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業儒。
初有聲三舍,不就祿仕,積書教子。
欽若始願,欲伯仲同居,自以行季不得專主為恨。
病急索紙書遺囑,以孝弟之義戒其子。
卒後妻虞氏守義如夫子言。
子四:藻、芸、苾、芾,守遺訓同居。
至慶元,已三世矣。
三年,州以狀聞,朝廷旌表其闾,長吏緻禮,免本家差役”雲。
先生以兩詞記其事,或當日以地方紳士資格為之請旌也。
《廣信府志》:“鉛山縣有周氏同居堂。
宋鵝湖處士周欽若立。
韓龍學為之記。
略雲:周處士世居鵝湖山下,累代不析産。
食指至六百而能舉家雍穆”雲。
可知前岡乃在鵝湖山下。
案:甯宗慶元三年丁巳,先生五十八歲。
蓦山溪 停雲竹徑初成 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
喚起古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屦。
行穿窈窕,時曆小崎岖。
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
山上有停雲,看山下、濛濛細雨。
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
還一似,笑翁詩,自沒安排處。
【啟勳案】 此亦經營瓢泉之宅也。
集中有一《瑞鹧鸪》詞:“秋水觀中山月夜,停雲堂下菊花秋”,可見秋水、停雲皆瓢泉宅中庭院。
參觀下文《哨遍》之案語。
此詞見丙集,當是作于移居之翌年。
(丁巳) 聲聲慢 櫽括淵明《停雲》詩 停雲霭霭,八表同昏,盡日時雨濛濛。
搔首良朋,門前平陸成江。
春醪湛湛獨撫,恨彌襟、閑飲東窗。
空延伫、恨舟車南北,欲往何從。
歎息東園佳樹,列初榮枝葉,再競春風。
日月于征,安得促席從容。
翩翩何處飛鳥,息庭柯、好語和同。
當年事,問幾人、親友似翁。
【啟勳案】 此詞亦見丙集。
丙集乃自壬子帥閩起,以至于壬戌帥越前。
中間家居鉛山者,唯此數年。
此詞或是“停雲”命名之始。
姑以附于前首之後。
(丁巳) 賀新郎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
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遊零落,隻今餘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
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校】 題,《花庵》作“自述”。
【啟勳案】 此詞亦見丙集。
因彙附于丁巳。
又 再用前韻 鳥倦飛還矣。
笑淵明、瓶中儲粟,有無能幾。
蓮社高人留翁語,我醉甯論許事。
試沽酒、重斟翁喜。
一見蕭然音韻古,想東籬、醉卧參差是。
千載下,竟誰似。
元龍百尺高樓裡。
把新詩、殷勤問我,停雲情味。
北夏門高從拉攞,何事須人料理。
翁曾道、繁華朝起。
塵土人言甯可用,顧青山、與我何如耳。
歌且和,楚狂子。
【啟勳案】 用前首韻,當是同時作。
此詞不見四卷本,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
(丁巳) 雨中花慢 登新樓,有懷趙昌甫、徐斯遠、韓仲止、吳子似、楊民瞻 舊雨常來,今雨不來,佳人偃蹇誰留。
幸山中芋栗,今歲全收。
貧賤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
怪新來卻見,文反離騷,詩發秦州。
功名隻道,無之不樂。
那知有更堪憂。
怎奈向、兒曹抵死,喚不回頭。
石卧山前認虎,蟻喧床下聞牛。
為誰西望,憑欄一饷,卻下層樓。
【校】 “詩發”,四卷本丙集“發”字脫。
又 吳子似見和,再用韻為别 馬上三年,醉帽吟鞍,錦囊詩卷長留。
怅溪山舊管,風月新收。
