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
讀此詞知弄溪之氣象甚大,非涓涓小水。
水龍吟 寄題京口範南伯知縣家文官花。
花先白,次绯,次紫。
《唐會要》載學士院有之 倚闌看碧成朱,等閑褪了香袍粉。
上林高選,匆匆又換,紫雲衣潤。
幾許春風,朝薰暮染,為花忙損。
笑舊家桃李,東塗西抹,有多少、凄涼恨。
拟倩流莺說與,記榮華、易消難整。
人間得意,千紅萬紫,轉頭春盡。
白發憐君,儒冠曾誤,平生官冷。
算風流未減,年年醉裡,把花枝問。
【校】 “香袍”,《曆代詩餘》“袍”作“苞”。
“萬紫”,四卷本乙集“萬”作“百”。
《曆代詩餘》作“萬”。
又 題雨岩。
岩類今所畫觀音普陀。
岩中有泉飛出,如風雨聲 普陀大士虛空,翠岩誰記飛來處。
蜂房萬點,似穿如礙,玲珑窗戶。
石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
有怒濤聲遠,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說春雷鼻息,是卧龍、彎環如許。
不然應是,洞庭張樂,湘靈來去。
我意長松,倒生陰壑,細吟風雨。
竟茫茫未曉,隻應白發,是開山祖。
【啟勳案】 “雨岩”,見前《念奴嬌》案語。
又 盤園任帥子嚴挂冠得請,取執政書中語,以“高風”名其堂,來索詞,為賦《水龍吟》。
芗林,侍郎向公告老所居,高宗皇帝禦書所賜名也,與盤園相并雲 斷崖千丈孤松,挂冠更在松高處。
平生袖手,故應休矣,功名良苦。
笑指兒曹,人間醉夢,莫嗔驚汝。
問黃金餘幾,旁人欲說,田園計、君推去。
歎息芗林舊隐,對先生、竹窗松戶。
一花一草,一觞一詠,風流杖屦。
野馬塵埃,扶搖下視,蒼然如許。
恨當年九老,圖中忘卻,畫盤園路。
【校】 題,信州本作“盤園任子嚴安撫挂冠得請,客以‘高風’名其堂,書來索詞,為賦”。
從四卷本乙集。
【啟勳案】 向子,字伯恭,臨江人。
建炎初直龍圖閣,累遷至戶部侍郎。
以忤秦桧罷歸。
蔔築清江,顔其堂曰“芗林”,自号“芗林居士”。
有《酒邊詞》四卷。
清江縣在江西臨江府。
盤園既與芗林并,亦在清江可知。
又 别傅先之提舉,時先之有召命 隻愁風雨重陽,思君不見令人老。
行期定否,征車幾輛,去程多少。
有客書來,長安卻早,去聲。
傳聞追诏。
問歸來何日,君家舊事,直須待、為霖了。
從此蘭生蕙長,吾誰與、玩茲芳草。
自憐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飛鳥。
隻有良朋,東阡西陌,安排似巧。
到如今巧處,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校】 “玩茲”,《曆代詩餘》“玩”作“”。
“依前”,《曆代詩餘》“前”作“然”。
一枝花 醉中戲作 千丈擎天手。
萬卷懸河口。
黃金腰下印、大如鬥。
更千騎弓刀、揮霍遮前後。
百計千方久。
似鬥草兒童,赢得個他家偏有。
算枉了、雙眉長恁皺。
白發空回首。
那時閑說向、山中友。
看丘隴牛羊,更辨賢愚否。
且自栽花柳。
怕有人來,但隻道、今朝中酒。
【校】 “恁皺”,《曆代詩餘》“恁”字無。
“中酒”,《曆代詩餘》“中”作“病”。
禦街行 無題 闌幹四面山無數。
供望眼、朝與暮。
好風催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
紗廚如霧,簟紋如水,别有生涼處。
冰肌不受鉛華污。
更旎旎、真香聚。
臨風一曲最妖嬌,唱得行雲且住。
藕花都放,木犀開後,待與乘鸾去。
【校】 “行雲”,四卷本乙集“雲”作“人”。
又 山中問盛複之提幹行期 山城甲子冥冥雨。
