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元諸君子等語,與本題之語意似相吻合。
則所謂“今天子”者,其必為光宗無疑。
苟如是,則此詞幾可決為紹熙元年庚戌作也。
是年先生五十一歲。
案:先生每自謂不能詩,本題雲“避謗持戒不得如廓之請”,又“文字觑天巧”之《水調歌頭》詞題雲“提幹李君索詩,餘詩尋醫久矣”雲雲,蓋避之甚力也。
念奴嬌 瓢泉酒酣,和東坡韻 倘來軒冕,問還是古今、人間何物。
舊日重城愁萬裡,風月而今堅壁。
藥籠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頭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傑。
休歎黃菊凋零,孤标應也,有梅花争發。
醉裡重揩西望眼,唯有孤鴻明滅。
萬事從教,浮雲來去,枉了沖冠發。
故人何在,長庚應伴殘月。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用東坡赤壁韻”。
“古今”,乙集作“今古”。
《曆代詩餘》作“古今”。
“三傑”,乙集“三”作“之”。
《曆代詩餘》作“三”。
“休歎”,乙集“休”作“堪”。
《曆代詩餘》作“休”。
“長庚”,乙集“庚”作“歌”。
《曆代詩餘》作“庚”。
又 再用韻,和洪莘之通判《丹桂詞》 道人元是,道家風、來作煙霞中物。
翠裁犀遮不定,紅透玲珑油壁。
借得春工,惹将秋露,薰做江梅雪。
我評花譜,便應推此為傑。
憔悴何處芳枝,十郎手種,看明年花發。
坐斷虛空香色界,不怕西風起滅。
别駕風流,多情更要,簪滿嫦娥發。
等閑折盡,玉斧重倩修月。
【校】 “坐斷”,四卷本乙集“斷”作“對”。
瑞鶴仙 壽上饒倅洪莘之,時攝郡事,且将赴漕舉 黃金堆到鬥。
怎得似長年,畫堂勸酒。
蛾眉最明秀。
向水沉煙裡,兩行紅袖。
笙歌擁就。
争說道明年時候。
被姮娥做了,殷勤仙桂,一枝入手。
知否。
風流别駕,近日人呼,文章太守。
天長地久。
歲歲上、乃翁壽。
記從來人道,相門出相,金印累累盡有。
但直須、周公拜前,魯公拜後。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上洪倅壽”。
“擁就”,乙集“擁”作“@”。
“歲歲”,乙集脫一“歲”字。
【飲冰室考證】 莘之名桦,文敏邁長子,故壽詞雲“歲歲上、乃翁壽”。
又雲“相門出相”“周公拜前,魯公拜後”,時文敏尚健在也。
錢竹汀《洪文敏年譜》于“紹熙三年”條下雲“長子桦,通判信州”,蓋據《夷堅志》有“紹熙三年秋,信州解試,時大兒通判州事”語。
唯志文言其在任耳,并非言始任。
紹熙三年稼軒已赴閩憲任,不複能在饒與洪唱和。
故莘之倅信當在一兩年以前也。
又錢《譜》不得桦之字,可據本集補之。
(庚戌) 水龍吟 瓢泉 稼軒何必長貧,放泉檐外瓊珠瀉。
樂天知命,古來誰會,行藏用舍。
人不堪憂,一瓢自樂,賢哉回也。
料當年曾問,飯蔬飲水,何為是、栖栖者。
且對浮雲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
蒼顔照影,故應零落,輕裘肥馬。
繞齒冰霜,滿懷芳乳,先生飲罷。
笑挂瓢風樹,一鳴渠碎,問何如啞。
又 用瓢泉韻戲陳仁和,兼簡諸葛元亮,且督和詞 被公驚倒瓢泉,倒流三峽詞源瀉。
長安紙貴,流傳一字,千金争舍。
割肉懷歸,先生自笑,又何廉也。
但銜杯莫問,人間豈有,如孺子、長貧者。
誰識稼軒心事,似風乎、舞雩之下。
回頭落日,蒼茫萬裡,塵埃野馬。
更想隆中,卧龍千尺,高吟才罷。
倩何人與問,雷鳴瓦釜,甚黃鐘啞。
【校】 注,四卷本丁集“廉也”之下有“渠坐事失官”五字小注。
【飲冰室考證】 仁和似是當時上饒縣知縣。
《水龍吟》詞中有注雲“渠坐事失官”,更有《永遇樂》一首題雲“送陳仁和自便東歸”,度先生帥閩前已去職矣。
