼一點肉體的感覺,這感覺,所以存在是因為他不僅用頭腦思想,他還“用身體思想”。
他的五官銳利如刀: 在一瞬間 我看見了遍野的白骨 旋動 就是關于愛情,他的最好的地方是在那些官能的形象裡: 你的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 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唉,那燃燒着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 你的,我的。
我們相隔如重山。
從這自然底蛻變底程序裡, 我卻愛了一個暫時的你。
即使我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 姑娘,那隻是上帝在玩弄他自己。
我不知道别人怎樣看這首詩,對于我,這個将肉體與形而上的玄思混合的作品是現代中國最好的情詩之一。
但是穆旦的真正的謎卻是: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