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共一百零四首
年 紹熙三年壬子至嘉泰元年辛酉
歲 五十三至六十二
地 三山 帶湖 瓢泉
浣溪沙
壬子春赴閩憲别瓢泉
細聽春山杜宇啼。
一聲聲是送行詩。
朝來白鳥背人飛。
對鄭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
而今堪誦北山移。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泉湖道中赴閩憲别諸君”。
【飲冰室考證】 《宋史》本傳稱“紹熙二年起,提點福建刑獄”。
據此詞題,知是去年拜命,本年乃赴任也。
【啟勳案】 《宋史》:“紹熙二年辛亥二月甲申,以辛棄疾為福建安撫使。
”即繼趙汝愚之任。
山花子 三山戲作 記得瓢泉快活時。
長年耽酒更吟詩。
蓦地捉将來斷送,老頭皮。
繞屋人扶行不得,閑窗學得鹧鸪啼。
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
【飲冰室考證】 篇中句雲“蓦地捉将來斷送,老頭皮”,是久罷職後再出山,初到任時趣語。
亦可見先生宦情已久淡,再起非其本意也。
【啟勳案】 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東封途間得隐士楊璞,載與俱歸。
上問璞曰:“卿行時可有人作詩相送否?”對曰:“有。
臣妻一絕句雲:‘更休落魄耽杯酒,莫再猖狂愛作詩。
今日捉将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上大笑。
案:《讀史方輿紀要》:“福州三山,一曰越王山,在府城北,又名屏山,亦曰平山;二曰九仙山,在府城内東南隅,又名九日山,亦曰于山;三曰烏石山,在府城内西南隅,與九仙山東西對峙,唐天寶八載改曰閩山,宋熙甯間改曰道山。
三山皆在城中,故郡有三山之名。
” 案:紹熙三年壬子,先生五十三歲。
最高樓 慶洪景盧内翰七十 金閨老,眉壽正如川。
七十且華筵。
樂天詩句香山裡,杜陵酒債曲江邊。
問何如,歌窈窕,舞婵娟。
更十歲、太公方出将,又十歲、武公方入相,留盛事,看明年。
直須腰下添金印,莫教頭上欠貂蟬。
向人間,長富貴,地行仙。
【校】 “方入相”,四卷本乙集“方”作“才”。
【飲冰室考證】 據錢竹汀《洪文敏年譜》,知景盧以本年登七十,則詞必作于本年也。
唯此詞見四卷本乙集中,乙集無閩中詞。
或景盧生日在春初,詞仍作于信州耶? 【啟勳案】 四卷本詞年代相混者共隻三首,此其一也。
臨江仙 和信守王道夫韻,謝其為壽。
時仆作閩憲 記取年年為壽客,隻今明月相随。
莫教弦管便生衣。
引壺觞自酌,須富貴何時。
入手清風詞更好,細書白繭烏絲。
海山問我幾時歸。
棗瓜如可啖,直欲覓安期。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仆”字。
【飲冰室考證】 此詞本年五月作。
王道夫任信守已久,此後似亦去任矣。
【啟勳案】 先生生日在五月十一日。
(壬子) 水調歌頭 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長恨複長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
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畮,秋菊更餐英。
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
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