門外青泥路。
杜鵑隻是等閑啼,莫被他催歸去。
垂楊不語,行人去後,也會風前絮。
情知夢裡尋鹓鹭。
玉殿追班處。
怕君不飲太愁生,不是苦留君住。
白頭笑我,年年送客,自喚春江渡。
感皇恩 七十古來稀,人人都道。
不是陰功怎生到。
松姿雖瘦,偏耐雪寒霜曉。
看君雙鬓底、青青好。
樓雪初晴,庭闱嬉笑。
一醉何妨玉壺倒。
從今康健,不用靈丹仙草。
更看一百歲、人難老。
定風波 大醉歸自葛園,家人有痛飲之戒,故書于壁 昨夜山翁倒載歸。
兒童應笑醉如泥。
試與扶頭渾未醒,休問,夢魂猶在葛家溪。
欲覓醉鄉今古路,知處,溫柔東畔白雲西。
起向綠窗高處看,題遍,劉伶元自有賢妻。
【校】 “今古”,四卷本乙集作“來往”。
【啟勳案】 題曰“葛園”,詞中則曰“葛家溪”。
《輿地紀勝》:“葛溪在弋陽,上有葛玄冢,故曰葛溪。
”《廣信府志》:“葛溪在弋陽西二裡,其源出自上饒之靈山。
”弋陽雖與上饒為鄰,但倒載此醉翁,奔馳百數十裡,有是理否?豈上饒别有一葛溪耶? 又 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遊雨岩。
馬善醫 山路風來草木香。
雨餘涼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堤防風月費篇章。
孤負尋常山簡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誰伴,隻甘松竹共凄涼。
【啟勳案】 《讀史方輿紀要》:“婺源縣在浮梁西北百五十五裡。
本休甯縣境,唐開元二十八年析置婺源縣,屬徽州。
宋因之。
” 又 藥名 仄月高寒水石鄉。
倚空青碧對禅房。
白發自憐心似鐵,風月,使君子細與平章。
平昔生涯筇竹杖,來往,卻慚沙鳥笑人忙。
便好剩留黃絹句,誰賦,銀鈎小草晚天涼。
【校】 “使君”,信州本“使”作“史”。
從四卷本乙集。
“平昔”,四卷本乙集作“已判”。
又 賦杜鵑花 百紫千紅過了春。
杜鵑聲苦不堪聞。
卻解啼教春小住,風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恰似蜀宮當日女,無數,猩猩血染赭羅巾。
畢竟花開誰作主,記取,大都花屬惜花人。
【校】 “恰似”,四卷本乙集“恰”作“一”。
又 再用韻和趙晉臣敷文 野草閑花不當春。
杜鵑卻是舊知聞。
謾道不如歸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離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日數,赭袍一點萬紅巾。
莫問興亡今幾主,聽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啟勳案】 此詞不見四卷本,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
因與前首同韻,知是同時作。
晉臣名不迂,茂嘉之弟,直敷文閣。
臨江仙 為嶽母壽 住世都知菩薩行,仙家風骨精神。
壽如山嶽福如雲。
金花湯沐诰,竹馬绮羅群。
更願升平添喜事,大家禱祝殷勤。
明年此地慶佳辰。
一杯千歲酒,重拜太夫人。
南鄉子 無題 隔戶語春莺。
才挂簾兒斂袂行。
漸見淩波羅襪步,盈盈。
随笑随颦百媚生。
著意聽新聲。
盡是司空自教成。
今夜酒腸難道窄,多情。
莫放紗籠蠟炬明。
又 贈妓 好個主人家。
不問因由便去嗏。
病得那人妝晃子,巴巴。
系上裙兒穩也哪。
别淚沒些些。
海誓山盟總是賒。
今日新歡須記取,孩兒。
更過十年也似他。
【啟勳案】 此詞信州十二卷本失載。
見四卷本乙集及補遺。
鹧鸪天 代人賦 陌上柔桑破嫩芽。