明便關河杳杳,去應日月悠悠。
笑千篇索價,未抵蒲桃,五鬥涼州。
停雲老子,有酒盈尊,琴書端可消憂。
渾未解、傾身一飽,淅米矛頭。
心似傷弓塞雁,身如喘月吳牛。
晚天涼也,月明誰伴,吹笛南樓。
【校】 “蒲桃”,《曆代詩餘》“桃”作“萄”。
“塞雁”,信州本“塞”作“寒”。
從四卷本丁集。
《曆代詩餘》作“塞”。
“晚天涼也”,信州本“晚”作“曉”,“也”作“夜”。
從四卷本丁集。
《曆代詩餘》同信州本。
【啟勳案】 右兩首原唱見四卷本丙集,和韻見丁集。
先生與吳子似定交甚晚,兩人唱和無見甲、乙集者,因此而知所謂“新樓”者必是瓢泉而非帶湖矣。
且“停雲”乃瓢泉亭館之名,證據頗多。
丙辰由上饒遷鉛山,則所謂“新樓”者,添置當非甚晚。
因以附于丁巳。
永遇樂 檢校停雲新種杉松,戲作。
時欲作親舊報書,紙筆偶為大風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萬松手種,政爾堪歎。
何日成陰,吾年有幾,似見兒孫晚。
古來池館,雲煙草棘,長使後人凄斷。
想當年、良辰已恨,夜闌酒空人散。
停雲高處,誰知老子,萬事不關心眼。
夢覺東窗,聊複爾爾,起欲題書簡。
霎時風怒,倒翻筆硯,天也隻教吾懶。
又何事、催詩急雨,片雲鬥暗。
【校】 題,四卷本丙集“因”字脫。
臨江仙 停雲偶作 偶向停雲堂上坐,曉猿夜鶴驚猜。
主人何事太塵埃。
低頭還說向,被召又重來。
多謝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語佳哉。
借君竹杖與芒鞋。
徑須從此去,深入白雲堆。
【啟勳案】 此詞不見四卷本。
但“停雲”之作似是徙居鉛山後,因以附于丁巳。
瑞鹧鸪 期思溪上日千回。
樟木橋邊酒數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顔重帶少年來。
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
不是長卿終慢世,隻緣多病又非才。
【啟勳案】 此詞不見于四卷本。
期思即瓢泉所在地。
帶湖之宅毀于火乃在丙辰。
但是年三月先生仍在帶湖,則徙鉛山當在下半年。
此詞當或作于丁巳。
山花子 病起,獨坐停雲 強欲加餐竟未佳。
隻宜長伴病僧齋。
心似風吹香篆過,也無灰。
山下朝來雲出岫,随風一去未曾回。
次第前村行雨了,合歸來。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賦清虛”。
【啟勳案】 詞見丙集。
因亦以附入停雲諸作。
(丁巳) 南歌子 新開池,戲作 散發披襟處,浮瓜沉李杯。
涓涓流水細侵階。
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
畫棟頻搖動,紅蕖盡倒開。
鬥勻紅粉照香腮。
有個人人把做,鏡兒猜。
【校】 “紅蕖”,四卷本丙集“蕖”作“葵”。
【啟勳案】 此詞見丙集。
亦當是布置瓢泉之庭園。
姑以附于丁巳。
鹧鸪天 戊午拜複職奉祠之命 老退何曾說著官。
今朝放罪上恩寬。
便支香火真祠俸,更綴文書舊殿班。
扶病腳,洗衰顔。
快從老病借衣冠。
此身忘世渾容易,使世相忘卻自難。
【飲冰室考證】 按文知是複予祠祿,并複其集英殿舊職也。
是時韓侂胄當國,或欲收攬時望,故敷衍先生,所謂“使世相忘卻自難”也。
然先生宦情之闌珊,誦詞文可見。
乃世有以壽韓詞嫁名先生者,用此詞作反證,其僞已不辨自明矣。
案:甯宗慶元四年戊午,先生五十九歲。
又 有感 出處從來自不齊。
後車方載太公歸。
誰知寂寞空山裡,卻有高人賦采薇。
黃菊嫩,晚香枝。
一般同是采花時。
蜂兒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間自在飛。
【校】 “誰知”,四卷本丁集此二句作“誰知孤竹夷齊子,正向空山賦《采薇》”。
【啟勳案】 此詞見丁集。
