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此首用前韻,自是同時作。
漢宮春 即事 行李溪頭,有釣車茶具,曲幾團蒲。
兒童認得,前度過者籃輿。
時時照影,甚此身、遍滿江湖。
怅野老,行過不住,定堪與語難呼。
一自東籬搖落,問淵明歲晚,心賞何如。
梅花政自不惡,曾有詩無。
知翁止酒,待重教、蓮社人沽。
空怅望,風流已矣,江山特地愁餘。
【校】 “政自”,四卷本乙集“政”作“正”。
【飲冰室考證】 以上諸詞皆難确指何年。
因《水調歌頭》題“以病止酒”及“遣去歌者”語,故類次于此。
《沁園春》詞題“諸公載酒入山”雲雲,應仍是居上饒時作。
蓋帶湖之居在信州附郭,亦名山城。
徙鉛後則不複有此稱,亦可證以病止酒系居饒時事也。
《漢宮春》篇中有“知翁止酒”語,知當作于是時。
《臨江仙》後兩首皆用遣侍者阿錢韻,故知是時同作。
又據舊譜,先生遷居鉛山在慶元丙辰,則将遷新居不成或當在丙辰之前一年,姑系于此。
【啟勳案】 辛敬甫之《辛稼軒先生年譜》原文謂“甯宗慶元元年乙卯,先生年五十六,落職居上饒。
二年丙辰,先生年五十七,所居毀于火,徙居鉛山縣期思市瓜山之下,有期思蔔築詞,又有《上梁文》。
案先生《菖蒲絲》一阕,是年三月三日作也”雲。
據伯兄所考證,《上梁文》非丙辰作,所謂上梁者,乃帶湖新居之梁,非瓢泉也。
以上十首,因遣姬、戒酒、遷居、和韻四種連帶關系,知是同時作。
又因将遷居而知為乙卯作。
案:慶元元年乙卯,先生五十六歲。
鹧鸪天 和章泉趙昌父 萬事紛紛一笑中。
淵明把菊對秋風。
細看爽氣今猶在,唯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語言工。
三賢高會古來同。
誰知止酒停雲老,獨立斜陽數過鴻。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和昌父”。
“古來”,《曆代詩餘》“來”作“今”。
【啟勳案】 韓仲止有同和一首,題曰“次韻昌甫”,見《澗泉詩餘》:“老去情懷酒味中。
水邊林下古人風。
歲雲暮矣江空晚,誰識儋州秃鬓翁。
人易遠,語難工。
春時猶記一尊同。
苦心未免皆如此,隻合揮弦目送鴻。
” 清平樂 呈趙昌甫。
時仆以病止酒。
昌甫作詩數篇,末章及之 雲煙草樹。
山北山南雨。
溪上行人相背去。
唯有啼鴉一處。
門前萬斛春寒。
梅花可摧殘。
使我長忘酒易,要君不作詩難。
【校】 題,信州本無“章”字。
從四卷本。
臨江仙 冷雁寒雲渠有恨,春風自滿餘懷。
更教無日不花開。
未須愁菊盡,相次有梅來。
多病近來渾止酒,小槽空壓新醅。
青山卻自要安排。
不須連日醉,且進兩三杯。
【啟勳案】 此詞不載于四卷本,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
右三首亦止酒之作,因以附于乙卯。
又 和葉仲洽賦羊桃 憶醉三山芳樹下,幾曾風雨忘懷。
黃金顔色五花開。
味如盧橘熟,貴似荔枝來。
聞道商山餘四老,橘中自釀秋醅。
試呼名品細推排。
重重香肺腑,偏殢聖賢杯。
【校】 “肺腑”,四卷本丁集作“腑髒”。
【啟勳案】 此詞見四卷本丁集。
因與前首同韻,知是同時作。
首句“憶醉三山芳樹下”,知是閩中歸來以後作。
壬、癸、甲三年先生在福建,乙卯落職歸來,居上饒。
然則遣姬、止酒諸作,果在乙卯矣。
自發見此詞後,頗自喜從前推算之不謬。
鹧鸪天 黃沙道中即事 句裡春風正剪裁。
溪山一片畫圖開。
輕鷗自趁虛船去,荒犬還迎野婦回。
松共竹,翠成堆。
要擎殘雪鬥疏梅。
亂鴉畢竟無才思,時把瓊瑤蹴下來。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即事”二字。
“共竹”,丙集“共”作“菊”。
【啟勳案】 黃沙嶺在上饒,詞見丙集。