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荠菜花。
【校】 題,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乙集。
《花庵》同乙集。
“柔桑”,乙集“桑”作“條”。
《花庵》作“桑”。
“破嫩”,乙集作“初破”。
“荠菜”,乙集作“野荠”。
又 鵝湖歸病起作 著意尋春懶便回。
何如信步兩三杯。
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去聲。
催。
攜竹杖,更芒鞋。
朱朱粉粉野蒿開。
誰家寒食歸甯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校】 題,信州本無。
從四卷本乙集。
《花庵》與《草堂》題作“春行即事”。
又 重九席上再賦 有甚閑愁可皺眉。
老懷無緒自傷悲。
百年旋逐花陰轉,萬事長看鬓發知。
溪上枕,竹間棋。
怕尋酒伴懶吟詩。
十分筋力誇強健,隻比年時病起時。
【校】 題,信州本無。
從四卷本乙集。
又 席上再用韻 水底明霞十頃光。
天教鋪錦襯鴛鴦。
最憐楊柳如張緒,卻笑蓮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
晚來消得許多涼。
背人白鳥都飛去,落日殘鴉更斷腸。
【啟勳案】 此首題作“再用韻”,原唱失載。
因見四卷本乙集,故附于此。
又 石門道中 山上飛泉萬斛珠。
懸崖千丈落鼪鼯。
已通樵徑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
閑略彴,遠浮屠。
溪南修竹有茅廬。
莫嫌杖屦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啟勳案】 《讀史方輿紀要》:“石門在廬山西南。
雙阙壁立千仞,瀑布出其中。
《山疏》雲:‘石門者,乃天池、鐵船二峰對峙如門也。
慧遠詩序略雲:石門一名障山,雙阙對峙,其前重岩映帶,其後七嶺之美,蘊奇于此。
’” 又 敗棋罰賦梅雨 漠漠輕陰撥不開。
江南細雨熟黃梅。
有情無意東邊日,已怒重驚忽地雷。
雲柱礎,水樓台。
羅衣費盡博山灰。
當時一識和羹味,便道為霖消息來。
又 元溪不見梅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門都向水邊開。
亂雲剩帶炊煙去,野水閑将日影來。
穿窈窕,過崔嵬。
東林試問幾時栽。
動搖意态雖多竹,點綴風流卻欠梅。
又 春日即事題毛村酒垆 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後落群鴉。
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态,細生涯。
牛欄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遊鵝湖醉書酒家壁”。
“春入”,信州本“入”作“日”,《曆代詩餘》作“日”,《花庵》亦同。
從四卷本乙集。
“荠菜”,《曆代詩餘》“荠”作“蒿”。
【啟勳案】 合觀四卷本及十二卷本兩題之異同,得知鵝湖附近有一毛家村。
又可見先生通顯之後,仍時作浪漫生活。
又 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莫避春陰上馬遲。
春來未有不陰時。
人情輾轉閑中看,客路崎岖倦後知。
梅似雪,柳如絲。
試聽别語慰相思。
短蓬炊飯鲈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
