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變文
關燈
小
中
大
衰。
去歲拟遣相雠,慮恐雠心未發。
比年清太(泰),皆是仵相之功。
今不雠冤,何名孝子!朕國興兵伐楚,正合其時。
”敕召國内勇夫,乃與仵相雠報。
敕召曰:“仵相父兄,枉被平王誅戮,今欲徵發天兵讨楚,召募效力之人。
如有判(拼)命相随,火急即須投募。
先賜重賞勳祿,不輕有此。
骁列之夫,速來所次陳牒。
”敕既行下,遠近鹹知,各悉投名,争前應募。
兵部簡練,選試诠量。
勇冠三軍,決勝千裡。
亦有撓關弄木,手把方梁,抱石跳空,弓彎七劄。
榜示七日,募得九十萬精兵。
賞排借綠,各賜千段。
所由将過城外,排立雁行。
吳王既見戰卒,列在城南,便即慰勞戰士。
吳王問子胥曰:“今欲伐楚,可用幾兵?”子胥啟吳王曰:“且須萬兵。
”吳王曰:“萬兵不少以不?”子胥曰:“臣聞一人判死,百人不敵;百若齊心,橫行天下。
”吳王曰:“不然,但将九十萬人,始可相伐。
”吳王即立子胥為元帥大将軍行兵節度。
上承天子之教,為父報雠俠冤。
於是廣殺牛羊,城南宴設。
酒有千斛,肉乃萬斤,一概均分,食無高下。
吳王出城送子胥:“卿但努力,謹慎前路,天道相饒,雠心必宄(究)。
朕亦無憂於國,卿亦不負幽魂。
事了早還,莫令憂慮。
”子胥啟吳王曰:“臣今将兵讨楚,必稱所心。
願陛下莫慮愁心,遠念臣之逞(程)路。
計亦不遠旬月中間,事了回兵,自當死謝!”子胥辭王以(已)了,便即徵發天兵。
四十二面大鼓籠天,三十六角音聲括地,傍震百裡山林,隐隐轟轟。
搦生手(先)鋒,乃先踏道。
陣雲鋪於四面,遍野聲滿平原,鐵騎磊落已(以)争奔,勇夫生甯(猙獰)而競透。
飛騰千裡,恰似魚鱗;萬卒行行,猶如雁翅。
長槍排肩,直豎森森,刺天屑角,對掌開弦,彎彎如寫月。
白旌落雪,戰劍如霜,弩發雷奔,抽刀劍吼。
将軍告令,水楔(洩)不通,大總管出教嚴咛,飛鳥難度。
兵馬浩浩澣々,數百裡之交橫,金甲朎胧,銀鞍煥爛,騰踏山林,奔波鬧亂。
胡菟(狐兔)怕而争奔,驚龍蛇而競竄。
将軍馬上卓紅旗,兵士各各依條貫, 先鋒踏道疾如風,即至黃河東北岸。
先鋒引道路奔騰。
排批舟船,橫軍渡水,所由修造,撲水蓬飛。
兵馬既至江頭,便須宴設兵士。
軍官食了,便即渡江。
屬風浪靜,山林皎亮,日月貞明,霧卷青天,雲歸滄海。
直為人多手衆,至曉即至江西。
子胥告令軍兵,大須存心捉搦,此是平王之境,未曾谙悉山川,崄隘先登,遠緻虞候;長巡子将,絞略橫行。
傔奏(走)偷路而行,遊奕經餘一月,行逞(程)向盡,欲至楚邦。
楚王不幸早亡,立太子昭王,知其軍國。
昭王聞子胥兵馬欲至,遂乃徵發天兵。
簡練骁雄五戎之士,多賜絹帛,廣立功勳。
楚國土曠人稠,遂即興兵百萬,綨毒(旗纛)敵(蔽)日,衣甲漫天,列陣橫行,拟共子胥交戰。
城上修營戰格,門門格立,抛車更伏,作冶镕銅。
四面多安擂木,兵馬具備,力敵萬夫。
昭王統領勇夫,遂與吳軍相擊。
子胥乃布兵列陣,一似魚鱗,跋羅回吼喚,三聲大鼓,揚名即發。