【啟勳案】 “瓢泉”一首見乙集,“戲陳仁和”一首見丁集。
用韻自是同時作。
《廣信府志》:“瓢泉在鉛山東二十五裡。
泉形如瓢。
辛棄疾居此雲。
”(庚戌) 永遇樂 送陳仁和自便東歸。
陳至上饒之一年,得子,甚喜 紫陌長安,看花年少,無限歌舞。
白發憐君,尋芳較晚,卷地驚風雨。
問君知否,鸱夷載酒,不似井瓶身誤。
細思量、悲歡夢裡,覺來總無尋處。
芒鞋竹杖,天教還了,千古玉溪佳句。
落魄東歸,風流赢得,掌上明珠去。
起看青鏡,南冠好在,拂了舊時塵土。
向君道、雲霄萬裡,這回穩步。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送陳光宗知縣”。
【啟勳案】 陳仁和名光宗。
見《曆代詩餘》。
念奴嬌 雙陸,和陳仁和韻 少年橫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
袖手旁觀初未識,兩兩三三而已。
變化須臾,鷗翻石鏡,鵲抵星橋外。
搗殘秋練,玉砧猶想纖指。
堪笑千古争心,等閑一勝,拚了光陰費。
老子忘機渾謾與,鴻鹄飛來天際。
武媚宮中,韋娘局上,休把興亡記。
布衣百萬,看君一笑沉醉。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雙陸,和坐客韻”。
“橫槊”,乙集“橫”作“握”。
“鷗翻”,乙集“翻”作“飛”。
又 洞庭春晚,舊傳恐是、人間尤物。
收拾瑤池傾國豔,來向朱欄一壁。
透戶龍香,隔簾莺語,料得肌如雪。
月妖真态,是誰教避人傑。
酒罷歸對寒窗,相留昨夜,應是梅花發。
賦了高唐猶想像,不管孤燈明滅。
半面難期,多情易感,愁點星星發。
繞梁聲在,為伊忘味三月。
【啟勳案】 此亦東坡赤壁韻,不見四卷本,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第二句脫一字。
此一首似與“瓢泉酒酣”同時作。
(庚戌) 水龍吟 用些語再題瓢泉,歌以飲客,聲語甚諧,客皆為之釂 聽兮清佩瓊瑤些。
明兮鏡秋毫些。
君無去此,流昏漲膩,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飲汝,甯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無助、狂濤些。
路險兮山高些。
愧餘獨處無聊些。
冬槽春盎,歸來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芬芳,團龍片鳳,煮雲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餘之樂,樂箪瓢些。
【校】 “去此”,《曆代詩餘》作“此去”。
“愧餘”,《曆代詩餘》作“餘塊”。
【飲冰室考證】 《大清一統志》:“瓢泉在鉛山縣東二十五裡。
”前所錄詞,題有“訪泉于期思得周氏泉”一首,蓋即此。
後此先生遷居鉛山,遂終老于其地。
“再到期思蔔築”,即營此新居也。
事在何年,無從确考。
唯集中有《浣溪沙》一首,題雲“壬子春赴閩憲,别瓢泉”,則帥閩前已常盤桓于瓢泉之側可知。
故将乙集中涉及期思、瓢泉諸作彙列于此。
推定為辛亥前作品。
【啟勳案】 先生以淳熙十四年丁未遷入帶湖新宅。
丁、戊、己、庚、辛五年長在上饒之帶湖。
紹熙三年壬子赴閩憲任,壬、癸、甲三年在三山。
慶元元年乙卯罷職,仍返帶湖。
二年丙辰帶湖之宅毀于火,乃遷鉛山之瓢泉。
丙、丁、戊、己、庚、辛、壬七年長在瓢泉。
嘉泰三年癸亥,乃起任浙東安撫。
帶湖之宅有景盧之《稼軒記》,可見其規模之宏敞。
瓢泉之宅雖無圖記可考,唯讀丘宗卿之《漢宮春》詞,亦可以約略得之。
“聞說瓢泉,占煙霏空翠,中著精廬。
旁連吹台燕榭,人境清殊……”,此宗卿贈先生之作也。
由此觀之,則瓢泉之宅亦殊不局。
此等精廬非倉卒可辦。
帶湖宅毀,随即遷入瓢泉。
雖則遷入後可以随時增修,但總以為帶湖未火之先,瓢泉之别館已築矣。