丙集編在壬子後。
壬子以後先生猶居上饒者,唯慶元元年一年。
故此詞當是乙卯作。
浣溪沙 黃沙嶺 寸步人間百尺樓。
孤城春水一沙鷗。
天風吹樹幾時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
人家平水廟東頭。
【啟勳案】 此詞亦見四卷本丙集,當亦乙卯居上饒之年所作。
山花子 簡傅岩叟 總把平生入醉鄉。
大都三萬六千場。
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
微有些寒春雨好,更無尋處野花香。
年去年來還又笑,燕飛忙。
【校】 “些寒”,四卷本丙集作“寒些”。
又 用前韻謝傅岩叟饋名花鮮蕈 楊柳溫柔是故鄉。
紛紛蜂蝶去年場。
大率一春風雨事,最難量。
滿把攜來紅紛面,堆盤更覺紫芝香。
幸自曲生閑去了,又教忙。
才止酒。
【啟勳案】 此二首見四卷本丙集。
因原注有“才止酒”三字,疑亦是乙卯作。
因附于此。
岩叟與先生交甚早,乙集已有酬唱。
歸朝歡 靈山齊庵菖蒲港,皆長松茂林。
獨野櫻花一株,山上盛開,照映可愛。
不數日風雨摧敗殆盡。
意有感,因效介庵體為賦,且以《菖蒲綠》名之。
丙辰歲三月三日也 山下千林花太俗。
山上一枝看不足。
春風正在此花邊,菖蒲自醮清溪綠。
與花同草木。
問誰風雨飄零速。
莫悲歌,夜深岩下,驚動白雲宿。
病怯殘年頻自蔔。
老愛遺篇難細讀。
苦無妙手畫於菟,人間雕刻真成鹄。
夢中人似玉。
覺來更憶腰如束。
許多愁,問君有酒,何不日絲竹。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靈山”二字,“櫻”作“梅”。
【飲冰室考證】 靈山為信州城鎮山。
知此詞乃作于上饒。
【啟勳案】 《廣信府志》:“靈山在府城西北七十裡,上饒縣境内,信之鎮山也。
高千有餘丈,綿亘百餘裡。
”據辛敬甫編之《年譜》,謂“丙辰帶湖之宅毀于火,徙居鉛山”。
讀此詞題,則三月三日先生猶在上饒,可知移居當在下半年矣。
介庵姓趙,名彥端,字德莊。
案:甯宗慶元二年丙辰,先生五十七歲。
六州歌頭 屬得疾,暴甚,醫者莫曉其狀。
小愈,困卧無聊,戲作以自釋 晨來問疾,有鶴止庭隅。
吾語汝,隻三事,太愁餘。
病難扶。
手種青松樹,礙梅塢,妨花徑,才數尺,如人立,卻須鋤。
秋水堂前,曲沼明如鏡,可燭眉須。
被山頭急雨,耕壟灌泥塗。
誰使吾廬。
映污渠。
歎青山好,檐外竹,遮欲盡,有還無。
删竹去,吾乍可,食無魚。
愛扶疏。
又欲為山計,千百慮,累吾軀。
凡病此,吾過矣,子奚如。
口不能言憶對,雖盧扁、藥石難除。
有要言妙道,事見《七發》。
往問北山愚。
庶有瘳乎。
按《六州歌頭》欽定詞譜系雙調,元刻作四疊。
姑仍之。
汲古閣本作三疊。
【校】 “盧扁”,四卷本丙集作“扁鵲”。
《曆代詩餘》作“盧扁”。
“吾乍可”,《曆代詩餘》“吾”作“我”。
【啟勳案】 閑嘗推測先生居上饒時,已營别館于鉛山。
讀此詞愈信所臆不謬。
蓋是年帶湖之宅毀于火,随即遷往鉛山之瓢泉别墅。
此詞所寫,乃整理舊庭園以作新居。
手種松竹既已礙路,非新營之第宅可知。
是年三月猶在上饒,則移居或當在夏秋間。
所以有“山頭急雨”之句。
此詞似作于丙辰下半年。
千年調 開山徑得石壁,因名曰蒼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賜耶,喜而賦 左手把青霓,右手挾明月。
吾使豐隆前導,叫開阊阖。
周遊上下,徑入寥天一。
覽縣平圃,萬斛泉,千丈石。
鈞天廣樂,燕我瑤之席。
帝飲予觞甚樂,賜汝蒼壁。
璘珣突兀,正在一丘壑。
餘馬懷,仆夫悲,下恍惚。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因名曰蒼壁”五字,“賦”下有“之”字。
