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啟勳案】 右之考證,見伯兄所著《先生年譜》中之世系譜。

     又 别杜叔高 這裡裁詩話别離。

    那邊應是望歸期。

    人言心急馬行遲。

     去雁無憑傳錦字,春泥抵死污人衣。

    海棠過了有荼?。

     山花子 日日閑看燕子飛。

    舊巢新壘畫簾低。

    玉曆今朝推戊巳,住銜泥。

     先自春光留不住,那堪更著子規啼。

    一陣晚風吹不斷,落花溪。

     【校】 “住銜泥”,《曆代詩餘》“住”作“卻”。

     減字木蘭花 宿僧房有作 僧窗夜雨。

    茶鼎熏爐宜小住。

    卻恨春風。

    勾引詩來惱殺翁。

     狂歌未可。

    且把一尊料理我。

    我到亡何。

    卻聽侬家陌上歌。

     又 昨朝官告。

    一百五年村父老。

    更莫驚疑。

    剛道人生七十稀。

     使君喜見。

    恰恨華堂開壽宴。

    問壽如何。

    百代兒孫擁太婆。

     醉太平 春晚 态濃意遠。

    颦輕笑淺。

    薄羅衣窄絮風軟。

    鬓雲欺翠卷。

     南園花樹春光暖,紅香徑裡榆錢滿。

    欲上鞦韆又驚懶,且歸休怕晚。

     【校】 “颦輕”,信州本作“眉颦”。

    從《曆代詩餘》。

     太常引 賦十四弦 仙機似欲織纖羅。

    度金梭。

    無奈玉纖何。

    卻彈作、清商恨多。

     珠簾影裡,如花半面,絕勝隔簾歌。

    世路苦風波。

    且痛飲、公無渡河。

     又 壽趙晉臣敷文 論公耆德舊宗英。

    吳季子、百餘齡。

    奉使老于行。

    更看舞、聽歌最精。

     須同衛武,九十入相,菉竹自青青。

    富貴出長生。

    記門外、清溪姓彭。

    彭溪,晉臣居也。

     戀繡衾 無題 長夜偏冷添被兒。

    枕頭兒。

    移了又移。

    我自是笑别人底,卻元來、當局者迷。

     如今隻恨因緣淺,也不曾、抵死恨伊。

    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

    須有散時。

     杏花天 牡丹昨夜方開遍。

    畢竟是。

    今年春晚。

    荼?付與薰風管。

    燕子忙時莺懶。

     多病起、日長人倦。

    不待得、酒闌歌散。

    甫能得見茶瓯面。

    卻早安排腸斷。

     【校】 “不待得”,《曆代詩餘》“得”作“到”。

     武陵春 走去走來三百裡,五日以為期。

    六日歸時已是疑。

    應是望多時。

     鞭個馬兒歸去也,心急馬行遲。

    不免相煩喜鵲兒。

    先報那人知。

     谒金門 歸去未。

    風雨送春行李。

    一枕離愁頭徹尾。

    如何消遣是。

     遙想歸舟天際。

    綠鬓珑璁慵理。

    好夢未成莺喚起。

    粉香猶有殢。

     又 和陳提幹 山共水。

    美滿一千餘裡。

    不避曉行并早起。

    此情都為你。

     不怕與人尤殢。

    隻怕被人調戲。

    因甚無個阿鵲地。

    沒工夫說裡。

     酒泉子 無題 流水無情,潮到空城頭盡白,離歌一曲怨殘陽。

    斷人腸。

     東風官柳舞雕牆。

    三十六宮花濺淚,春聲何處說興亡。

    燕雙雙。

     霜天曉角 暮山層碧。

    掠岸西風急。

    一夜軟紅深處,應不是、利名客。

     玉人還伫立。

    綠窗生怨泣。

    萬裡衡陽歸恨,先倩雁寄消息。

     點绛唇 留博山寺,聞光風主人微恙而歸,時春漲斷橋 隐隐輕雷,雨聲不受春回護。

    落梅如許。

