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共一百三十首
年 紹熙三年壬子至嘉泰元年辛酉
歲 五十三至六十二
地 三山 帶湖 瓢泉
賀新郎
題趙兼善龍圖東山園小魯亭
下馬東山路。
恍臨風、周情孔思,悠然千古。
寂寞東家丘何在,缥渺危亭小魯。
試重上、岩岩高處。
更憶公歸西悲日,正濛濛、陌上多零雨。
嗟費卻,幾章句。
謝公雅志還成趣。
記風流、中年懷抱,長攜歌舞。
政爾良難君臣事,晚聽秦筝聲苦。
快滿眼、松篁千畝。
把似渠垂功名淚,算何如、且作溪山主。
雙白鳥,又飛去。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龍圖”二字,“東山”之下信州本無“園”字。
據丁集補。
【啟勳案】 《信州府志》:“東山在鉛山縣城東三裡。
山間有亭。
春陵守趙充夫治其地,為東園,後廢雲。
”東山園或即此。
案:以下諸詞皆見于四卷本丙、丁兩集。
雖未能一一舉其年,但知是從紹熙三年壬子至嘉泰元年辛酉十年間之作品。
中間有六年閑居于鉛山林下,故得詞甚多。
又 題傅君用山園 曾與東山約。
為鲦魚、從容分得,清泉一勺。
堪笑高人讀書處,多少松窗竹閣。
甚長被、遊人占卻。
萬卷何言達時用,士方窮、早與人同樂。
新種得,幾花藥。
山頭怪石蹲秋鹗。
俯人間、塵埃野馬,孤撐高攫。
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覺雲生兩腳。
更換卻、朝來毛發。
此地千年曾物化,莫呼猿、且自多招鶴。
吾亦有,一丘壑。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傅”字。
“早與”,丁集本“早”下注“去聲”二字。
【啟勳案】 此詞張功甫有和韻題“次辛稼軒韻寄呈”:“邂逅非專約。
記當年、林堂對竹,豔歌春酌。
一笑乘鸾明月影,餘事丹青麟閣。
待宇宙、長繩穿卻。
念我中原空有夢,渺風塵、萬裡迷長樂。
愁易老,欠靈藥。
别來幾度霜天鹗,厭紛紛、吞腥啄腐,狗偷烏攫。
東晉風流兼慷慨,公自陽春有腳。
妙悟處、不存毫發。
何日相從雲水去,看精神、峭緊芝田鶴。
書壯語,遍岩壑。
”功甫名,号約齋居士,西秦人。
循王俊諸孫。
官奉議郎。
有《王照堂詞》一卷,今已佚。
此詞見《南湖詩餘》。
“看精神、峭緊芝田鶴”一句,真似為先生寫一小照,活畫一身長玉立、好作事而絕對負責之人。
又 用韻題趙晉臣敷文積翠岩,餘謂當築陂于其前 拄杖重來約。
到東風、洞庭張樂,滿空箫勺。
巨海拔犀頭角出,東向此山高閣。
尚依舊、争前又卻。
老我傷懷登臨際,問何方、可以平哀樂。
唯是酒,萬金藥。
勸君且作橫空鹗。
更休論、人間腥腐,紛紛烏攫。
九萬裡風斯在下,翻覆雲頭兩腳。
快直上、昆侖濯發。
好卧長虹陂十裡,是誰言、聽取雙黃鶴。
攜翠影,浸雲壑。
【校】 題,四卷本丁集“謂當”二字作“欲令”。
“此山”,信州本“此”作“北”。
從四卷本。
《曆代詩餘》作“北”。
“十裡”,《曆代詩餘》“十”作“千”。
【啟勳案】 讀此詞題,愈可證晉臣之積翠岩非貴溪縣之積翠岩。
彼乃公衆名勝,似不能據為己有而加以工程也。
參觀“我笑共工緣底怒”之《歸朝歡》案語。
又 韓仲止判院山中見訪,席上用前韻 聽我三章約。
有談功、談名者舞,談經深酌。
作賦相如親滌器,識字子雲投閣。
算枉把、精神費卻。
此會不如公榮者,莫呼來、政爾妨人樂。
醫俗士,苦無藥。
當年衆鳥看孤鹗。
意飄然、橫空直把,曹吞劉攫。
老我山中誰來伴,須信窮愁有腳。
似剪盡、還生僧發。