“縣圃”,信州本“縣”作“玄”。
從丁集。
“縣”下“平”字乃原注。
【啟勳案】 詞見丁集,而在鉛山,自是三山歸來後。
讀題知是經營瓢泉之亭園,當是丙辰下半年也。
愛建設而規模宏大,殆先生本性。
帶湖之宅,讀洪景盧之記文,及朱晦翁、陳同父之詩文,與乎朋輩之吟詠,可以想見“一丘一壑”乃瓢泉亭館之一部分。
(丙辰) 臨江仙 蒼壁初開,傳聞過實,客有來觀者,意其如積翠、清風、岩石、玲珑之勝,既見之,乃獨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
主人戲下一轉語,為蒼壁解嘲 莫笑吾家蒼壁小,棱層勢欲摩空。
相知惟有主人翁。
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誰得料,《解嘲》試倩揚雄。
君看當日仲尼窮。
從人賢子貢,自欲學周公。
【校】 題,信州本題作“戲為山園蒼壁解嘲”八字。
從四卷本丁集。
【啟勳案】 讀四卷本詞題,可想見蒼壁氣象,殆一屹立撐空之岩石,而少空孔者也。
積翠岩在貴溪縣西三十裡,清風峽在鉛山縣西北五裡,皆信州名勝。
(丙辰) 蘭陵王 賦一丘一壑 一丘壑。
老子風流占卻。
茅檐上、松月桂雲,脈脈石泉逗山腳。
尋思前事錯。
惱殺。
晨猿夜鶴。
終須是、鄧禹輩人,錦繡麻霞坐黃閣。
長歌自深酌。
看天闊鸢飛,淵靜魚躍。
西風黃菊香噴薄。
恨日暮雲合,佳人何處,紉蘭結佩帶杜若。
入江海曾約。
遇合。
事難托。
莫擊磬門前,荷蒉人過,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說與窮達,不須疑著。
古來賢者,進亦樂,退亦樂。
【校】 “香噴”,四卷本丙集“香”作“芗”。
《曆代詩餘》作“香”。
“曾約”,《曆代詩餘》“曾”作“會”。
【啟勳案】 一丘一壑乃先生瓢泉宅中亭館之一部分。
前首“得蒼壁”之《千年調》詞所謂“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即其地也。
集中唱和一丘一壑之詞不少,此詞在丙集,亦遷鉛山以後作。
因以附入丙辰。
沁園春 靈山齊庵賦。
時築偃湖未成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衆山欲東。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
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争先見面重重。
看爽氣、朝來三數峰。
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校】 “三數”,《曆代詩餘》“數”作“四”。
【啟勳案】 靈山在上饒,上文《歸朝歡》之詞題“靈山齊庵菖蒲港……”雲雲,乃丙辰三月作。
是年帶湖之宅毀。
過此以往即遷鉛山。
此詞見丁集,仍作于上饒,當亦丙辰之上半年也。
聲聲慢 送上饒黃倅職滿赴調 東南形勝,人物風流,白頭見君恨晚。
便覺君家,叔度去人未遠。
長憐士元骥足,道直須、别駕方展。
問個裡、待怎生銷殺,胸中萬卷。
況有星辰劍履,是傳家合在,玉皇香案。
零落新詩,我欠可人消遣。
留君再三不住,便直饒、萬家淚眼。
怎抵得,這眉間、黃色一點。
【飲冰室考證】 此當是慶元元、二年間作。
公自丙辰徙鉛山,此後似不複居上饒。
詞中“白頭見君恨晚”語,恐是最後居饒作。
【啟勳案】 右一條考證乃伯兄批在信州本此詞之眉。
此一首四卷本失載,唯見十二卷本,因亦以附于丙辰。
蓋丙辰下半年乃徙居鉛山也。
蓦山溪 趙昌父賦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體 飯蔬飲水,客莫嘲吾拙。
高處看浮雲,一丘壑、中間甚樂。