    吹盡牆邊去。

     春水無情,礙斷溪南路。

    憑誰訴。

    寄聲傳語。

    沒個人知處。

     生查子 梅子褪花時,直與黃梅接。

    煙雨幾曾開,一江春裡活。

     富貴使人忙,也有閑時節。

    莫作路旁花,長教人看殺。

     又 和夏中玉 一天霜月明,幾處砧聲起。

    客夢已難成,秋色無邊際。

     旦夕是重陽,菊有黃花蕊。

    隻怕又登高,未飲心先醉。

     昭君怨 送晁楚老遊荊門 夜雨剪殘春韭。

    明日重斟别酒。

    君去問曹瞞。

    好公安。

     試看如今白發。

    卻為中年離别。

    風雨正崔嵬。

    早歸來。

     如夢令 賦梁燕 燕子幾曾歸去。

    隻在翠岩深處。

    重到畫梁間,誰與舊巢為主。

    深許。

    深許。

    聞道鳳凰來住。

     又 贈歌者 韻勝仙風缥缈。

    的皪嬌波宜笑。

    串玉一聲歌,占斷多情風調。

    清妙。

    清妙。

    留住飛雲多少。

     念奴嬌 謝王廣文雙姬詞 西真姊妹,料凡心忽起、共辭瑤阙。

    燕燕莺莺相并比,的當兩團兒雪。

    合韻歌喉,同茵舞袖,舉措□□别。

    江梅影裡,迥然雙蕊奇絕。

     還聽别院笙歌,倉皇走報,笑語渾重疊。

    拾翠洲邊攜手處,疑是桃根桃葉。

    并蒂芳蓮,雙頭紅藥,不意俱攀折。

    今宵鴛帳,有同對影明月。

     又 三友同飲借赤壁韻 論心論相,便擇術滿眼、紛紛何物。

    踏碎鐵鞋三百,不在危峰絕壁。

    龍友相逢,窪樽緩舉,議論敲冰雪。

    何妨人道,聖時同見三傑。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虜,豈由言輕發。

    任使窮通相鼓弄,恐是真□難滅。

    寄食王孫,喪家公子,誰握周公發。

    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又 贈夏成玉 妙齡秀發,湛靈台一點、天然奇絕。

    萬壑千岩歸健筆,掃盡平山風月。

    雪裡疏梅,霜頭寒菊,迥與餘花别。

    識人清眼,慨然憐我疏拙。

     遐想後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握手論文情極處,冰玉一時清潔。

    掃斷塵勞,招呼蕭散,滿酌金蕉葉。

    醉鄉深處,不知天地空闊。

     惜奴嬌 戲同官 風骨蕭然,稱獨立、群仙首。

    春江雪一枝梅秀。

    小樣香檀,映朗玉、纖纖手。

    未久。

    轉新聲、冷冷山溜。

     曲裡傳情,更濃似、尊中酒。

    信傾蓋、相逢如舊。

    别後相思,記敏政、堂前柳。

    知否。

    又拚了、一場消瘦。

     眼兒媚 妓 煙花叢裡不宜他。

    絕似好人家。

    淡妝嬌面,輕注朱唇,一朵梅花。

     相逢比著年時節,顧意又争些。

    來朝去也,莫因别個,忘了人咱。

     出塞 春寒有感 莺未老。

    花謝東風掃。

    鞦韆人倦彩繩間,又被清明過了。

     日長減破夜長眠,别聽笙箫吹曉。

    錦箋封與怨春詩,寄與歸雲缥缈。

     【飲冰室考證】 稼軒先生不應有出塞之作。

     【啟勳案】 右之考證,見《稼軒詞補遺》本調之下。

    但本集獨宿博山王氏庵之《清平樂》亦有“平生塞北江南”之句,或兩随計吏抵燕山時,曾遊塞外欤? 蘇武慢 雪 帳暖金絲,杯幹雲液。

    戰退夜□。

    障泥系馬,掃路迎賓,先借落花春色。

    歌竹傳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樓瓊室。

    喚吳姬學舞,風流輕轉,弄嬌無力。