自斷此生天休問,倩何人、說與乘軒鶴。
吾有志,在丘壑。
起用《世說》語。
【啟勳案】 韓仲止名淲,号澗泉。
尚書元吉子。
有《澗泉詩餘》一卷。
以上三首疊韻,知是同時作。
亦正三山歸後優遊林下語也。
又 嚴和之好古博雅,以嚴本莊姓,取蒙莊、子陵四事:曰濮上、曰濠梁、曰齊澤、曰嚴濑,為四圖,屬餘賦詞。
餘謂蜀君平之高,揚子雲所謂“雖隋和何以加諸”者,班孟堅獨取子雲所稱述為王、貢諸傳《序引》,不敢以其姓名列諸傳,尊之也。
故餘以謂和之當并圖君平像,置之四圖之間,庶幾嚴氏之高節備焉。
作《乳燕飛》詞使歌之 濮上看垂釣。
更風流、羊裘澤畔,精神孤矯。
楚漢黃金公卿印,比著漁竿誰小。
但過眼、才堪一笑。
惠子焉知濠梁樂,望桐江、千丈高台好。
煙雨外,幾魚鳥。
古來如許高人少。
細平章、兩翁似與,巢由同調。
已被堯知方洗耳,畢竟塵污人了。
要名字、人間如掃。
我愛蜀莊沉冥者,解門前、不使征車到。
君為我,畫三老。
又 題傅岩叟悠然閣 路入門前柳。
到君家、悠然細說,淵明重九。
晚歲凄其無諸葛,唯有黃花入手。
更風雨、東籬依舊。
頓南山高如許,是先生、拄杖歸來後。
山不記,何年有。
是中不減康廬秀。
倩西風、為君喚起,翁能來否。
鳥倦飛還平林去,雲自無心出岫。
剩準備、新詩幾首。
欲辨忘言當年意,慨遙遙、我去羲農久。
天下事,可無酒。
【校】 “”,四卷本丁集作“鬥”。
“頓”,《曆代詩餘》及辛啟泰本皆作“頻顧”。
又 用前韻再賦 肘後俄生柳。
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右手淋浪才有用,閑卻持螯左手。
漫赢得、傷今感舊。
投閣先生唯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後。
持此語,問烏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
問新來、蕭蕭木落,頗堪秋否。
總被西風都瘦損,依舊千岩萬岫。
把萬事、無言搔首。
翁比渠侬人誰好,是我常、與我周旋久。
甯作我,一杯酒。
【校】 “頗堪”,《曆代詩餘》“頗”作“可”。
【啟勳案】 此詞四卷本失載。
唯與前首同韻,當是同時作。
念奴嬌 趙晉臣敷文十月望生日,自賦詞,屬餘和韻 看公風骨,似長松磊落、多生奇節。
世上兒曹都蓄縮,凍芋旁堆秋瓞。
結屋溪頭,境随人勝,不是江山别。
紫雲如陣,妙歌争唱新阕。
尊酒一笑相逢,與公臭味,菊茂蘭須悅。
天上四時調玉燭,萬事宜詢黃發。
看取東歸,周家叔父,手把元龜說。
祝公長似,十分今夜明月。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趙”字,又無“敷文”二字。
又 和趙國興知錄韻 為沽美酒,過溪來誰道、幽人難緻。
更覺元龍樓百尺,湖海平生豪氣。
自歎年來,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
東風歸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莊周,夢中蝴蝶,花底人間世。
記取江頭三月暮,風雨不為春計。
萬斛愁來,金貂頭上,不抵銀瓶貴。
無多笑我,此篇聊當賓戲。
又 重九席上 龍山何處,記當年高會、重陽佳節。
誰與老兵供一笑,落帽參軍華發。
莫倚忘懷,西風也解,點檢尊前客。
凄涼今古,眼中三兩飛蝶。
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隻有陶彭澤。
