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院。

    ”蓋即上饒之靈山山脈,在城之西北。

     又 和楊民瞻賦丹桂韻 宮粉厭塗嬌額,濃妝再壓秋花。

    西真人醉憶仙家。

    飛佩丹霞羽化。

     十裡芬芳未足,一亭風露先加。

    杏腮桃臉費鉛華。

    終慣秋蟾影下。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和民瞻丹桂”。

     “再壓”,乙集“再”作“要”。

    《曆代詩餘》作“偏”。

     【啟勳案】 此詞四卷本乙丁兩集重出。

     朝中措 為人壽 年年金蕊豔西風。

    人與菊花同。

    霜鬓經春重綠,仙姿不飲長紅。

     焚香度日盡從容,笑語調兒童。

    一歲一杯為壽,從今更數千鐘。

     【校】 題,信州本無。

    從四卷本乙集。

     “盡”,此二句《曆代詩餘》作“從容笑語,盡調兒童”。

     菩薩蠻 雙韻賦摘阮 阮琴斜挂香羅绶。

    玉纖初試琵琶手。

    桐葉雨聲幹。

    珍珠落玉盤。

     朱弦調未慣。

    笑倩東風伴。

    莫作别離聲。

    且聽雙鳳鳴。

     【校】 題,信州本無“雙韻”二字。

    從四卷本乙集。

     “東風”,四卷本乙集“東”作“春”。

     又 淡黃弓樣鞋兒小。

    腰肢隻怕風吹倒。

    蓦地管弦催。

    一團紅雪飛。

     曲終嬌欲訴。

    定憶梨園譜。

    指日按新聲。

    主人朝玉京。

     【啟勳案】 此詞信州十二卷本失載。

    見宋四卷本乙集。

     浣溪沙 漫興作 未到山前騎馬回。

    風吹雨打已無梅。

    共誰消遣兩三杯。

     一似舊時春意思,百無是處老形骸。

    也曾頭上戴花來。

     【校】 題,信州本無。

    從四卷本乙集。

     “戴花”,乙集“戴”作“帶”。

     又 種梅菊 不世孤芳肯自媒。

    直須詩句與推排。

    不然喚近酒邊來。

     自有陶潛方有菊,若無和靖即無梅。

    秪今何處向人開。

     【校】 “不世”,信州本“不”作“百”。

    從《曆代詩餘》。

     “詩句”,《曆代詩餘》“句”作“興”。

     “喚近”,《曆代詩餘》“近”作“起”。

     “秪今”,四卷本乙集“秪”作“隻”。

     又 别澄上人并送性禅師 梅子生時到幾回。

    桃花開後不須猜。

    重來松竹意徘徊。

     慣聽禽聲應可譜,飽觀魚陣已能排。

    晚風挾雨喚歸來。

     【校】 題,四卷本乙集“澄”作“成”。

     “生時”,乙集“生”作“熟”。

     “應可”,乙集“應”作“渾”。

     “晚風”,乙集“風”作“雲”。

     【啟勳案】 此詞韓仲止有和韻題“和辛卿壁間韻”:“隻恐山靈俗駕回。

    海鷗飛下莫驚猜。

    機心消盡重徘徊。

     宿雨乍晴幹澗落,曉雲微露兩山排。

    新苗時翼好風來。

    ”讀澗泉詞題頗奇,豈先生贈别之作不寫與兩法師而題于壁間耶? 案:先生遊迹所至,雖常寄宿寺院,但絕少與方外人往還。

    此一阕為集中僅見。

     虞美人 賦荼? 群花泣盡朝來露。

    争怨春歸去。

    不知庭下有荼?。

    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貴。

    飛絮殘紅避。

    露華微浸玉肌香。

    恰似楊妃初試出蘭湯。

     【校】 “争怨”,四卷本乙集“怨”作“奈”。

     “殘紅”,乙集“紅”作“英”。

     “微浸”,乙集“浸”作“滲”。

     又 壽趙文鼎提舉 翠屏羅幕遮前後。

    舞袖翻長壽。

    紫髯冠佩禦爐香。

    看取明年歸奉萬年觞。

     今宵池上蟠桃席。

    咫尺長安日。

    寶煙飛焰萬花濃。

    試看中間白鶴駕仙風。

     又 送趙達夫 一杯莫落他人後。

    富貴功名壽。

    胸中書傳有餘香。

    寫得蘭亭小字記流觞。

     問誰分我漁樵席。

    江海消閑日。