庚戌一年,常在瓢泉宴客,諒非借他人之亭館也。
帶湖乃其本宅,且為先生所甚愛(見“盟鷗”詞)。
乃壬子赴閩,專以一詞别瓢泉,非自己得意之别墅,能如此留戀耶?以為将“訪泉期思”附丁未,“期思蔔築”附己酉,“瓢泉遊宴”諸作附庚戌,當無大過。
(庚戌) 水調歌頭 送施樞密聖與帥江西。
信之谶雲“水打烏龜石,方人也大奇”。
實施字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遊。
高牙千裡東下,笳鼓萬貔貅。
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不。
孺子宅邊水,雲影自悠悠。
占古語,方人也,正黑頭。
穹龜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金印沙堤時節,畫棟珠簾雲雨,一醉早歸休。
賤子祝再拜,西北有神州。
【校】 題,四卷本丙集“江西”作“隆興”。
“祝”,四卷本作“親”。
【飲冰室考證】 聖與名師點,信州人。
淳熙十四年除知樞密院事。
紹熙三年除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
(辛亥) 【啟勳案】 《廣信府志》:“烏龜山在上饒西南五裡,一名五桂山。
”諺雲“水打烏龜石,信州出狀元。
” 定風波 施樞密聖與席上賦 春到蓬壺特地晴。
神仙隊裡相公行。
翠玉相挨呼小字,須記,笑簪花底是飛瓊。
總是傾城來一處,誰妒,誰攜歌舞到園亭。
柳妒腰肢花妒豔,聽看,流莺直是妒歌聲。
【啟勳案】 聖與以紹熙二年由樞密院出撫江西,先生以紹熙三年離江西赴閩帥任,二人合并當在本年。
案:光宗紹熙二年辛亥,先生五十二歲。
浣溪沙 常山道中即事 北隴田高踏水頻。
西溪禾早已嘗新。
隔牆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
賣瓜人過竹邊村。
【啟勳案】 《宋史》:“紹熙二年二月甲申,以辛棄疾為福建安撫使,召見。
”常山乃浙江衢州府屬,與江西接鄰。
是年先生居上饒,若召見赴行在,必道出常山,舍此而外,先生似無緣在常山道中也。
姑以系于二年辛亥。
案:伯兄于所著《先生年譜》紹熙二年辛亥條下之考證謂:“起任閩憲在二年冬,赴任則在三年。
”蓋本傳隻言二年起用,而無月日,唯《宋史》及《續通鑒》則詳書二年二月甲申,即初五日。
伯兄殆但據本傳推測而未查史鑒也。
唯二年春以诏起用,三年春乃赴任,亦大奇。
然而“瓢泉”一阕《浣溪沙》,先生固明明自書壬子春赴閩憲也。
“常山道中”詞若果為赴行在之道中作,則當在夏秋之間,蓋篇中所書皆夏秋間景物也。
如此則二年春以诏起用,夏秋間赴臨安陛見,明春乃赴閩任,故此詞當是辛亥作。
《讀史方輿紀要》:“常山縣在衢州府西八十裡。
後漢建安四年孫氏分新安置定陽縣。
三國吳寶鼎初屬東陽郡。
晉以後因之。
隋廢入信安。
唐鹹亨五年複析置常山縣,屬婺州,垂拱二年改屬衢州,乾元初屬信州,後複故。
宋初因之,鹹淳末改為新安縣。
元複曰常山。
” 賀新郎 賦琵琶 鳳尾龍香撥。
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
最苦浔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
記出塞、黃雲堆雪。
馬上離愁三萬裡,望昭陽、宮殿孤鴻沒。
弦解語,恨難說。
遼陽驿使音塵絕。
瑣窗寒、輕攏慢撚,淚珠盈睫。
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
千古事、雲飛煙滅。
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
彈到此,為嗚咽。
【校】 題,四卷本乙集“賦”作“聽”。
《曆代詩餘》作“賦”。
【飲冰室考證】 下列諸詞皆見于四卷本之乙集者。
