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變文
關燈
小
中
大
,即到船所。
其魚人乃取得美酒一榼,魚肉五斤,薄餅十番,飯攜一罐,行至船所,不見蘆中之士,唯見岸上空船。
顧戀之情,悲傷不已。
魚人歌而喚曰:“蘆中之仕,何故潛身?出來此處相看,吾乃終無惡意,不須疑慮,莫作二難。
為子取食到來,何故不相就食?”子胥聞船人此語,知無惡意,遂即出於蘆中,愧賀(荷)取食艱辛,逢迎卑謝。
於時鋪設,兩共同餐。
便即鼓棹搖船,至於江半,子胥得食吃足,心自思惟:“凡人得他一食,慚人一色;得人兩食,為他著力。
”懷中璧玉,以贈船人。
畏暮貪前,與物不相承領。
子胥慮嫌信少,更脫寶劍相酬。
魚人息棹回身,乃報子胥言曰:“君莫造次,大須三思,一惠之餐,有何所直。
人之屈厄,魚鼈同群;君子迍邅,龍蛇共處。
楚王捕逐於子,捉獲賞賜千金;隐匿之人,誅身滅族。
吾上不貪明君重賞,下不避誅戮之褰(愆),子欲寶劍相雠(酬),何如平王之物?龍泉寶劍,與子防身;璧玉荊珍,将充所貴。
後若高遷富貴,莫忘一朝。
自責蒲柳之年,逢君日晚,劍璧之事,請更莫留。
子若表我心懷,更亦不須辭謝。
”子胥見人不受,情中漸覺不安。
心口思惟,慮恐船人嫌我信物輕少。
雖是君王寶物,知欲如何,遂擲劍於江中,放神光而煥爛。
劍乃三湧三沒,水上偏偏。
江神遙聞劍吼。
戰悼(掉)湧沸騰波,魚鼈忙怕攢泥,魚龍奔波透出。
江神以手捧之,懼怕乃相分付。
劍既離水,魚鼈跳梁,日月貞明,山林皎亮,雪(雲)開霧散,霞散煙流,岸樹迎賓,江風送客。
遠望沙旁白露(鹭),博(薄)暮拟欲歸林。
浦側不見承船,汎客又無伴侶。
唯見孤山淼漫,回盼故鄉,拭淚沾衣,心懷郁燠。
渡江欲至南岸,子胥乃問船人曰:“先生姓何名誰?鄉貫住在何州縣?”魚人答曰:“我亦無姓無名,長住江而為伴。
橫幹莫浦,绾劍深潭,今日兩賊相逢,何用稱名道姓!君為蘆中之事(士),我為船上之人,意義足亦可知,富貴不須相忘。
”子胥曰:“蒙先生一濟,無有忘時,遇藥傷蛇,由能返報。
”魚人問曰:“隻今逃逝,拟投何國?”子胥曰:“拟投越國。
”魚人曰:“子投越國,—越國與楚和順,元不交兵,慮恐捉子送身,懷報雠心不達。
子投吳國,必得流通。
吳王常與楚雠,兩國不相和順。
吳與楚國數為征戰,無有賢臣,得子甚要。
”子胥問船人曰:“:“吳國如何可投得?”船人曰:“子至吳國,入於都市,泥塗其面,披發獐狂,東西馳走,大哭三聲。
”子胥曰:“此法幸願解之。
”船人答曰:“泥塗其面者外濁内清;大哭三聲,東西馳走者,覓其明主也;披發在市者理合如斯也。
吾非聖人,經事多矣。
”子胥蒙他教示,遂即拜謝魚人。
慮恐楚使相逢,不得久停,至岸即發。
哽咽聲嘶,由如四鳥分飛,狀若三荊離别;遂别魚人南行,眷戀之情,悲傷不已。
回頭遙望,忽見魚人覆船而死。
子胥愧荷魚人,哽咽悲啼不已,遂作悲歌而歎曰: 大江水兮淼無邊,雲與水兮相接連; 痛分痛兮難可忍,苦兮苦兮冤複冤。