【校】 “輾轉”,四卷本乙集“輾”作“展”。
又 送元濟之歸豫章 欹枕婆娑兩鬓霜。
起聽檐溜碎喧江。
那邊玉箸銷啼粉,這裡車輪轉别腸。
詩酒社,水雲鄉。
可堪醉墨幾淋浪。
畫圖恰似歸家夢,千裡河山寸許長。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送元省幹”。
玉樓春 席上贈别上饒黃倅 往年巃嵸堂前路。
路上人誇通判雨。
去年拄杖過瓢泉,縣吏垂頭民笑語。
學窺聖處文章古。
清到窮時風味苦。
尊前老淚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巃嵸,雨岩堂名。
通判雨,當時民謠。
吏垂頭,亦渠攝郡時事。
【校】 “笑語”,信州本“笑”作“歎”。
從四卷本乙集。
又 客有遊山者,忘攜具,而以詞來索酒,用韻以答。
餘時以病不往 山行日日妨風雨。
風雨晴時君不去。
牆頭塵滿短轅車,門外人行芳草路。
城南東野應聯句。
好記琅題字處。
也應竹裡著行廚,已向甕邊防吏部。
【校】 題,“餘時以病”四卷本乙集作“時餘有事”。
“甕邊”,乙集“邊”作“頭”。
又 再和 人間反覆成雲雨。
凫雁江湖來又去。
十千一鬥飲中仙,一百八盤天上路。
舊時楓落吳江句。
今日錦囊無著處。
看封關外水雲侯,剩按山中詩酒部。
【校】 “楓落”,四卷本乙集“落”作“葉”。
【啟勳案】 此首用前韻,當是同時作。
鵲橋仙 慶嶽母八十 八旬慶賀,人間盛事,齊勸一杯春釀。
胭脂小字點眉間,猶記得、舊時宮樣。
彩衣更著,功名富貴,直過太公以上。
大家著意記新詞,遇著個、十年便唱。
又 贈人 風流标格,惺忪言語,□個十分奇絕。
三分蘭菊十分梅,鬥令就、一枝風月。
笙簧未語,星河易轉,涼夜厭厭留客。
隻愁酒盡各西東,更把酒、推辭一霎。
【啟勳案】 此詞信州十二卷本失載。
唯宋四卷本有之。
因在乙集,知是紹熙辛亥五十二歲以前作。
又 送粉卿行 轎兒挑了,擔兒裝了,杜宇一聲催起。
從今一步一回頭,怎睚得、一千餘裡。
舊時行處,舊時歌處,空有燕泥香墜。
莫嫌白發不思量,也須有、思量去裡。
【啟勳案】 此詞信州本亦失載。
四卷本乙集及辛敬甫從《永樂大典》輯得之,《補遺》皆有之。
又 壽徐伯熙察院 豸冠風采,繡衣聲價,曾把經綸少試。
看看有诏日邊來,便入侍、明光殿裡。
東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船沉醉。
好将三萬六千場,自今日、從頭數起。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賀餘察院生日”。
“玉船”,乙集“船”作“塵”。
漁家傲 為餘伯熙察院壽。
信之谶雲:“水打烏龜石,三台出此。
”時伯熙舊居城西,直龜山之北,溪水齧山足矣,意伯熙當之耶?伯熙學道有新功,一日語餘雲:“溪上嘗得異石,有文隐然,如記姓名,且有長生等字。
”餘未之見也。
因其生朝,摭二事為詞以壽之 道德文章傳幾世。
到今合上三台位。
自是君家門戶事。
當此際。
龜山正抱西江水。
三萬六千排日醉。
鬓毛隻恁青青地。
江裡石頭争獻瑞。
分明是。
中間有個長生字。
【校】 題,四卷本乙集“餘”作“金”。
【飲冰室考證】 玩題知餘為信州人也,《鵲橋仙》之徐伯熙當即此人。
乙集本“餘”又作“金”,未知孰是。
【啟勳案】 《廣信府志》:“烏龜山在上饒西南五裡。
一名五桂山。
諺雲:‘水打烏龜石,信州出狀元。
’宋徐元傑嘗應其谶雲。
”可知徐元傑必徐伯熙無疑。
作“餘”、作“金”者皆非。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啟勳案】 《輿地紀勝》:“黃沙峰在回龍峰南,兩峰相對,下有峰頂