乙集為何人何年所編雖無考,然閩中詞不見一首。
可推定其編成在先生帥閩以前。
其中雖有少數為丁未前作,補甲集所遺者,其大部分蓋皆作于戊申至辛亥四年中,先生始終家居上饒、生涯最平穩之數年也。
【啟勳案】 以下八十首所以不能确指其年者,因時間甚短,隻有四年,空間甚窄,隻在上饒,且屬閑居,更無特别之事迹可考,而優悠林下作品又獨多故也。
然而總不外四十九至五十二之四年間而已。
念奴嬌 戲贈善作墨梅者 江南盡處,堕玉京仙子、絕塵英秀。
彩筆風流偏解寫,姑射冰姿清瘦。
笑殺春工,細窺天巧,妙絕應難有。
丹青圖畫,一時都愧凡陋。
還似籬落孤山,嫩寒清曉,秪欠香沾袖。
淡伫輕盈誰付與,弄粉調朱纖手。
疑是花神,朅來人世,沾得佳名久。
松篁佳韻,倩君添作三友。
【校】 “沾袖”,《曆代詩餘》“沾”作“黏”。
又 韻梅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太真顔色。
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
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
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标格。
萬裡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歸去,阆風有個人惜。
【校】 “太真”,四卷本乙集“太”作“天”。
“嘗記”,《曆代詩餘》“嘗”作“常”。
“人睡”,《曆代詩餘》“人”字無。
“玉纖”,《曆代詩餘》作“玉纖纖”。
滿江紅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
花徑裡、一番風雨,一番狼藉。
紅粉暗随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
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
無處說,閑愁極。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處也,彩雲依舊無蹤迹。
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校】 “紅粉暗随流水去”,四卷本乙集作“流水暗随紅粉去”。
“彩雲”,信州本“彩”作“綠”。
從乙集。
《曆代詩餘》作“綠”。
又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
人去後、吹箫聲斷,倚樓人獨。
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
但試把、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
相思意,何時足。
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隻礙離人目。
最苦是、立盡月黃昏,欄幹曲。
【校】 “試把”,四卷本乙集“把”作“将”。
沁園春 弄溪賦 有酒忘杯,有筆忘詩,弄溪奈何。
看縱橫鬥轉,龍蛇起陸,崩騰決去,雪練傾河。
袅袅東風,悠悠倒影,搖動雲山水又波。
還知否,欠菖蒲攢港,綠竹緣坡。
長松誰剪嵯峨。
笑野老、來耘山上禾。
算隻因魚鳥,天然自樂,非關風月,閑處偏多。
芳草春深,佳人日暮,濯發滄浪獨浩歌。
裴回久,問人間誰似,老子婆娑。
【校】 “耘”,四卷本乙集作“芸”。
【飲冰室考證】 弄溪似是期思附近勝景。
【啟勳案】 弄溪在池州,亦名清溪,又名弄水。
杜牧《清溪詩》雲:“弄溪終日到黃昏。
”郭祥正《和倪敦複留題池州弄水亭》:“我寄江南隐,數為弄水遊。
讀君弄水篇,感慨攀巢由。