悲莫悲生離别,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
【飲冰室考證】 集中别有西江月一首,題雲“癸醜正月四日,三山被召”,知此詞作于本年臘将盡時。
被命戒行,同官相餞,然盡是年迄未離閩境也。
【啟勳案】 《宋史》載先生為福建安撫,未期歲而治績大著。
乃台臣劾其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遂乞祠歸。
是以此詞頗多幽憤語。
(壬子) 西江月 癸醜正月四日,三山被召,經從建安,席上和陳安行舍人韻 風月亭危緻爽,管弦聲脆休催。
主人隻是舊情懷。
錦瑟旁邊須醉。
玉殿何曾侬去,沙堤正要公來。
看看紅藥又翻階。
趁取西湖春會。
【校】 題,四卷本丁集作“癸醜正月四日和建甯陳安行舍人。
時被召”。
“何曾”,四卷本“曾”作“須”。
【飲冰室考證】 既有壬子三山被召之《水調歌頭》,此題複言“三山被召”,故知去臘奉命即行,途中度歲。
正月四日乃道經建安也。
【啟勳案】 陳安行名居仁,慶化人。
慶元元年以寶文閣待制知福州,即接先生後任者。
建安縣乃建甯府屬。
又 用韻和李兼濟提舉 且對東君痛飲,莫教華發空催。
瓊瑰千字已盈懷。
消得津頭一醉。
休唱陽關别去,隻今鳳诏歸來。
五雲兩兩望三台。
已覺精神聚會。
【啟勳案】 用前韻,當是同時作。
(癸醜) 又 三山作 貪數明朝重九,不知過了中秋。
人生有得許多愁。
隻有黃花如舊。
萬象亭中殢酒,九仙閣上扶頭。
城鴉喚我醉歸休。
細雨斜風時候。
【校】 “隻有”,四卷本丁集“隻”作“惟”。
【啟勳案】 《輿地紀勝》:“萬象亭、九仙樓均在州治。
”九仙閣想即九仙樓也。
(癸醜) 瑞鶴仙 南劍雙溪樓 片帆何太急。
望一點須臾,去天咫尺。
舟人好看客。
似三峽風濤,嵯峨劍戟。
溪南溪北。
正遐想、幽人泉石。
看漁樵、指點危樓,卻羨舞筵歌席。
歎息。
山林鐘鼎,意倦情遷,本無欣戚。
轉頭陳迹。
飛鳥外,晚煙碧。
問誰憐舊日,南樓老子,最愛月明吹笛。
到而今、撲面黃塵,欲歸未得。
【校】 題,信州本作“南澗”。
《花庵》與四卷本俱作“南劍”。
從四卷本丁集。
【飲冰室考證】 “南劍”,信州本作“南澗”。
此從四卷本丁集。
南澗雙溪樓,已詳“紹熙二年”條下。
此詞末句雲雲,似是過延平之雙溪閣,或者鉛山縣之南澗雙溪樓,正當舟行孔道,為由閩赴杭所必經。
先生過此,咫尺裡門,而不得歸,故生感耶?要之此詞為本年赴召往還時所作,殆近之。
【啟勳案】 《輿地紀勝》:“雙溪閣在南劍州劍津之上。
劍津在劍浦縣,乃建州邵、武二水合流之處雲。
”雙溪之名,當即以此。
信州本此詞之眉伯兄有批一條曰:“玩結句知是福建之南劍州。
公帥閩時作。
題作南澗者誤。
”(癸醜) 水龍吟 過南劍雙溪樓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
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憑闌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
元龍老矣,不妨高卧,冰壺涼簟。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校】 題,信州本“劍”作“澗”。
四卷本乙集與《花庵》俱作“劍”。
從乙集。
“峽束蒼”,四卷本乙集“峽”下脫二字。
“蒼江”,《花庵》“蒼”作“滄”。
【飲冰室考證】 集中有南澗雙溪樓詞兩首。
四卷本皆作“南劍”,未知孰是。
考宋之南劍州為今福州延平府南平縣治,相傳延津合劍處也。
玩兩詞,文頗有似題詠此地者。
《輿地紀勝》及其他地志紀南劍有雙溪閣,無雙溪樓。
而《南澗詩餘》則有“九日登雙溪樓”一首,其詞卻非遊曆異鄉者。
考《鉛山志》“山川門有雙溪”一條注雲:“二水發閩界,循鸢山流入善政鄉。