列千軍於楚塞,布萬陣於黃池。
須臾鋒劍交橫,抽刀劍吼,槍沾汗血,箭下獐狂。
塵土張天,鐵馬嘶滅,一死一進,唯努唯前,各辦殺心,終無退意。
西軍大敗,遍野橫屍,幹戈不得施張,人馬重重相厭(壓)。
子胥十戰九勝,戰士不失一兵。
昭王見兵被殺,怕懼奔走入城。
子胥遂後奔馳,狀如蓬飛撲火。
吳軍随後即趁,恰似風雲一向,摩滅楚軍,狀似熱湯撥雪。
子胥搖鞭語昭王曰:“你父平王,至當無道,與子娶婦,自納為妃。
忠臣谏言,遂被誅戮;佞臣谄亂,卻賜封侯。
殺我父兄,枉死傷苦,今乃報雠父罪,即當快吾心意。
吾今欲食汝心,将為不足;縱使萬兵相向,未敵我之一身。
今取你父骸骨,及你生身,祭我父兄靈魂始得。
”昭王怕懼之心,遂即白幡降伏。
吳軍大叫,直入楚城,尋逐昭王,燒其宮殿。
昭王棄城而走,遂被仵相擒身,返縛昭王。
“你父墳陵,今在何處?”昭王啟子胥曰:“我父平王,已從物化,負君之罪,命處黃泉。
事既相當,身從脔割,父愆子替,何用屍骸!請快雠心,任從斧越(钺)。
”昭王被考,吃苦不前,忍痛不勝,遂即道父之墓所。
子胥捉得魏陵,脔割捥取心肝,萬斬一身,并誅九族。
子胥喚昭王曰:“我父被殺,棄擲深江。
”遂乃偃息停流,取得平王骸骨。
并魏陵昭帝,并悉總取心肝,行至江邊,以祭父兄靈曰:“小子子胥,深當不孝,父兄枉被殺戮,痛切奈何!比為勢力不加,所以蹉跎年歲。
今還殺伊父子,棄擲深江,奉祭父兄,惟神納受。
”子胥祭了,發聲大哭,感得日月無光,江河混沸。
忽即雲昏霧暗,地動山摧。
兵衆唅啼,人倫凄怆,魚龍飲氣(泣),江水不潮,澗竭泉枯,風塵慘列(烈)。
子胥祭了,自把劍結恨之深,重斬平王白骨。
其骨随劍血流,狀似屠羊。
取火燒之,當風飏作微塵。
即捉劍斬昭王,作其百段,擲著江中,魚鼈食之,還同我父。
子胥尋覓父兄骸不得,立樹乃作父兄,於今見在亳州境内東南一百廿裡有餘,後世莫知,今城父懸(縣)是也。
子胥收兵卻返,拟伐梁鄭二邦。
作書與鄭王曰:“楚平王無道,枉誅我父兄;子尚是君之臣,如何不與設計,遂與楚王遣死,以君賤臣,雠滅楚王,回兵讨鄭。
”鄭王得信,忙怕異常,莫知何計。
即欲興兵相敵,慮恐士卒不勝。
遂召秘略之人:“止得吳軍兵者,分國共治,更賜千金。
”及有魚人之子,遂即應募投名。
“臣能止得吳軍,不須寸兵尺劍,唯須小船一隻,棹椑一枚,鮑魚一雙,麥飯一讴(瓯),美酒一榼,放在城東水中,臣自有其方法。
”鄭王依語,即覓船等,送在水中。
魚人撥棹長歌,乘船遊戲。
其鄭王閉卻城西門,城頭遙看,設何方計,卻得吳軍。
子胥兵馬,欲至鄭國三十餘裡,先遣健兒看鄭國有幾許兵馬相敵。
行至鄭國,四城門鶒閉。
又行至城東門外,池水中唯獨有一人,乘漏蓋船,口唱歌而言曰:“蘆中一人,莫非窮事(士)乎?我有美酒一榼,魚肉五斤,餅有十播,飯有一罐,請來就船而食。
兇即請自當,吉則知吾意, 傥若事明君,榮華取富貴。
忽爾事相當,願勿生遺棄。
其将聞船人此語,遂即卻回,至子胥邊具說船人之語。