讀此詞知弄溪之氣象甚大,非涓涓小水。
水龍吟 寄題京口範南伯知縣家文官花。
花先白,次绯,次紫。
《唐會要》載學士院有之 倚闌看碧成朱,等閑褪了香袍粉。
上林高選,匆匆又換,紫雲衣潤。
幾許春風,朝薰暮染,為花忙損。
笑舊家桃李,東塗西抹,有多少、凄涼恨。
拟倩流莺說與,記榮華、易消難整。
人間得意,千紅萬紫,轉頭春盡。
白發憐君,儒冠曾誤,平生官冷。
算風流未減,年年醉裡,把花枝問。
【校】 “香袍”,《曆代詩餘》“袍”作“苞”。
“萬紫”,四卷本乙集“萬”作“百”。
《曆代詩餘》作“萬”。
又 題雨岩。
岩類今所畫觀音普陀。
岩中有泉飛出,如風雨聲 普陀大士虛空,翠岩誰記飛來處。
蜂房萬點,似穿如礙,玲珑窗戶。
石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
有怒濤聲遠,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說春雷鼻息,是卧龍、彎環如許。
不然應是,洞庭張樂,湘靈來去。
我意長松,倒生陰壑,細吟風雨。
竟茫茫未曉,隻應白發,是開山祖。
【啟勳案】 “雨岩”,見前《念奴嬌》案語。
又 盤園任帥子嚴挂冠得請,取執政書中語,以“高風”名其堂,來索詞,為賦《水龍吟》。
芗林,侍郎向公告老所居,高宗皇帝禦書所賜名也,與盤園相并雲 斷崖千丈孤松,挂冠更在松高處。
平生袖手,故應休矣,功名良苦。
笑指兒曹,人間醉夢,莫嗔驚汝。
問黃金餘幾,旁人欲說,田園計、君推去。
歎息芗林舊隐,對先生、竹窗松戶。
一花一草,一觞一詠,風流杖屦。
野馬塵埃,扶搖下視,蒼然如許。
恨當年九老,圖中忘卻,畫盤園路。
【校】 題,信州本作“盤園任子嚴安撫挂冠得請,客以‘高風’名其堂,書來索詞,為賦”。
從四卷本乙集。
【啟勳案】 向子,字伯恭,臨江人。
建炎初直龍圖閣,累遷至戶部侍郎。
以忤秦桧罷歸。
蔔築清江,顔其堂曰“芗林”,自号“芗林居士”。
有《酒邊詞》四卷。
清江縣在江西臨江府。
盤園既與芗林并,亦在清江可知。
又 别傅先之提舉,時先之有召命 隻愁風雨重陽,思君不見令人老。
行期定否,征車幾輛,去程多少。
有客書來,長安卻早,去聲。
傳聞追诏。
問歸來何日,君家舊事,直須待、為霖了。
從此蘭生蕙長,吾誰與、玩茲芳草。
自憐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飛鳥。
隻有良朋,東阡西陌,安排似巧。
到如今巧處,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校】 “玩茲”,《曆代詩餘》“玩”作“”。
“依前”,《曆代詩餘》“前”作“然”。
一枝花 醉中戲作 千丈擎天手。
萬卷懸河口。
黃金腰下印、大如鬥。
更千騎弓刀、揮霍遮前後。
百計千方久。
似鬥草兒童,赢得個他家偏有。
算枉了、雙眉長恁皺。
白發空回首。
那時閑說向、山中友。
看丘隴牛羊,更辨賢愚否。
且自栽花柳。
怕有人來,但隻道、今朝中酒。
【校】 “恁皺”,《曆代詩餘》“恁”字無。
“中酒”,《曆代詩餘》“中”作“病”。
禦街行 無題 闌幹四面山無數。
供望眼、朝與暮。
好風催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
紗廚如霧,簟紋如水,别有生涼處。
冰肌不受鉛華污。
更旎旎、真香聚。
臨風一曲最妖嬌,唱得行雲且住。
藕花都放,木犀開後,待與乘鸾去。
【校】 “行雲”,四卷本乙集“雲”作“人”。
又 山中問盛複之提幹行期 山城甲子冥冥雨。
門外青泥路。
杜鵑隻是等閑啼,莫被他催歸去。
垂楊不語,行人去後,也會風前絮。
情知夢裡尋鹓鹭。
玉殿追班處。