功名妙手,壯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釣前溪月。
病來止酒,辜負鸬鹚杓。
歲晚念平生,待都與鄰翁細說。
人間萬事,先覺者賢乎,深雪裡,一枝開,春事梅先覺。
【啟勳案】 此詞亦見四卷本丙集,因亦以附于丙辰。
鹧鸪天 登一丘一壑偶成 莫殢春光花下遊。
便須準備落花愁。
百年雨打風吹卻,萬事三平二滿休。
将擾擾,付悠悠。
此生于此百無憂。
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歸天盡頭。
【啟勳案】 此詞不見于四卷本,姑以附于前首之後。
(丙辰) 浣溪沙 瓢泉偶作 新葺茅檐次第成。
青山恰對小窗橫。
去年曾共燕經營。
病怯杯盤甘止酒,老依香火苦翻經。
夜來依舊管弦聲。
【校】 “病怯”,信州本“怯”作“卻”。
從四卷本丙集。
【啟勳案】 先生以丙辰歲自帶湖遷瓢泉,而止酒諸作既證實為乙卯年事,此詞首一句當是遷新居未久。
而止酒亦正是乙卯、丙辰間事。
乙卯猶在帶湖,此詞既入瓢泉作,當是丙辰。
最高樓 聞前岡周氏旌表有期 君聽取,尺布尚堪縫,鬥粟也堪舂。
人間朋友猶能合,古來兄弟不相容。
棣華詩,悲二叔,吊周公。
長歎息、脊令原上急,重歎息、豆箕煎正泣。
形則異,氣正同。
周家五世将軍後,前岡千載義居風。
看明朝,丹鳳诏,紫泥封。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前岡”二字。
南鄉子 慶前岡周氏旌表 無處著風光。
天上飛來诏十行。
父老歡呼童穉舞,前岡。
千載周家孝義鄉。
草木盡芬芳。
更覺溪頭水也香。
我道烏頭門側畔,諸郎。
準備他年晝錦堂。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前岡”二字。
“風光”,丙集“風”作“春”。
“前岡”,丙集“岡”作“江”。
【啟勳案】 《江西通志》:“鉛山周欽若,字彥恭,累世
漢宮春 即事 行李溪頭,有釣車茶具,曲幾團蒲。
兒童認得,前度過者籃輿。
時時照影,甚此身、遍滿江湖。
怅野老,行過不住,定堪與語難呼。
一自東籬搖落,問淵明歲晚,心賞何如。
梅花政自不惡,曾有詩無。
知翁止酒,待重教、蓮社人沽。
空怅望,風流已矣,江山特地愁餘。
【校】 “政自”,四卷本乙集“政”作“正”。
【飲冰室考證】 以上諸詞皆難确指何年。
因《水調歌頭》題“以病止酒”及“遣去歌者”語,故類次于此。
《沁園春》詞題“諸公載酒入山”雲雲,應仍是居上饒時作。
蓋帶湖之居在信州附郭,亦名山城。
徙鉛後則不複有此稱,亦可證以病止酒系居饒時事也。
《漢宮春》篇中有“知翁止酒”語,知當作于是時。
《臨江仙》後兩首皆用遣侍者阿錢韻,故知是時同作。
又據舊譜,先生遷居鉛山在慶元丙辰,則将遷新居不成或當在丙辰之前一年,姑系于此。
【啟勳案】 辛敬甫之《辛稼軒先生年譜》原文謂“甯宗慶元元年乙卯,先生年五十六,落職居上饒。
二年丙辰,先生年五十七,所居毀于火,徙居鉛山縣期思市瓜山之下,有期思蔔築詞,又有《上梁文》。
案先生《菖蒲絲》一阕,是年三月三日作也”雲。
據伯兄所考證,《上梁文》非丙辰作,所謂上梁者,乃帶湖新居之梁,非瓢泉也。
以上十首,因遣姬、戒酒、遷居、和韻四種連帶關系,知是同時作。
又因将遷居而知為乙卯作。
案:慶元元年乙卯,先生五十六歲。
鹧鸪天 和章泉趙昌父 萬事紛紛一笑中。
淵明把菊對秋風。
細看爽氣今猶在,唯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語言工。
三賢高會古來同。
誰知止酒停雲老,獨立斜陽數過鴻。
【校】 題,四卷本丙集作“和昌父”。
“古來”,《曆代詩餘》“來”作“今”。
【啟勳案】 韓仲止有同和一首,題曰“次韻昌甫”,見《澗泉詩餘》:“老去情懷酒味中。