自古人情有離别,生死富貴總關天, 先生恨胥何勿事,遂向江中而覆船。
波浪舟兮浮沒沈,唱冤枉兮痛切深, 一寸愁腸似刀割,途中不禁淚沾襟。
望吳邦兮不可到,思帝鄉兮懷恨深, 傥值明主得遷達,施展英雄一片心。
悲歌已了,更複向前,凄怆依然。
丈夫契闊,何大迍邅?忠心盡節,事君九年,夙夜匪懈,晨省無愆。
今遭落薄(魄),知複何言。
語已懷恨,氣上沖咽,業也命也,并悉關天。
登山蓦嶺,渡水尋川,求卻不卻,求前不前,動即被餓,性命轉然。
平王太劇,唱叫稱冤,子胥帶劍,途步而前。
至漭蕩山間,石壁侵天萬丈,入地騰竹縱橫。
遙望松羅,山崖鬥(陡)暗,蟲狼離合,百鳥關關,思憶帝鄉,乃為歌曰: 我所思兮道路長,涉江水兮入吳鄉。
父兄冥莫知何在,零丁遣我獨栖惶。
丈夫流浪随緣業,生死富貴亦何常, 平王曲受魏陵語,信用讒佞煞忠良。
思故鄉兮愁難止,臨水登山情不已。
楚帝輕盈憐細腰,宮裡美女多餓死, 秦穆公之女顔如玉,二八容光若桃李, 見其姿首納為妃,豈合君王有此理。
自從逃逝鎮懷憂,使我孤遺無所投, 晝即途中尋鬼路,蹑影藏形恒夜遊。
燕山勒頌知何日,冒染蓬塵雙鬓秋, 不慮東西抗天塞,唯愁渴乏渡荒州。
願我平安達前所,行無滞礙得通流; 傥若吳中遇明主,興兵先斬魏陵頭。
悲歌已了,由懷慷慨,北背楚關,南登吳會。
屬逢天暗,雲陰叆叇。
失路傍徨,山林摧滞。
怪鳥成群,蟲狼作隊,禽号姓姓(狌々),獸名狒狒。
忽示心驚,拔劍即行。
匣中光出,遍野精明,中有日月,北鬥七星心雄慘烈,不懼千兵。
平王捉我,事未消甯,傥被擒獲,百死無生。
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劍歌已了,更複前行。
北跨廣陵,南登吳會,關津忽切,州縣嚴加,勒鋪交橫,鎮代相續。
潛身避影,一步一前,不經旬月之間,即至吳國。
一依魚人教示,披發遂入市中,塗面上而行,獐狂大哭三聲,東西馳走。
吳國臣佐,乘馬入市遊行,正見異色奇才,身長八尺,知是賢臣,奔走啟告吳王:“適别龍顔,遊於纏(廛)市,見一外國君子,泥塗而獐狂,披發悲啼,東西馳走。
臣以傍觀的審,監貌可知,望陛下追問逗遛,必是懷冤俠客!”吳王聞相此語,心生歡喜,遂集群臣撥珠簾而說夢:“朕昨夜三更,夢見賢人入境,遂乃身輕體健,踴躍不勝。
卿等詳儀(議),為朕解其善惡。
”百官聞王此語,一時舞道(蹈)呵呵,齊唱太平,俱稱萬歲。
“市中有八尺君子,雅合陛下之心,見在群臣,不勝喜賀。
”吳王即令急使,向市中迎召賢臣。
“為朕傳語,雖不先相識,欲得相見,面申懷抱。
”使人得其口敕,走馬直入市中,見子胥具說吳王口敕。
子胥奉王敕命,不敢遲違,随使便行,乃至吳王殿所。
匐面在地,哽咽聲嘶,良久而起。
吳王知是子胥,便即悲情予問:“楚王不納忠谏之詞,曲受佞臣之語,枉殺卿之父兄,奈何荼毒,凄怆難論,痛苦之哉,誰能複忍。
山河阻隔,遠涉風雲,朕國狹小,勞卿遠至。
”子胥良久,攬發而言:“臣父兄事君不謹,遂被楚帝誅身。
臣即不紹於家,棄父離君逃走。