”池州在信州北,與期思相距甚遠。
可見先生閑居上饒之數年間,常作汗漫遊也
則所謂“今天子”者,其必為光宗無疑。
苟如是,則此詞幾可決為紹熙元年庚戌作也。
是年先生五十一歲。
案:先生每自謂不能詩,本題雲“避謗持戒不得如廓之請”,又“文字觑天巧”之《水調歌頭》詞題雲“提幹李君索詩,餘詩尋醫久矣”雲雲,蓋避之甚力也。
念奴嬌 瓢泉酒酣,和東坡韻 倘來軒冕,問還是古今、人間何物。
舊日重城愁萬裡,風月而今堅壁。
藥籠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頭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傑。
休歎黃菊凋零,孤标應也,有梅花争發。
醉裡重揩西望眼,唯有孤鴻明滅。
萬事從教,浮雲來去,枉了沖冠發。
故人何在,長庚應伴殘月。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用東坡赤壁韻”。
“古今”,乙集作“今古”。
《曆代詩餘》作“古今”。
“三傑”,乙集“三”作“之”。
《曆代詩餘》作“三”。
“休歎”,乙集“休”作“堪”。
《曆代詩餘》作“休”。
“長庚”,乙集“庚”作“歌”。
《曆代詩餘》作“庚”。
又 再用韻,和洪莘之通判《丹桂詞》 道人元是,道家風、來作煙霞中物。
翠裁犀遮不定,紅透玲珑油壁。
借得春工,惹将秋露,薰做江梅雪。
我評花譜,便應推此為傑。
憔悴何處芳枝,十郎手種,看明年花發。
坐斷虛空香色界,不怕西風起滅。
别駕風流,多情更要,簪滿嫦娥發。
等閑折盡,玉斧重倩修月。
【校】 “坐斷”,四卷本乙集“斷”作“對”。
瑞鶴仙 壽上饒倅洪莘之,時攝郡事,且将赴漕舉 黃金堆到鬥。
怎得似長年,畫堂勸酒。
蛾眉最明秀。
向水沉煙裡,兩行紅袖。
笙歌擁就。
争說道明年時候。
被姮娥做了,殷勤仙桂,一枝入手。
知否。
風流别駕,近日人呼,文章太守。
天長地久。
歲歲上、乃翁壽。
記從來人道,相門出相,金印累累盡有。
但直須、周公拜前,魯公拜後。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上洪倅壽”。
“擁就”,乙集“擁”作“@”。
“歲歲”,乙集脫一“歲”字。
【飲冰室考證】 莘之名桦,文敏邁長子,故壽詞雲“歲歲上、乃翁壽”。
又雲“相門出相”“周公拜前,魯公拜後”,時文敏尚健在也。
錢竹汀《洪文敏年譜》于“紹熙三年”條下雲“長子桦,通判信州”,蓋據《夷堅志》有“紹熙三年秋,信州解試,時大兒通判州事”語。
唯志文言其在任耳,并非言始任。
紹熙三年稼軒已赴閩憲任,不複能在饒與洪唱和。
故莘之倅信當在一兩年以前也。
又錢《譜》不得桦之字,可據本集補之。
(庚戌) 水龍吟 瓢泉 稼軒何必長貧,放泉檐外瓊珠瀉。
樂天知命,古來誰會,行藏用舍。
人不堪憂,一瓢自樂,賢哉回也。
料當年曾問,飯蔬飲水,何為是、栖栖者。
且對浮雲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
蒼顔照影,故應零落,輕裘肥馬。
繞齒冰霜,滿懷芳乳,先生飲罷。
笑挂瓢風樹,一鳴渠碎,問何如啞。
又 用瓢泉韻戲陳仁和,兼簡諸葛元亮,且督和詞 被公驚倒瓢泉,倒流三峽詞源瀉。
長安紙貴,流傳一字,千金争舍。
割肉懷歸,先生自笑,又何廉也。
但銜杯莫問,人間豈有,如孺子、長貧者。
誰識稼軒心事,似風乎、舞雩之下。
回頭落日,蒼茫萬裡,塵埃野馬。
更想隆中,卧龍千尺,高吟才罷。
倩何人與問,雷鳴瓦釜,甚黃鐘啞。
【校】 注,四卷本丁集“廉也”之下有“渠坐事失官”五字小注。
【飲冰室考證】 仁和似是當時上饒縣知縣。
《水龍吟》詞中有注雲“渠坐事失官”,更有《永遇樂》一首題雲“送陳仁和自便東歸”,度先生帥閩前已去職矣。
【啟勳案】 “瓢泉”一首見乙集,“戲陳仁和”一首見丁集。
用韻自是同時作。
《廣信府志》:“瓢泉在鉛山東二十五裡。