怕君不飲太愁生,不是苦留君住。
白頭笑我,年年送客,自喚春江渡。
感皇恩 七十古來稀,人人都道。
不是陰功怎生到。
松姿雖瘦,偏耐雪寒霜曉。
看君雙鬓底、青青好。
樓雪初晴,庭闱嬉笑。
一醉何妨玉壺倒。
從今康健,不用靈丹仙草。
更看一百歲、人難老。
定風波 大醉歸自葛園,家人有痛飲之戒,故書于壁 昨夜山翁倒載歸。
兒童應笑醉如泥。
試與扶頭渾未醒,休問,夢魂猶在葛家溪。
欲覓醉鄉今古路,知處,溫柔東畔白雲西。
起向綠窗高處看,題遍,劉伶元自有賢妻。
【校】 “今古”,四卷本乙集作“來往”。
【啟勳案】 題曰“葛園”,詞中則曰“葛家溪”。
《輿地紀勝》:“葛溪在弋陽,上有葛玄冢,故曰葛溪。
”《廣信府志》:“葛溪在弋陽西二裡,其源出自上饒之靈山。
”弋陽雖與上饒為鄰,但倒載此醉翁,奔馳百數十裡,有是理否?豈上饒别有一葛溪耶? 又 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遊雨岩。
馬善醫 山路風來草木香。
雨餘涼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堤防風月費篇章。
孤負尋常山簡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誰伴,隻甘松竹共凄涼。
【啟勳案】 《讀史方輿紀要》:“婺源縣在浮梁西北百五十五裡。
本休甯縣境,唐開元二十八年析置婺源縣,屬徽州。
宋因之。
” 又 藥名 仄月高寒水石鄉。
倚空青碧對禅房。
白發自憐心似鐵,風月,使君子細與平章。
平昔生涯筇竹杖,來往,卻慚沙鳥笑人忙。
便好剩留黃絹句,誰賦,銀鈎小草晚天涼。
【校】 “使君”,信州本“使”作“史”。
從四卷本乙集。
“平昔”,四卷本乙集作“已判”。
又 賦杜鵑花 百紫千紅過了春。
杜鵑聲苦不堪聞。
卻解啼教春小住,風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恰似蜀宮當日女,無數,猩猩血染赭羅巾。
畢竟花開誰作主,記取,大都花屬惜花人。
【校】 “恰似”,四卷本乙集“恰”作“一”。
又 再用韻和趙晉臣敷文 野草閑花不當春。
杜鵑卻是舊知聞。
謾道不如歸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離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日數,赭袍一點萬紅巾。
莫問興亡今幾主,聽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啟勳案】 此詞不見四卷本,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
因與前首同韻,知是同時作。
晉臣名不迂,茂嘉之弟,直敷文閣。
臨江仙 為嶽母壽 住世都知菩薩行,仙家風骨精神。
壽如山嶽福如雲。
金花湯沐诰,竹馬绮羅群。
更願升平添喜事,大家禱祝殷勤。
明年此地慶佳辰。
一杯千歲酒,重拜太夫人。
南鄉子 無題 隔戶語春莺。
才挂簾兒斂袂行。
漸見淩波羅襪步,盈盈。
随笑随颦百媚生。
著意聽新聲。
盡是司空自教成。
今夜酒腸難道窄,多情。
莫放紗籠蠟炬明。
又 贈妓 好個主人家。
不問因由便去嗏。
病得那人妝晃子,巴巴。
系上裙兒穩也哪。
别淚沒些些。
海誓山盟總是賒。
今日新歡須記取,孩兒。
更過十年也似他。
【啟勳案】 此詞信州十二卷本失載。
見四卷本乙集及補遺。
鹧鸪天 代人賦 陌上柔桑破嫩芽。
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荠菜花。