水邊林下古人風。
歲雲暮矣江空晚,誰識儋州秃鬓翁。
人易遠,語難工。
春時猶記一尊同。
苦心未免皆如此,隻合揮弦目送鴻。
” 清平樂 呈趙昌甫。
時仆以病止酒。
昌甫作詩數篇,末章及之 雲煙草樹。
山北山南雨。
溪上行人相背去。
唯有啼鴉一處。
門前萬斛春寒。
梅花可摧殘。
使我長忘酒易,要君不作詩難。
【校】 題,信州本無“章”字。
從四卷本。
臨江仙 冷雁寒雲渠有恨,春風自滿餘懷。
更教無日不花開。
未須愁菊盡,相次有梅來。
多病近來渾止酒,小槽空壓新醅。
青山卻自要安排。
不須連日醉,且進兩三杯。
【啟勳案】 此詞不載于四卷本,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
右三首亦止酒之作,因以附于乙卯。
又 和葉仲洽賦羊桃 憶醉三山芳樹下,幾曾風雨忘懷。
黃金顔色五花開。
味如盧橘熟,貴似荔枝來。
聞道商山餘四老,橘中自釀秋醅。
試呼名品細推排。
重重香肺腑,偏殢聖賢杯。
【校】 “肺腑”,四卷本丁集作“腑髒”。
【啟勳案】 此詞見四卷本丁集。
因與前首同韻,知是同時作。
首句“憶醉三山芳樹下”,知是閩中歸來以後作。
壬、癸、甲三年先生在福建,乙卯落職歸來,居上饒。
然則遣姬、止酒諸作,果在乙卯矣。
自發見此詞後,頗自喜從前推算之不謬。
鹧鸪天 黃沙道中即事 句裡春風正剪裁。
溪山一片畫圖開。
輕鷗自趁虛船去,荒犬還迎野婦回。
松共竹,翠成堆。
要擎殘雪鬥疏梅。
亂鴉畢竟無才思,時把瓊瑤蹴下來。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即事”二字。
“共竹”,丙集“共”作“菊”。
【啟勳案】 黃沙嶺在上饒,詞見丙集。
丙集編在壬子後。
壬子以後先生猶居上饒者,唯慶元元年一年。
故此詞當是乙卯作。
浣溪沙 黃沙嶺 寸步人間百尺樓。
孤城春水一沙鷗。
天風吹樹幾時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
人家平水廟東頭。
【啟勳案】 此詞亦見四卷本丙集,當亦乙卯居上饒之年所作。
山花子 簡傅岩叟 總把平生入醉鄉。
大都三萬六千場。
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
微有些寒春雨好,更無尋處野花香。
年去年來還又笑,燕飛忙。
【校】 “些寒”,四卷本丙集作“寒些”。
又 用前韻謝傅岩叟饋名花鮮蕈 楊柳溫柔是故鄉。
紛紛蜂蝶去年場。
大率一春風雨事,最難量。
滿把攜來紅紛面,堆盤更覺紫芝香。
幸自曲生閑去了,又教忙。
才止酒。
【啟勳案】 此二首見四卷本丙集。
因原注有“才止酒”三字,疑亦是乙卯作。
因附于此。
岩叟與先生交甚早,乙集已有酬唱。
歸朝歡 靈山齊庵菖蒲港,皆長松茂林。
獨野櫻花一株,山上盛開,照映可愛。
不數日風雨摧敗殆盡。
意有感,因效介庵體為賦,且以《菖蒲綠》名之。
丙辰歲三月三日也 山下千林花太俗。
山上一枝看不足。
春風正在此花邊,菖蒲自醮清溪綠。
與花同草木。
問誰風雨飄零速。
莫悲歌,夜深岩下,驚動白雲宿。
病怯殘年頻自蔔。
老愛遺篇難細讀。
苦無妙手畫於菟,人間雕刻真成鹄。
夢中人似玉。
覺來更憶腰如束。
許多愁,問君有酒,何不日絲竹。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靈山”二字,“櫻”作“梅”。
【飲冰室考證】 靈山為信州城鎮山。
知此詞乃作于上饒。
【啟勳案】 《廣信府志》:“靈山在府城西北七十裡,上饒縣境内,信之鎮山也。
高千有餘丈,綿亘百餘裡。
”據辛敬甫編之《年譜》,謂“丙辰帶湖之宅毀于火,徙居鉛山”。
讀此詞題,則三月三日先生猶在上饒,可知移居當在下半年矣。
介庵姓趙,名彥端,字德莊。