子胥聞此語已,即知是船人之子,子胥歡憙,“我有冤雠,至當相滅,因他得活,豈得孤(辜)恩!富貴忘貧,黃天不助;有恩不報,豈成人也!有恩若報,風流如(儒)雅。
”子胥控馬籠鞭,就水抱得小兒,拍搦悲啼吊問:“汝父沈溺深江,荼毒奈何奈何,願子莫懷雠恨!”鄭王怕懼,乃出城迎拜子胥,向前言曰:“臣聞将軍雠冤得達,憙賀快哉!臣今死罪有餘,乞存草命。
”子胥報鄭王曰:“兄事於君,君須藏掩,曲取平王之意,送往誅身,兄既身亡,君須代命。
”鄭王曰:“遠使将書,雲舍慈父之罪,臣不細委知,遣往相看。
為言旬月即還,不知平王誅戮。
臣今合死,惬意無言。
大将軍得充雠心,滅其宗廟,快哉踴躍,憙賀不勝!伏願寬恩,乞存活路。
”船人啟言:“大将軍!我被鄭王召募,被吳軍來伐,能卻得吳軍兵者,賜金千斤、封邑萬戶。
我既貪他重賞,其意如何?”子胥曰:“君不索吾身命,由自與之,取賞卻兵,敢相違負!”子胥見魚人勸谏,遂即適(釋)放鄭王。
鄭王歡憙,乃索酒食如山,三日三夜,供承吳軍兵馬。
子胥遂策(冊)魚人之子為楚帝。
楚鄭二邦,并乃太平。
即發天兵,讨伐梁帝。
梁王聞吳軍欲至,遂殺牛千頭,烹羊萬口,飲食堆如山嶽,列在路邊,帳設鋪施。
吳軍即至,梁王肘行膝步,拜謝子胥:“伏願寬恩,乞存活路。
今聞将軍伐楚,臣等憙賀不勝。
遙助快哉,深加踴躍。
”子胥報曰:“我緣急事,不能設計相留,懷恨於君,故來相伐。
”子胥見酒食列在城南,乃問梁王。
梁王啟大将軍曰:“此酒食可供将軍兵事(士)。
”子胥既見此言,即令兵衆飽食。
兵事食訖。
其兵吃食飽足,精神踴躍,啟子胥言曰:“得他一食,慚
去歲拟遣相雠,慮恐雠心未發。
比年清太(泰),皆是仵相之功。
今不雠冤,何名孝子!朕國興兵伐楚,正合其時。
”敕召國内勇夫,乃與仵相雠報。
敕召曰:“仵相父兄,枉被平王誅戮,今欲徵發天兵讨楚,召募效力之人。
如有判(拼)命相随,火急即須投募。
先賜重賞勳祿,不輕有此。
骁列之夫,速來所次陳牒。
”敕既行下,遠近鹹知,各悉投名,争前應募。
兵部簡練,選試诠量。
勇冠三軍,決勝千裡。
亦有撓關弄木,手把方梁,抱石跳空,弓彎七劄。
榜示七日,募得九十萬精兵。
賞排借綠,各賜千段。
所由将過城外,排立雁行。
吳王既見戰卒,列在城南,便即慰勞戰士。
吳王問子胥曰:“今欲伐楚,可用幾兵?”子胥啟吳王曰:“且須萬兵。
”吳王曰:“萬兵不少以不?”子胥曰:“臣聞一人判死,百人不敵;百若齊心,橫行天下。
”吳王曰:“不然,但将九十萬人,始可相伐。
”吳王即立子胥為元帥大将軍行兵節度。
上承天子之教,為父報雠俠冤。
於是廣殺牛羊,城南宴設。
酒有千斛,肉乃萬斤,一概均分,食無高下。
吳王出城送子胥:“卿但努力,謹慎前路,天道相饒,雠心必宄(究)。
朕亦無憂於國,卿亦不負幽魂。
事了早還,莫令憂慮。
”子胥啟吳王曰:“臣今将兵讨楚,必稱所心。
願陛下莫慮愁心,遠念臣之逞(程)路。
計亦不遠旬月中間,事了回兵,自當死謝!”子胥辭王以(已)了,便即徵發天兵。
四十二面大鼓籠天,三十六角音聲括地,傍震百裡山林,隐隐轟轟。
搦生手(先)鋒,乃先踏道。