    看看天上拜恩濃。

    卻怕畫樓無處著春風。

     【校】 題,信州本作“用前韻”。

    從四卷本乙集。

     “他人”,乙集“他”作“吾”。

     又 夜深困倚屏風後。

    試請毛延壽。

    寶钗小立白翻香。

    旋唱新詞猶誤笑時觞。

     四更山月寒侵席。

    歌舞催時日。

    問他何處最情濃。

    卻道小梅搖落不禁風。

     【啟勳案】 此一首信州十二卷本失載。

    見宋四卷本乙集。

    三首同韻,當是同時作。

     又 賦虞美人草 當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風好。

    拔山力盡忽悲歌。

    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

    貪看青青舞。

    蓦然斂袂卻亭亭。

    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浪淘沙 賦虞美人草 不肯過江東。

    玉帳匆匆,隻今草木憶英雄。

    唱著虞兮當日曲,便舞春風。

     兒女此情同。

    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淚痕濃。

    舜蓋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南歌子 山中夜坐 世事從頭減,秋懷徹底清。

    夜深猶送枕邊聲。

    試問清溪底事未能平。

     月到愁邊白,雞先遠處鳴。

    是中無有利和名。

    因甚山前未曉有人行。

     【校】 “未能”,四卷本乙集“未”作“不”。

     又 獨坐蔗庵 玄入參同契,禅依不二門。

    細看斜日隙中塵。

    始覺人間何處不紛紛。

     病笑春先到,閑知懶是真。

    百般啼鳥苦撩人。

    除卻提壺此外不堪聞。

     【校】 “玄入”,《曆代詩餘》“玄”作“妙”。

     【啟勳案】 “蔗庵”考證見“湖海平生”之《滿江紅》。

     杏花天 嘲牡丹 牡丹比得誰顔色。

    似宮中、太真第一。

    漁陽鼙鼓邊風急。

    人在沉香亭北。

     買栽池館多何益。

    莫虛把、千金抛擲。

    若教解語應傾國,一個西施也得。

     【校】 “買栽”,信州本“栽”作“裁”。

    從四卷本乙集。

     “應傾”,乙集作“傾人”。

     惜分飛 春思 翡翠樓前芳草路。

    寶馬墜鞭曾駐。

    最是周郎顧。

    尊前幾度歌聲誤。

     望斷碧雲空日暮。

    流水桃源何處。

    聞道春歸去。

    更無人管飄紅雨。

     【校】 “曾駐”,信州本“曾”作“暫”。

    從四卷本乙集。

     “尊前”,信州本脫此二字。

    從四卷本乙集。

     生查子 獨遊雨岩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裡。

     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啟勳案】 “雨岩”,見前“近來何處”之《念奴嬌》。

     又 青山非不佳,未解留侬住。

    赤腳踏層冰,為愛清溪故。

     朝來山鳥啼,勸上山高處。

    我意不關渠,自要尋蘭去。

     【校】 題,四卷本乙集題同前首。

     “層冰”,乙集作“滄浪”。

     “清溪”,信州本“清”作“青”。

    從《曆代詩餘》。

     “我意”,信州本“我”作“裁”。

    從四卷本。

     “自要”,信州本“要”作“在”。

    從四卷本。

     “尋蘭”,信州本“蘭”作“詩”。

    從四卷本。

     尋芳草 嘲陳莘叟憶内 有得許多淚,更閑卻、許多鴛被。

    枕頭兒、放處都不是,舊家時、怎生睡。

     更也沒書來,那堪被、雁兒調戲。

    道無書、卻有書中意,排幾個、人人字。

     【校】 調,四卷本作“王孫信”。

     憶王孫 秋江送别集古句 登山臨水送将歸。

    悲莫悲兮生别離。

    不用登臨怨落晖。