案:甯宗慶元二年丙辰,先生五十七歲。
六州歌頭 屬得疾,暴甚,醫者莫曉其狀。
小愈,困卧無聊,戲作以自釋 晨來問疾,有鶴止庭隅。
吾語汝,隻三事,太愁餘。
病難扶。
手種青松樹,礙梅塢,妨花徑,才數尺,如人立,卻須鋤。
秋水堂前,曲沼明如鏡,可燭眉須。
被山頭急雨,耕壟灌泥塗。
誰使吾廬。
映污渠。
歎青山好,檐外竹,遮欲盡,有還無。
删竹去,吾乍可,食無魚。
愛扶疏。
又欲為山計,千百慮,累吾軀。
凡病此,吾過矣,子奚如。
口不能言憶對,雖盧扁、藥石難除。
有要言妙道,事見《七發》。
往問北山愚。
庶有瘳乎。
按《六州歌頭》欽定詞譜系雙調,元刻作四疊。
姑仍之。
汲古閣本作三疊。
【校】 “盧扁”,四卷本丙集作“扁鵲”。
《曆代詩餘》作“盧扁”。
“吾乍可”,《曆代詩餘》“吾”作“我”。
【啟勳案】 閑嘗推測先生居上饒時,已營别館于鉛山。
讀此詞愈信所臆不謬。
蓋是年帶湖之宅毀于火,随即遷往鉛山之瓢泉别墅。
此詞所寫,乃整理舊庭園以作新居。
手種松竹既已礙路,非新營之第宅可知。
是年三月猶在上饒,則移居或當在夏秋間。
所以有“山頭急雨”之句。
此詞似作于丙辰下半年。
千年調 開山徑得石壁,因名曰蒼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賜耶,喜而賦 左手把青霓,右手挾明月。
吾使豐隆前導,叫開阊阖。
周遊上下,徑入寥天一。
覽縣平圃,萬斛泉,千丈石。
鈞天廣樂,燕我瑤之席。
帝飲予觞甚樂,賜汝蒼壁。
璘珣突兀,正在一丘壑。
餘馬懷,仆夫悲,下恍惚。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因名曰蒼壁”五字,“賦”下有“之”字。
“縣圃”,信州本“縣”作“玄”。
從丁集。
“縣”下“平”字乃原注。
【啟勳案】 詞見丁集,而在鉛山,自是三山歸來後。
讀題知是經營瓢泉之亭園,當是丙辰下半年也。
愛建設而規模宏大,殆先生本性。
帶湖之宅,讀洪景盧之記文,及朱晦翁、陳同父之詩文,與乎朋輩之吟詠,可以想見“一丘一壑”乃瓢泉亭館之一部分。
(丙辰) 臨江仙 蒼壁初開,傳聞過實,客有來觀者,意其如積翠、清風、岩石、玲珑之勝,既見之,乃獨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
主人戲下一轉語,為蒼壁解嘲 莫笑吾家蒼壁小,棱層勢欲摩空。
相知惟有主人翁。
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珑。
天作高山誰得料,《解嘲》試倩揚雄。
君看當日仲尼窮。
從人賢子貢,自欲學周公。
【校】 題,信州本題作“戲為山園蒼壁解嘲”八字。
從四卷本丁集。
【啟勳案】 讀四卷本詞題,可想見蒼壁氣象,殆一屹立撐空之岩石,而少空孔者也。
積翠岩在貴溪縣西三十裡,清風峽在鉛山縣西北五裡,皆信州名勝。
(丙辰) 蘭陵王 賦一丘一壑 一丘壑。
老子風流占卻。
茅檐上、松月桂雲,脈脈石泉逗山腳。
尋思前事錯。
惱殺。
晨猿夜鶴。
終須是、鄧禹輩人,錦繡麻霞坐黃閣。
長歌自深酌。
看天闊鸢飛,淵靜魚躍。
西風黃菊香噴薄。
恨日暮雲合,佳人何處,紉蘭結佩帶杜若。
入江海曾約。
遇合。
事難托。
莫擊磬門前,荷蒉人過,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說與窮達,不須疑著。
古來賢者,進亦樂,退亦樂。
【校】 “香噴”,四卷本丙集“香”作“芗”。
《曆代詩餘》作“香”。
“曾約”,《曆代詩餘》“曾”作“會”。
【啟勳案】 一丘一壑乃先生瓢泉宅中亭館之一部分。
前首“得蒼壁”之《千年調》詞所謂“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即其地也。
