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啟勳案】 此詞信州十二卷本失載,據四卷本丁集補入。

     婆羅門引 别杜叔高。

    叔高長于楚詞 落花時節,杜鵑聲裡送君歸。

    未消文字湘累。

    隻怕蛟龍雲雨,後會渺難期。

    更何人念我,老大傷悲。

     已而已而。

    算此意、隻君知。

    記取岐亭買酒,雲洞題詩。

    争如不見,才相見、便有别離時。

    千裡月、兩地相思。

     又 用韻别郭逢道 綠陰啼鳥,陽關未徹早催歸。

    歌珠凄斷累累。

    回首海山何處,千裡共襟期。

    歎高山流水,弦斷堪悲。

     中心怅而。

    似風雨、落花知。

    更拟停雲君去,細和陶詩。

    見君何日,待瓊林、宴罷醉歸時。

    人争看、寶馬來思。

     又 用韻答傅先之,時傅宰龍泉歸 龍泉佳處,種花滿縣卻東歸。

    腰間金若累累。

    須信功名富貴,長與少年期。

    怅高山流水,古調今悲。

     卧龍暫而。

    算天上、有人知。

    最好五十學《易》,三百篇《詩》。

    男兒事業,看一日、須有緻君時。

    端的了、休便尋思。

     【啟勳案】 《讀史方輿紀要》:“龍泉縣在吉安府西南二百七十裡,乃漢之廬陵縣地。

    ” 又 用韻答趙晉臣敷文 不堪5鴂,早教百草放春歸。

    江頭愁殺吾累。

    卻覺君侯雅句,千載共心期。

    便留春甚樂,樂了須悲。

     瓊而素而。

    被花惱、隻莺知。

    正要千鐘角酒,五字裁詩。

    江東日暮,道繡斧、人去未多時。

    還又要、玉殿論思。

     【啟勳案】 右詞四首,一二兩首見四卷本丙集。

    第三首見丁集。

    第四首不見于四卷本,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

    但同用一韻,當是同時作。

     又 趙晉臣敷文張燈甚盛,索賦,偶憶舊遊,末章因及之 落星萬點,一天寶焰下層霄。

    人間疊作仙鳌。

    最愛金蓮側畔,紅粉袅花梢。

    更鳴鼍擊鼓,噴玉吹箫。

     曲江畫橋。

    記花月、可憐宵。

    想見閑愁未了,宿酒才消。

    東風搖蕩,似楊柳、十五女兒腰。

    人共柳、那個無聊。

     粉蝶兒 和趙晉臣敷文賦落梅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

    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

    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绉。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