陣雲鋪於四面,遍野聲滿平原,鐵騎磊落已(以)争奔,勇夫生甯(猙獰)而競透。
飛騰千裡,恰似魚鱗;萬卒行行,猶如雁翅。
長槍排肩,直豎森森,刺天屑角,對掌開弦,彎彎如寫月。
白旌落雪,戰劍如霜,弩發雷奔,抽刀劍吼。
将軍告令,水楔(洩)不通,大總管出教嚴咛,飛鳥難度。
兵馬浩浩澣々,數百裡之交橫,金甲朎胧,銀鞍煥爛,騰踏山林,奔波鬧亂。
胡菟(狐兔)怕而争奔,驚龍蛇而競竄。
将軍馬上卓紅旗,兵士各各依條貫, 先鋒踏道疾如風,即至黃河東北岸。
先鋒引道路奔騰。
排批舟船,橫軍渡水,所由修造,撲水蓬飛。
兵馬既至江頭,便須宴設兵士。
軍官食了,便即渡江。
屬風浪靜,山林皎亮,日月貞明,霧卷青天,雲歸滄海。
直為人多手衆,至曉即至江西。
子胥告令軍兵,大須存心捉搦,此是平王之境,未曾谙悉山川,崄隘先登,遠緻虞候;長巡子将,絞略橫行。
傔奏(走)偷路而行,遊奕經餘一月,行逞(程)向盡,欲至楚邦。
楚王不幸早亡,立太子昭王,知其軍國。
昭王聞子胥兵馬欲至,遂乃徵發天兵。
簡練骁雄五戎之士,多賜絹帛,廣立功勳。
楚國土曠人稠,遂即興兵百萬,綨毒(旗纛)敵(蔽)日,衣甲漫天,列陣橫行,拟共子胥交戰。
城上修營戰格,門門格立,抛車更伏,作冶镕銅。
四面多安擂木,兵馬具備,力敵萬夫。
昭王統領勇夫,遂與吳軍相擊。
子胥乃布兵列陣,一似魚鱗,跋羅回吼喚,三聲大鼓,揚名即發。
列千軍於楚塞,布萬陣於黃池。
須臾鋒劍交橫,抽刀劍吼,槍沾汗血,箭下獐狂。
塵土張天,鐵馬嘶滅,一死一進,唯努唯前,各辦殺心,終無退意。
西軍大敗,遍野橫屍,幹戈不得施張,人馬重重相厭(壓)。
子胥十戰九勝,戰士不失一兵。
昭王見兵被殺,怕懼奔走入城。
子胥遂後奔馳,狀如蓬飛撲火。
吳軍随後即趁,恰似風雲一向,摩滅楚軍,狀似熱湯撥雪。
子胥搖鞭語昭王曰:“你父平王,至當無道,與子娶婦,自納為妃。
忠臣谏言,遂被誅戮;佞臣谄亂,卻賜封侯。
殺我父兄,枉死傷苦,今乃報雠父罪,即當快吾心意。
吾今欲食汝心,将為不足;縱使萬兵相向,未敵我之一身。
今取你父骸骨,及你生身,祭我父兄靈魂始得。
”昭王怕懼之心,遂即白幡降伏。
吳軍大叫,直入楚城,尋逐昭王,燒其宮殿。
昭王棄城而走,遂被仵相擒身,返縛昭王。
“你父墳陵,今在何處?”昭王啟子胥曰:“我父平王,已從物化,負君之罪,命處黃泉。
事既相當,身從脔割,父愆子替,何用屍骸!請快雠心,任從斧越(钺)。
”昭王被考,吃苦不前,忍痛不勝,遂即道父之墓所。
子胥捉得魏陵,脔割捥取心肝,萬斬一身,并誅九族。
子胥喚昭王曰:“我父被殺,棄擲深江。
”遂乃偃息停流,取得平王骸骨。
并魏陵昭帝,并悉總取心肝,行至江邊,以祭父兄靈曰:“小子子胥,深當不孝,父兄枉被殺戮,痛切奈何!比為勢力不加,所以蹉跎年歲。
今還殺伊父子,棄擲深江,奉祭父兄,惟神納受。
”子胥祭了,發聲大哭,感得日月無光,江河混沸。
忽即雲昏霧暗,地動山摧。
兵衆唅啼,人倫凄怆,魚龍飲氣(泣),江水不潮,澗竭泉枯,風塵慘列(烈)。
子胥祭了,自把劍結恨之深,重斬平王白骨。