愛說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勞聲切。
試把空杯,翁還肯道,何必杯中物。
臨風一笑,請翁同醉今夕。
【校】 “也解”,四卷本丁集“解”作“會”。
【啟勳案】 龍山在江陵城西北十五裡。
桓溫九日登高,孟嘉落帽處也。
又 用韻答傅先之提舉 君詩好處,似鄒魯儒家、還有奇節。
下筆如神強押韻,遺恨都無毫發。
炙手炎來,掉頭冷去,無限長安客。
丁甯黃菊,未消勾引蜂蝶。
天上绛阙清都,聽君歸去,我自癯山澤。
人道君才剛百煉,美玉都成泥切。
我愛風流,醉中傾倒,丘壑胸中物。
一杯相屬,莫孤風月今夕。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提舉”二字。
“押韻”,丁集“押”作“壓”。
又 賦傅岩叟香月堂兩梅 未須草草,賦梅花多少、騷人詞客。
總被西湖林處士,不肯分留風月。
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把斷春消息。
試将花品,細參今古人物。
看取香月堂前,歲寒相對,楚兩龔之潔。
自與詩家成一種,不系南昌仙籍。
怕是當年,香山老子,姓白來江國。
谪仙人字,太白還又名白。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賦梅花”。
“細參”,丙集作“未忝”。
又 餘既為傅岩叟兩梅賦詞,傅君用席上有請,雲家有四古梅,今百年矣,未有以品題。
乞援香月堂例。
欣然許之,且用前篇體制戲賦 是誰調護,歲寒枝都把、蒼苔封了。
茅舍疏籬江上路,清夜月高山小。
摸索應知,曹劉沈謝,何況霜天曉。
芬芳一世,料君長被花惱。
惆怅立馬行人,一枝最愛,竹外橫斜好。
我向東鄰曾醉裡,喚起詩家二老。
拄杖而今,婆娑雪裡,又識商山皓。
請君置酒,看渠與我傾倒。
【校】 “醉裡”,《曆代詩餘》“裡”作“後”。
水調歌頭 題張晉英提舉玉峰樓 木末翠樓出,詩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疇昔此山安在,應為先生見晚,萬馬一時來。
白鳥飛不盡,卻帶夕陽回。
勸君飲,左手蟹,右手杯。
人間萬事變滅,今古幾池台。
君看莊生達者,猶對山林臯壤,哀樂未忘懷。
我老尚能賦,風月試追陪。
又 醉吟 四坐且勿語,聽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樹變鳴禽。
鴻雁初飛江上,蟋蟀還來床下,時序百年心。
誰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歡多少,歌長短,酒淺深。
而今已不如昔,後定不如今。
閑處直須行樂,良夜更教秉燭,高會惜分陰。
白發短如許,黃菊倩誰簪。
又 題吳子似瑱山經德堂,堂陸象山所名也 喚起子陸子,經德問何如。
萬鐘于我何有,不負古人書。
聞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時柯葉,霜雪歲寒餘。
此是瑱山境,還似象山無。
耕也餒,學也祿,孔之徒。
青衫畢竟升鬥,此意頗關渠。
天地清甯高下,日月東西寒暑,何用著工夫。
兩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廬。
【校】 題,信州本“所名”作“取名”。
從四卷本丁集。
“青衫”,信州本“衫”作“山”。
從四卷本。
“頗關”,丁集“頗”作“正”。
【飲冰室考證】 子似早歲即從學象山。
《象山集》卷三有《與吳子似詩》八首。