題曰“有感”,詞意則言出處事。
雖無實據,謂必是此年作。
但丙、丁集詞正是戊午前後。
附載于此,年代亦不亂。
六州歌頭 西湖萬頃,樓觀矗千門。
春風路,紅堆錦,翠連雲,俯層軒。
風月都無際,蕩空霭,開絕境,雲夢澤,饒八九,不須吞。
翡翠明珰,争上金堤去、勃窣媻姗。
看賢王高會,飛蓋入雲煙。
白鹭振振。
鼓咽咽。
記風流遠,更休作,嬉遊地,等閑看。
君不見,韓獻子,晉将軍。
趙孤存。
千古傳忠獻,兩定策,紀元勳。
孫又子,方談笑,整乾坤。
直使長江如帶,依前是,□趙須韓。
伴皇家快樂,長在玉津邊。
隻在南園。
【飲冰室考證】 丙集本有《六州歌頭》一首,玩文知是贈韓平原者,諸本皆無,想是韓敗後編者削去。
【啟勳案】 右一條乃伯兄批在信州本之眉。
此詞作年無可考。
因前首《鹧鸪天》之考證,言及韓平原。
姑附于此。
且見于丙集時代亦隻在此數年,未為誤也。
《武林舊事》:“南園,中興後所創。
光宗朝賜韓侂胄,陸放翁為記。
後複歸禦前,名慶樂。
賜嗣榮王與芮,又改勝景。
”《蓉塘詩話》:“慶樂園,韓平原之南園也。
有碑石卧荊棘中,猶存古桂百餘。
”《夢粱錄》:“南園内有十樣亭榭,工巧無二。
射圃、走馬廊、流杯池、山洞,堂宇宏麗,野店村莊,裝點時景。
” 蘭陵王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夢有人以石研屏見馕者,其色如玉,光潤可愛。
中有一牛,磨角作鬥狀,雲:“湘潭裡中有張其姓者,多力善鬥,号張難敵。
一日,與人搏,偶敗,忿赴河而死。
居三日,其家人來視之,浮水上,則牛耳。
自後并水中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裡中辄不利。
”夢中異之,為作詩數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憤變化異物等事,覺而忘其言,後三日,賦詞以識其異 恨之極。
恨極銷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
鄭人緩也泣。
吾父攻儒助墨。
十年夢、沉痛化餘,秋柏之間既為實。
相思重相憶。
被怨結中腸,潛動精魄。
望夫江上岩岩立。
嗟一念中變,後期長絕,君看啟母憤所激。
又俄頃為石。
難敵。
最多力。
甚一忿沉淵,精氣為物,依然困鬥牛磨角。
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
尋思人世,隻合化,夢中蝶。
【飲冰室考證】 詞文恢詭冤憤,蓋借以摅其積年胸中磈磊不平之氣。
【啟勳案】 甯宗慶元五年己未,先生六十歲。
哨遍 秋水觀 蝸角鬥争,左觸右蠻,一戰連千裡。
君試思,方寸此心微。
總虛空、并包無際。
喻此理。
何言泰山毫末,從來天地一稊米。
嗟小大相形,鸠鵬自樂,之二蟲又何知。
記跖行仁義孔丘非。
更殇樂長年老彭悲。
火鼠論寒,冰蠶語熱,定誰同異。
噫。
貴賤随時。
連城才換一羊皮。
誰與齊萬物,莊周吾夢見之。
正商略遺篇,翩然顧笑,空堂夢覺題秋水。
有客問洪河,百川灌雨,徑流不辨涯涘。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
以天下、之美盡在已。
渺滄溟、望洋東視。
逡巡向若驚歎,謂我非逢子。
大方達觀之家未免,長見悠然笑耳。
此堂之水幾何其。
但清溪一曲而已。
又 用前韻 一壑自尊,五柳笑人,晚乃歸田裡。
問誰知,幾者動之微。
望飛鴻、冥冥天際。
論妙理。
濁醪正堪長醉,從今自釀躬耕米。
嗟美惡難齊,盈虛如代,天耶何必人知。
試回頭五十九年非。
似夢裡歡娛覺來悲。
夔乃憐蚿,谷亦亡羊,算來何異。
嘻。
物諱窮時。
豐狐文豹罪之皮。
富貴非吾願,皇皇乎欲何之。
正萬籁都沉,月明中夜,心彌萬裡清如水。
卻自覺神遊,歸來坐對,依稀淮岸江涘。
看一時、魚鳥忘情喜。
會我已、忘機更忘己。
又何曾、物我相視。
非魚濠上遺意,要是吾非子。