泉形如瓢。
辛棄疾居此雲。
”(庚戌) 永遇樂 送陳仁和自便東歸。
陳至上饒之一年,得子,甚喜 紫陌長安,看花年少,無限歌舞。
白發憐君,尋芳較晚,卷地驚風雨。
問君知否,鸱夷載酒,不似井瓶身誤。
細思量、悲歡夢裡,覺來總無尋處。
芒鞋竹杖,天教還了,千古玉溪佳句。
落魄東歸,風流赢得,掌上明珠去。
起看青鏡,南冠好在,拂了舊時塵土。
向君道、雲霄萬裡,這回穩步。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送陳光宗知縣”。
【啟勳案】 陳仁和名光宗。
見《曆代詩餘》。
念奴嬌 雙陸,和陳仁和韻 少年橫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
袖手旁觀初未識,兩兩三三而已。
變化須臾,鷗翻石鏡,鵲抵星橋外。
搗殘秋練,玉砧猶想纖指。
堪笑千古争心,等閑一勝,拚了光陰費。
老子忘機渾謾與,鴻鹄飛來天際。
武媚宮中,韋娘局上,休把興亡記。
布衣百萬,看君一笑沉醉。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雙陸,和坐客韻”。
“橫槊”,乙集“橫”作“握”。
“鷗翻”,乙集“翻”作“飛”。
又 洞庭春晚,舊傳恐是、人間尤物。
收拾瑤池傾國豔,來向朱欄一壁。
透戶龍香,隔簾莺語,料得肌如雪。
月妖真态,是誰教避人傑。
酒罷歸對寒窗,相留昨夜,應是梅花發。
賦了高唐猶想像,不管孤燈明滅。
半面難期,多情易感,愁點星星發。
繞梁聲在,為伊忘味三月。
【啟勳案】 此亦東坡赤壁韻,不見四卷本,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第二句脫一字。
此一首似與“瓢泉酒酣”同時作。
(庚戌) 水龍吟 用些語再題瓢泉,歌以飲客,聲語甚諧,客皆為之釂 聽兮清佩瓊瑤些。
明兮鏡秋毫些。
君無去此,流昏漲膩,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飲汝,甯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無助、狂濤些。
路險兮山高些。
愧餘獨處無聊些。
冬槽春盎,歸來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芬芳,團龍片鳳,煮雲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餘之樂,樂箪瓢些。
【校】 “去此”,《曆代詩餘》作“此去”。
“愧餘”,《曆代詩餘》作“餘塊”。
【飲冰室考證】 《大清一統志》:“瓢泉在鉛山縣東二十五裡。
”前所錄詞,題有“訪泉于期思得周氏泉”一首,蓋即此。
後此先生遷居鉛山,遂終老于其地。
“再到期思蔔築”,即營此新居也。
事在何年,無從确考。
唯集中有《浣溪沙》一首,題雲“壬子春赴閩憲,别瓢泉”,則帥閩前已常盤桓于瓢泉之側可知。
故将乙集中涉及期思、瓢泉諸作彙列于此。
推定為辛亥前作品。
【啟勳案】 先生以淳熙十四年丁未遷入帶湖新宅。
丁、戊、己、庚、辛五年長在上饒之帶湖。
紹熙三年壬子赴閩憲任,壬、癸、甲三年在三山。
慶元元年乙卯罷職,仍返帶湖。
二年丙辰帶湖之宅毀于火,乃遷鉛山之瓢泉。
丙、丁、戊、己、庚、辛、壬七年長在瓢泉。
嘉泰三年癸亥,乃起任浙東安撫。
帶湖之宅有景盧之《稼軒記》,可見其規模之宏敞。
瓢泉之宅雖無圖記可考,唯讀丘宗卿之《漢宮春》詞,亦可以約略得之。
“聞說瓢泉,占煙霏空翠,中著精廬。
旁連吹台燕榭,人境清殊……”,此宗卿贈先生之作也。
由此觀之,則瓢泉之宅亦殊不局。
此等精廬非倉卒可辦。
帶湖宅毀,随即遷入瓢泉。
雖則遷入後可以随時增修,但總以為帶湖未火之先,瓢泉之别館已築矣。
庚戌一年,常在瓢泉宴客,諒非借他人之亭館也。