臣聞國之将喪,災害競興。
樹欲摧折,風霜共逼。
孤情難立,見此艱辛,皂帛(白)難分,龍蛇混雜。
臣欲自刎而死,地下羞見仙(先)人。
故投讬明王,願陛下知臣心素,臣居草野,長在蓬門,不堪事立君王,多幸蒙王收錄。
”吳王報言曰:“朕國狹窄,乏少中(忠)良;立卿今欲為臣屈節,莫将為所恥?”子胥曰:“臣是小人,虛沾大造,蒙王收錄,早是分外垂恩。
更蒙舉立為臣,死罪終當不敢!”吳王問左右曰:“卿等如何?”群烈(列)鹹言唱充。
悉道:“明王有敢(感),外國來投。
拜為匡輔大臣,合國齊稱萬歲。
”子胥為臣志節,恒懷匪懈之心;夙夜兢兢,事君終無二意。
言不傷氣,語乃和光。
遐迩诜诜,官寮濟濟。
天兵不動,征馬停鞭,四塞歸臨,八方安怗。
禍亂不作,災害不興,百姓歡忻,歌謠滿路,同於堯舜之年。
鹹雲我皇有感,聖日巍巍,乾坤再明。
子胥治國一年,風不鳴條,雨不破塊。
治國二年,倉庫盈益,天下清太(泰),吏絕貪殘,官寮息暴。
治國三年,六夷送款,萬國鹹投。
治國四年,感得景龍應瑞,赤雀鹹(銜)書,芝草并生,嘉和(禾)合秀。
耕者讓畔,路不拾遺。
三教并興,城門不閉。
更無呼喚,無搖(徭)自活。
子胥治國五年,日月重明,市無二價,貓鼠同穴,米麥論分,牢獄無囚。
競說君臣道合,遠近宣贊,愧賀(荷)仵相之功。
百姓皆詣子胥之門。
“願與仵相為兵伐楚。
”子胥見勇夫投募,不敢自專。
遂啟吳王:“臣是小人,濫蒙恩寵,功效未立,何敢興心;自度無堪,終當不敢。
”吳王報曰:“朕聞養子備老,積行拟
其魚人乃取得美酒一榼,魚肉五斤,薄餅十番,飯攜一罐,行至船所,不見蘆中之士,唯見岸上空船。
顧戀之情,悲傷不已。
魚人歌而喚曰:“蘆中之仕,何故潛身?出來此處相看,吾乃終無惡意,不須疑慮,莫作二難。
為子取食到來,何故不相就食?”子胥聞船人此語,知無惡意,遂即出於蘆中,愧賀(荷)取食艱辛,逢迎卑謝。
於時鋪設,兩共同餐。
便即鼓棹搖船,至於江半,子胥得食吃足,心自思惟:“凡人得他一食,慚人一色;得人兩食,為他著力。
”懷中璧玉,以贈船人。
畏暮貪前,與物不相承領。
子胥慮嫌信少,更脫寶劍相酬。
魚人息棹回身,乃報子胥言曰:“君莫造次,大須三思,一惠之餐,有何所直。
人之屈厄,魚鼈同群;君子迍邅,龍蛇共處。
楚王捕逐於子,捉獲賞賜千金;隐匿之人,誅身滅族。
吾上不貪明君重賞,下不避誅戮之褰(愆),子欲寶劍相雠(酬),何如平王之物?龍泉寶劍,與子防身;璧玉荊珍,将充所貴。
後若高遷富貴,莫忘一朝。
自責蒲柳之年,逢君日晚,劍璧之事,請更莫留。
子若表我心懷,更亦不須辭謝。
”子胥見人不受,情中漸覺不安。
心口思惟,慮恐船人嫌我信物輕少。
雖是君王寶物,知欲如何,遂擲劍於江中,放神光而煥爛。
劍乃三湧三沒,水上偏偏。
江神遙聞劍吼。
戰悼(掉)湧沸騰波,魚鼈忙怕攢泥,魚龍奔波透出。
江神以手捧之,懼怕乃相分付。
劍既離水,魚鼈跳梁,日月貞明,山林皎亮,雪(雲)開霧散,霞散煙流,岸樹迎賓,江風送客。
遠望沙旁白露(鹭),博(薄)暮拟欲歸林。