”或南澗建樓其地,故先生屢過從也。
【啟勳案】 伯兄以前首《瑞鶴仙》歸三山作,而以此首《水龍吟》歸鉛山作。
竊以為不然。
晉張茂先與雷孔章望氣于鬥牛間,知其為寶劍之精。
未幾得二劍于豐城,各寶其一。
後孔章之子華為建安從事,佩之往延平津。
劍躍之潭間。
遣人沒取之,見二龍萦潭下雲。
庾子山所謂“劍沒豐城,氣存牛鬥”,即指此。
玩詞意,所謂“鬥牛光焰”“燃犀下看”“潭空水冷”“風雷怒,魚龍慘”,極似詠此事。
伯兄謂為過從韓南澗之作,但篇中未見有懷南澗語,唯見寫此神話。
因仍以此詞移入三山作品中。
所惑者,乃此詞見于四卷本乙集。
乙集輯于先生帥閩前,不應有三山作品。
但吳子似明明于慶元五年作鉛尉,而乙集乃有“送吳子似縣尉”一首,其殆續刻羼入者欤?姑系于癸醜以存疑。
又《輿地紀勝》:“福建延平有雙溪閣,羅源有雙溪亭,婺女有雙溪樓。
” 定風波 三山送盧國華提刑,約上元重來 少日猶堪話别離。
老來怕作送行詩。
極目南雲無過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無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須和淚看旌旗。
後會丁甯何日是,須記,春風十裡送燈時。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三山”“國華”四字。
又 用韻時國華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歎黍離。
元和盛德要君詩。
老去不堪誰似我,歸卧,青山活計費尋思。
誰築詩壇高十丈,直上,看君斬将更搴旗。
歌舞正濃還有語,記取,須髯不似少年時。
【校】 “盛德”,四卷本丙集“盛”作“聖”。
又 自和 金印累累佩陸離。
河梁更賦斷腸詩。
莫擁旌旗真個去,何處,玉堂元自要論思。
且約風流三學士,同醉,春風看試幾槍旗。
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那邊應是說侬時。
【飲冰室考證】 右三詞同韻,當是同時作。
雲“約上元重來”,則當作于冬月。
國華移漕建安,相距甚近,且福州亦漕使轄境,故可往來。
去冬先生方由提刑被召赴阙,本年上元不在三山,故知諸詞應作于癸醜冬。
所雲上元者,甲寅上元也。
若乙卯上元則先生又已歸矣。
案:光宗紹熙四年癸醜,先生五十四歲。
菩薩蠻 和盧國華提刑 旌旗依舊長亭路。
尊前試點莺花數。
何處捧心颦。
人間别樣春。
功名君自許。
少日聞雞舞。
詩句到梅花。
春風十萬家。
時籍中有放自便者。
滿江紅 盧國華由閩憲移漕建安,陳端仁給事同諸公餞别。
餘為酒困,卧清塗堂上,三鼓方醒。
國華賦詞留别,席上和韻。
清塗,端仁堂名也 宿酒醒時,算隻有、清愁而已。
人正在、清塗堂上,月華如洗。
紙帳梅花歸夢覺,莼羹鲈秋風起。
問人生、得意幾何時,吾歸矣。
君若問,相思事,料長在,歌聲裡。
這情懷隻是,中年如此。
明月何妨千裡隔,顧君與我如何耳。
向尊前、重約幾時來,江山美。
【校】 題,四卷本丙集首十字作“盧憲移漕建甯”六字,又“國華賦詞”作“盧賦詞”。
又 和盧國華 漢節東南,看驷馬、光華周道。
須信是、七閩還有,福星來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陰不動秋光好。
問不知、何處著君侯,蓬萊島。
還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懷抱。
記江湖十載,厭持旌纛。
濩落我材無所用,易除殆類無根潦。
但欲搜、好語謝新詞,羞瓊報。
【飲冰室考證】 國華既已冬間去閩憲任,則凡與彼唱和贈别之詞,皆應在本年。
故并錄于此。
(癸醜) 鹧鸪天 三山道中 抛卻山中詩酒窠。
卻來官府聽笙歌。