【校】 題,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乙集。
《花庵》同乙集。
“柔桑”,乙集“桑”作“條”。
《花庵》作“桑”。
“破嫩”,乙集作“初破”。
“荠菜”,乙集作“野荠”。
又 鵝湖歸病起作 著意尋春懶便回。
何如信步兩三杯。
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去聲。
催。
攜竹杖,更芒鞋。
朱朱粉粉野蒿開。
誰家寒食歸甯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校】 題,信州本無。
從四卷本乙集。
《花庵》與《草堂》題作“春行即事”。
又 重九席上再賦 有甚閑愁可皺眉。
老懷無緒自傷悲。
百年旋逐花陰轉,萬事長看鬓發知。
溪上枕,竹間棋。
怕尋酒伴懶吟詩。
十分筋力誇強健,隻比年時病起時。
【校】 題,信州本無。
從四卷本乙集。
又 席上再用韻 水底明霞十頃光。
天教鋪錦襯鴛鴦。
最憐楊柳如張緒,卻笑蓮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
晚來消得許多涼。
背人白鳥都飛去,落日殘鴉更斷腸。
【啟勳案】 此首題作“再用韻”,原唱失載。
因見四卷本乙集,故附于此。
又 石門道中 山上飛泉萬斛珠。
懸崖千丈落鼪鼯。
已通樵徑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
閑略彴,遠浮屠。
溪南修竹有茅廬。
莫嫌杖屦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啟勳案】 《讀史方輿紀要》:“石門在廬山西南。
雙阙壁立千仞,瀑布出其中。
《山疏》雲:‘石門者,乃天池、鐵船二峰對峙如門也。
慧遠詩序略雲:石門一名障山,雙阙對峙,其前重岩映帶,其後七嶺之美,蘊奇于此。
’” 又 敗棋罰賦梅雨 漠漠輕陰撥不開。
江南細雨熟黃梅。
有情無意東邊日,已怒重驚忽地雷。
雲柱礎,水樓台。
羅衣費盡博山灰。
當時一識和羹味,便道為霖消息來。
又 元溪不見梅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門都向水邊開。
亂雲剩帶炊煙去,野水閑将日影來。
穿窈窕,過崔嵬。
東林試問幾時栽。
動搖意态雖多竹,點綴風流卻欠梅。
又 春日即事題毛村酒垆 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後落群鴉。
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态,細生涯。
牛欄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遊鵝湖醉書酒家壁”。
“春入”,信州本“入”作“日”,《曆代詩餘》作“日”,《花庵》亦同。
從四卷本乙集。
“荠菜”,《曆代詩餘》“荠”作“蒿”。
【啟勳案】 合觀四卷本及十二卷本兩題之異同,得知鵝湖附近有一毛家村。
又可見先生通顯之後,仍時作浪漫生活。
又 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莫避春陰上馬遲。
春來未有不陰時。
人情輾轉閑中看,客路崎岖倦後知。
梅似雪,柳如絲。
試聽别語慰相思。
短蓬炊飯鲈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
【校】 “輾轉”,四卷本乙集“輾”作“展”。
又 送元濟之歸豫章 欹枕婆娑兩鬓霜。
起聽檐溜碎喧江。