其骨随劍血流,狀似屠羊。
取火燒之,當風飏作微塵。
即捉劍斬昭王,作其百段,擲著江中,魚鼈食之,還同我父。
子胥尋覓父兄骸不得,立樹乃作父兄,於今見在亳州境内東南一百廿裡有餘,後世莫知,今城父懸(縣)是也。
子胥收兵卻返,拟伐梁鄭二邦。
作書與鄭王曰:“楚平王無道,枉誅我父兄;子尚是君之臣,如何不與設計,遂與楚王遣死,以君賤臣,雠滅楚王,回兵讨鄭。
”鄭王得信,忙怕異常,莫知何計。
即欲興兵相敵,慮恐士卒不勝。
遂召秘略之人:“止得吳軍兵者,分國共治,更賜千金。
”及有魚人之子,遂即應募投名。
“臣能止得吳軍,不須寸兵尺劍,唯須小船一隻,棹椑一枚,鮑魚一雙,麥飯一讴(瓯),美酒一榼,放在城東水中,臣自有其方法。
”鄭王依語,即覓船等,送在水中。
魚人撥棹長歌,乘船遊戲。
其鄭王閉卻城西門,城頭遙看,設何方計,卻得吳軍。
子胥兵馬,欲至鄭國三十餘裡,先遣健兒看鄭國有幾許兵馬相敵。
行至鄭國,四城門鶒閉。
又行至城東門外,池水中唯獨有一人,乘漏蓋船,口唱歌而言曰:“蘆中一人,莫非窮事(士)乎?我有美酒一榼,魚肉五斤,餅有十播,飯有一罐,請來就船而食。
兇即請自當,吉則知吾意, 傥若事明君,榮華取富貴。
忽爾事相當,願勿生遺棄。
其将聞船人此語,遂即卻回,至子胥邊具說船人之語。
子胥聞此語已,即知是船人之子,子胥歡憙,“我有冤雠,至當相滅,因他得活,豈得孤(辜)恩!富貴忘貧,黃天不助;有恩不報,豈成人也!有恩若報,風流如(儒)雅。
”子胥控馬籠鞭,就水抱得小兒,拍搦悲啼吊問:“汝父沈溺深江,荼毒奈何奈何,願子莫懷雠恨!”鄭王怕懼,乃出城迎拜子胥,向前言曰:“臣聞将軍雠冤得達,憙賀快哉!臣今死罪有餘,乞存草命。
”子胥報鄭王曰:“兄事於君,君須藏掩,曲取平王之意,送往誅身,兄既身亡,君須代命。
”鄭王曰:“遠使将書,雲舍慈父之罪,臣不細委知,遣往相看。
為言旬月即還,不知平王誅戮。
臣今合死,惬意無言。
大将軍得充雠心,滅其宗廟,快哉踴躍,憙賀不勝!伏願寬恩,乞存活路。
”船人啟言:“大将軍!我被鄭王召募,被吳軍來伐,能卻得吳軍兵者,賜金千斤、封邑萬戶。
我既貪他重賞,其意如何?”子胥曰:“君不索吾身命,由自與之,取賞卻兵,敢相違負!”子胥見魚人勸谏,遂即適(釋)放鄭王。
鄭王歡憙,乃索酒食如山,三日三夜,供承吳軍兵馬。
子胥遂策(冊)魚人之子為楚帝。
楚鄭二邦,并乃太平。
即發天兵,讨伐梁帝。
梁王聞吳軍欲至,遂殺牛千頭,烹羊萬口,飲食堆如山嶽,列在路邊,帳設鋪施。
吳軍即至,梁王肘行膝步,拜謝子胥:“伏願寬恩,乞存活路。
今聞将軍伐楚,臣等憙賀不勝。
遙助快哉,深加踴躍。
”子胥報曰:“我緣急事,不能設計相留,懷恨於君,故來相伐。
”子胥見酒食列在城南,乃問梁王。
梁王啟大将軍曰:“此酒食可供将軍兵事(士)。
”子胥既見此言,即令兵衆飽食。
兵事食訖。
其兵吃食飽足,精神踴躍,啟子胥言曰:“得他一食,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