閑愁做弄天來大,白發栽埋日許多。
新劍戟,舊風波。
天生予懶奈予何。
此身已覺渾無事,卻教兒童莫恁麼。
【啟勳案】 壬、癸、甲三年,先生在閩。
以下四首無年月可考,姑以系于中間一年。
(癸醜) 又 點盡蒼苔色欲空。
竹籬茅舍要詩翁。
花餘歌舞歡娛外,詩在經營慘澹中。
聽軟語,笑衰容。
一枝斜堕翠鬟松。
淺颦深笑誰堪聽,看取潇然林下風。
又 用前韻賦梅三山梅開時猶有青葉予時病齒 病繞梅花酒不空。
齒牙牢在莫欺翁。
恨無飛雪青松畔,卻放疏花翠葉中。
冰作骨,玉為容。
常年宮額鬓雲松。
直須爛醉燒銀燭,橫笛難堪一再風。
又 桃李漫山過眼空。
也宜惱損杜陵翁。
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為人在下中。
尋驿使,寄芳容。
垅頭休放馬蹄松。
吾家籬落黃昏後,剩有西湖處士風。
【飲冰室考證】 右三首同用一韻,知是同時作。
第二首賦三山梅,故知同屬福州作。
(癸醜) 好事近 春意滿西湖,湖上柳黃時節。
瀕水霧窗雲戶,貯楚宮人物。
一年管領好花枝,東風共披拂。
已約醉騎雙鳳,玩三山風月。
【飲冰室考證】 宦閩時作此。
福州西湖也。
【啟勳案】 右一條批在《稼軒詞補遺》本詞之下。
此詞十二卷本及四卷本皆失載。
有“玩三山風月”語,自是福州作,以附癸醜。
行香子 三山作 好雨當春。
要趁歸耕。
況而今、已是清明。
小窗坐地,側聽檐聲。
恨夜來風,夜來月,夜來雲。
花絮飄零。
莺燕丁甯。
怕妨侬、湖上閑行。
天心肯後,費甚心情。
放霎時陰,霎時雨,霎時晴。
【校】 題,四卷本丙集“三山”作“福州”。
【飲冰室考證】 此告歸未得請時作也。
發端三句直出本意,文義甚明。
次五句謂受讒謗迫擾,不能堪忍也。
下半阕首三句尚慮有種種牽制,不得自由歸去也。
又次五句謂隻要谕旨一允,萬事便了,卻是君意難測。
然疑間作,令人悶殺也。
【啟勳案】 伯兄此段評論甚長。
論先生此次乞休之心,事見《年譜》之紹熙甲寅年下。
案:光宗紹熙五年甲寅,先生五十五歲。
一聲聲是送行詩。
朝來白鳥背人飛。
對鄭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
而今堪誦北山移。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泉湖道中赴閩憲别諸君”。
【飲冰室考證】 《宋史》本傳稱“紹熙二年起,提點福建刑獄”。
據此詞題,知是去年拜命,本年乃赴任也。
【啟勳案】 《宋史》:“紹熙二年辛亥二月甲申,以辛棄疾為福建安撫使。
”即繼趙汝愚之任。
山花子 三山戲作 記得瓢泉快活時。
長年耽酒更吟詩。
蓦地捉将來斷送,老頭皮。
繞屋人扶行不得,閑窗學得鹧鸪啼。
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
【飲冰室考證】 篇中句雲“蓦地捉将來斷送,老頭皮”,是久罷職後再出山,初到任時趣語。
亦可見先生宦情已久淡,再起非其本意也。
【啟勳案】 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東封途間得隐士楊璞,載與俱歸。
上問璞曰:“卿行時可有人作詩相送否?”對曰:“有。
臣妻一絕句雲:‘更休落魄耽杯酒,莫再猖狂愛作詩。
今日捉将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上大笑。
案:《讀史方輿紀要》:“福州三山,一曰越王山,在府城北,又名屏山,亦曰平山;二曰九仙山,在府城内東南隅,又名九日山,亦曰于山;三曰烏石山,在府城内西南隅,與九仙山東西對峙,唐天寶八載改曰閩山,宋熙甯間改曰道山。
三山皆在城中,故郡有三山之名。
” 案:紹熙三年壬子,先生五十三歲。
最高樓 慶洪景盧内翰七十 金閨老,眉壽正如川。
七十且華筵。