    昔人非。

    唯有年年秋雁飛。

     歸朝歡 題趙晉臣敷文積翠岩 我笑共工緣底怒。

    觸斷峨峨天一柱。

    補天又笑女娲忙,卻将此石投閑處。

    野煙荒草路。

    先生拄杖來看汝。

    倚蒼苔,摩挲試問,千古幾風雨。

     長被兒童敲火苦。

    時有牛羊磨角去。

    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

    結亭三四五。

    會相暖熱攜歌舞。

    細思量,古來寒士,不遇有時遇。

     【飲冰室考證】 《大清一統志》:“積翠岩在貴溪縣西三裡。

    ”北或别是一地,為趙晉臣所發見也。

     【啟勳案】 《太平寰宇記》:“積翠岩在貴溪縣西三十裡。

    ”先生“蒼壁初開”之詞題謂“觀者意其如積翠清風、岩石玲珑之勝”雲雲,可見積翠岩乃信州極有名之勝境,不能為晉臣所私有。

    且晉臣居鉛山而積翠岩在貴溪,此或晉臣私宅之一丘壑,取一名勝之名以名之。

    亦如先生瓢泉之秋水觀耳。

     案:晉臣名不迂,直敷文閣。

    在鉛山嘗創一書樓,謂因邑人舊無藏書,士病于所求。

    乃儲書數萬卷,分經、史、子、集四部,使一人司鑰掌之。

    來者導之登,設幾席,使得縱觀雲。

    (見《信州府志》)茲事與本題無關,因見此書樓實公開圖書館之最早者,因附記之。

    亦可以見晉臣之品學也。

     最高樓 客有敗棋者,代賦梅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

    又似沈東陽。

    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許多香。

    笑東君,還又向,北枝忙。

     著一陣、霎時間底雪,更一個、缺些兒底月。

    山下路,水邊牆。

    風流怕有人知處,影兒守定竹旁廂。

    且饒他,桃李趁,少年場。

     又 用韻答趙晉臣敷文 花好處,不趁綠衣郎。

    缟袂立斜陽。

    面皮兒上因誰白,骨頭兒裡幾多香。

    盡饒他,心似鐵,也須忙。

     甚喚得、雪來白倒雪,便喚得、月來香殺月。

    誰立馬,更窺牆。

    将軍止喝山南畔,相公調鼎殿東廂。

    忒高才,經濟地,戰争場。

     【啟勳案】 此亦乙集詞。

    前首見丙集,但為此首原唱,自是同時作。

     又 送丁懷忠教授入廣。

    渠赴調都下,久不得書,或謂從人辟置,或謂徑歸閩中矣 相思苦,君與我同心。

    魚沒雁沉沉。

    是夢他松後追軒冕,是化為鶴後去山林。

    對西風,直怅望,到如今。

     待不飲、奈何君有恨,待痛飲、奈何君又病。

    君起舞,試重斟。

    蒼梧雲外湘妃淚,鼻亭山下鹧鸪吟。

    早歸來,流水外,有知音。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送丁懷忠”。

     “又病”,乙集“又”作“有”。

     新荷葉 再題傅岩叟悠然閣 種豆南山,零落一頃為箕。

    歲晚淵明,也吟草盛苗稀。

    風流地,向尊前、采菊題詩。

    悠然忽見,此山正繞東籬。

     千載襟期,高情想像當時。

    小閣橫空,朝來翠撲人衣。

    是中真趣,問騁懷、遊目誰知。

    無心出岫,白雲一片孤飛。

     又 趙茂嘉趙晉臣和韻,見約初秋訪悠然,再用韻 物盛還衰,眼看春葉秋箕。

    貴賤交情,翟公門外人稀。

    酒酣耳熱,又何須、幽憤裁詩。

    茂林修竹,小園曲徑疏籬。

     秋以為期,西風黃菊開時。

    拄杖敲門,任他颠倒裳衣。

    去年堪笑,醉題詩、醒後方知。

    而今東望,心随去鳥先飛。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初秋詩悠然”。

     【啟勳案】 前首見丁集。

    後一首見乙集。

    因同韻,知是同時作。

    丁集所收乃補甲、乙、丙集之遺,本不以年限也。

    茂嘉名不遁,乃晉臣之兄。

     行香子 歸去來兮。

    行樂休遲。

    命由天、富貴何時。

    百年光景,七十者稀。