集中唱和一丘一壑之詞不少,此詞在丙集,亦遷鉛山以後作。
因以附入丙辰。
沁園春 靈山齊庵賦。
時築偃湖未成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衆山欲東。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
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争先見面重重。
看爽氣、朝來三數峰。
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校】 “三數”,《曆代詩餘》“數”作“四”。
【啟勳案】 靈山在上饒,上文《歸朝歡》之詞題“靈山齊庵菖蒲港……”雲雲,乃丙辰三月作。
是年帶湖之宅毀。
過此以往即遷鉛山。
此詞見丁集,仍作于上饒,當亦丙辰之上半年也。
聲聲慢 送上饒黃倅職滿赴調 東南形勝,人物風流,白頭見君恨晚。
便覺君家,叔度去人未遠。
長憐士元骥足,道直須、别駕方展。
問個裡、待怎生銷殺,胸中萬卷。
況有星辰劍履,是傳家合在,玉皇香案。
零落新詩,我欠可人消遣。
留君再三不住,便直饒、萬家淚眼。
怎抵得,這眉間、黃色一點。
【飲冰室考證】 此當是慶元元、二年間作。
公自丙辰徙鉛山,此後似不複居上饒。
詞中“白頭見君恨晚”語,恐是最後居饒作。
【啟勳案】 右一條考證乃伯兄批在信州本此詞之眉。
此一首四卷本失載,唯見十二卷本,因亦以附于丙辰。
蓋丙辰下半年乃徙居鉛山也。
蓦山溪 趙昌父賦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體 飯蔬飲水,客莫嘲吾拙。
高處看浮雲,一丘壑、中間甚樂。
功名妙手,壯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釣前溪月。
病來止酒,辜負鸬鹚杓。
歲晚念平生,待都與鄰翁細說。
人間萬事,先覺者賢乎,深雪裡,一枝開,春事梅先覺。
【啟勳案】 此詞亦見四卷本丙集,因亦以附于丙辰。
鹧鸪天 登一丘一壑偶成 莫殢春光花下遊。
便須準備落花愁。
百年雨打風吹卻,萬事三平二滿休。
将擾擾,付悠悠。
此生于此百無憂。
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歸天盡頭。
【啟勳案】 此詞不見于四卷本,姑以附于前首之後。
(丙辰) 浣溪沙 瓢泉偶作 新葺茅檐次第成。
青山恰對小窗橫。
去年曾共燕經營。
病怯杯盤甘止酒,老依香火苦翻經。
夜來依舊管弦聲。
【校】 “病怯”,信州本“怯”作“卻”。
從四卷本丙集。
【啟勳案】 先生以丙辰歲自帶湖遷瓢泉,而止酒諸作既證實為乙卯年事,此詞首一句當是遷新居未久。
而止酒亦正是乙卯、丙辰間事。
乙卯猶在帶湖,此詞既入瓢泉作,當是丙辰。
最高樓 聞前岡周氏旌表有期 君聽取,尺布尚堪縫,鬥粟也堪舂。
人間朋友猶能合,古來兄弟不相容。
棣華詩,悲二叔,吊周公。
長歎息、脊令原上急,重歎息、豆箕煎正泣。
形則異,氣正同。
周家五世将軍後,前岡千載義居風。
看明朝,丹鳳诏,紫泥封。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前岡”二字。
南鄉子 慶前岡周氏旌表 無處著風光。
天上飛來诏十行。
父老歡呼童穉舞,前岡。
千載周家孝義鄉。
草木盡芬芳。
更覺溪頭水也香。
我道烏頭門側畔,諸郎。
準備他年晝錦堂。
【校】 題,四卷本丙集無“前岡”二字。
“風光”,丙集“風”作“春”。
“前岡”,丙集“岡”作“江”。
【啟勳案】 《江西通志》:“鉛山周欽若,字彥恭,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