那邊玉箸銷啼粉,這裡車輪轉别腸。
詩酒社,水雲鄉。
可堪醉墨幾淋浪。
畫圖恰似歸家夢,千裡河山寸許長。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送元省幹”。
玉樓春 席上贈别上饒黃倅 往年巃嵸堂前路。
路上人誇通判雨。
去年拄杖過瓢泉,縣吏垂頭民笑語。
學窺聖處文章古。
清到窮時風味苦。
尊前老淚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巃嵸,雨岩堂名。
通判雨,當時民謠。
吏垂頭,亦渠攝郡時事。
【校】 “笑語”,信州本“笑”作“歎”。
從四卷本乙集。
又 客有遊山者,忘攜具,而以詞來索酒,用韻以答。
餘時以病不往 山行日日妨風雨。
風雨晴時君不去。
牆頭塵滿短轅車,門外人行芳草路。
城南東野應聯句。
好記琅題字處。
也應竹裡著行廚,已向甕邊防吏部。
【校】 題,“餘時以病”四卷本乙集作“時餘有事”。
“甕邊”,乙集“邊”作“頭”。
又 再和 人間反覆成雲雨。
凫雁江湖來又去。
十千一鬥飲中仙,一百八盤天上路。
舊時楓落吳江句。
今日錦囊無著處。
看封關外水雲侯,剩按山中詩酒部。
【校】 “楓落”,四卷本乙集“落”作“葉”。
【啟勳案】 此首用前韻,當是同時作。
鵲橋仙 慶嶽母八十 八旬慶賀,人間盛事,齊勸一杯春釀。
胭脂小字點眉間,猶記得、舊時宮樣。
彩衣更著,功名富貴,直過太公以上。
大家著意記新詞,遇著個、十年便唱。
又 贈人 風流标格,惺忪言語,□個十分奇絕。
三分蘭菊十分梅,鬥令就、一枝風月。
笙簧未語,星河易轉,涼夜厭厭留客。
隻愁酒盡各西東,更把酒、推辭一霎。
【啟勳案】 此詞信州十二卷本失載。
唯宋四卷本有之。
因在乙集,知是紹熙辛亥五十二歲以前作。
又 送粉卿行 轎兒挑了,擔兒裝了,杜宇一聲催起。
從今一步一回頭,怎睚得、一千餘裡。
舊時行處,舊時歌處,空有燕泥香墜。
莫嫌白發不思量,也須有、思量去裡。
【啟勳案】 此詞信州本亦失載。
四卷本乙集及辛敬甫從《永樂大典》輯得之,《補遺》皆有之。
又 壽徐伯熙察院 豸冠風采,繡衣聲價,曾把經綸少試。
看看有诏日邊來,便入侍、明光殿裡。
東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船沉醉。
好将三萬六千場,自今日、從頭數起。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賀餘察院生日”。
“玉船”,乙集“船”作“塵”。
漁家傲 為餘伯熙察院壽。
信之谶雲:“水打烏龜石,三台出此。
”時伯熙舊居城西,直龜山之北,溪水齧山足矣,意伯熙當之耶?伯熙學道有新功,一日語餘雲:“溪上嘗得異石,有文隐然,如記姓名,且有長生等字。
”餘未之見也。
因其生朝,摭二事為詞以壽之 道德文章傳幾世。
到今合上三台位。
自是君家門戶事。
當此際。
龜山正抱西江水。
三萬六千排日醉。
鬓毛隻恁青青地。
江裡石頭争獻瑞。
分明是。
中間有個長生字。
【校】 題,四卷本乙集“餘”作“金”。
【飲冰室考證】 玩題知餘為信州人也,《鵲橋仙》之徐伯熙當即此人。
乙集本“餘”又作“金”,未知孰是。
【啟勳案】 《廣信府志》:“烏龜山在上饒西南五裡。
一名五桂山。
諺雲:‘水打烏龜石,信州出狀元。
’宋徐元傑嘗應其谶雲。
”可知徐元傑必徐伯熙無疑。
作“餘”、作“金”者皆非。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啟勳案】 《輿地紀勝》:“黃沙峰在回龍峰南,兩峰相對,下有峰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