帶湖乃其本宅,且為先生所甚愛(見“盟鷗”詞)。
乃壬子赴閩,專以一詞别瓢泉,非自己得意之别墅,能如此留戀耶?以為将“訪泉期思”附丁未,“期思蔔築”附己酉,“瓢泉遊宴”諸作附庚戌,當無大過。
(庚戌) 水調歌頭 送施樞密聖與帥江西。
信之谶雲“水打烏龜石,方人也大奇”。
實施字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遊。
高牙千裡東下,笳鼓萬貔貅。
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不。
孺子宅邊水,雲影自悠悠。
占古語,方人也,正黑頭。
穹龜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金印沙堤時節,畫棟珠簾雲雨,一醉早歸休。
賤子祝再拜,西北有神州。
【校】 題,四卷本丙集“江西”作“隆興”。
“祝”,四卷本作“親”。
【飲冰室考證】 聖與名師點,信州人。
淳熙十四年除知樞密院事。
紹熙三年除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
(辛亥) 【啟勳案】 《廣信府志》:“烏龜山在上饒西南五裡,一名五桂山。
”諺雲“水打烏龜石,信州出狀元。
” 定風波 施樞密聖與席上賦 春到蓬壺特地晴。
神仙隊裡相公行。
翠玉相挨呼小字,須記,笑簪花底是飛瓊。
總是傾城來一處,誰妒,誰攜歌舞到園亭。
柳妒腰肢花妒豔,聽看,流莺直是妒歌聲。
【啟勳案】 聖與以紹熙二年由樞密院出撫江西,先生以紹熙三年離江西赴閩帥任,二人合并當在本年。
案:光宗紹熙二年辛亥,先生五十二歲。
浣溪沙 常山道中即事 北隴田高踏水頻。
西溪禾早已嘗新。
隔牆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
賣瓜人過竹邊村。
【啟勳案】 《宋史》:“紹熙二年二月甲申,以辛棄疾為福建安撫使,召見。
”常山乃浙江衢州府屬,與江西接鄰。
是年先生居上饒,若召見赴行在,必道出常山,舍此而外,先生似無緣在常山道中也。
姑以系于二年辛亥。
案:伯兄于所著《先生年譜》紹熙二年辛亥條下之考證謂:“起任閩憲在二年冬,赴任則在三年。
”蓋本傳隻言二年起用,而無月日,唯《宋史》及《續通鑒》則詳書二年二月甲申,即初五日。
伯兄殆但據本傳推測而未查史鑒也。
唯二年春以诏起用,三年春乃赴任,亦大奇。
然而“瓢泉”一阕《浣溪沙》,先生固明明自書壬子春赴閩憲也。
“常山道中”詞若果為赴行在之道中作,則當在夏秋之間,蓋篇中所書皆夏秋間景物也。
如此則二年春以诏起用,夏秋間赴臨安陛見,明春乃赴閩任,故此詞當是辛亥作。
《讀史方輿紀要》:“常山縣在衢州府西八十裡。
後漢建安四年孫氏分新安置定陽縣。
三國吳寶鼎初屬東陽郡。
晉以後因之。
隋廢入信安。
唐鹹亨五年複析置常山縣,屬婺州,垂拱二年改屬衢州,乾元初屬信州,後複故。
宋初因之,鹹淳末改為新安縣。
元複曰常山。
” 賀新郎 賦琵琶 鳳尾龍香撥。
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
最苦浔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
記出塞、黃雲堆雪。
馬上離愁三萬裡,望昭陽、宮殿孤鴻沒。
弦解語,恨難說。
遼陽驿使音塵絕。
瑣窗寒、輕攏慢撚,淚珠盈睫。
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
千古事、雲飛煙滅。
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
彈到此,為嗚咽。
【校】 題,四卷本乙集“賦”作“聽”。
《曆代詩餘》作“賦”。
【飲冰室考證】 下列諸詞皆見于四卷本之乙集者。
乙集為何人何年所編雖無考,然閩中詞不見一首。
可推定其編成在先生帥閩以前。