    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

     名利奔馳。

    寵辱驚疑。

    舊家時、都有些兒。

    而今老矣,識破關機。

    算不如閑,不如醉,不如癡。

     【啟勳案】 此一首信州十二卷本失載。

    見四卷本乙集。

     蔔算子 用莊語 一以我為牛,一以我為馬。

    人與之名受不辭,善學莊周者。

     江海任虛舟,風雨從飄瓦。

    醉者乘車墜不傷,全得于天也。

     又 漫興 夜雨醉瓜廬,春水行秧馬。

    檢點田舍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掃秃兔毫錐,磨透銅台瓦。

    誰伴揚雄作解嘲,烏有先生也。

     又 珠玉作泥沙,山谷量牛馬。

    試上累累丘垅看,誰是強梁者。

     水浸淺深檐,山壓高低瓦。

    山水朝來笑問人,翁早歸來也。

     【校】 “早歸”,四卷本丁集“早”下有“去聲”二小字。

     又 千古李将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芸草去陳根,笕竹添新瓦。

    萬一朝廷舉力田,舍我其誰也。

     又 用韻答趙晉臣敷文,趙有真得歸、方是閑堂 百郡怯登車,千裡輸流馬。

    乞得膠膠擾擾身,卻笑區區者。

     野水玉鳴渠,急雨珠跳瓦。

    一榻清風方是間,真是歸來也。

     又 萬裡浮雲,一噴空凡馬。

    歎息曹瞞老骥詩,伏枥如公者。

     山鳥哢窺檐,野鼠饑翻瓦。

    老我癡頑合住山,此地菟裘也。

     【啟勳案】 右《蔔算子》六首答趙晉臣,一首見四卷本乙集“萬裡浮雲”。

    一首四卷本失載,唯見十二卷本。

    餘四首則俱見丁集。

    乙集既見一首,此外五首皆同韻,自當是同時作。

    因以附于戊申至辛亥四年作品中。

     水調歌頭 題趙晉臣敷文真得歸、方是閑二堂 十裡深窈窕,萬瓦碧參差。

    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綠橫溪。

    真得歸來笑語,方是閑中風月,剩費酒邊詩。

    點檢笙歌了,琴罷更圍棋。

     王家竹,陶家柳,謝家池。

    知君勳業未了,不是枕流時。

    莫向癡兒說夢,且作山人索價,頗怪鶴書遲。

    一事定嗔我,已辦北山移。

     【啟勳案】 此詞亦見四卷本丁集。

    唯玩詞題及詞意,似是與答題晉臣之《蔔算子》同時作,因移于此。

     清平樂 壽趙民則提刑。

    時新除,且素不喜飲 詩書萬卷。

    合上光明殿。

    案上文書看未遍。

    眉裡陰功早見。

     十分竹瘦松堅。

    看君自是長年。

    若解尊前痛飲,精神便是神仙。

     又 題上盧橋 清泉奔快。

    不管青山礙。

    十裡盤盤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啟勳案】 《信州府志》:“上盧亦名上泸,在鉛山縣西北。

    ” 好事近 送李複州緻一席上和韻 和淚唱陽關,依舊字嬌聲穩。

    回首長安何處,怕行人歸晚。

     垂楊折盡隻啼鴉,把離愁勾引。

    卻笑遠山無數,被行雲低損。

     【校】 題,四卷本乙集無。

     糖多令 淑景鬥清明。

    和風拂面輕。

    小杯盤、同集郊坰。

    頓著個轎兒不肯上,須索要,大家行。

     行步漸輕盈,行行笑語頻。

    鳳鞋兒、微褪些根。

    蓦忽地倚人陪笑道,真個是,腳兒疼。

     【啟勳案】 此詞信州十二卷本失載。

    見四卷本乙集及《補遺》。

     一剪梅 記得同燒此夜香。

    人在回廊。

    月在回廊。

    而今獨自睚昏黃。

    行也思量。

    坐也思量。

     錦字都來三兩行。

    千斷人腸。

    萬斷人腸。

    雁兒何處是仙鄉。

    來也恓惶。

    去也恓惶。

     【啟勳案】 此一首信州本失載,但見于四卷本乙集。

    知是此四年間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