    記前時、送春歸後。

    把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

    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校】 “醇酎”,四卷本丙集“醇”作“春”。

    《曆代詩餘》作“醇酒”。

     江神子 聞蟬蛙戲作 簟鋪湘竹帳籠紗。

    醉眠些。

    夢天涯。

    一枕驚回,水底沸鳴蛙。

    借問喧天成鼓吹,良自苦,為官哪。

     心空喧靜不争多。

    病維摩。

    意雲何。

    掃地燒香,且看散天花。

    斜日綠陰枝上噪,還又問,是蟬麼。

     【校】 “哪”,《曆代詩餘》作“耶”。

     又 送元濟之歸豫章 亂雲擾擾水潺潺。

    笑溪山。

    幾時閑。

    更覺桃源,人去隔仙凡。

    桃源乃王氏酒垆,與濟之作别處。

    萬壑千岩樓外雪,瓊作樹,玉為欄。

     倦遊回首且加餐。

    短篷寒。

    畫圖間。

    見說嬌颦,擁髻待君看。

    二月東湖湖上路,宮柳嫩,野梅殘。

     【校】 注,四卷本丙集無。

     【啟勳案】 《讀史方輿紀要》:“東湖在南昌府(即豫章)城東南隅。

    周廣五裡,沿堤植柳,名萬金堤。

    湖之北岸曰百花洲。

    ” 又 别吳子似,末章寄潘德久 看君人物漢西都。

    過吾廬。

    笑談初。

    便說公卿,元自要通儒。

    一自梅花開了後,長怕說,賦歸欤。

     而今别恨滿江湖。

    怎消除。

    算何如。

    杖屦當時,聞早放教疏。

    今代故交新貴後,渾不寄,數行書。

     【校】 題,四卷本丁集“吳”字脫。

    信州本“章”字脫。

     又 侍者請先生賦詞自壽 兩輪屋角走如梭。

    太忙些。

    怎禁他。

    拟倩何人,天上勸羲娥。

    何似從容來少住,傾美酒,聽高歌。

     人生今古不消磨。

    積教多。

    似塵沙。

    未必堅牢,地實堪嗟。

    莫道長生學不得,學得後,待如何。

     【校】 “實堪”,四卷本丁集實作事。

     感皇恩 慶嬸母王恭人七十 七十古來稀,未為希有。

    須是榮華更長久。

    滿床靴笏,羅列兒孫新婦。

    精神渾似個、西王母。

     遙想畫堂,兩行紅袖。

    妙舞清歌擁前後。

    大男小女,逐個出來為壽。

    一個一百歲、一杯酒。

     【校】 “渾似”,四卷本丙集“似”作“是”。

     【啟勳案】 此當是之之太夫人。

    之奉母居浮梁,浮梁屬饒州,距鉛山頗遠。

    篇中雲“遙想畫堂”,知是在鉛山遙祝。

     又 壽鉛山陳丞及之 富貴不須論,公應自有。

    且把新詞祝公壽。

    當年仙桂,父子同攀希有。

    人言金殿上、他年又。

     冠冕在前,周公拜手。

    同日催班魯公後。

    此時人羨,綠鬓朱顔依舊。

    親朋來賀喜、休辭酒。

     【啟勳案】 鉛山縣在廣信府南八十裡。

    《讀史方輿紀要》:“南唐置鉛山場,尋升鉛山縣,屬信州。

    ” 行香子 山居客至 白露園蔬。

    碧水溪魚。

    笑先生、釣罷遠鋤。

    小窗高卧,風展殘書。

    看北山移,盤谷序,辋川圖。

     白飯青。

    赤腳長須。

    客來時、酒盡重沽。

    聽風聽雨,吾愛吾廬。

    歎苦無心,剛自瘦,此君疏。

     又 博山戲呈趙昌甫、韓仲止 少日嘗聞。

    富不如貧。

    貴不如、賤者長存。

    由來至樂,總屬閑人。

    且飲瓢泉,弄秋水,看停雲。

     歲晚情親,老語彌真。

    記前時、勸我殷勤。

    都休殢酒,也莫論文。

    把相牛經,種魚法、教兒孫。

     【校】 題,四卷本丁集“呈”作“簡”。

     【啟勳案】 此詞亦可見“秋水”“停雲”,乃瓢泉别墅之庭院。

     又 雲岩道中 雲岫如簪。

    野漲挼藍。

    向春闌、綠醒紅酣。

    青裙缟袂,兩兩三三。

    把曲生禅,玉版局,一時參。

     拄杖彎環,過眼嵌岩。

    岸輕烏、白發。

    他年來種,萬桂千杉。

    聽小綿蠻,新格磔、舊呢喃。

     【校】 “版局”,四卷本丙集“局”作“句”。

     【啟勳案】 《廣信府志》:“雲岩在鉛山西十八裡。

    緣徑數百步始至其巅,兩崖崚嶒,怪石上有天窗寶蓋,地勢漸高。

    道人為橋,為堂,為殿,皆因其次。

    第一穴可容百人。

    天陰出雲,則雨岩以是得名。

    ”“博山在廣豐縣西二十裡。

    ” 案:慶元二年至嘉泰二年,為先生晚年生涯最平穩之數年。

    讀此三首《行香子》,其身心之閑暇可見。

     踏莎行 賦稼軒,集經句 進退存亡,行藏用舍。

    小人請學樊須稼。