其中雖有少數為丁未前作,補甲集所遺者,其大部分蓋皆作于戊申至辛亥四年中,先生始終家居上饒、生涯最平穩之數年也。
【啟勳案】 以下八十首所以不能确指其年者,因時間甚短,隻有四年,空間甚窄,隻在上饒,且屬閑居,更無特别之事迹可考,而優悠林下作品又獨多故也。
然而總不外四十九至五十二之四年間而已。
念奴嬌 戲贈善作墨梅者 江南盡處,堕玉京仙子、絕塵英秀。
彩筆風流偏解寫,姑射冰姿清瘦。
笑殺春工,細窺天巧,妙絕應難有。
丹青圖畫,一時都愧凡陋。
還似籬落孤山,嫩寒清曉,秪欠香沾袖。
淡伫輕盈誰付與,弄粉調朱纖手。
疑是花神,朅來人世,沾得佳名久。
松篁佳韻,倩君添作三友。
【校】 “沾袖”,《曆代詩餘》“沾”作“黏”。
又 韻梅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太真顔色。
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
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
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标格。
萬裡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歸去,阆風有個人惜。
【校】 “太真”,四卷本乙集“太”作“天”。
“嘗記”,《曆代詩餘》“嘗”作“常”。
“人睡”,《曆代詩餘》“人”字無。
“玉纖”,《曆代詩餘》作“玉纖纖”。
滿江紅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
花徑裡、一番風雨,一番狼藉。
紅粉暗随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
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
無處說,閑愁極。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處也,彩雲依舊無蹤迹。
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校】 “紅粉暗随流水去”,四卷本乙集作“流水暗随紅粉去”。
“彩雲”,信州本“彩”作“綠”。
從乙集。
《曆代詩餘》作“綠”。
又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
人去後、吹箫聲斷,倚樓人獨。
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
但試把、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
相思意,何時足。
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隻礙離人目。
最苦是、立盡月黃昏,欄幹曲。
【校】 “試把”,四卷本乙集“把”作“将”。
沁園春 弄溪賦 有酒忘杯,有筆忘詩,弄溪奈何。
看縱橫鬥轉,龍蛇起陸,崩騰決去,雪練傾河。
袅袅東風,悠悠倒影,搖動雲山水又波。
還知否,欠菖蒲攢港,綠竹緣坡。
長松誰剪嵯峨。
笑野老、來耘山上禾。
算隻因魚鳥,天然自樂,非關風月,閑處偏多。
芳草春深,佳人日暮,濯發滄浪獨浩歌。
裴回久,問人間誰似,老子婆娑。
【校】 “耘”,四卷本乙集作“芸”。
【飲冰室考證】 弄溪似是期思附近勝景。
【啟勳案】 弄溪在池州,亦名清溪,又名弄水。
杜牧《清溪詩》雲:“弄溪終日到黃昏。
”郭祥正《和倪敦複留題池州弄水亭》:“我寄江南隐,數為弄水遊。
讀君弄水篇,感慨攀巢由。
”池州在信州北,與期思相距甚遠。
可見先生閑居上饒之數年間,常作汗漫遊也