浦側不見承船,汎客又無伴侶。
唯見孤山淼漫,回盼故鄉,拭淚沾衣,心懷郁燠。
渡江欲至南岸,子胥乃問船人曰:“先生姓何名誰?鄉貫住在何州縣?”魚人答曰:“我亦無姓無名,長住江而為伴。
橫幹莫浦,绾劍深潭,今日兩賊相逢,何用稱名道姓!君為蘆中之事(士),我為船上之人,意義足亦可知,富貴不須相忘。
”子胥曰:“蒙先生一濟,無有忘時,遇藥傷蛇,由能返報。
”魚人問曰:“隻今逃逝,拟投何國?”子胥曰:“拟投越國。
”魚人曰:“子投越國,—越國與楚和順,元不交兵,慮恐捉子送身,懷報雠心不達。
子投吳國,必得流通。
吳王常與楚雠,兩國不相和順。
吳與楚國數為征戰,無有賢臣,得子甚要。
”子胥問船人曰:“:“吳國如何可投得?”船人曰:“子至吳國,入於都市,泥塗其面,披發獐狂,東西馳走,大哭三聲。
”子胥曰:“此法幸願解之。
”船人答曰:“泥塗其面者外濁内清;大哭三聲,東西馳走者,覓其明主也;披發在市者理合如斯也。
吾非聖人,經事多矣。
”子胥蒙他教示,遂即拜謝魚人。
慮恐楚使相逢,不得久停,至岸即發。
哽咽聲嘶,由如四鳥分飛,狀若三荊離别;遂别魚人南行,眷戀之情,悲傷不已。
回頭遙望,忽見魚人覆船而死。
子胥愧荷魚人,哽咽悲啼不已,遂作悲歌而歎曰: 大江水兮淼無邊,雲與水兮相接連; 痛分痛兮難可忍,苦兮苦兮冤複冤。
自古人情有離别,生死富貴總關天, 先生恨胥何勿事,遂向江中而覆船。
波浪舟兮浮沒沈,唱冤枉兮痛切深, 一寸愁腸似刀割,途中不禁淚沾襟。
望吳邦兮不可到,思帝鄉兮懷恨深, 傥值明主得遷達,施展英雄一片心。
悲歌已了,更複向前,凄怆依然。
丈夫契闊,何大迍邅?忠心盡節,事君九年,夙夜匪懈,晨省無愆。
今遭落薄(魄),知複何言。
語已懷恨,氣上沖咽,業也命也,并悉關天。
登山蓦嶺,渡水尋川,求卻不卻,求前不前,動即被餓,性命轉然。
平王太劇,唱叫稱冤,子胥帶劍,途步而前。
至漭蕩山間,石壁侵天萬丈,入地騰竹縱橫。
遙望松羅,山崖鬥(陡)暗,蟲狼離合,百鳥關關,思憶帝鄉,乃為歌曰: 我所思兮道路長,涉江水兮入吳鄉。
父兄冥莫知何在,零丁遣我獨栖惶。
丈夫流浪随緣業,生死富貴亦何常, 平王曲受魏陵語,信用讒佞煞忠良。
思故鄉兮愁難止,臨水登山情不已。
楚帝輕盈憐細腰,宮裡美女多餓死, 秦穆公之女顔如玉,二八容光若桃李, 見其姿首納為妃,豈合君王有此理。
自從逃逝鎮懷憂,使我孤遺無所投, 晝即途中尋鬼路,蹑影藏形恒夜遊。
燕山勒頌知何日,冒染蓬塵雙鬓秋, 不慮東西抗天塞,唯愁渴乏渡荒州。
願我平安達前所,行無滞礙得通流; 傥若吳中遇明主,興兵先斬魏陵頭。
悲歌已了,由懷慷慨,北背楚關,南登吳會。
屬逢天暗,雲陰叆叇。
失路傍徨,山林摧滞。
怪鳥成群,蟲狼作隊,禽号姓姓(狌々),獸名狒狒。
忽示心驚,拔劍即行。
匣中光出,遍野精明,中有日月,北鬥七星心雄慘烈,不懼千兵。
平王捉我,事未消甯,傥被擒獲,百死無生。
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劍歌已了,更複前行。