但教河伯休慚海若,小大均為水耳。
世間喜愠更何其。
笑先生三仕而已。
【校】 “吾非子”,《曆代詩餘》“吾”作“我”。
【飲冰室考證】 第二首有“試回頭五十九年非”語,知是本年作。
第一首既為同韻原唱,則亦同時作也。
《鉛山志》雲:“秋水觀在縣東二十裡。
”蓋距瓢泉甚近。
他詞中所謂秋水瀑泉、醉眠秋水等皆指此。
【啟勳案】 讀先生“晨來問疾”之《六州歌頭》顯然知為規畫布置其瓢泉新居之庭園而作。
中有“秋水堂前,曲沼明如鏡,可燭眉須。
被山頭急雨,耕壟灌泥塗。
誰使吾廬,映污渠”數語。
又有章謙亨之《摸魚兒》題為“過期思稼軒之居,曾留飲于秋水觀,賦一辭謝之”。
頗疑秋水觀亦即先生期思新居之一院落,取一名勝之名以為名,非謂鉛山縣東之秋水觀也。
《西湖遊覽志》:“賈似道離亭,在西冷橋南。
波光萬頃,與闌檻相值,内有秋水觀。
”又雲:“秋水觀乃賈相行樂處。
”可見借名勝以自名其庭院,實古今人所常有。
以先生之《六州歌頭》及章謙亨之《摸魚兒》詞題證之,實可确定先生瓢泉之庭園有一秋水觀。
先生詞中有“秋水堂前曲,沼明如鏡……誰使吾廬,映污渠”,固明明以秋水堂為吾廬矣。
案:章謙亨字牧叔,苕溪人。
紹定間知鉛山。
案:慶元五年己未,先生六十歲。
案:“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之《滿江紅》乃四十歲作。
“四十九年前事”之《水調歌頭》乃五十歲作。
“試回頭五十九年非”之《哨遍》乃六十歲作。
四十、五十、六十先生皆有一首回顧詞,愈可證《滿江紅》一首之案語不為武斷。
因《水調歌頭》一首題為“元日投宿博山寺”,有與陳同父相往還之種種曆史作鐵證,知是五十歲之元日作也。
菩薩蠻 晝眠秋水 葛巾自向滄浪濯。
朝來漉酒那堪著。
高樹莫鳴蟬。
晚涼秋水眠。
竹床能幾尺。
上有華胥國。
山上咽飛泉。
夢中琴斷絃。
【校】 “斷絃”,信州本“絃”作“弦”。
從四卷本丙集。
【啟勳案】 此詞無年月可考
初有聲三舍,不就祿仕,積書教子。
欽若始願,欲伯仲同居,自以行季不得專主為恨。
病急索紙書遺囑,以孝弟之義戒其子。
卒後妻虞氏守義如夫子言。
子四:藻、芸、苾、芾,守遺訓同居。
至慶元,已三世矣。
三年,州以狀聞,朝廷旌表其闾,長吏緻禮,免本家差役”雲。
先生以兩詞記其事,或當日以地方紳士資格為之請旌也。
《廣信府志》:“鉛山縣有周氏同居堂。
宋鵝湖處士周欽若立。
韓龍學為之記。
略雲:周處士世居鵝湖山下,累代不析産。
食指至六百而能舉家雍穆”雲。
可知前岡乃在鵝湖山下。
案:甯宗慶元三年丁巳,先生五十八歲。
蓦山溪 停雲竹徑初成 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
喚起古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屦。
行穿窈窕,時曆小崎岖。
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
山上有停雲,看山下、濛濛細雨。
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
還一似,笑翁詩,自沒安排處。
【啟勳案】 此亦經營瓢泉之宅也。
集中有一《瑞鹧鸪》詞:“秋水觀中山月夜,停雲堂下菊花秋”,可見秋水、停雲皆瓢泉宅中庭院。
參觀下文《哨遍》之案語。
此詞見丙集,當是作于移居之翌年。
(丁巳) 聲聲慢 櫽括淵明《停雲》詩 停雲霭霭,八表同昏,盡日時雨濛濛。
搔首良朋,門前平陸成江。
春醪湛湛獨撫,恨彌襟、閑飲東窗。
空延伫、恨舟車南北,欲往何從。
歎息東園佳樹,列初榮枝葉,再競春風。
日月于征,安得促席從容。
翩翩何處飛鳥,息庭柯、好語和同。
當年事,問幾人、親友似翁。
【啟勳案】 此詞亦見丙集。
丙集乃自壬子帥閩起,以至于壬戌帥越前。
中間家居鉛山者,唯此數年。
此詞或是“停雲”命名之始。