     塵世換、老盡青山,鋪成明月,瑞物已深三尺。

    豐登意緒,婉娩光陰,都作暮寒堆積。

    回首驅羊,舊節入蔡,奇兵等閑陳迹。

    總無如現在,尊前一笑,坐中赢得。

     綠頭鴨 七夕 歎飄零。

    離多會少堪驚。

    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難憑。

    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銀漢無聲。

    鳳駕催雲,紅帷卷月,冷冷一水會雙星。

    素杼冷、臨風休織,深訴隔年誠。

    飛光淺、青童語款,丹鶴橋平。

     看人間、争求新巧,紛紛女伴歡迎。

    避燈時、彩絲未整,拜月處、珠網先成。

    誰念監州,蕭條官舍,燭搖秋扇坐中庭。

    笑此夕、金钗無據,遺恨滿蓬瀛。

    欹高枕、梧桐聽雨,如是天明。

     金菊對芙蓉 遠水生光,遙山聳翠,霁煙深鎖梧桐。

    正零玉露,淡蕩金風。

    東籬菊有黃花吐,對映水、幾簇芙蓉。

    重陽佳緻,可堪此景,酒酽花濃。

     追念景物無窮。

    歎少年胸襟,忒煞英雄。

    把黃英紅萼,甚物堪同。

    除非腰佩黃金印,座中擁、紅粉嬌容。

    此時方稱,情懷盡拚,一飲千鐘。

     【啟勳案】 此詞見《草堂詩餘》,諸本皆未收。

    頗不類先生作。

    但萬氏《詞律》亦引此詞,與康伯可之“梧葉飄黃”相考訂,不審是否亦據《草堂詩餘》,抑别有所本也。

     歸朝歡 丁卯歲寄題眉山李參政石林 見說岷峨千古雪。

    都說岷峨山上石。

    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費盡勤收拾。

    一堂真石室。

    空庭更與添突兀。

    記當時,長編筆硯,日日雲煙濕。

     野老時逢山鬼泣。

    誰夜持山去難覓。

    有人依樣入明光,玉階之下岩岩立。

    琅無數碧。

    風流不數平原物。

    欲重吟,青蔥玉樹,須倩子雲筆。

     【校】 “石室”,《曆代詩餘》作“萬石”。

     “空庭”,《曆代詩餘》“空”作“閑”。

     【啟勳案】 甯宗開禧三年丁卯,先生六十八歲。

     洞仙歌 丁卯八月病中作 賢愚相去,算其間能幾。

    差以毫厘缪千裡。

    細思量義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雞鳴而起。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饷聚飛蚊,其響如雷,深自覺昨非今是。

    羨安樂窩中泰和湯,更劇飲無過,半醺而已。

     【啟勳案】 此一首實為先生絕筆,距屬纩已不滿一月矣。

    先生生于南宋高宗紹興十年庚申五月十一日卯時,卒于甯宗開禧三年丁卯九月初十。

    是年先生诏赴行在奏事,試兵部侍郎,辭免家居。

    進樞密院都承旨,未受命而卒。

    葬于鉛山縣南十五裡之陽源山。

    特贈四官。

    理宗紹定六年,追贈光祿大夫。

    度宗追贈少師,谥忠敏。

     邯鄲張野夫有《水龍吟》一首,題曰“酹稼軒墓”,頗能道出先生之生平:“嶺頭一片青山,可能埋得淩雲氣。

    遐方異域,當年滴盡,英雄清淚。

    星鬥撐腸,雲煙盈紙,文章遊戲。

    漫人間留得,陽春白雪。

    千載下、無人繼。

    不見戟門華第。

    見蕭蕭、竹拙松悴。

    問誰料理,帶湖煙景,瓢泉風味。

    萬裡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

    且臨風高唱,逍遙舊曲,為先生醉。

    ”見《古山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