北跨廣陵,南登吳會,關津忽切,州縣嚴加,勒鋪交橫,鎮代相續。
潛身避影,一步一前,不經旬月之間,即至吳國。
一依魚人教示,披發遂入市中,塗面上而行,獐狂大哭三聲,東西馳走。
吳國臣佐,乘馬入市遊行,正見異色奇才,身長八尺,知是賢臣,奔走啟告吳王:“適别龍顔,遊於纏(廛)市,見一外國君子,泥塗而獐狂,披發悲啼,東西馳走。
臣以傍觀的審,監貌可知,望陛下追問逗遛,必是懷冤俠客!”吳王聞相此語,心生歡喜,遂集群臣撥珠簾而說夢:“朕昨夜三更,夢見賢人入境,遂乃身輕體健,踴躍不勝。
卿等詳儀(議),為朕解其善惡。
”百官聞王此語,一時舞道(蹈)呵呵,齊唱太平,俱稱萬歲。
“市中有八尺君子,雅合陛下之心,見在群臣,不勝喜賀。
”吳王即令急使,向市中迎召賢臣。
“為朕傳語,雖不先相識,欲得相見,面申懷抱。
”使人得其口敕,走馬直入市中,見子胥具說吳王口敕。
子胥奉王敕命,不敢遲違,随使便行,乃至吳王殿所。
匐面在地,哽咽聲嘶,良久而起。
吳王知是子胥,便即悲情予問:“楚王不納忠谏之詞,曲受佞臣之語,枉殺卿之父兄,奈何荼毒,凄怆難論,痛苦之哉,誰能複忍。
山河阻隔,遠涉風雲,朕國狹小,勞卿遠至。
”子胥良久,攬發而言:“臣父兄事君不謹,遂被楚帝誅身。
臣即不紹於家,棄父離君逃走。
臣聞國之将喪,災害競興。
樹欲摧折,風霜共逼。
孤情難立,見此艱辛,皂帛(白)難分,龍蛇混雜。
臣欲自刎而死,地下羞見仙(先)人。
故投讬明王,願陛下知臣心素,臣居草野,長在蓬門,不堪事立君王,多幸蒙王收錄。
”吳王報言曰:“朕國狹窄,乏少中(忠)良;立卿今欲為臣屈節,莫将為所恥?”子胥曰:“臣是小人,虛沾大造,蒙王收錄,早是分外垂恩。
更蒙舉立為臣,死罪終當不敢!”吳王問左右曰:“卿等如何?”群烈(列)鹹言唱充。
悉道:“明王有敢(感),外國來投。
拜為匡輔大臣,合國齊稱萬歲。
”子胥為臣志節,恒懷匪懈之心;夙夜兢兢,事君終無二意。
言不傷氣,語乃和光。
遐迩诜诜,官寮濟濟。
天兵不動,征馬停鞭,四塞歸臨,八方安怗。
禍亂不作,災害不興,百姓歡忻,歌謠滿路,同於堯舜之年。
鹹雲我皇有感,聖日巍巍,乾坤再明。
子胥治國一年,風不鳴條,雨不破塊。
治國二年,倉庫盈益,天下清太(泰),吏絕貪殘,官寮息暴。
治國三年,六夷送款,萬國鹹投。
治國四年,感得景龍應瑞,赤雀鹹(銜)書,芝草并生,嘉和(禾)合秀。
耕者讓畔,路不拾遺。
三教并興,城門不閉。
更無呼喚,無搖(徭)自活。
子胥治國五年,日月重明,市無二價,貓鼠同穴,米麥論分,牢獄無囚。
競說君臣道合,遠近宣贊,愧賀(荷)仵相之功。
百姓皆詣子胥之門。
“願與仵相為兵伐楚。
”子胥見勇夫投募,不敢自專。
遂啟吳王:“臣是小人,濫蒙恩寵,功效未立,何敢興心;自度無堪,終當不敢。
”吳王報曰:“朕聞養子備老,積行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