姑以附于前首之後。
(丁巳) 賀新郎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
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遊零落,隻今餘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
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校】 題,《花庵》作“自述”。
【啟勳案】 此詞亦見丙集。
因彙附于丁巳。
又 再用前韻 鳥倦飛還矣。
笑淵明、瓶中儲粟,有無能幾。
蓮社高人留翁語,我醉甯論許事。
試沽酒、重斟翁喜。
一見蕭然音韻古,想東籬、醉卧參差是。
千載下,竟誰似。
元龍百尺高樓裡。
把新詩、殷勤問我,停雲情味。
北夏門高從拉攞,何事須人料理。
翁曾道、繁華朝起。
塵土人言甯可用,顧青山、與我何如耳。
歌且和,楚狂子。
【啟勳案】 用前首韻,當是同時作。
此詞不見四卷本,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
(丁巳) 雨中花慢 登新樓,有懷趙昌甫、徐斯遠、韓仲止、吳子似、楊民瞻 舊雨常來,今雨不來,佳人偃蹇誰留。
幸山中芋栗,今歲全收。
貧賤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
怪新來卻見,文反離騷,詩發秦州。
功名隻道,無之不樂。
那知有更堪憂。
怎奈向、兒曹抵死,喚不回頭。
石卧山前認虎,蟻喧床下聞牛。
為誰西望,憑欄一饷,卻下層樓。
【校】 “詩發”,四卷本丙集“發”字脫。
又 吳子似見和,再用韻為别 馬上三年,醉帽吟鞍,錦囊詩卷長留。
怅溪山舊管,風月新收。
明便關河杳杳,去應日月悠悠。
笑千篇索價,未抵蒲桃,五鬥涼州。
停雲老子,有酒盈尊,琴書端可消憂。
渾未解、傾身一飽,淅米矛頭。
心似傷弓塞雁,身如喘月吳牛。
晚天涼也,月明誰伴,吹笛南樓。
【校】 “蒲桃”,《曆代詩餘》“桃”作“萄”。
“塞雁”,信州本“塞”作“寒”。
從四卷本丁集。
《曆代詩餘》作“塞”。
“晚天涼也”,信州本“晚”作“曉”,“也”作“夜”。
從四卷本丁集。
《曆代詩餘》同信州本。
【啟勳案】 右兩首原唱見四卷本丙集,和韻見丁集。
先生與吳子似定交甚晚,兩人唱和無見甲、乙集者,因此而知所謂“新樓”者必是瓢泉而非帶湖矣。
且“停雲”乃瓢泉亭館之名,證據頗多。
丙辰由上饒遷鉛山,則所謂“新樓”者,添置當非甚晚。
因以附于丁巳。
永遇樂 檢校停雲新種杉松,戲作。
時欲作親舊報書,紙筆偶為大風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萬松手種,政爾堪歎。
何日成陰,吾年有幾,似見兒孫晚。
古來池館,雲煙草棘,長使後人凄斷。
想當年、良辰已恨,夜闌酒空人散。
停雲高處,誰知老子,萬事不關心眼。
夢覺東窗,聊複爾爾,起欲題書簡。
霎時風怒,倒翻筆硯,天也隻教吾懶。
又何事、催詩急雨,片雲鬥暗。
【校】 題,四卷本丙集“因”字脫。
臨江仙 停雲偶作 偶向停雲堂上坐,曉猿夜鶴驚猜。
主人何事太塵埃。
低頭還說向,被召又重來。
多謝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語佳哉。
借君竹杖與芒鞋。
徑須從此去,深入白雲堆。
【啟勳案】 此詞不見四卷本。
但“停雲”之作似是徙居鉛山後,因以附于丁巳。
瑞鹧鸪 期思溪上日千回。
樟木橋邊酒數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顔重帶少年來。
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
不是長卿終慢世,隻緣多病又非才。
【啟勳案】 此詞不見于四卷本。