    衡門之下可栖遲,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衛靈公,遭桓司馬。

    東西南北之人也。

    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栖栖者。

     【啟勳案】 先生以稼名其軒,在築室上饒之先。

    此詞見丙集。

    所賦為帶湖、為瓢泉無可考。

     破陣子 峽石道中有懷吳子似縣尉 宿麥畦中雉雊,柔桑陌上蠶生。

    騎火須防花月暗,玉唾長攜彩筆行。

    隔牆人笑聲。

     莫說弓刀事業,依然詩酒功名。

    千載圖中今古事,萬石溪頭長短亭。

    小塘風浪平。

    時修圖經築亭堠。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吳”字,無“縣尉”二字。

     “玉唾”,《曆代詩餘》“唾”作“兔”。

     【啟勳案】 峽石在鉛山縣西南,乃關隘之一。

    時吳子似作鉛山尉。

     又 贈行 少日春風滿眼,而今秋葉辭柯。

    便好消磨心下事,也憶尋常醉後歌。

    新來白發多。

     明日扶頭颠倒,倩誰伴舞婆娑。

    我定思君拼瘦損,君不思兮可奈何。

    天寒将息呵。

     臨江仙 簪花屢堕,戲作 鼓子花開春爛缦,荒園無限思量。

    今朝拄杖過西鄉。

    急呼桃葉渡,為看牡丹忙。

     不管昨宵風雨橫,依然紅紫成行。

    白頭陪奉少年場。

    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長。

     又 醉帽吟鞭花不住,卻招花共商量。

    人生何必醉為鄉。

    從教斟酒淺,休更和詩忙。

     一鬥百篇風月地,饒他老子當行。

    從今三萬六千場。

    青青頭上發,還作柳絲長。

     【啟勳案】 此詞不見于四卷本,但與前首同韻,知是嘉泰元年以前作。

    因附于此。

     南鄉子 送趙國宜赴高安戶曹。

    趙乃茂嘉郎中之子。

    茂嘉嘗為高安幕官,題詩甚多 日日老萊衣。

    更解風流蠟鳳嬉。

    膝上放教文度去,須知。

    要使人看玉樹枝。

     剩記乃翁詩。

    綠水紅蓮覓舊題。

    歸騎春衫花滿路,相期。

    來歲流觞曲水時。

     【校】 題,四卷本丁集作“送筠州趙司戶,茂中之子。

    茂中嘗為筠州幕官,題詩甚多。

    ” 注:“嘗為筠州”,“嘗”作“常”,似誤。

     【啟勳案】 《讀史方輿紀要》:“筠州即唐之靖州,武德七年改筠州。

    宋寶慶初改瑞州。

    ”高安縣屬瑞州府。

     鹧鸪天 博山寺作 不向長安路上行。

    卻教山寺厭逢迎。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甯作我,豈其卿。

    人間走遍卻歸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又 不寐 老病那堪歲月侵。

    霎時光景值千金。

    一生不負溪山債,百藥難醫書史淫。

     随巧拙,任浮沉。

    人無同處面如心。

    不妨舊事從頭記,要寫行藏入笑林。

     又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

    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側角切。

    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歎今吾。

    春風不染白髭須。

    卻将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校】 “卻将”,四卷本丁集“卻”作“都”。

     【啟勳案】 此當是追念縛虜獻俘時,實先生生平最快意之一事。

    亦可見當日先生之部曲不在少數。

    詩集有“送别湖南部曲”一首:“青山白馬萬人呼,幕府當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負君赤手縛於菟”。

    可見景盧之《稼軒記》謂“齊虜負國,先生赤手領五十騎,縛取于五十萬衆中。

    如挾兔”,皆是事實。

    然則先生帥潭時,部曲猶相随也。

    計先生自渡江以至按撫湖南,相去恰二十年。

    此一首《鹧鸪天》在丁集,距帥潭後又當二十年。

    英雄老去,最易興感。

    不知作此詞時,當年麾下壯夫尚有幾人。

     又 重九席上作 戲馬台前秋雁飛。

    管弦歌舞更旌旗。

    要知黃菊清高處,不及當年二謝詩。

     傾白酒,繞東籬。

    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