樂天詩句香山裡,杜陵酒債曲江邊。
問何如,歌窈窕,舞婵娟。
更十歲、太公方出将,又十歲、武公方入相,留盛事,看明年。
直須腰下添金印,莫教頭上欠貂蟬。
向人間,長富貴,地行仙。
【校】 “方入相”,四卷本乙集“方”作“才”。
【飲冰室考證】 據錢竹汀《洪文敏年譜》,知景盧以本年登七十,則詞必作于本年也。
唯此詞見四卷本乙集中,乙集無閩中詞。
或景盧生日在春初,詞仍作于信州耶? 【啟勳案】 四卷本詞年代相混者共隻三首,此其一也。
臨江仙 和信守王道夫韻,謝其為壽。
時仆作閩憲 記取年年為壽客,隻今明月相随。
莫教弦管便生衣。
引壺觞自酌,須富貴何時。
入手清風詞更好,細書白繭烏絲。
海山問我幾時歸。
棗瓜如可啖,直欲覓安期。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仆”字。
【飲冰室考證】 此詞本年五月作。
王道夫任信守已久,此後似亦去任矣。
【啟勳案】 先生生日在五月十一日。
(壬子) 水調歌頭 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長恨複長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
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畮,秋菊更餐英。
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
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
悲莫悲生離别,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
【飲冰室考證】 集中别有西江月一首,題雲“癸醜正月四日,三山被召”,知此詞作于本年臘将盡時。
被命戒行,同官相餞,然盡是年迄未離閩境也。
【啟勳案】 《宋史》載先生為福建安撫,未期歲而治績大著。
乃台臣劾其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遂乞祠歸。
是以此詞頗多幽憤語。
(壬子) 西江月 癸醜正月四日,三山被召,經從建安,席上和陳安行舍人韻 風月亭危緻爽,管弦聲脆休催。
主人隻是舊情懷。
錦瑟旁邊須醉。
玉殿何曾侬去,沙堤正要公來。
看看紅藥又翻階。
趁取西湖春會。
【校】 題,四卷本丁集作“癸醜正月四日和建甯陳安行舍人。
時被召”。
“何曾”,四卷本“曾”作“須”。
【飲冰室考證】 既有壬子三山被召之《水調歌頭》,此題複言“三山被召”,故知去臘奉命即行,途中度歲。
正月四日乃道經建安也。
【啟勳案】 陳安行名居仁,慶化人。
慶元元年以寶文閣待制知福州,即接先生後任者。
建安縣乃建甯府屬。
又 用韻和李兼濟提舉 且對東君痛飲,莫教華發空催。
瓊瑰千字已盈懷。
消得津頭一醉。
休唱陽關别去,隻今鳳诏歸來。
五雲兩兩望三台。
已覺精神聚會。
【啟勳案】 用前韻,當是同時作。
(癸醜) 又 三山作 貪數明朝重九,不知過了中秋。
人生有得許多愁。
隻有黃花如舊。
萬象亭中殢酒,九仙閣上扶頭。
城鴉喚我醉歸休。
細雨斜風時候。
【校】 “隻有”,四卷本丁集“隻”作“惟”。
【啟勳案】 《輿地紀勝》:“萬象亭、九仙樓均在州治。
”九仙閣想即九仙樓也。
(癸醜) 瑞鶴仙 南劍雙溪樓 片帆何太急。
望一點須臾,去天咫尺。
舟人好看客。
似三峽風濤,嵯峨劍戟。
溪南溪北。
正遐想、幽人泉石。
看漁樵、指點危樓,卻羨舞筵歌席。
歎息。
山林鐘鼎,意倦情遷,本無欣戚。
轉頭陳迹。
飛鳥外,晚煙碧。
問誰憐舊日,南樓老子,最愛月明吹笛。
到而今、撲面黃塵,欲歸未得。
【校】 題,信州本作“南澗”。
《花庵》與四卷本俱作“南劍”。
從四卷本丁集。