期思即瓢泉所在地。
帶湖之宅毀于火乃在丙辰。
但是年三月先生仍在帶湖,則徙鉛山當在下半年。
此詞當或作于丁巳。
山花子 病起,獨坐停雲 強欲加餐竟未佳。
隻宜長伴病僧齋。
心似風吹香篆過,也無灰。
山下朝來雲出岫,随風一去未曾回。
次第前村行雨了,合歸來。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賦清虛”。
【啟勳案】 詞見丙集。
因亦以附入停雲諸作。
(丁巳) 南歌子 新開池,戲作 散發披襟處,浮瓜沉李杯。
涓涓流水細侵階。
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
畫棟頻搖動,紅蕖盡倒開。
鬥勻紅粉照香腮。
有個人人把做,鏡兒猜。
【校】 “紅蕖”,四卷本丙集“蕖”作“葵”。
【啟勳案】 此詞見丙集。
亦當是布置瓢泉之庭園。
姑以附于丁巳。
鹧鸪天 戊午拜複職奉祠之命 老退何曾說著官。
今朝放罪上恩寬。
便支香火真祠俸,更綴文書舊殿班。
扶病腳,洗衰顔。
快從老病借衣冠。
此身忘世渾容易,使世相忘卻自難。
【飲冰室考證】 按文知是複予祠祿,并複其集英殿舊職也。
是時韓侂胄當國,或欲收攬時望,故敷衍先生,所謂“使世相忘卻自難”也。
然先生宦情之闌珊,誦詞文可見。
乃世有以壽韓詞嫁名先生者,用此詞作反證,其僞已不辨自明矣。
案:甯宗慶元四年戊午,先生五十九歲。
又 有感 出處從來自不齊。
後車方載太公歸。
誰知寂寞空山裡,卻有高人賦采薇。
黃菊嫩,晚香枝。
一般同是采花時。
蜂兒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間自在飛。
【校】 “誰知”,四卷本丁集此二句作“誰知孤竹夷齊子,正向空山賦《采薇》”。
【啟勳案】 此詞見丁集。
題曰“有感”,詞意則言出處事。
雖無實據,謂必是此年作。
但丙、丁集詞正是戊午前後。
附載于此,年代亦不亂。
六州歌頭 西湖萬頃,樓觀矗千門。
春風路,紅堆錦,翠連雲,俯層軒。
風月都無際,蕩空霭,開絕境,雲夢澤,饒八九,不須吞。
翡翠明珰,争上金堤去、勃窣媻姗。
看賢王高會,飛蓋入雲煙。
白鹭振振。
鼓咽咽。
記風流遠,更休作,嬉遊地,等閑看。
君不見,韓獻子,晉将軍。
趙孤存。
千古傳忠獻,兩定策,紀元勳。
孫又子,方談笑,整乾坤。
直使長江如帶,依前是,□趙須韓。
伴皇家快樂,長在玉津邊。
隻在南園。
【飲冰室考證】 丙集本有《六州歌頭》一首,玩文知是贈韓平原者,諸本皆無,想是韓敗後編者削去。
【啟勳案】 右一條乃伯兄批在信州本之眉。
此詞作年無可考。
因前首《鹧鸪天》之考證,言及韓平原。
姑附于此。
且見于丙集時代亦隻在此數年,未為誤也。
《武林舊事》:“南園,中興後所創。
光宗朝賜韓侂胄,陸放翁為記。
後複歸禦前,名慶樂。
賜嗣榮王與芮,又改勝景。
”《蓉塘詩話》:“慶樂園,韓平原之南園也。
有碑石卧荊棘中,猶存古桂百餘。
”《夢粱錄》:“南園内有十樣亭榭,工巧無二。
射圃、走馬廊、流杯池、山洞,堂宇宏麗,野店村莊,裝點時景。
” 蘭陵王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夢有人以石研屏見馕者,其色如玉,光潤可愛。
中有一牛,磨角作鬥狀,雲:“湘潭裡中有張其姓者,多力善鬥,号張難敵。
一日,與人搏,偶敗,忿赴河而死。
居三日,其家人來視之,浮水上,則牛耳。
自後并水中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裡中辄不利。
”夢中異之,為作詩數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憤變化異物等事,覺而忘其言,後三日,賦詞以識其異 恨之極。
恨極銷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