《經德堂記》,見《象山集》卷五。
紹熙元年撰。
象山卒
恍臨風、周情孔思,悠然千古。
寂寞東家丘何在,缥渺危亭小魯。
試重上、岩岩高處。
更憶公歸西悲日,正濛濛、陌上多零雨。
嗟費卻,幾章句。
謝公雅志還成趣。
記風流、中年懷抱,長攜歌舞。
政爾良難君臣事,晚聽秦筝聲苦。
快滿眼、松篁千畝。
把似渠垂功名淚,算何如、且作溪山主。
雙白鳥,又飛去。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龍圖”二字,“東山”之下信州本無“園”字。
據丁集補。
【啟勳案】 《信州府志》:“東山在鉛山縣城東三裡。
山間有亭。
春陵守趙充夫治其地,為東園,後廢雲。
”東山園或即此。
案:以下諸詞皆見于四卷本丙、丁兩集。
雖未能一一舉其年,但知是從紹熙三年壬子至嘉泰元年辛酉十年間之作品。
中間有六年閑居于鉛山林下,故得詞甚多。
又 題傅君用山園 曾與東山約。
為鲦魚、從容分得,清泉一勺。
堪笑高人讀書處,多少松窗竹閣。
甚長被、遊人占卻。
萬卷何言達時用,士方窮、早與人同樂。
新種得,幾花藥。
山頭怪石蹲秋鹗。
俯人間、塵埃野馬,孤撐高攫。
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覺雲生兩腳。
更換卻、朝來毛發。
此地千年曾物化,莫呼猿、且自多招鶴。
吾亦有,一丘壑。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傅”字。
“早與”,丁集本“早”下注“去聲”二字。
【啟勳案】 此詞張功甫有和韻題“次辛稼軒韻寄呈”:“邂逅非專約。
記當年、林堂對竹,豔歌春酌。
一笑乘鸾明月影,餘事丹青麟閣。
待宇宙、長繩穿卻。
念我中原空有夢,渺風塵、萬裡迷長樂。
愁易老,欠靈藥。
别來幾度霜天鹗,厭紛紛、吞腥啄腐,狗偷烏攫。
東晉風流兼慷慨,公自陽春有腳。
妙悟處、不存毫發。
何日相從雲水去,看精神、峭緊芝田鶴。
書壯語,遍岩壑。
”功甫名,号約齋居士,西秦人。
循王俊諸孫。
官奉議郎。
有《王照堂詞》一卷,今已佚。
此詞見《南湖詩餘》。
“看精神、峭緊芝田鶴”一句,真似為先生寫一小照,活畫一身長玉立、好作事而絕對負責之人。
又 用韻題趙晉臣敷文積翠岩,餘謂當築陂于其前 拄杖重來約。
到東風、洞庭張樂,滿空箫勺。
巨海拔犀頭角出,東向此山高閣。
尚依舊、争前又卻。
老我傷懷登臨際,問何方、可以平哀樂。
唯是酒,萬金藥。
勸君且作橫空鹗。
更休論、人間腥腐,紛紛烏攫。
九萬裡風斯在下,翻覆雲頭兩腳。
快直上、昆侖濯發。
好卧長虹陂十裡,是誰言、聽取雙黃鶴。
攜翠影,浸雲壑。
【校】 題,四卷本丁集“謂當”二字作“欲令”。
“此山”,信州本“此”作“北”。
從四卷本。
《曆代詩餘》作“北”。
“十裡”,《曆代詩餘》“十”作“千”。
【啟勳案】 讀此詞題,愈可證晉臣之積翠岩非貴溪縣之積翠岩。
彼乃公衆名勝,似不能據為己有而加以工程也。
參觀“我笑共工緣底怒”之《歸朝歡》案語。
又 韓仲止判院山中見訪,席上用前韻 聽我三章約。
有談功、談名者舞,談經深酌。
作賦相如親滌器,識字子雲投閣。
算枉把、精神費卻。
此會不如公榮者,莫呼來、政爾妨人樂。
醫俗士,苦無藥。
當年衆鳥看孤鹗。
意飄然、橫空直把,曹吞劉攫。
老我山中誰來伴,須信窮愁有腳。
似剪盡、還生僧發。
自斷此生天休問,倩何人、說與乘軒鶴。
吾有志,在丘壑。
起用《世說》語。
【啟勳案】 韓仲止名淲,号澗泉。
尚書元吉子。
有《澗泉詩餘》一卷。
以上三首疊韻,知是同時作。