【飲冰室考證】 “南劍”,信州本作“南澗”。
此從四卷本丁集。
南澗雙溪樓,已詳“紹熙二年”條下。
此詞末句雲雲,似是過延平之雙溪閣,或者鉛山縣之南澗雙溪樓,正當舟行孔道,為由閩赴杭所必經。
先生過此,咫尺裡門,而不得歸,故生感耶?要之此詞為本年赴召往還時所作,殆近之。
【啟勳案】 《輿地紀勝》:“雙溪閣在南劍州劍津之上。
劍津在劍浦縣,乃建州邵、武二水合流之處雲。
”雙溪之名,當即以此。
信州本此詞之眉伯兄有批一條曰:“玩結句知是福建之南劍州。
公帥閩時作。
題作南澗者誤。
”(癸醜) 水龍吟 過南劍雙溪樓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
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憑闌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
元龍老矣,不妨高卧,冰壺涼簟。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校】 題,信州本“劍”作“澗”。
四卷本乙集與《花庵》俱作“劍”。
從乙集。
“峽束蒼”,四卷本乙集“峽”下脫二字。
“蒼江”,《花庵》“蒼”作“滄”。
【飲冰室考證】 集中有南澗雙溪樓詞兩首。
四卷本皆作“南劍”,未知孰是。
考宋之南劍州為今福州延平府南平縣治,相傳延津合劍處也。
玩兩詞,文頗有似題詠此地者。
《輿地紀勝》及其他地志紀南劍有雙溪閣,無雙溪樓。
而《南澗詩餘》則有“九日登雙溪樓”一首,其詞卻非遊曆異鄉者。
考《鉛山志》“山川門有雙溪”一條注雲:“二水發閩界,循鸢山流入善政鄉。
”或南澗建樓其地,故先生屢過從也。
【啟勳案】 伯兄以前首《瑞鶴仙》歸三山作,而以此首《水龍吟》歸鉛山作。
竊以為不然。
晉張茂先與雷孔章望氣于鬥牛間,知其為寶劍之精。
未幾得二劍于豐城,各寶其一。
後孔章之子華為建安從事,佩之往延平津。
劍躍之潭間。
遣人沒取之,見二龍萦潭下雲。
庾子山所謂“劍沒豐城,氣存牛鬥”,即指此。
玩詞意,所謂“鬥牛光焰”“燃犀下看”“潭空水冷”“風雷怒,魚龍慘”,極似詠此事。
伯兄謂為過從韓南澗之作,但篇中未見有懷南澗語,唯見寫此神話。
因仍以此詞移入三山作品中。
所惑者,乃此詞見于四卷本乙集。
乙集輯于先生帥閩前,不應有三山作品。
但吳子似明明于慶元五年作鉛尉,而乙集乃有“送吳子似縣尉”一首,其殆續刻羼入者欤?姑系于癸醜以存疑。
又《輿地紀勝》:“福建延平有雙溪閣,羅源有雙溪亭,婺女有雙溪樓。
” 定風波 三山送盧國華提刑,約上元重來 少日猶堪話别離。
老來怕作送行詩。
極目南雲無過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無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須和淚看旌旗。
後會丁甯何日是,須記,春風十裡送燈時。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三山”“國華”四字。
又 用韻時國華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歎黍離。
元和盛德要君詩。
老去不堪誰似我,歸卧,青山活計費尋思。
誰築詩壇高十丈,直上,看君斬将更搴旗。
歌舞正濃還有語,記取,須髯不似少年時。
【校】 “盛德”,四卷本丙集“盛”作“聖”。
又 自和 金印累累佩陸離。
河梁更賦斷腸詩。
莫擁旌旗真個去,何處,玉堂元自要論思。
且約風流三學士,同醉,春風看試幾槍旗。
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那邊應是說侬時。
【飲冰室考證】 右三詞同韻,當是同時作。