鄭人緩也泣。
吾父攻儒助墨。
十年夢、沉痛化餘,秋柏之間既為實。
相思重相憶。
被怨結中腸,潛動精魄。
望夫江上岩岩立。
嗟一念中變,後期長絕,君看啟母憤所激。
又俄頃為石。
難敵。
最多力。
甚一忿沉淵,精氣為物,依然困鬥牛磨角。
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
尋思人世,隻合化,夢中蝶。
【飲冰室考證】 詞文恢詭冤憤,蓋借以摅其積年胸中磈磊不平之氣。
【啟勳案】 甯宗慶元五年己未,先生六十歲。
哨遍 秋水觀 蝸角鬥争,左觸右蠻,一戰連千裡。
君試思,方寸此心微。
總虛空、并包無際。
喻此理。
何言泰山毫末,從來天地一稊米。
嗟小大相形,鸠鵬自樂,之二蟲又何知。
記跖行仁義孔丘非。
更殇樂長年老彭悲。
火鼠論寒,冰蠶語熱,定誰同異。
噫。
貴賤随時。
連城才換一羊皮。
誰與齊萬物,莊周吾夢見之。
正商略遺篇,翩然顧笑,空堂夢覺題秋水。
有客問洪河,百川灌雨,徑流不辨涯涘。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
以天下、之美盡在已。
渺滄溟、望洋東視。
逡巡向若驚歎,謂我非逢子。
大方達觀之家未免,長見悠然笑耳。
此堂之水幾何其。
但清溪一曲而已。
又 用前韻 一壑自尊,五柳笑人,晚乃歸田裡。
問誰知,幾者動之微。
望飛鴻、冥冥天際。
論妙理。
濁醪正堪長醉,從今自釀躬耕米。
嗟美惡難齊,盈虛如代,天耶何必人知。
試回頭五十九年非。
似夢裡歡娛覺來悲。
夔乃憐蚿,谷亦亡羊,算來何異。
嘻。
物諱窮時。
豐狐文豹罪之皮。
富貴非吾願,皇皇乎欲何之。
正萬籁都沉,月明中夜,心彌萬裡清如水。
卻自覺神遊,歸來坐對,依稀淮岸江涘。
看一時、魚鳥忘情喜。
會我已、忘機更忘己。
又何曾、物我相視。
非魚濠上遺意,要是吾非子。
但教河伯休慚海若,小大均為水耳。
世間喜愠更何其。
笑先生三仕而已。
【校】 “吾非子”,《曆代詩餘》“吾”作“我”。
【飲冰室考證】 第二首有“試回頭五十九年非”語,知是本年作。
第一首既為同韻原唱,則亦同時作也。
《鉛山志》雲:“秋水觀在縣東二十裡。
”蓋距瓢泉甚近。
他詞中所謂秋水瀑泉、醉眠秋水等皆指此。
【啟勳案】 讀先生“晨來問疾”之《六州歌頭》顯然知為規畫布置其瓢泉新居之庭園而作。
中有“秋水堂前,曲沼明如鏡,可燭眉須。
被山頭急雨,耕壟灌泥塗。
誰使吾廬,映污渠”數語。
又有章謙亨之《摸魚兒》題為“過期思稼軒之居,曾留飲于秋水觀,賦一辭謝之”。
頗疑秋水觀亦即先生期思新居之一院落,取一名勝之名以為名,非謂鉛山縣東之秋水觀也。
《西湖遊覽志》:“賈似道離亭,在西冷橋南。
波光萬頃,與闌檻相值,内有秋水觀。
”又雲:“秋水觀乃賈相行樂處。
”可見借名勝以自名其庭院,實古今人所常有。
以先生之《六州歌頭》及章謙亨之《摸魚兒》詞題證之,實可确定先生瓢泉之庭園有一秋水觀。
先生詞中有“秋水堂前曲,沼明如鏡……誰使吾廬,映污渠”,固明明以秋水堂為吾廬矣。
案:章謙亨字牧叔,苕溪人。
紹定間知鉛山。
案:慶元五年己未,先生六十歲。
案:“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之《滿江紅》乃四十歲作。
“四十九年前事”之《水調歌頭》乃五十歲作。
“試回頭五十九年非”之《哨遍》乃六十歲作。
四十、五十、六十先生皆有一首回顧詞,愈可證《滿江紅》一首之案語不為武斷。
因《水調歌頭》一首題為“元日投宿博山寺”,有與陳同父相往還之種種曆史作鐵證,知是五十歲之元日作也。
菩薩蠻 晝眠秋水 葛巾自向滄浪濯。
朝來漉酒那堪著。
高樹莫鳴蟬。
晚涼秋水眠。
竹床能幾尺。
上有華胥國。
山上咽飛泉。
夢中琴斷絃。
【校】 “斷絃”,信州本“絃”作“弦”。
從四卷本丙集。
【啟勳案】 此詞無年月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