亦正三山歸後優遊林下語也。
又 嚴和之好古博雅,以嚴本莊姓,取蒙莊、子陵四事:曰濮上、曰濠梁、曰齊澤、曰嚴濑,為四圖,屬餘賦詞。
餘謂蜀君平之高,揚子雲所謂“雖隋和何以加諸”者,班孟堅獨取子雲所稱述為王、貢諸傳《序引》,不敢以其姓名列諸傳,尊之也。
故餘以謂和之當并圖君平像,置之四圖之間,庶幾嚴氏之高節備焉。
作《乳燕飛》詞使歌之 濮上看垂釣。
更風流、羊裘澤畔,精神孤矯。
楚漢黃金公卿印,比著漁竿誰小。
但過眼、才堪一笑。
惠子焉知濠梁樂,望桐江、千丈高台好。
煙雨外,幾魚鳥。
古來如許高人少。
細平章、兩翁似與,巢由同調。
已被堯知方洗耳,畢竟塵污人了。
要名字、人間如掃。
我愛蜀莊沉冥者,解門前、不使征車到。
君為我,畫三老。
又 題傅岩叟悠然閣 路入門前柳。
到君家、悠然細說,淵明重九。
晚歲凄其無諸葛,唯有黃花入手。
更風雨、東籬依舊。
頓南山高如許,是先生、拄杖歸來後。
山不記,何年有。
是中不減康廬秀。
倩西風、為君喚起,翁能來否。
鳥倦飛還平林去,雲自無心出岫。
剩準備、新詩幾首。
欲辨忘言當年意,慨遙遙、我去羲農久。
天下事,可無酒。
【校】 “”,四卷本丁集作“鬥”。
“頓”,《曆代詩餘》及辛啟泰本皆作“頻顧”。
又 用前韻再賦 肘後俄生柳。
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右手淋浪才有用,閑卻持螯左手。
漫赢得、傷今感舊。
投閣先生唯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後。
持此語,問烏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
問新來、蕭蕭木落,頗堪秋否。
總被西風都瘦損,依舊千岩萬岫。
把萬事、無言搔首。
翁比渠侬人誰好,是我常、與我周旋久。
甯作我,一杯酒。
【校】 “頗堪”,《曆代詩餘》“頗”作“可”。
【啟勳案】 此詞四卷本失載。
唯與前首同韻,當是同時作。
念奴嬌 趙晉臣敷文十月望生日,自賦詞,屬餘和韻 看公風骨,似長松磊落、多生奇節。
世上兒曹都蓄縮,凍芋旁堆秋瓞。
結屋溪頭,境随人勝,不是江山别。
紫雲如陣,妙歌争唱新阕。
尊酒一笑相逢,與公臭味,菊茂蘭須悅。
天上四時調玉燭,萬事宜詢黃發。
看取東歸,周家叔父,手把元龜說。
祝公長似,十分今夜明月。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趙”字,又無“敷文”二字。
又 和趙國興知錄韻 為沽美酒,過溪來誰道、幽人難緻。
更覺元龍樓百尺,湖海平生豪氣。
自歎年來,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
東風歸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莊周,夢中蝴蝶,花底人間世。
記取江頭三月暮,風雨不為春計。
萬斛愁來,金貂頭上,不抵銀瓶貴。
無多笑我,此篇聊當賓戲。
又 重九席上 龍山何處,記當年高會、重陽佳節。
誰與老兵供一笑,落帽參軍華發。
莫倚忘懷,西風也解,點檢尊前客。
凄涼今古,眼中三兩飛蝶。
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隻有陶彭澤。
愛說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勞聲切。
試把空杯,翁還肯道,何必杯中物。
臨風一笑,請翁同醉今夕。