雲“約上元重來”,則當作于冬月。
國華移漕建安,相距甚近,且福州亦漕使轄境,故可往來。
去冬先生方由提刑被召赴阙,本年上元不在三山,故知諸詞應作于癸醜冬。
所雲上元者,甲寅上元也。
若乙卯上元則先生又已歸矣。
案:光宗紹熙四年癸醜,先生五十四歲。
菩薩蠻 和盧國華提刑 旌旗依舊長亭路。
尊前試點莺花數。
何處捧心颦。
人間别樣春。
功名君自許。
少日聞雞舞。
詩句到梅花。
春風十萬家。
時籍中有放自便者。
滿江紅 盧國華由閩憲移漕建安,陳端仁給事同諸公餞别。
餘為酒困,卧清塗堂上,三鼓方醒。
國華賦詞留别,席上和韻。
清塗,端仁堂名也 宿酒醒時,算隻有、清愁而已。
人正在、清塗堂上,月華如洗。
紙帳梅花歸夢覺,莼羹鲈秋風起。
問人生、得意幾何時,吾歸矣。
君若問,相思事,料長在,歌聲裡。
這情懷隻是,中年如此。
明月何妨千裡隔,顧君與我如何耳。
向尊前、重約幾時來,江山美。
【校】 題,四卷本丙集首十字作“盧憲移漕建甯”六字,又“國華賦詞”作“盧賦詞”。
又 和盧國華 漢節東南,看驷馬、光華周道。
須信是、七閩還有,福星來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陰不動秋光好。
問不知、何處著君侯,蓬萊島。
還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懷抱。
記江湖十載,厭持旌纛。
濩落我材無所用,易除殆類無根潦。
但欲搜、好語謝新詞,羞瓊報。
【飲冰室考證】 國華既已冬間去閩憲任,則凡與彼唱和贈别之詞,皆應在本年。
故并錄于此。
(癸醜) 鹧鸪天 三山道中 抛卻山中詩酒窠。
卻來官府聽笙歌。
閑愁做弄天來大,白發栽埋日許多。
新劍戟,舊風波。
天生予懶奈予何。
此身已覺渾無事,卻教兒童莫恁麼。
【啟勳案】 壬、癸、甲三年,先生在閩。
以下四首無年月可考,姑以系于中間一年。
(癸醜) 又 點盡蒼苔色欲空。
竹籬茅舍要詩翁。
花餘歌舞歡娛外,詩在經營慘澹中。
聽軟語,笑衰容。
一枝斜堕翠鬟松。
淺颦深笑誰堪聽,看取潇然林下風。
又 用前韻賦梅三山梅開時猶有青葉予時病齒 病繞梅花酒不空。
齒牙牢在莫欺翁。
恨無飛雪青松畔,卻放疏花翠葉中。
冰作骨,玉為容。
常年宮額鬓雲松。
直須爛醉燒銀燭,橫笛難堪一再風。
又 桃李漫山過眼空。
也宜惱損杜陵翁。
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為人在下中。
尋驿使,寄芳容。
垅頭休放馬蹄松。
吾家籬落黃昏後,剩有西湖處士風。
【飲冰室考證】 右三首同用一韻,知是同時作。
第二首賦三山梅,故知同屬福州作。
(癸醜) 好事近 春意滿西湖,湖上柳黃時節。
瀕水霧窗雲戶,貯楚宮人物。
一年管領好花枝,東風共披拂。
已約醉騎雙鳳,玩三山風月。
【飲冰室考證】 宦閩時作此。
福州西湖也。
【啟勳案】 右一條批在《稼軒詞補遺》本詞之下。
此詞十二卷本及四卷本皆失載。
有“玩三山風月”語,自是福州作,以附癸醜。
行香子 三山作 好雨當春。
要趁歸耕。
況而今、已是清明。
小窗坐地,側聽檐聲。
恨夜來風,夜來月,夜來雲。
花絮飄零。
莺燕丁甯。
怕妨侬、湖上閑行。
天心肯後,費甚心情。
放霎時陰,霎時雨,霎時晴。
【校】 題,四卷本丙集“三山”作“福州”。
【飲冰室考證】 此告歸未得請時作也。
發端三句直出本意,文義甚明。
次五句謂受讒謗迫擾,不能堪忍也。
下半阕首三句尚慮有種種牽制,不得自由歸去也。
又次五句謂隻要谕旨一允,萬事便了,卻是君意難測。
然疑間作,令人悶殺也。
【啟勳案】 伯兄此段評論甚長。
論先生此次乞休之心,事見《年譜》之紹熙甲寅年下。
案:光宗紹熙五年甲寅,先生五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