【校】 “也解”,四卷本丁集“解”作“會”。
【啟勳案】 龍山在江陵城西北十五裡。
桓溫九日登高,孟嘉落帽處也。
又 用韻答傅先之提舉 君詩好處,似鄒魯儒家、還有奇節。
下筆如神強押韻,遺恨都無毫發。
炙手炎來,掉頭冷去,無限長安客。
丁甯黃菊,未消勾引蜂蝶。
天上绛阙清都,聽君歸去,我自癯山澤。
人道君才剛百煉,美玉都成泥切。
我愛風流,醉中傾倒,丘壑胸中物。
一杯相屬,莫孤風月今夕。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提舉”二字。
“押韻”,丁集“押”作“壓”。
又 賦傅岩叟香月堂兩梅 未須草草,賦梅花多少、騷人詞客。
總被西湖林處士,不肯分留風月。
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把斷春消息。
試将花品,細參今古人物。
看取香月堂前,歲寒相對,楚兩龔之潔。
自與詩家成一種,不系南昌仙籍。
怕是當年,香山老子,姓白來江國。
谪仙人字,太白還又名白。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賦梅花”。
“細參”,丙集作“未忝”。
又 餘既為傅岩叟兩梅賦詞,傅君用席上有請,雲家有四古梅,今百年矣,未有以品題。
乞援香月堂例。
欣然許之,且用前篇體制戲賦 是誰調護,歲寒枝都把、蒼苔封了。
茅舍疏籬江上路,清夜月高山小。
摸索應知,曹劉沈謝,何況霜天曉。
芬芳一世,料君長被花惱。
惆怅立馬行人,一枝最愛,竹外橫斜好。
我向東鄰曾醉裡,喚起詩家二老。
拄杖而今,婆娑雪裡,又識商山皓。
請君置酒,看渠與我傾倒。
【校】 “醉裡”,《曆代詩餘》“裡”作“後”。
水調歌頭 題張晉英提舉玉峰樓 木末翠樓出,詩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疇昔此山安在,應為先生見晚,萬馬一時來。
白鳥飛不盡,卻帶夕陽回。
勸君飲,左手蟹,右手杯。
人間萬事變滅,今古幾池台。
君看莊生達者,猶對山林臯壤,哀樂未忘懷。
我老尚能賦,風月試追陪。
又 醉吟 四坐且勿語,聽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樹變鳴禽。
鴻雁初飛江上,蟋蟀還來床下,時序百年心。
誰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歡多少,歌長短,酒淺深。
而今已不如昔,後定不如今。
閑處直須行樂,良夜更教秉燭,高會惜分陰。
白發短如許,黃菊倩誰簪。
又 題吳子似瑱山經德堂,堂陸象山所名也 喚起子陸子,經德問何如。
萬鐘于我何有,不負古人書。
聞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時柯葉,霜雪歲寒餘。
此是瑱山境,還似象山無。
耕也餒,學也祿,孔之徒。
青衫畢竟升鬥,此意頗關渠。
天地清甯高下,日月東西寒暑,何用著工夫。
兩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廬。
【校】 題,信州本“所名”作“取名”。
從四卷本丁集。
“青衫”,信州本“衫”作“山”。
從四卷本。
“頗關”,丁集“頗”作“正”。
【飲冰室考證】 子似早歲即從學象山。
《象山集》卷三有《與吳子似詩》八首。
《經德堂記》,見《象山集》卷五。
紹熙元年撰。
象山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